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31期 刊出日期:2021-11-10 目录

论著

医养结合模式下心血管病老年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丁彩艳,朱雪丽,李小娜,孙志琴, 赵珊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医养结合下心血管疾病老年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函询对19名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心血管护理等方面的专家进行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最终确立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58个。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2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和0.88,判断系数为0.91和0.92,熟悉程度为0.81和0.84,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29和0.235(P<0.05)。对于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第1轮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03,0.299和0.186。结论: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高,意见的协调程度好;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该指标体系可为我国心血管科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选拔、考核和评价提供客观有效的参考依据。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颈椎病动物实验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何琴,徐霞,王亚洁,刘晓花,孙圆圆,李亚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颈椎病动物实验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颈椎病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检索策略为(“动物实验”OR“动物研究”OR “兔”OR “大鼠”)AND“颈椎病”,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1年6月,将获取的文献通过Bicomb和CiteSpace进行聚类分析及可视化分析。结果:共获取721篇文献,双人筛选后纳入675篇文献,发文量呈递增趋势,《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刊文数量最多,研究受国家科学基金支持最多,共93篇,占63.27%(93/147),上海中医药大学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研究类团大致分3类:各型颈椎病造模方法研究;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中医中药疗效及起效机制;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生物力学等相关机制研究。在颈椎病的实验研究中兔、鼠为主要研究动物,关于各种机制及中医中药治疗技术的研究属于研究热点,电针和针刀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结论:动物实验是各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中医中药相关研究占颈椎病动物实验居多,包含方剂、中成药、中医治疗、理疗等,其中中医理疗有一部分在临床中属于护理专业范畴,但相关实验研究偏少,说明护理学科对于颈椎病的实验研究虽处于积极探索阶段,但仍有较大空白,护理人员应学习、探索中医护理学的实验设计方法,加大动物实验研究力度。

泌尿腔镜手术病人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陈雪莉,宋亚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泌尿腔镜手术病人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临床医护者监测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轮专家咨询,并借助Donabedian提及的“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德尔菲法(Delphi)构建泌尿腔镜手术病人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咨询问卷发放与回收份数均为10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咨询权威系数分别为0.84和0.83,此研究2轮函询统计专家的积极程度采取问卷有效回收率描述,第1轮发放10份问卷,回收1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第2轮发放10份问卷,回收9份,有效回收率为90%,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分别为0.409和0.398,最终确定了拟定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及45项三级指标(从结构、过程、结果3个维度评估)。结论:构建泌尿腔镜手术病人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全程存在较高可靠性、科学性与实用性,该体系可为临床医护者监测与评价提供依据,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护患满意度。

老年人认知衰弱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林玉珠,蒋运兰,刘跃,岳圆,向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cognitive frailty,CF)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有关老年人发生CF危险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8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CF组包含1 475例,非CF组包含21 71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饮酒史、抑郁、运动量、营养状况、居住方式、睡眠、骨关节炎、糖尿病史、婚姻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尚不能确定吸烟史与CF有关。结论:基于现有证据,年龄≥75岁、女性、抑郁、营养不良、睡眠障碍、独居、骨关节炎、糖尿病史、离异或丧偶是CF的危险因素,适量饮酒、规律运动是其保护因素。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我国死亡教育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

黎丽杉,刘佳忻,赵娟娟,曹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对国内20年来死亡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死亡教育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数据进行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931篇文献进行分析。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死亡教育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研究人群、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3个方面;在安宁疗护实践中探索和发展死亡教育模式是死亡教育最主要的研究前沿方向。结论: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直观地展现了2000年—2020年死亡教育领域的研究概况、热点与前沿,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基于Delphi法构建临床护士危重症护理必备技能微课资源的课程内容指标

