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33期 刊出日期:2021-11-30 目录

论著

携T型引流管出院胆石症病人自我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曾豪洁,罗敏,谢垚,李倩儿,周静茹,王海潮,赵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携T型引流管出院胆石症病人的自我护理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分析法,目的性抽样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2月携T型引流管出院的胆石症病人11例,以拟定的访谈提纲为引导,对其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并使用质性研究分析软件Nvivo 11.0采取Colaizzi 7步法对转录文本进行分析、凝练主题。结果:凝练出4个主题,即健康意识转变、生理功能受限、自我感受负担、外界支持的需求。结论:携T型引流管出院胆石症病人的自我护理过程中交织着正性和负性体验,医护人员需从多途径多角度给予个性化护理,帮助其掌握营养知识与管道护理方法,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最终全面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

社区居民基础生命支持调查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钱雨菲,耿桂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编制适合对我国社区居民进行基础生命支持现状调查的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分析。方法:以知信行理论为理论框架,通过查阅文献、相关专业人员访谈、专家函询的方式,结合国内现有的心肺复苏相关问卷,编制社区居民基础生命支持初始调查问卷。对南通某社区中153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进行问卷信效度检验。结果:本问卷共包含3个维度24个条目。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719,重测信度为0.707,各子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00;问卷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96~1.000,问卷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68。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共3个,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209%。结论:本问卷信效度良好,适合对我国社区居民进行基础生命支持的现状调查。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中医药治疗HPV感染文献可视化分析

冯秋月,郭凌,陈建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旨在了解我国中医药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研究的发展态势和演变路径,以期能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思路。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获取符合研究主题的363篇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年发文量、被引次数、论文下载次数、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维度进行阐释。结果:根据发文量、被引次数和论文下载次数3个指标变化曲线将中医药治疗HPV感染文献划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峰值呈现上升趋势,而持续时间有所缩短。第一阶段(2000年—2010年):研究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和保妇康栓为主;第二阶段(2011年—2017年):研究以宫颈上皮内瘤变、带下病、中医体质、中药内服和外治法等为主。第三阶段(2018年至今):主要包括中医药治疗、紫草素和细胞增殖等。研究核心机构主要有南京中医药大学(12篇)、北京中医药大学(4篇)、广西中医药大学(4篇)等,高产作者前3位为任青玲(10篇)、张淑芬(4篇)和张蔚玲(4篇)。结论:预测我国中医药治疗HPV感染研究在未来3~5年极有可能迎来下一个高峰,建议围绕HPV感染相关疾病、中药内服、外治药物和药物作用等热点展开研究。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癌因性疲乏护理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郑芸,方茜,陈捷,郭晶,熊永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对我国近20年癌因性疲乏护理研究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探究癌因性疲乏护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为我国癌因性疲乏相关的护理工作及研究提供思路。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近20年收录的文献中,以“癌因性疲乏护理”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确定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4个方面,用CiteSpace 5.5.R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 128篇,运用CiteSpace 5.5.R2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文献进行分析,呈现出4个特征:国内有关癌因性疲乏的护理文献逐年增涨,2016年至今为繁荣时期;国内针对不同癌症导致的癌因性疲乏,有不同方向的护理科研合作团队;国内高校与其附属医院对于癌因性疲乏的护理研究合作较为紧密;“睡眠质量”“心理弹性”“有氧运动”是国内近年癌因性疲乏护理研究的热点。结论:癌因性疲乏护理日益受到护理研究人员的关注,但需继续提高年发文量,进一步加强机构、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对癌因性疲乏护理研究热点进一步探讨,促进癌因性疲乏护理研究的发展,为癌症病人提供更全面的护理。
综述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病人皮肤瘙痒疗效的研究进展

窦俊凯,陶秀彬,马原,吴银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尿毒症病人皮肤瘙痒的原因以及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针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病人选择最优的透析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评估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刘艳,徐静娟,徐春兰,顾迪,曹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pioid induced constipation,OIC)的发生率因临床评估方法和人群不同等原因差异较大,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对OIC的诊断标准、病人自我报告结局测评工具和客观测评工具进行综述,并对常见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对OIC的评估及护理提供参考。

重症监护室护理亚专科化发展的研究进展

詹炜丽,权明桃,胡仕敏,陈雪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国内外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亚专科发展的背景、我国开展ICU亚专科护理的必要性,从国内外ICU护理亚专科发展的现状、分化及管理进行综述。旨在为ICU护理亚专科的发展及亚专科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奥马哈系统在儿童慢性病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陈垚树,许洪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奥马哈系统的构成、实施过程及其在国内外儿童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奥马哈系统更好地应用于国内儿童慢性病护理提供借鉴。

