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29期 刊出日期:2021-10-20 目录

论著

基于不同症状体验的消化道癌症病人化疗期间症状群的研究

冯芳茗,张伟英,王修玉,孙梦晨,孟婧,宋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对消化道癌症病人化疗期间不同症状体验进行症状群的研究,为进一步采取症状群联合干预方案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肿瘤科化疗的207例消化道癌症病人,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安德森症状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病人的症状体验,进行分析和分类;并分别根据症状发生率和严重度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比较和分析症状群的稳定性。结果:消化道癌症病人化疗期间存在多种症状,发生率最高的症状为疲乏,其次为食欲下降、口干;相对较严重的症状为食欲下降,其次为疲乏、恶心;症状造成的困扰依次为对一般活动、情绪、走路等的影响。经四象限分析得出发生率高、严重度也高的症状包括疲乏、嗜睡/困倦、恶心、食欲下降、口干,建议作为干预方案需要考虑的关键性症状。根据症状发生率和严重度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均得出4个症状群:胃肠道症状群、疲乏症状群或疲乏疼痛症状群、心理症状群或疼痛心理症状群、神经毒性症状群。其中根据严重度维度得出的症状群累积可解释86.40%的变异,根据发生率维度得出的症状群累积可解释60.89%的变异,两种方法获得的症状群结果一致性为84.6%。结论:采用症状的发生率、严重度以及四象限分类法可以获得最需要关注的重要症状;采用不同的维度提取症状群一致性较好。特别是采用严重度提取的症状群,与最需要关注的重要症状作为指引,形成重点,或可作为症状群联合干预的重要依据,提高症状管理的效率。

临床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朱瑞芳,高锦萍,韩世范,段志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临床护理理论在护理实践中运用的有效性,为我国特色原创护理理论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关于临床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9月4日,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4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0篇,英文文献14篇,共3 486例病人,涉及28种疾病和10种护理理论/模式。基于临床护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在27项研究中改善了所有护理结局,在7项研究中改善了部分结局指标。结论:纳入的文献评价结果质量中等,在盲法、分配隐藏和推广性方面有待提高。护理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护理计划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今后应纳入更多高质量的文献进一步评价。

近10年授权在我国护理领域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

屈聪蕙,汪晖,胡凯利,江雅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2010年—2019年授权在我国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了解授权在我国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所收录的有关护理授权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使用Bicomb软件对其进行数据提取和文献计量学分析,采用gCLUTO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541篇,提取高频关键词34个,占总频次累计百分比43.45%。通过聚类分析将2010年—2019年的研究主题分为授权与护士结果变量的关系、病人授权及家庭授权护理的应用、授权教育在病人自我管理中的作用、授权在护理管理方面的应用4类。结论:近10年护理授权研究涵盖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诸多方面,我国护理授权在本土化创新上仍有欠缺,未来应探索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规范化授权策略,实现护理授权的全面推广应用。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内地慢性肾脏病护理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谌芬,吴秀丽,曾维轲,倪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描述我国内地慢性肾脏病护理领域研究的现状及热点,探索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方法: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来源,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建库至2020年11月的慢性肾脏病护理相关文献进行发文量统计、作者共现分析、机构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以及突现词检测分析,并绘制相关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3 954篇文献,2006年后发文量快速上升,各研究者间(连线密度为0.004 2)、机构间(连线密度为0.000 5)合作较少,研究热点集中在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肾移植围术期护理方面;慢性肾脏病病人身心健康、护理方法及依从性等方面的研究是发展趋势与前沿。结论:我国内地慢性肾脏病护理相关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建议今后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整合各方研究优势,加强护理层面对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的管理,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助力健康中国的发展。

护理本科实习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与人文关怀能力对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影响的路径分析

