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30期 刊出日期:2021-10-30 目录

论著

帕金森病病人营养状况评价及与其非运动症状相关性分析

陆朋玮,柳欣,邓永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病人营养状况,探讨帕金森病病人营养状况与其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使用简易营养评价表(Mini Nutrition Assessment,MNA)调查帕金森病病人营养状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病人智能状况、情绪状态、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帕金森病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6%,其中15.5%处于营养不良风险状态。高龄、情绪障碍尤其是抑郁情绪、睡眠障碍为帕金森病病人营养不良危险因素。结论:帕金森病病人营养状况差,临床上有必要对帕金森病病人开展常规营养状况评估,高龄帕金森病病人需重点关注,对于病人营养不良状况干预除常规的饮食干预及营养补充外,需尝试通过改善病人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等进一步改善其营养状况。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与衰弱间的中介作用

郑雨萍,高静,柏丁兮,钟懿珠,江小林,廖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与衰弱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运用便利抽样法在成都市8家养老机构中纳入符合标准的436名老年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SF)、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s)和衰弱表型(FP)进行调查。结果:436名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得分分别与衰弱(r=-0.335,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r=-0.341,P<0.05)呈负相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与衰弱得分呈正相关(r=0.416,P<0.05)。进一步采用回归分析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营养与衰弱间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方程1中营养得分可以负向预测衰弱得分(β=-0.266,P<0.001),可解释因变量22.8%的变异;方程2中营养得分可负向预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β=-0.289,P<0.001),可解释因变量26.8%的变异;方程3中营养得分(β=-0.188,P<0.001)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β=0.269,P<0.001)分别对衰弱得分的负向与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可联合解释因变量28.1%的变异。Bootstrap法检验结果显示,营养到衰弱路径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的95% CI均不包括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营养与衰弱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且中介效应的效应值占总效应值的29.2%。结论:营养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与衰弱相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与衰弱间的中介变量。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恐动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圆圆,徐慧萍,张馨月,陈长香,张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恐动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优化符合恐动症发展轨迹的阶段性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0月—2020年7月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恐动症评分量表(TSK)、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RS)、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SQ)、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对病人进行术后恐动评测及影响因素收集。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恐动症的发生率为22.89%,得分为(35.06±4.46)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病友结伴锻炼频率低、医院环境适应不佳、自我效能低、屈服应对程度高、家庭关怀度存在重度障碍是术后恐动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恐动症的连续性动态评估,重视病人的医院环境适应性、同伴关系、家庭关系、医学应对方式等,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加快临床康复进程。

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病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程欣,祁春香,丁洁安,孟宪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病人生活质量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1例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病人进行资料收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进行生活质量现状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病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1例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病人生活质量得分为(89.12±24.23)分,其中生理机能得分为(15.89±4.59)分,心理状况得分为(14.23±3.24)分,独立能力得分为(16.38±5.20)分,社会关系得分为(15.54±4.23)分,生活环境得分为(13.52±3.89)分,精神寄托/宗教信仰得分为(16.86±5.82)分,病人的生活质量处于低下水平。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均收入、疼痛程度、医疗付费方式、手术排异反应、社会支持度、并发症、疾病不确定感、家庭关怀度、焦虑抑郁程度、自我感觉负担、自理能力为影响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病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P<0.05)。年龄、疼痛程度、疾病不确定感、家庭关怀度、焦虑抑郁程度、自我感觉负担均为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病人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病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诸多,与病人年龄、疼痛程度、疾病不确定感、家庭关怀度、焦虑抑郁程度、自我感觉负担呈现相关性。因此,临床护理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为病人及时提供合理的心理调节与相关护理干预,以增强病人的应对能力与心理弹性,进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综述

肌少症共识解读及研究现状

娄义姣,王安素,马炎,彭道娟,夏同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肌少症对老年人危害大,会导致功能下降、跌倒、骨折、死亡等。至2010年以来,老年人肌少症欧洲工作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EWGSO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会(US Foundation for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FNIH)肌少症项目组、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肌少症国际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IWGS)等分别发表了肌少症共识。对各工作组肌少症共识进行解读,对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总结,以期提高人们对肌少症的认识,为临床筛查、识别、诊断、治疗、干预肌少症提供依据。