肝癌病人癌症复发恐惧的研究进展

胡正楠,李蓉蓉,王冰花,罗鸿萍,汪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癌症复发恐惧(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FCR)的概念、测量工具、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肝癌病人FCR的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提出国内有关肝癌病人FCR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主要以肝癌病人FCR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为主,且针对其干预措施缺乏,需要研究人员从理论、预测、测量工具、诊断等多方面探讨影响肝癌病人FCR的因素及发生、发展机制,为科学地管理肝癌病人FCR提供借鉴和参考。

脑卒中健康教育现状及客户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研究进展

张永丽,牟亚婷,王静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脑卒中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教育能力的具体内容、脑卒中健康教育现状及不足、客户健康行为互动模式(IMCHB)的概念和应用情况等进行综述,指出应用IMCHB模式指导脑卒中健康教育对脑卒中专职护士能力提出具体要求,是提升脑卒中专职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实践路径,脑卒中专职护士在应用该模式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其能力,从而提升健康教育能力,更好地为脑卒中病人提供高质量健康教育服务。
临床研究

正念干预联合聚焦解决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蔡田培,李文婷,郭瑞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正念干预联合聚焦解决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正念干预联合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焦虑、抑郁、压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正念干预联合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护理中,可明显改善病人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提升病人生存质量。

乳腺癌化疗病人Triangle分层分级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凌瑛,应燕萍,陈莹莹,陈国连,张小芳,黎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乳腺癌化疗病人Triangle分层分级管理模式,并探讨该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乳腺癌化疗病人Triangle分层分级管理标准。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首次在科室住院的200例女性乳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9月—2019年3月(Triangle分层分级管理模式实施前)住院的10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4月—2019年9月(Triangle分层分级管理模式实施后)住院的10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Triangle分层分级管理模式进行出院后随访管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化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化疗副反应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病人治疗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化疗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化疗副反应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化疗病人中应用Triangle分层分级管理模式进行出院后随访管理,能合理地对病人进行分层评估、分级管理,有效地利用医疗护理资源,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降低化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满意度。

肿瘤病人PICC留置期间接触性皮炎与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陶雍,李颜霞,薛嵋,王丽英,毛静玉,戴宏琴,闻萍,刘怡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回顾性分析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期间接触性皮炎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及两者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医院门诊PICC置管并实施导管维护的11 752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多因素分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发生接触性皮炎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除外51例先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后发生接触性皮炎的病人,导管相关感染病人501例(4.26%),接触性皮炎病人1 092例(9.29%)。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人PICC留置期间发生接触性皮炎是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00)。PICC留置期间发生接触性皮炎病人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接触性皮炎病人(P=0.000),局部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接触性皮炎病人(P=0.000)。重度接触性皮炎者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接触性皮炎者(P=0.000),局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接触性皮炎者(P=0.000)。结论:肿瘤病人PICC留置期间发生接触性皮炎是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接触性皮炎者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接触性皮炎者,且重度接触性皮炎者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更高。肿瘤病人PICC留置期间应当做好接触性皮炎的预防,对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对症处理,加强干预,从而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及社会回归的影响

罗松娣,林昆,周玲,叶茜,甘艳勤,谭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及社会回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实施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及社会回归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社会回归评级为1级的病人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社会回归评级为4级的病人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减轻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改善病人的社会回归情况。

阶梯式引流新模式在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中的应用

张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阶梯式引流新模式在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医院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88例气胸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持续负压引流并做好引流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阶梯式引流新模式,比较两组病人预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水柱显示恢复负压时间、肺复张时间、置管引流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值(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式引流新模式能有效提高气胸病人胸腔闭式引流效果,降低病人引流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肺功能,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

较高水平呼气末正压对俯卧位通气重度ARDS病人氧合状况、肺复张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闫妍琼,马佩,郑俊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较高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对俯卧位通气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氧合状况、肺复张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103例重度ARDS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低PEEP组和高PEEP组。两组病人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均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俯卧位通气,低PEEP组51例给予较低水平PEEP(8~12 cmH2O,1 cmH2O=0.098 kPa),高PEEP组52例给予较高水平PEEP(13~17 cmH2O),比较两组病人氧合指标、肺复张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病人通气24 h、48 h末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OI)水平较干预前均升高,且高PEEP组明显高于低PEEP组(P<0.05)。两组病人通气48 h末肺动态顺应性(Cdyn)水平较干预前均升高,且高PEEP组明显高于低PEEP组;肺驱动压(DP)、心率(HR)、血乳酸(Lac)水平较干预前均降低,且高PEEP组明显低于低PEEP组(P<0.05)。两组病人通气48 h末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干预前均升高,且高PEEP组明显高于低PEEP组(P<0.05)。结论:采用较高水平PEEP对俯卧位通气重度ARDS病人进行干预,通过扩张萎缩肺泡以改善氧合状态,调控肺复张指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促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功能锻炼的最佳证据总结及实证研究