寇玉珠,张爱华,杨朝霞,丁冉冉,马梦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实习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人文关怀能力与护理临床决策能力水平,探讨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与人文关怀能力对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路径。方法:采用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问卷(SRSSDL)、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问卷(CAI)、护理临床决策测评问卷(CDMNS)对367名护理本科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实习生的SRSSDL总分为(170.99±54.16)分,CAI总分为(173.38±29.14)分,CDMNS总分为(113.99±17.47)分。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分及5个维度得分与护理临床决策能力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呈正相关,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其认知维度得分与护理临床决策能力总分呈正相关,且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与明确目标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人文关怀能力能正向预测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护理临床决策能力(β=0.07,0.08,P<0.05),人文关怀能力通过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对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间接效应为0.06,总效应为0.14,由Bootstrap法得出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在人文关怀能力与护理临床决策能力间的中介效应为42.86%。结论:护理本科实习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与人文关怀能力相对缺乏,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在人文关怀能力与护理临床决策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育龄期SLE病人家庭关怀度和反刍性沉思对创伤后成长影响的路径分析

梁珍,王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育龄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家庭关怀度和反刍性沉思与PTG间的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RRI)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对102例育龄期SLE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PTG总分为(58.81±12.21)分,处于中等水平。路径分析示:家庭关怀度对PTG有直接正效应,并通过目的性反刍对PTG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为0.65。结论:育龄期SLE病人PTG待提高;病人PTG水平受到家庭关怀度和目的性反刍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护士可据此构建干预措施提高PTG水平。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在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病人中的应用

方芳,何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用于预测电视胸腔镜(VATS)肺癌根治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价值,以指导临床合理预防VTE发生。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医院行VATS肺癌根治术的204例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采用Caprini及Padua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病人VTE风险,并记录病人VTE发生情况,分析Caprini及Padua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VATS肺癌根治术后VT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204例VATS肺癌根治术病人的VTE发生率为10.78%;VTE病人Caprini及Padua血栓风险评分均高于无VTE病人(P<0.05);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TS肺癌根治术病人病程、Caprini及Padua血栓风险评分是VATS肺癌根治术后病人VTE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发现,术后6 h时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预测VATS肺癌根治术后VTE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0.90,有高预测性能,Padua血栓风险评分预测术后VTE发生风险的AUC>0.80,有一定预测性能。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与VATS肺癌根治术后VTE的发生有定性关系,预测VTE的价值较Padua血栓风险评估模型高,可根据评分结果进一步制定针对性VTE预防措施,可能对改善VATS肺癌根治术病人预后有积极意义。
综述

人工智能在慢性病个性化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许赫,穆欣,刘悦,付雪松,张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在慢性病个性化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在慢性病护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技术层面、管理层面、资金层面、人才层面的应对策略,着重强调护理人员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于慢性病护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我国慢性病护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紫草油在失禁性皮炎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润,杨支兰,翟艳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就紫草油治疗失禁性皮炎的机制及其在失禁性皮炎防治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紫草油在失禁性皮炎的规范化治疗与护理中应用提供依据。

我国中重度烧伤病人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杨丽君,周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国内中重度烧伤的延续性护理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重度烧伤病人构建个性化的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肿瘤个案管理师培养现状及展望

刁杏玲,钱玉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肿瘤个案管理师的定义、内涵与发展历程,了解肿瘤个案管理师的角色职能与核心能力,对国内外肿瘤个案管理师的准入条件、培训考核与资格认证进行综述,并提出我国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展望,以期为我国未来培养肿瘤个案管理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老年人心理一致感的研究进展

钟灵,陶慧,孙娅娇,余璐,刘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回顾国内外老年人群心理一致感的相关研究,对老年人心理一致感的概念、测评工具、水平、影响因素、干预性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提升老年人心理一致感提供参考依据。