陶艳玲,苏涛,何万巧,邱萍,何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临床护士危重症护理必备技能微课资源的课程内容指标体系,为开展危重症护理必备技能混合式教学培训提供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初步构建临床护士危重症护理必备技能微课资源的课程内容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函询,完成指标筛选与修订,形成指标体系。结果:通过2轮函询,专家有效应答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均为0.89±0.07,各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100~0.289(均P<0.01),经修订最终形成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指标的微课课程内容指标体系。结论:基于Delphi法构建的临床护士危重症护理必备技能微课资源的课程内容指标体系完整,科学可靠,可据此设计与制作危重症护理必备技能微课资源。

远程安宁疗护对晚期癌症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李丹,李雨欣,白雪,王美娟,曹英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远程安宁疗护对晚期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收集远程安宁疗护对晚期癌症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4篇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共717例病人,干预组353例,对照组364例。合并结果分析显示,远程安宁疗护可以提高晚期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标准化均数差(SMD)=0.86,95%CI(0.40,1.32),P=0.000 2],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效能(均P<0.05),但对于情绪[SMD=0.11,95%CI(-0.35,0.57),P=0.64]和症状[SMD=0.10,95%CI(-0.60,0.80),P=0.78]的改善并不显著。结论:应用远程安宁疗护对晚期癌症病人症状和情绪方面虽没有很大改善,但可提高整体生活质量,使病人更有意义地度过余生。

基于CiteSpace国内乳腺癌相关护理研究趋势可视化分析

吕美昱,张海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国内乳腺癌相关护理研究的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今后开展乳腺癌相关护理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应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并收集相关资料,并通过CiteSpace对研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我国乳腺癌相关护理研究发展迅速,研究乳腺癌相关护理的作者和研究机构较为固定,已形成稳定的团队,研究领域较局限。结论:我国乳腺癌相关护理领域还需要广泛研究,且需要探索乳腺癌相关护理的新领域并逐步完善,进而为乳腺癌病人提供更优的护理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综述

卒中相关性肺炎预测量表及风险模型的研究进展

李圣娟,郑冬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不同卒中相关性肺炎评分量表以及与生物标志物相结合的应用进展,介绍国内外现有的脑卒中相关性肺炎风险预测模型,分析其预测效能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推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早期预防和筛查,为未来开发有针对性、简单、有效的风险筛查工具提供参考。

护士道德弹性的研究进展

武宁,贺春艳,常淑莹,张红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护士道德弹性发展及研究现状、属性及产生来源、作用、对策,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母乳喂养效果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李琳娜,黄川雅,张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国内外近年来用于母乳喂养效果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学者和产科工作者在选择和编制母乳喂养效果评估工具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内外养老护理员职业现状及展望

罗园,陈希,张毅,赵丽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我国养老护理员的现状及不足,并参考日本、德国和澳大利亚养老护理员的培养方案,为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冠心病病人恐动症的研究进展

郭文敏,赵素琴,赵丽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恐动症的来源及概念,冠心病病人恐动症的发病率、影响因素及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冠心病病人恐动症的重视,并为之后的干预措施提供相关启示。

真空负压引流术联合疗法在慢性创面应用中的护理进展

林育红,李薇娜,张文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真空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 drainage,VSD)联合其他疗法在四肢创面的修复与护理。指出采用VSD联合技术时护理上应做出相应策略调整,临床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日益变化的创面修复与护理技术的认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回馈社会。
临床研究

“纲要信号”教学法在单髁置换病人围术期康复中的应用

李喜迎,李海婷,程月起,刘燕,武文娟,曹芮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纲要信号”教学法在膝关节单髁置换病人围术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待手术的单侧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分阶段实施常规康复锻炼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康复锻炼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纲要信号”教学,比较两组病人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关节评分(ROM)、步态参数(步长、步速、步行周期)、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第14天、第28天膝关节Lysholm评分、RO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14天、第28天步态参数(步速除外)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步长、步速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28天步行周期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第7天、第14天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纲要信号”教学法能提高高龄膝关节单髁置换病人行走步态的正确性,加速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巩固手术疗效。