邵娜娜,高艳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总结促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功能锻炼的最佳证据,并进行实证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在医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与功能锻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促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病人头静脉血管内径与血流量、内瘘成熟率、内瘘成熟时间、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实施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促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功能锻炼后,研究组病人头静脉血管内径与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内瘘成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内瘘成熟率为72.50%(29/40),对照组内瘘成熟率为50.00%(20/40),研究组内瘘成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无内瘘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5/40),研究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为97.50%(39/40),对照组功能锻炼依从性为80.00%(32/40),研究组病人功能锻炼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总结了促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功能锻炼的最佳护理证据,并进行实证研究,能明显提升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有助于缩短病人内瘘成熟时间,并提高内瘘成熟率。

基于微视频和情景体验的健康宣教在卵巢癌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

汤珍珍,尹燕,刘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微视频和情景体验的健康宣教在卵巢癌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医院90例卵巢癌切除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基于微视频和情景体验的健康宣教,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效能、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面对维度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回避、屈服维度评分及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视频和情景体验的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卵巢癌切除术病人围术期自我效能,减轻病人疾病不确定感,促使病人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疾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病人的影响研究

贾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病人疾病认知、术后视觉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160例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试验组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心理状态、疾病认知、医护依从性和术后视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术前1 d和术后1 d试验组病人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疾病基本知识、手术相关知识、用药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围术期依从性和术后如期复查、规范用药、合理用眼和健康生活的遵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1个月时的Schirmer值和裸眼视力(UCV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病人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围术期心理状态,提高病人疾病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人术后视觉效果。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全程护理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

曹悦,胡文瑾,黄季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全程护理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医院妇科病区收治的168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ERAS理念的全程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应激、术后康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施基于ERAS理念的全程护理后,研究组病人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值、C反应蛋白(CR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实施基于ERAS理念的全程护理,能明显降低病人身心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病人术后康复效果。

医护-家庭一体化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手术病人功能康复、心理健康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柳英,赵伟,狄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医护-家庭一体化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手术病人功能康复、心理健康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30例急性颅脑损伤手术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30例急性颅脑损伤手术病人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护-家庭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功能康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心理健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病人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家庭一体化护理能促进急性颅脑损伤手术病人的功能康复,改善心理健康,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多维度综合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PCI病人中的应用

席茜,任振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多维度综合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7月行PCI的AMI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术后传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维度综合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6 min步行距离(6 MWD)]、日常生活能力[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急性心肌梗死自我管理量表(CSMS)评分]以及干预后不良事件(心绞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再狭窄、心力衰竭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LVEF、LVEDV及6 MWD等心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FIM、CS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再狭窄、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综合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行PCI的AMI病人心功能相关指标,提升日常活动能力与自我护理能力水平,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腹压预警标识相关动态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炎性因子水平、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雯霞,曾华娇,胡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的救治中腹压预警标识相关动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76例SAP病人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按照护理级别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依据病人腹内压的变化及脏器损害情况,为其采取不同腹压预警标识,予以对应的护理措施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的炎性因子水平、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测定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评价量表(ESCA)自我护理技巧、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维度评分与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社会关系、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领域评分与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为SAP病人提供腹压预警标识相关动态护理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病人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病人全身状况,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护理管理

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项目的分析与建议

骆冬怡,周英,邹小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和日本相关地区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的护理服务项目进行梳理和比较,重点探讨了长护险护理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借鉴我国台湾和日本相关地区长护险服务项目内容,对我国长护险的构建和完善提出如下建议:照护服务项目应个性化、多元化,划分照护服务项目风险等级,保障服务项目获得者与提供者的安全,为满足长护险获益者照护需求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研究