抗阻力运动在妊娠期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现状

赵聪聪,张茜,王真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国内外抗阻力运动在妊娠期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现状,分析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为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制订个性化抗阻运动方案提供借鉴。

慢性病儿童家庭复原力干预方案的研究进展

魏文静,肖志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家庭复原力的概念、理论模型,综述国内外慢性病儿童家庭复原力干预方案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科学可行的慢性病患儿家庭复原力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创伤病人院前低体温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现状

郑丽萍,徐菊玲,卜炜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创伤病人院前低体温发生情况,综述创伤病人院前低体温影响因素及干预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早期识别和预防院前低体温、提高创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提供依据。指出创伤后体温过低是重型创伤病人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理想情况下应该在院前就开始实施温度管理。

肺移植受者衰弱的研究进展

周淑芳,吴婷,朱雪芬,吴波,陈海霞,陈静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衰弱概念的来源、肺移植受者衰弱的病理生理学、影响因素、评价工具、干预措施方面综述肺移植受者衰弱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早期临床鉴别和干预提供依据。

智能适老辅具在失能老年人照护中的应用进展

平燕汝,李雪,许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智能适老辅具的类型、智能适老辅具在失能老年人照护中所起的作用,综述我国智能适老辅具的应用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包括构建辅具行业标准、探索辅具租赁模式、打造实用高效辅具、加强用户隐私保护,以期为在国内开发与应用智能适老辅具提供参考。

造口旁疝与造口病人体力活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朱礼霞,姜武佳,华剑红,姜小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造口病人造口旁疝及体力活动的概况,综述造口旁疝与造口病人体力活动相关性研究进展。提出护理人员与病人共同存在的误区、亟待深入研究及解决的内容,旨在为我国对造口病人造口旁疝及体力活动的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姑息性表现量表国外运用及研究进展

陈思,杨小仙,俞玮,杨梦雪,潘生强,顾乐盈,吴心雨,费朝廷,张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终末期病人的预后评估一直是姑息治疗和护理的挑战性问题。姑息性表现量表(Palliative Performance Scale,PPS)作为姑息病人生存期预测的简单且有效工具在国外已获得广泛运用。现从PPS的内在品质及预测精度、PPS的运用及价值、目前尚存在的争议、研究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引入姑息性表现量表及其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脑小血管病病人步态障碍的护理研究进展

阮恒芳,李莉莉,左梦云,李慧娟,陆正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脑小血管病及步态障碍的定义及流行病学发展现状,总结步态障碍的评估工具及训练方式,分析脑小血管病步态障碍早期识别率及训练干预现状,提出脑小血管病步态障碍的早期筛查与步态训练的策略及建议,阐明我国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提高人们对脑小血管病步态障碍的认识,为相关工作人员开展有效的步态分析与步态训练干预提供依据。

心肌梗死病人排便管理的研究进展

孙闽闽,吴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心肌梗死病人便秘危险因素及排便管理的研究进展,阐述心肌梗死病人排便个案管理模式、心肌梗死病人排便功能评估、心肌梗死病人排便体位管理、药物管理、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现状。指出对心肌梗死病人排便功能进行评估与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便秘频率,改善其排便现状。
临床研究

基于Caprini量表的预防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潘国霞,仇珍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量表的预防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基于Caprini量表的干预。两组病人术后第3天行患肢超声多普勒检查,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患肢疼痛程度,采用专用医用卷尺测量两组病人术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0天肿胀程度,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两组病人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0天患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aprini量表的干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轻患肢疼痛程度及肿胀程度,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中药饼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压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范花,邢健红,沈憬宏,汤娟娟,樊春笋,邢健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使用中药饼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压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7月—2020年8月住院结直肠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普外科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术后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康复护理基础上于术前1 d及术后5 d采用自制的中药饼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肠功能及整体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91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3.92±12.40)h,短于对照组的(32.13±14.30)h(P<0.05);观察组病人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8.76±18.63)h,短于对照组的(51.68±15.86)h(P<0.05);观察组病人首次排便时间为(64.12±28.51)h,短于对照组的(89.26±24.86)h(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为(79.74±39.20)h,短于对照组的(95.01±22.17)h(P<0.05);两组病人镁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手术病人应用中药饼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压治疗,可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加快康复进程。