乳腺癌病人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研究进展

刘星芳,康凤英,李振苏,郭敏敏,杨云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本研究聚焦乳腺癌病人,从心理社会适应相关概述、理论基础、影响因素、测量指标及干预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乳腺癌病人提高适应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产后疲乏危险因素及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余炜灵,唐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产后疲乏的危险因素及常用的评估工具,旨在为我国护理工作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卫生经济学评价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黄小芳,严谨,杨土保,易琦峰,杨国莉,沈志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卫生经济学评价常用方法及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改善病人结局,选择最优方案节约医疗资源并分析其特点,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康复锻炼方法应用于手灵巧性受损帕金森病人的研究进展

陈姬,刘欣,陈雪萍,姚露,汪梦鑫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病人上肢康复锻炼方法对其手部动作灵巧性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并总结,旨在总结此类临床研究的效果,并归纳整理上述研究的局限性。
临床研究

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对降低鼻胃管滑脱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评价

魏燕恒,黄杏笑,肖爱祥,叶君荣,杨航,麦剑欣,简海丽,陆雪玲,曹燕瑜,李少华,吴晨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一种自制鼻胃管固定装置应用于临床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0月住院的97例留置鼻胃管的精神障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均使用常规方法置入胃管,对照组予传统胶布固定鼻胃管,观察组予自制新型鼻胃管固定装置固定。观察两组病人鼻胃管滑脱发生率、鼻胃管固定处皮肤损伤发生率以及病人主观舒适度、美观度。结果:观察组病人鼻胃管滑脱率、鼻胃管固定处皮肤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主观舒适度、美观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的鼻胃管固定装置能有效固定鼻胃管,明显降低了鼻胃管滑脱率和固定处皮肤损伤发生率,提高了病人舒适度和美观度。

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对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文,周丽,钟远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对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6月于医院行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82例冠心病病人,按电脑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病人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桡动脉入路PCI术病人实施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可明显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在精神分裂症病人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

李彩珍,杨青翠,吴小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在精神分裂症病人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179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血清性激素中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将其分为观察组(n=92)和对照组(n=87),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估病人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并进行风险评估。比较两组病人的PANSS评分、NOSIE评分及风险评估结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PANSS阳性症状评分和NOSIE总消极因素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病人风险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预测病人精神症状严重性,在风险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后续护理干预方案的制订与选择。

团体认知护理沟通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人认知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吴晓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护理沟通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人认知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人,按电脑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团体认知护理沟通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躁狂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个人与社会功能评定量表(PSP-CHN)、简易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100)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躁狂症状量表(BRM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BD躁狂发作病人实施团体认知护理沟通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社会功能和认知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对心功能不全病人预后的影响

李雅倩,李铮,吴攀攀,陈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对心功能不全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就诊的83例心功能不全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前1 d和出院6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自我护理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自我容量管理有效率。结果:出院6个月后,试验组病人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护理行为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容量管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有助于提高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优化心功能指标,改善病人预后。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家庭访谈教育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郑影,罗梨芳,林惠萍,雷华冰,刘琪希,陈成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家庭访谈教育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3月—2020年6月12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教育组各61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教育组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家庭访谈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及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教育组病人的高血压行为依从性量表(CHP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教育组病人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教育组病人的干预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家庭访谈教育与常规教育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方式可增强病人的自我管理意识,建立良好的健康信念,从而有效改善病人血压控制情况,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可作为老年高血压防治中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临床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应用,进而不断完善和改进。