112名住院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综合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范甜甜,李柳锦,李彦辰,陈雨沁,郝燕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住院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综合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月以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112名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癌症病人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病人照顾者综合需求评估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住院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综合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主要照顾者综合需求总分为(49.71±20.64)分,癌症病人的性别、文化程度和自理能力是住院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综合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需要加强女性、文化程度高及自理能力差的住院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的需求评估,以提供适当的支持服务、满足其需求,减轻主要照顾者的照护负担,提高癌症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宫颈癌病人自我接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袁真,连泽荣,曾玉,邝钰贤,张华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宫颈癌病人自我接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确诊的宫颈癌病人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接纳问卷(SAQ)、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宫颈癌病人自我接纳的影响因素。结果:宫颈癌病人自我接纳总分为(37.17±7.95)分,低于国内常模的(42.06±6.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宫颈癌病人自我接纳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接纳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应对方式面对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均与回避、屈服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对方式(面对、回避、屈服)、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宫颈癌病人自我接纳水平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病人自我接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注重加强对受教育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病人的健康教育和信息支持,改善病人的应对方式对提高宫颈癌病人自我接纳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的分级护理对泌尿系统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高健慧,姚菲,刘艳红,顾晓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的分级护理对泌尿系统肿瘤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肿瘤根治术手术治疗的571例泌尿系统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1月—2018年4月入组的282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5月—2018年10月入组的289例病人设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血栓预防护理,干预组在常规血栓预防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的分级护理干预。以术后1周双下肢多普勒超声(B超)结果为DVT发生的诊断标准。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571例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1周内下肢DVT共发生3例,发生率为0.53%,其中对照组发生率为0.71%,干预组发生率为0.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下肢B超报告的血流缓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Caprini得分、手术类型是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1周内血流缓慢发生的影响因素。3例发生DVT的病人术前Caprini均分为5分(2例高危、1例极高危),术后Caprini等级均为极高危,该模型不能区分出拟手术的泌尿外科肿瘤病人中发生DVT的高风险人群。术中出血量、术后低分子肝素是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DVT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DVT发生率低。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的分级护理干预无法改善DVT的发生,但可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流缓慢。术中出血是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DVT发生的高危因素,术前Caprini得分是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血流缓慢发生的预测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应在围术期护理中关注该类病人,预防DVT的发生。Caprini量表在肿瘤病人中的高危临界值需进一步分层。

行辅助生殖不孕症病人挫败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吴远菲,张茂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行辅助生殖不孕症病人挫败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医院行辅助生殖的不孕症病人220例行调查研究,使用的调查工具为一般资料调查表、挫败感量表(The Defeat Scale,DS)、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研究行辅助生殖不孕症病人挫败感的影响因素。结果:220例行辅助生殖不孕症病人的挫败感得分为(27.08±6.74)分。经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水平、生育情况、婚龄、抑郁和社会支持情况为行辅助生殖不孕症病人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本研究所纳入的不孕症病人的挫败感水平较高,严重影响了不孕症病人的生育问题和正常生活。依据本研究分析所得的影响因素,为其制定改善挫败感的应对策略,对于改善不孕症病人的心理状况,树立其配合治疗的信心至关重要。

使用头脑风暴法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护理技术现存问题和难点

张函,罗玲,张运芝,蒋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非生物型人工肝(nonbioartificial liver,NBAL)护理技术现存问题和难点。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选取12名来自不同省市三级甲等医院专业能力强、擅长沟通且亲和力佳的感染与肝病(NBAL方向)专科护士参加头脑风暴,记录并整理意见,制定改进措施。结果:NBAL护理存在的问题及难点为无标准化NBAL病人转运流程;NBAL治疗时凝血状态监测困难,无抗凝药使用指南或共识;NBAL治疗后留置导管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NBAL治疗仪报警原因及处理难掌握;病人及其家属心理负担重。结论:将“头脑风暴法”运用于NBAL护理关键技术的筛选中,充分调动了NBAL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专业信心和职业满足感,对NBAL护理工作的推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慢性肾脏病合并结核病人的营养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孔含含,刘燕群,操静,彭武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合并结核病人营养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1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231例慢性肾脏病合并结核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病人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营养风险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肾脏病合并结核病人营养风险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13例病人NRS 2002评分≥3分,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8.92%,年龄[OR=1.051,95%CI(1.021,1.081),P<0.001]是慢性肾脏病合并结核病人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体质指数(BMI)[OR=0.628,95%CI(0.539,0.733),P<0.001]、淋巴细胞绝对值[OR=0.441,95%CI(0.209,0.930),P=0.031]和血红蛋白[OR=0.979,95%CI(0.961,0.998),P=0.033]是慢性肾脏病合并结核病人营养风险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慢性肾脏病合并结核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营养风险的发生与年龄、BMI、淋巴细胞绝对值和血红蛋白相关。应定期对慢性肾脏病合并结核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尤其应注意老年、消瘦、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下和贫血的病人,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近5年国内外白血病护理领域研究热点分析