宫颈癌根治术后清洁间歇导尿的强化护理对病人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曹婷婷,李惠,白晓明,高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清洁间歇导尿(CIC)的强化护理对病人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妇科收治的12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接受CIC治疗的宫颈癌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CIC强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首次排尿残余量、残留尿量低于50 mL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最大尿流率、膀胱最大容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病人实行宫颈癌根治术后CIC强化护理可促进病人膀胱功能恢复,提高病人术后性生活质量,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不同类型氧疗方式在肺挫伤病人中的应用

樊小朋,孙云霞,王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氧疗在肺挫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肺挫伤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普通面罩吸氧,观察组采取高流量氧疗。比较两组病人在持续氧疗24 h、48 h、72 h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指标以及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舒适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持续氧疗24 h、48 h、72 h后心率、呼吸频率、MAP、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挫伤病人中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可有效改善病人肺功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三元联动延续疼痛干预模式对肿瘤病人出院后癌痛的影响

吴喻,吉冬丽,许蓉芳,金阳,曹倩倩,程思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三元联动延续疼痛干预模式对肿瘤病人出院后癌痛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2020年6月出院的肿瘤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三元联动延续疼痛干预模式。病人出院1个月及6个月后采用疼痛数字分级评估法(NRS)、依从性量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量表(EORTC QLQ-C30)、Karnofsky评分法(KPS百分法)评价两组病人疼痛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生存质量及生活自理情况。结果:出院1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疼痛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生活自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元联动延续疼痛干预模式可有效减轻肿瘤病人出院后癌痛程度,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提升病人生存质量,改善病人生活自理情况。

正念干预对老年痴呆病人照顾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崔艳秋,费丁家,钱蝶蝶,谢娟娟,张立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正念干预对老年痴呆病人照顾者的干预效果。方法:系统检索 Cochrane Library、JBI、PubMed、EBSCO、SpringerLink 、Medline complet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中正念减压干预对老年痴呆病人照顾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8篇,共463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试验组老年痴呆病人照顾者的抑郁症状改善 [SMD=-0.42,95% CI (-0.61,-0.23),P<0.000 1],感知压力减轻[MD=-2.01,95% CI (-3.73,-0.30),P=0.02],生活质量提高[SMD=0.38,95%CI (0.15,0.61),P=0.001];焦虑状态[SMD=-0.80,95% CI (-1.89,0.28),P=0.15]和照顾者负担[SMD=-0.08,95% CI (-0.42,0.26),P=0.65]无明显改善。结论:正念干预能够改善老年痴呆病人照顾者的抑郁症状,减轻感知压力,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对照顾者焦虑状态和负担的干预效果不明显。

调肾安神刮痧对围绝经期失眠病人负性情绪及血清E2、FSH、5-HT的影响

郑娟,朱燕,李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摘要目的:观察调肾安神刮痧对围绝经期失眠病人负性情绪、血清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及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围绝经期失眠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珍枣胶囊,每日1次,每次5粒,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刮痧治疗,每周1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1周后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血清E2、FSH及神经递质5-HT水平,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后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纳入研究。两组病人治疗后SAS、SD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PSQI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病人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清E2水平均有上升趋势,观察组上升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清FSH水平有上升趋势,对照组上升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清5-HT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肾安神刮痧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失眠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睡眠质量,改善其神经递质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珍枣胶囊。

妊娠期团体正念训练对产前轻中度抑郁待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罗爱菊,李红丽,梁春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妊娠期团体正念训练对产前轻中度抑郁待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130例产前轻中度抑郁待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小视频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给予妊娠期团体正念训练,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肺功能。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3 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助产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干预基础上联合妊娠期团体正念训练可改善轻中度抑郁产妇的心理状态、分娩结局,降低新生儿窒息风险。