不同痰液黏稠度患儿的最佳呼吸机吸入端湿化温度研究

苏高彦,郭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不同痰液黏稠度患儿的最佳呼吸机吸入端湿化温度。方法:纳入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呼吸机机械通气患儿共27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痰液黏稠度评分表进行痰液黏稠度评估,按照评估结果进行分组,分为A组(Ⅰ度黏稠组)、B组(Ⅱ度黏稠组)与C组(Ⅲ度黏稠组),每组90例。再于A、B、C各组中将病人随机分为3个小组,每个小组给予的湿化温度各不相同。A1组、B1组、C1组湿化温度32.0~33.9 ℃;A2组、B2组、C2组湿化温度34.0~35.9 ℃;A3组、B3组、C3组湿化温度36~37 ℃。比较3组组内痰液α-酸性糖蛋白(AAG)、Ca2+含量、pH值差异,并比较24 h痰液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AG水平与Ca2+含量A1组低于A2、A3组,B2组低于B1、B3组,C3组低于C1组、C2组(P<0.05);pH值A1组高于A2、A3组,B2组高于B1、B3组,C3组高于C1组、C2组(P<0.05)。24 h痰液量A1组低于A2、A3组,B2组低于B1、B3组,C3组低于C1组、C2组(P<0.05),呼吸机相关肺炎、气道黏膜出血与痰液堵塞发生率A1组低于A2、A3组,B2组低于B1、B3组,C3组低于C1组、C2组(P<0.05)。结论:依据痰液黏稠度设定不同的湿化温度具有更好的气道湿化效果,能够降低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并发症风险,改善呼吸道治疗与护理效果。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连纯玲,郭晓君,陈楷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2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4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包括肺功能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气流速(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哮喘疾病知识问卷和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得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FEV1%、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哮喘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肺功能、哮喘疾病知识掌握水平和生活质量。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研究

邹秋香,严思丹,谢少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超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9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4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3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4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综合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病人并发症发生例数总计3例,占7.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总计14例,占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病人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全面衰退评分量表(G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病人MRS、GD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病人MRS、G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的85%(P<0.05)。结论:将超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中,可以尽早帮助病人完全离床训练,恢复机体功能及认知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

基于代谢当量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睡眠质量及疲乏感的影响

晏星,黄雪芳,何敏静,陈爱桃,肖观清,孔耀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代谢当量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睡眠质量及疲乏感的影响。方法:将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20年2月—2020年4月接收的86例MHD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透析治疗及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代谢当量的中等强度运动管理方案,干预时间为3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睡眠质量及疲乏感。结果:为期3个月的中等强度运动干预后,研究组34例MHD病人每周均达到运动目标,达标率为79.07%,处于中上水平;研究组MHD病人干预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HD病人干预后疲乏行为、疲乏情感、疲乏感知、疲乏认知评分及PFSR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代谢当量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有效提升MHD病人睡眠质量,降低疲乏感。
护理管理

基于循证儿童肝移植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

王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循证构建儿童肝移植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方法:以儿童肝移植围术期护理安全为构建目标,在“结构-过程-结果”模式的理论框架下,经严密的文献检索、评定后初步设计儿童肝移植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内涵,通过文献回顾、专家提案得出围术期护理敏感问题,同时经Delphi专家函询论证/检验、SPSS 20.0软件分析后筛选指标,最终构建儿童肝移植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结果:儿童肝移植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包含了移植肝功能检测、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等19项内容。经两轮专家函询后积极系数均>60%,分别为89.66%、92.60%,且各项指标重要及合理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06~0.29与0.00~0.21。结论:本研究最终构建了19项儿童肝移植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并确立了资料收集方式、计算公式与指标内涵,专家函询的变异系数、积极系数等结果证明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及代表性,可有效评价儿童肝移植围术期护理质量,有利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调查研究

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曹均艳,杨青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上海市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4月—2020年5月选取上海市闵行区13个社区的402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老年人口腔健康评价指数(GOHAI)中文版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总分为(39.68±7.65)分,家庭人均月收入、真牙数量、义齿状况、是否患有口腔疾病是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上海市闵行区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仍有待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受家庭人均月收入、真牙数量、义齿状况以及是否患有口腔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在现有资源下,应加强医院社区联动,帮助老年人提高口腔保健意识,促进口腔保健行为。