六步癌症告知模型联合集束化护理在胃癌病人中的应用

王芝满,宋杰伟,谭丰,李淑兰,胡黎黎,唐振,胡金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六步癌症告知模型(SPIKES)联合集束化护理在胃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0年7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外科123例胃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SPIKES联合集束化护理。分别采用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和广泛焦虑问卷7项(GAD-7)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抑郁、焦虑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得分为(3.41±2.08)分,GAD7得分为(4.07±2.39)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抑郁、焦虑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IKES联合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胃癌病人的抑郁、焦虑情绪,有助于促进病人心理健康。

个性化有氧运动指导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视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谭素娟,李贡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个性化有氧运动指导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病人视野、生存质量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2月汕头某眼科中心收治的PACG术后病人4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个性化有氧运动指导,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观察有氧运动干预3个月后病人视野、生存质量和眼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有氧运动干预3个月后视野缺损情况好转,加权视野指数和视野平均缺损值较干预前提高(P<0.05);干预后PACG病人生存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1)。就诊时眼压为(11.95±3.39)mmHg,干预3个月后眼压值上升为(13.5±3.50)mmHg。结论:有氧运动干预可减缓PACG病人视野的恶化程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呼吸训练结合腰椎稳定训练对妊娠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影响

王玉霞,廉宁,张浩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结合腰椎稳定训练对妊娠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疼痛程度、肺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5例妊娠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63例。对照组给予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腰椎稳定训练。连续训练至分娩前观察两组病人疼痛程度、肺功能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及产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病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6.13%(P<0.05)。结论:呼吸训练结合腰椎稳定训练可通过缓解妊娠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疼痛程度,提高肺功能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在小儿外科住院患儿跌倒/坠床管理中的应用

王米艳,颜艳,唐喻莹,曹文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在小儿外科住院患儿跌倒/坠床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2 20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HFMEA前),采用常规防跌倒/坠床护理管理,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2400例患儿为观察组(实施HFMEA后),采用HFME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及风险优先数值(RPN)。结果:实施HFMEA管理后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原来的0.59%降至0.0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施HFMEA后5个失效模式RPN值明显降低,均<125 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小儿外科住院患儿跌倒/坠床管理中应用HFMEA能有效降低患儿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患儿安全,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及思维评判能力。

基于舒适化医疗服务的深镇静方案在儿童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黄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舒适化医疗服务的深镇静方案在儿童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1月在医院行核磁共振检查的124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采用基于舒适化医疗服务的深镇静方案进行儿童核磁共振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童自行核磁共振检查方法,对两组儿童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98.39%的儿童成功进行核磁共振检查,高于对照组的85.48%(P<0.05),观察组儿童家属护理满意度得分为(22.61±1.36)分,高于对照组的(18.46±2.61)分(P<0.05)。结论:基于舒适化医疗服务的深镇静方案应用于儿童核磁共振检查中可提高成功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

TOMATIS听觉-运动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性应激障碍、认知功能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梁鹏,韩伟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TOMATIS听觉-运动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AT)病人急性应激障碍、认知功能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医院的125例急性CAT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认知-运动控制训练,观察组病人增加TOMATIS听觉-运动训练。干预前后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Herth希望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Ⅱ)对两组病人的急性应激障碍、认知功能、希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回避、再历及SASRQ总分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Herth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MoCA评分、LOTCA-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OMATIS听觉运动训练联合认知-运动控制训练能够通过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减轻病人急性应激障碍,提高希望水平及认知功能。