腹腔镜术后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防控措施的应用分析

张迪,王珊珊,张洁,李燕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防控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19年7月—2020年7月462例腹腔镜术后麻醉苏醒期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1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睡眠集束化管理与纳布啡静脉自控镇痛相关防控措施。比较两组病人躁动率,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5天、第7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病人疼痛程度,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两组病人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躁动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第5天、第7天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术后麻醉苏醒期病人实施睡眠集束化管理与纳布啡静脉自控镇痛后可有效减轻其疼痛与躁动程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正念减压疗法结合渐进式康复训练对乳腺癌病人术后心境及康复情况的影响

徐薇,王秀娟,刘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结合渐进式康复训练对乳腺癌病人术后心境及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6月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0例乳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措施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措施干预基础上开展正念减压疗法及渐进式康复训练,连续干预3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估两组乳腺癌病人心理弹性水平、肩关节活动情况以及上肢淋巴水肿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心理弹性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患肢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且上肢淋巴水肿情况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结合渐进式康复训练可提升乳腺癌病人术后心理弹性水平,改善其心境状态,促进乳腺癌术后病人患侧肩关节功能恢复,预防上肢淋巴水肿。

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造口病人病耻感的影响

冀小飞,袁学科,刘名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造口病人病耻感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1月—2020年8月60例结直肠癌造口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护理。随访3个月,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造口适应量表(OAI-23)、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病耻感、造口护理的适应性、生活质量,采用修订的造口自我护理量表(SSCS-ESV)评估两组病人造口更换熟练率,采用院内自制量表调查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SIS各维度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OAI20量表中持续担忧维度得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积极生活态度、接受维度得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Stoma-QOL各维度得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造口袋更换熟练率和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护理干预能帮助结直肠癌造口病人重建心理,缓解病人的病耻感,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护理管理

4R危机管理理论结合信息预警控制在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徐芳,阎蕾,赵燕燕,杨丽萍,解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4R危机管理理论结合信息预警控制在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便利抽样法,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转入重症监护室(ICU)的84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转运。将2019年7月—2019年12月转入ICU的83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结合信息预警控制下实施院内安全转运。比较两组转运过程规范情况、护士应急能力考核结果、急抢救仪器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转运物品准备、转运过程引流管护理、转运过程监测、转运沟通规范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士应急能力考核得分从实施前的(71.81±9.25)分提升至实施后的(85.16±3.95)分(P<0.01),急抢救仪器检查结果从实施前的(92.76±3.42)分提升至实施后的(98.55±1.89)分(P<0.01)。结论: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结合信息预警控制提升了病人院内转运的规范性,保障了病人安全。

基于HACCP原理构建不良事件漏报屏障系统

阎蕾,庄若,徐芳,陈潇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原理的不良事件漏报屏障系统,以降低不良事件漏报风险,提升护理质量。方法:运用HACCP原理建立行动组,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构建不良事件漏报屏障系统。结果:通过屏障系统的实施,护理不良事件漏报率明显下降(P<0.05),由应用前的12.19%降至应用后的6.21%,同时不良事件上报敏感度也有所提升(P<0.05)。结论:运用HACCP构建的不良事件漏报屏障系统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漏报率,达到风险预控的作用,同时还可提升护理人员不良事件上报的敏感度,有利于塑造医院安全文化。
调查研究

基于变革理论的社区护士角色职能转型策略分析

陈世香,陈营,张肖俊,王雨露,赵岳,卢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在居家养老形式下的角色职能现状,并基于变革理论分析促进其转型的策略。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于2019年2月—2019年5月选取天津市市内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进行深度访谈,运用Graneheim和Lundma提出的内容分析法整理和分析资料。结果:依据Lewin的变革理论研究提取了在居家养老形式下社区护士角色职能认知现状、角色职能转型的阻碍因素即社区护士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角色职能转型的驱动因素即社区护士所期望得到的支持3个主题。结论:社区护士存在角色职能认知不到位、发挥不充分的问题,与当前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本质要求存在较大偏差,护理管理者和护理科研工作者需要积极推动变革,以促进居家养老背景下社区护士多元角色与职能的形成。