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华露,莫蓓蓉,颜巧元,刘萍,黄珍珍,杜思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医务人员对失智症的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深圳市南山区76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348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知识量表中文版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认知得分为(21.15±4.30)分,正确率为70.50%。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是否有家人或亲友患病、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以及不同聘用形式是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认知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社区医务人员对失智症的整体认知情况不理想,需要加强相应培训,以提高社区服务能力,从而实现早预防、早治疗,改善病人结局,节省医疗资源。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母乳喂养失败原因的质性研究

王文慧,鲁桂兰,夏春香,张利君,曹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访谈深入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产妇(以下简称乙型肝炎产妇)母乳喂养失败的心理体验,探究导致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日—2019年12月10日江苏省某传染病专科医院足月生产且母乳喂养失败的12例乙型肝炎产妇,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和提炼。结果:乙型肝炎产妇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提炼为不知能否母乳喂养(表现为母婴阻断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欠缺)、不敢母乳喂养(表现为心理压力大、担心新生儿感染)、不能母乳喂养(表现为躯体不适如胀奶、乳头皲裂、乳汁不足等)、不让母乳喂养(表现为家庭成员反对)4个主题。结论:乙型肝炎产妇母乳喂养受多种因素制约,应深入探究乙型肝炎产妇的心理状况,缓解其心理负担,加强产妇及其家属母婴阻断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宣教,调动家庭支持系统,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鼻咽癌放疗病人心理痛苦、癌因性疲乏现状调查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杨晓花,徐俊青,王敬媛,许新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鼻咽癌放疗病人心理痛苦、癌因性疲乏现状,并分析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档案抽签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125例鼻咽癌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心理痛苦温度计量表、Pipe疲乏调查量表及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对入选病人的心理痛苦水平、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放疗病人心理痛苦水平总分为(126.93±13.68)分,其中躯体问题、情绪问题及实际问题3个维度得分较高,分别为(59.86±6.19)分、(27.81±2.92)分及(20.68±2.15)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癌因性疲乏总分为(5.37±1.58)分,其中情绪及认知2个维度得分较高,分别为(5.51±1.62)分、(5.49±1.61)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生活质量总分为(57.41±5.83)分,其中功能障碍维度(18.67±1.91)分、疼痛部位维度(14.65±1.59)分,得分较高,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心理痛苦水平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1);癌因性疲乏程度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1)。结论: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应以病人为中心,针对病人出现的不适症状实施有效的症状管理措施,同时为其介绍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讲解治疗成功的康复案例,增强其康复信心,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其心理痛苦水平,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缓解其癌因性疲乏,提升其生活质量。

精神科护士职业获益感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

郑雪洋,张盼盼,方崇芳,张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精神科护士职业获益感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为进行有效职业倦怠干预提供方向与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9年11月—2019年12月选取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等地区医院315名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及马斯勒倦怠量表对其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14(99,129)分;职业倦怠轻度175人,中度57人,重度36人;职业获益感与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呈负相关,其中正向职业感知维度与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良好护患关系与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正相关;职业获益感可解释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及低个人成就感31.2%、20.5%、11.1%的变异。结论: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可以减轻其职业倦怠,管理者应精准施策,提升其职业获益感,稳定并促进精神科护理队伍的发展。