不同时机分娩镇痛在瘢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研究

朱天艳,张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分娩镇痛在瘢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2月于医院分娩且有阴道试产意向的瘢痕子宫产妇作为研究,根据产妇意愿实施分娩镇痛,未行分娩镇痛者作为对照组,对实施分娩镇痛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Ⅰ组(宫口开大1~2 cm)、研究Ⅱ组(宫口开大2~3 cm)和研究Ⅲ组(宫口开大≥3 cm),均于不同时间给予腰-硬联合分娩镇痛,比较4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结局、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并比较4组产妇不同时间的疼痛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中文版分娩恐惧量表(CAQ)评估并比较4组产妇焦虑、抑郁和分娩恐惧状态。结果:研究Ⅰ组和研究Ⅱ组第一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研究Ⅰ组第一产程时间长于研究Ⅲ组(P均<0.05);研究Ⅰ组中转剖宫产率、先兆子宫破裂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镇痛组产妇胎儿娩出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Ⅰ组产妇胎儿娩出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研究Ⅱ组和研究Ⅲ组,研究Ⅱ组产妇胎儿娩出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研究Ⅲ组(P均<0.05);T1时和T2时研究Ⅰ组产妇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5);T2时研究Ⅱ组产妇VAS评分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均<0.05);T3时和T4时对照组产妇VAS评分明显高于镇痛组,且研究Ⅰ组产妇VAS评分明显低于研究Ⅱ组和研究Ⅲ组(P均<0.05);分娩后4组产妇SAS、SDS以及CAQ评分均较入室前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分娩后镇痛3组SAS、SDS以及CA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Ⅰ组SAS、CAQ评分均低于研究Ⅱ组,研究Ⅰ组SAS、SDS以及CAQ评分均低于研究Ⅲ组(P均<0.05)。结论:宫口开大1~2 cm实施分娩镇痛可为瘢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获取最大的临床效益,降低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改善产妇不良心理状态及新生儿结局。

改进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促醒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梅丛敏,华素萍,邵小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改进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促醒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改进急救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肢体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认知功能评估量表(LOTCA)、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两组病人促醒效果、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GCS评分、Fugl-Meyer及LOTC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GCS评分、Fugl-Meyer及LOTC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6.00%(P<0.05);观察组病人预后良好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62.00%(P<0.05)。结论:针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实施改进急救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促醒效果,有利于改善病人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良好。

直肠球囊扩张术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邓艳红,张秀淋,余同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直肠球囊扩张术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直肠球囊扩张术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病人腹胀、便秘、排便情况、肠道功能障碍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腹胀发生率、自主排便率分别为16.00%、66.00%,且62.00%的病人每天排便次数≥1次;对照组病人腹胀发生率、自主排便率分别为42.00%、40.00%,仅有34.00%的病人每天排便次数≥1次,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排便率、每天排便≥1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Wexner便秘评分、神经源性肠道综合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球囊扩张术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对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病人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病人肠道功能障碍,减少便秘、腹胀及排便困难等症状,有利于病人肠道功能的恢复。

一种新型便捷式留置针的设计与应用

周玉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新型便携式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医院就诊的住院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观察组使用新型便携式留置针。对两组记录留置针日期所需时间、追踪管理时间、敷贴出现卷边的情况、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记录留置针留置日期所需时间、追踪管理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敷贴出现卷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便携式留置针实现了记录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智能化操作,还有效避免了置管时间超时或者留置针敷贴出现卷边、脱落的情况,提高了病人的就医体验,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护理管理

线上专科护理咨询门诊的实践与探索

王利平,成巧梅,李亚杰,王耀辉,王雪静,李森,崔晓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在互联网医疗时代,线上专科护理咨询门诊的开设满足了病人日益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为病人提供了诸多便利。通过统计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7月—2020年10月线上护理专科咨询门诊专科护士的基本资料、线上各专科护理咨询门诊专科护士人员分布、线上各专科护理咨询门诊运营情况等数据来探讨线上专科护理咨询门诊运行管理经验,以期为线上专科护理咨询门诊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调查研究