任婷婷,陈玲,石磊,李亚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分析近5年国内外白血病护理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我国白血病护理研究提供文献计量学依据。方法:系统检索近5年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发表的白血病护理研究文献,利用BICOMB 2.0软件进行共现分析、SPSS软件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共检出白血病护理外文文献804篇、中文文献2 060篇,提取国外高频主题词23个,国内26个。国外白血病护理研究核心主题为“白血病个性化特征”,国内为“延续护理”;国外潜力研究主题为“癌因性疲乏状态”“生活质量研究”;国内独立研究主题为“心理层面”“药物治疗”,离原点距离较远,提示关注度有待提高。结论:白血病护理领域研究的总体方向是提高白血病症状管理、心理层面研究及应对方式研究。

农村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对脑卒中警示症状的认知调查

刘真亚,张桂芳,张驰,冯英璞,张婧爽,李灿灿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农村居民对脑卒中警示症状的认知情况及急救意识,为脑卒中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新蔡县508名农村居民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居民缺乏锻炼、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家族史、吸烟、糖尿病和饮酒等危险因素暴露率分别为65.2%、53.3%、46.3%、36.4%、23.4%、19.7%、17.1%;其中,仅有31.0%的高血压病人,25.5%的高血脂病人,25.0%的糖尿病病人规律服药。65.94%的农村居民不知道脑卒中的预警症状;如果突发脑卒中,44.1%的农村居民选择求救儿女,40.9%的农村居民选择求救于村医,15.0%的农村居民选择不做任何处理。结论:农村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率较高,危险因素的管理情况较差,对脑卒中警示症状认知水平不高,应尽早对农村居民进行脑卒中筛查并加强健康教育。

冠心病介入手术病人术后共病状态与应对方式及疾病管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刘静,陈聪聪,张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手术病人术后共病状态与应对方式及疾病管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应用疾病累积评分量表(CIRS)、医学应对方式量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GSMS)对86例冠心病介入手术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冠心病介入手术术后病人共病状态与应对方式及疾病管理能力的关系。结果:根据CIRS评分将冠心病介入手术病人分为无共病组24例,轻度共病组20例,中度共病组22例,明显共病组20例,随着病人共病病情加重,病人面对维度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病人回避、屈服维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冠心病介入手术病人术后共病状态与面对、自我管理行为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而与病人回避、屈服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手术病人术后共病状态与病人应对方式及疾病管理行为有密切关系。术后提高病人疾病管理能力,鼓励病人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疾病,将有助于减轻病人共病状态,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小儿外科临床护士叙事护理培训效果的质性研究

熊小秀,李虹霖,朱丹,邓馨悦,李文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小儿外科临床护士叙事护理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20名小儿外科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6周,每周1次,每次90 min的叙事护理培训;培训前后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得出3个主题,即对患儿和家属的共情能力提升、对护理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自我价值感的提升。结论:叙事护理培训可提高护士共情能力,提升护理团队协作意识,增强自我职业价值感。此外,在提升护理共情能力的同时,有些护士遭受过共情创伤压力(ETS),护理管理者应给予此类护士更多关怀,以引导护士走出阴霾,为小儿外科护理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消化内镜治疗后再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丁娟,马志杰,沙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消化内镜治疗后再出血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其预测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480例,按两组基础资料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模型构建组、模型验证组,均为240例,统计模型构建组再出血病人例数,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消化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再出血风险预测模型,并将模型用于验证组,以检验其预测效果。结果:模型构建组再出血病人共64例,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消化内镜治疗后再出血危险因素有年龄≥75岁、Blatchford评分≥6分、Rockall评分≥5分、Forrest分级Ⅰ级、出血病变直径>2 cm、入院时血红蛋白值<100 g/L、血小板计数<100×109/L(P<0.05);构建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7,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58,对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9%、73.9%,对应截断值为0.035;将预测模型应用于模型构建组,得到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8.7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经消化内镜治疗后仍存在再出血风险,而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实现对再出血风险的准确预测,为临床预防护理提供了依据,能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护理教育

本科护生职业认同与择业意愿的混合研究

吴桐,章鹏翔,娄凌婕,曹梅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护生)当前职业认同和择业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高校护生职业认同教育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量性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基本信息问卷、护生职业认同问卷对浙江省304名在校护生当前职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质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8名符合要求的护生进行访谈,记录访谈内容并提炼主题。结果:护生总体职业认同评分为(93.21±12.25)分,处于一般认同到高度认同之间水平;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年级与学习成绩(均P<0.05)。质性研究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为自主选择护理专业;护理责任感增强择业信心;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结论:当前背景下护生的职业认同较积极,但未来择业规划不明确,需要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高校应针对不同层次护生职业认同与择业意愿的差异,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帮助护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