儿科医护人员亚健康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郑先琳,时璇,邓永芳,温爱平,朱志琴,徐信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儿科医护人员亚健康状况与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体质分类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682名临床一线儿科医生和护士进行亚健康问卷调查、中医体质分类调查,通过健康体检采集儿科医护人员三大常规、X线、心电图、B超等检验、检查数据,探讨儿科医护人员亚健康得分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亚健康状态的儿科医护人员中偏颇体质占74.49%;偏颇体质分布由低至高顺序为阴虚质(66.36%)、阳虚质(76.32%)、湿热质(76.90%)、血瘀质(78.01%)、痰湿质(78.75%)、特禀质(79.43%)、气郁质(79.72%)、气虚质(7/8);除平和质外,8种偏颇体质与亚健康得分有着密切的联系(r值为0.456~0.69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医体质类型中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和阳虚质是儿科医护人员亚健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科医务人员亚健康状态更容易发生在气虚、气郁、阴虚和阳虚体质中,其中气虚质最为常见。中医学遵循的是“辨证论治”理论,以改善健康状况为目标,按照“辨质论治”的方式,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体现了其“治未病”的思想。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再入院病人失能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翼,白钰,武秀霞,赵雅宁,刘瑶,王慧,李雪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再入院病人的失能情况,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再入院病人失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便利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57例缺血性脑卒中再入院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病人失能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疾病相关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再入院病人发生失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再入院病人失能率为57.2%,Barthel指数得分为(79.57±28.37)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14 d、梗死部位累及后循环和前后循环均累及、患多种慢性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再入院病人发生失能的危险因素(P<0.05);高文化程度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再入院病人发生失能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重复再入院病人的失能率较高,应重视老年、文化程度低、后循环梗死和前后循环均累及梗死、住院天数较长、患有多种慢性病的病人,及时评估失能情况,预防失能发生。

养老机构意外事故纠纷成因分析与护理安全管理策略

何欣欣,黄思源,石镁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意外事故纠纷案件诉讼原因、损害结局、赔偿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养老机构防范意外事故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328起养老机构中发生的涉及生命权、健康权的法律诉讼案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养老机构意外事故诉讼原因前3位分别为跌倒156起(47.6%)、疾病29起(8.8%)、虐待20起(6.1%),主要损害结局为死亡(60.1%)和骨折(15.2%),纠纷赔偿情况中,原告主张索赔金额主要集中在20~50万元(39.0%),法院裁决实赔金额主要区间为5~10万元(30.2%),每例诉讼时间平均为1年零2个月。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损害结局越轻、养老机构有营业资格证、诉讼时间越短的案件实际赔偿金额越少(P<0.05)。结论:养老机构中意外事故高发、损害结局严重、赔偿金额巨大,管理者应重视机构内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预防意外事故发生,保障老年人安全和机构自身利益。

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李衡,孔慕贤,郭奉萍,钟韩荣,曾远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SAP)预后的影响因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4例SAP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SAP患儿的预后情况,整理患儿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将124例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n=78)和预后不良组(n=46),其中并发其他病毒感染37例,并发细菌感染63例,并发肺部支原体感染13例;66例患儿存在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血红蛋白、白蛋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先天性气道不良、并发症、机械通气、先天性心脏病、肺部感染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90 g/L、白蛋白<30 g/L、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道不良、机械通气为SAP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小儿SAP的预后受多因素综合影响,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更加重视贫血、低蛋白血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道异常、辅助通气患儿的护理干预,降低危险因素对预后的不良影响。