居家学习期间某高职医学院校护生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杨京楠,吴学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居家学习期间高职院校护生家庭功能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0年5月绵阳市某医学院校高职护生2 04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学习倦怠量表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该校高职护生学习倦怠、家庭功能总分分别为(57.79±9.52)分、(135.35±19.24)分;除情感介入与情绪低落,问题解决与成就感低2个维度外,护生学习倦怠总分与家庭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学习成绩及家庭功能是护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职护生学习倦怠水平与家庭功能密切相关,家庭功能越好学习倦怠程度越轻。学校应在居家学习期间加强家校合作,指导家庭成员有效帮助护生安心居家学习,改善护生心理状态,降低其学习倦怠,提升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018年—2020年珠海市高栏港区网络报告疑似肺结核病人追踪到位情况影响因素调查

石雪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2018年—2020年珠海市高栏港区网络报告疑似肺结核病人追踪到位情况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国家《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2018年1月1日—2020年7月31日珠海市肺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的高栏港区疑似肺结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话追踪、上门调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疑似肺结核病人追踪到位情况与未到位原因,通过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网络报告疑似肺结核病人追踪到位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2018年1月1日—2020年7月31日共追踪珠海市高栏港区网络报告疑似肺结核病人527例,其中追踪到位病人512例(97.15%),追踪未到位病人15例(2.85%)。病人追踪未到位原因:拒绝就诊4例,查无此人3例,其他原因3例,交通不便2例,外出2例,死亡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流动人口、医疗保险、首次就诊机构、是否被告知可能患肺结核、有无转诊单、是否知晓肺结核免费诊治政策/机构、是否被建议去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是否信任结核病防治机构、是否信任免费抗结核药物、追踪方式、担心受歧视及担心影响工作或学习是影响网络报告疑似肺结核病人追踪到位情况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动人口、是否知晓肺结核免费诊治政策/机构、追踪方式及担心受歧视是影响网络报告疑似肺结核病人追踪的独立因素(OR>1,P<0.05)。结论:流动人口、是否知晓肺结核免费诊治政策/机构、追踪方式及担心受歧视是影响网络报告疑似肺结核病人追踪的独立因素。提示应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应对策略,以提升疑似肺结核病人的追踪到位率。

三级综合医院ICU护士情绪管理与职业幸福感的调查

李贝贝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三级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护士情绪管理及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其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为护理管理者提高ICU护士职业幸福感和帮助其进行情绪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6月浙江省绍兴市3所三级综合医院165名ICU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量表和护士情绪管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三级综合医院ICU护士职业幸福感总分为(70.71±8.45)分,情绪管理总分为(50.07±7.89)分;相关分析显示,情绪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职业幸福感得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CU护士的情绪管理、性格、工作年限、家庭关系是ICU护士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三级综合医院ICU护士情绪管理和职业幸福感均处于中等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充分重视ICU护士的情绪管理,制订相关培训方案,采取多种措施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进而提升ICU护士的职业幸福感。

夜班护士应对肿瘤病人临终抢救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武丽华,曹鲜娟,李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夜班护士面对肿瘤病人临终抢救后的内心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中心的18名值夜班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获得资料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总结提炼出护士心理体验的4个主题:缺乏安全感、抢救后产生负性情绪、自我认知的转变、职业价值感增强,各主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结论:夜班护士工作中缺乏安全感,医护人员应主动做好肿瘤临终病人的死亡教育。医院管理层要健全医疗安全应对方案,保障工作安全,重视肿瘤科夜班护士临终抢救后的内心感受,夯实夜班护士的专业技能,提升其综合抢救能力,提升其职业获益感和价值感,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护士身心健康,保持护理队伍健康稳定发展。