我国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及需求满足现状分析

肖银芬,吴梅利洋,曾铁英,杨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及需求满足现状,为养老机构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提供指导。方法: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7月—2018年6月选取全国12个城市38家养老机构的1 914名老年人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袖珍精神问卷、一般资料问卷、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中文版老年人需求评估问卷。结果:1 381名(72.15%)老年人对“饮食管理”有需求,1 007名(52.61%)老年人对“料理家务”有需求,722名(37.72%)老年人对“身体健康状况”有需求。超过20%的老年人对“自我照护”“医疗相关信息”“每日活动”“陪伴”有需求。在需求人数最多的前10个项目中,高于95%的老年人“料理家务”和“自我照护”的需求得到满足,属于需求满足状况最好的2个项目;72.63%~84.62%的老年人“移动/跌倒”“身体健康状况”“饮食管理”的需求得到满足,满足状况次之;43.35%的老年人“每日活动”的需求得到满足;低于40%的老年人“陪伴”“亲密关系”“医疗相关信息”的需求得到满足,满足状况最差。结论:养老机构要改变以往以养为主的工作模式,评估老年人需求,增加专业医护人员配备,丰富老年人娱乐活动形式,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及需求状况,安排更多的娱乐活动,给予适宜的饮食照护和医疗、心理照护。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黎娟,张春晓,王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在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9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资料调查问卷、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90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71.45±8.69)分,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不良嗜好管理维度(13.27±2.74)分、症状管理维度(8.95±2.36)分、情绪认知管理维度(10.82±2.49)分、急救管理维度(8.79±2.53)分、疾病知识管理维度(10.65±2.18)分、日常生活管理维度(11.62±2.84)分、治疗依从性管理维度(7.58±2.63)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居住情况、合并疾病、病程、支架植入次数、疾病知晓情况及自我感受负担是影响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情况及自我感受负担是影响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提示应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使病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并保持良好自我管理行为。

老年人中医体质特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李乐,王益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老年人中医体质特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1年6月1日于医院住院的235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老年人中医体质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结果:64.68%的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其中女性老年人的睡眠质量相对较差;平和体质与睡眠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偏颇体质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阴虚质、阳虚质以及气虚质的老年人占比相对较高;湿热质的老年人在睡眠潜伏期方面、痰湿质的老年人在睡眠持续时间方面、血瘀质的老年人在睡眠效率方面、阴虚质的老年人在睡眠紊乱方面、气虚质的老年人在日间功能紊乱方面存在的睡眠问题更为严重。结论:老年人中医体质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关注老年人睡眠质量问题,并结合老年人的不同体质制订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合理方案,对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教育

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育人实践与探索

岳梦琳,刘志平,张小敏,马素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课程思政是时代对高校、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是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的内在需求;基于外科护理学的内容和特点,将“生命安全”“医学职业素养”“爱国”“辩证思维”“法律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护理专业的教学中,突出思政元素的医学味,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同时以思政为线,织就了医学专业知识、人文、卫生法律法规等互联互通的课程大网,促使医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一致,合力育人。

基于BOPPPS模型的基础护理学线上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李玉,罗珊,谭琳,陈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基于BOPPPS模型的基础护理学线上教学模式,探索该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级本科261名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为观察组,选取2017级本科259名护生为对照组。观察组依托BOPPPS教学理论模型,结合超星学习通、钉钉和虚拟仿真平台的教学路径构建基础护理学线上教学模式,并对2018级护生开展线上教学实践,对照组实施传统面授教学,回顾传统面授教学的2017级护生的学习成绩,与观察组2018级护生进行对比研究。同时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2018级护生对线上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生基础护理学平时、理论及综合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操作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89.66%的护生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结论:基于BOPPPS模型的基础护理学课程线上教学模式能增强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但操作课程的线上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医学生死亡态度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雅璇,陈叶丽,杨奕婷,朱雪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医学生的死亡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对230名浙江省杭州市医学生的死亡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30名医学生的死亡态度总分为(2.95±0.58)分,4个维度中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最高,为(3.97±0.58)分,其中条目“死亡是自然的、不可否认且不可避免”在量表所有条目中得分最高,为(4.34±0.79)分。死亡逃避、死亡恐惧、趋近接受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学生的专业、年级、自杀意念、思考临终问题、阅读死亡教育相关资料等是影响其死亡态度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医学生对死亡趋向于自然接受态度,也存在死亡恐惧、死亡逃避等负性态度。众多因素影响医学生的死亡态度,医学生的在校教育、临床带教中的生命教育都有待加强。
经验荟萃

一种后装治疗固定组件的设计

柯昌云,赵静,刘荣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