急诊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翠萍,王娅楠,臧真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态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4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206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借助临床不良事件上报态度量表(RoCAES)评价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态度,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护士上报态度的因素。结果:206名急诊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态度量表总得分为(72.97±8.63)分,总体处于“同意”与“不同意”之间;护士职业态度、不良事件报告障碍量表总得分分别为(95.53±8.26)分、(32.26±10.69)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诊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态度量表总得分与护士职业态度量表总得分、与不良事件报告障碍量表总得分分别呈正相关(r=0.657,P<0.05)和负相关关系(r=-0.726,P<0.05)。急诊科不同特征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态度比较,年龄、职称、职务、学历、工作时间、是否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对上报态度有影响(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职务、工作时间、护士职业态度、不良事件临床报告障碍是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态度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针对影响上报态度的因素加强培训,强化护士不良事件上报的意识,提高上报率。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本体感觉重建过程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杨依琴,詹文英,何敏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本体感觉重建过程的心理体验及应对。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取出5个主题:①期望与信心,术后早期对康复结局保持着期待与信心;②害怕与担忧,行走时害怕跌倒而不敢下地行走参与基本的日常活动,康复阶段病人对关节假体稳定性及预后的担忧;③困惑与疑虑,对疼痛的恐惧及认识不足导致对康复锻炼的困惑以及对手术效果的疑虑;④健康需求及渴望沟通;⑤期待理解和支持,对恢复社会家庭角色的强烈期待及社会主体地位下降的失落心理。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本体感觉重建阶段的心理体验总体是一个复杂交错、需要关注的过程。医护人员可根据研究结果进一步优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延续护理方案,建立多维度支持系统,帮助病人有效应对,促进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及更好地融入社会家庭。

肿瘤医院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邵红岩,郑绮雯,邓楚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肿瘤医院护士睡眠质量及抑郁情绪状况,分析影响肿瘤医院护士睡眠质量的因素及其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BDI-Ⅱ-C)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33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331名肿瘤医院护士中有17.2%曾发生抑郁,54.4%的护士存在睡眠障碍。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SQI总分与BDI-Ⅱ-C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肿瘤医院护士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护士的年龄、工作时间及疾病既往病史。睡眠质量与抑郁情绪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产褥期妇女产后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逸芸,高丽燕,孙一丹,陆雨晨,王晓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产褥期妇女产后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6月—2019年12月便利抽样选取杭州市216例产后复查女性,采用自编一般情况和产后家庭问卷、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LockeWollance婚姻调适测定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具有抑郁症状的产妇有47例(21.76%);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户籍、学历、家庭年收入、对婴儿照护满意程度、对产后休养方式满意程度、睡眠时间、社交时间、产褥期获得丈夫和长辈的支持、家庭矛盾频率以及婚姻调适的产妇产后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褥期长辈支持情况、产后休养方式满意度、产褥期社交情况、家庭矛盾频率、婚姻调适状况是产褥期妇女产后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褥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社区护士开展产后访视时应加强对产检心理问题的重视,针对性地改善其休养方式及环境、鼓励适当增加社交及调试家庭、婚姻关系,可减少产后抑郁发生。

高危妊娠产妇产后母婴分离时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阮玲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产妇产后母婴分离时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128例高危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分为观察组60例(进行母婴分离)与对照组68例(未进行母婴分离),调查分析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与新生儿情况及产妇负性情绪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60例产妇中焦虑45例、抑郁15例。对照组焦虑11例、抑郁2例。母婴分离产妇产后焦虑与抑郁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经济收入、产次、流产史、孕前计划妊娠情况、产前是否定期检查、有无妊娠合并症及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体重、出生即刻Apgar评分等。结论:高危妊娠产妇产后母婴分离后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存在多种影响因素,护理人员需依据产妇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护理,以促进母婴身心健康。
个案护理

1例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病人的分娩期护理

王佳,刘贺,冯嘉蕾,刘媛媛,包艾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1例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KTS)病人分娩期的护理措施。护理要点:加强患肢护理,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做好阴道分娩准备及制定应急预案,尤其是产时出血的预防和评估;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强健康教育并给予周到的心理护理;针对母婴分离情况做好母乳喂养指导。产妇于39+4周经剖宫产分娩1例足月男婴,体重2 150 g,并顺利度过分娩期,情况稳定于术后6 d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