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及其干预对策

颜玉梅,程亚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采取整体抽样调查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128例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功能锻炼依从性评价表对病人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现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总分为(15.35±5.64)分,其中足背/足趾运动维度得分为(3.83±1.66)分,踝关节运动维度得分为(2.37±0.97)分,股四头肌运动维度得分为(3.46±1.81)分,床边功能锻炼维度得分为(4.39±2.07)分,练习下床行走维度得分为(2.85±0.13)分,病人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功能锻炼认知度、家庭支持、体力状况、心理状态、自理能力、担心关节移位程度、有无他人指导为影响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主要因素(P<0.05);疼痛程度、心理状况、功能锻炼认知度、家庭支持、有无他人指导为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疼痛程度、心理状况、功能锻炼认知度、家庭支持、有无他人指导会直接影响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临床护理人员应针对以上因素为病人提供相应的改善措施,有利于提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病人功能康复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崔金锐,鄢建军,童辉,张仲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描述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Herth希望量表、Charlson合并症指数、FRAIL衰弱量表及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对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162例经动静脉内瘘行规律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20.84±10.02)分,处于中上等水平。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工作状态、有无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动静脉内瘘评估与监测、有无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史、衰弱状态、Charlson合并症指数、希望水平是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59.20%的变异量。结论:护理人员应识别病人的个体因素、动静脉内瘘相关因素、机体功能状态,并指导病人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提升希望水平,以提高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

湖南省1 002名农村空巢老年人自杀意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兰英,何桂林,陈娟,曹文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农村空巢老年人的自杀意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3月—2018年10月从湖南省安仁县5镇8乡随机抽取9个乡(镇)72个行政村的1 002名农村空巢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疏离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自杀意念量表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农村空巢老年人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湖南省1 002名农村空巢老年人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35.2%。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自理能力、目前患有的慢性病数量、子女个数、社会支持水平是农村空巢老年人自杀意念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湖南省农村空巢老年人的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社区护士应重点关注男性、高龄、家庭人均月收入低、自理能力差、患≥3种慢性病、子女个数少、社会支持水平低的农村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降低其自杀意念。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二胎产后返岗护士焦虑影响因素研究

邝彩云,张翠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二胎产后返岗护士焦虑现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其焦虑和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8年9月—2018年12月江门公立医院701名二胎产后返岗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701名二胎产后返岗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二胎产后返岗护士焦虑得分为(48.64±11.57)分,发生率为42.1%;焦虑与积极应对、自我效能、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87,-0.138,-0.725,-0.422,P<0.05),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582,P<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自我效能对焦虑无效应影响;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对焦虑有直接负向效应(β值分别为-0.361、-0.134,P<0.001),家庭功能对焦虑具有较大的影响效应;对方式对焦虑具有直接效应,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对焦虑具有中介效应。结论:二胎产后返岗护士焦虑发生率较高,可通过加强正面影响因素如家庭、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削弱负面因素如消极应对等措施,以期降低二胎产后返岗护士焦虑情绪。
护理教育

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提升基层护士静脉导管维护能力的培训成效

黎锦燕,陈利芬,杨玉红,李雅清,周雪梅,王海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帮扶提升基层静脉导管维护能力的培训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省级静脉治疗专家团队赴粤东某地区,结合“学习金字塔”理论,向偏远地区护士开展静脉导管维护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短期强化培训。以接受静脉导管维护基层培训的208名学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学员培训前后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水平;比较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学员的各项考核成绩。结果:学员培训后的理论、操作水平明显高于培训前(P<0.0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学员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培训满意度达98.1%。结论:省级静脉治疗师资的“上门帮扶”推动静脉导管维护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在偏远地区的高质量普及;基于“学习金字塔”培训方法高效提升基层护士静脉导管维护能力,缩小地区内静脉导管维护服务差距。

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翻转课堂教学体验的质性研究

苏姗姗,石国凤,雷飘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高级护理实践》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体验及感受,为其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本校参加《高级护理实践》翻转课堂的2020级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资料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受访者对《高级护理实践》开展翻转课堂的真实体验主要归纳为5个主题: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②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③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自信;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⑤学习科目较多,学习任务较重。结论:在《高级护理实践》课程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地摸索、改进,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