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28期 刊出日期:2021-10-10 目录

论著

学龄前期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团体干预效果Meta分析

温李滔,潘胜茂,来慧丽,唐省三,胡亚妮,陈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团体干预措施对学龄前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干预效果,以期找到合适学龄前期ASD患儿康复训练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Revman 5.2软件,对2000年1月1日—2020年3月2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团体干预措施对学龄前期ASD患儿干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选择SMD计算合并效应值及95%CI。结果:最终纳入12 篇,累计576例研究对象。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团体干预措施可提高学龄前期ASD患儿适应行为(SMD=-0.96,95%CI:0.51~1.41,P<0.000 1),能改善其临床核心症状严重程度(SMD=-3.89,95%CI:-6.40,-1.39,P=0.002),但对学龄前期ASD患儿的言语功能和父母育儿压力干预效果不显著,其SMD及95%CI分别为(SMD=-0.26,95%CI:-0.75,0.22,P=0.29)和(SMD=0.12,95%CI: -0.20,0.44,P=0.46)。结论: 团体干预措施能够改善学龄前期ASD患儿的临床核心症状严重程度及提升其适应行为。但无法降低父母育儿压力及改善学龄前期ASD患儿的言语功能。因此,今后应该采用多样化干预措施来提升学龄前期ASD患儿语言、社交、智商等总体能力,以期ASD儿童更好地适应今后社会活动,独立自主生活。

我国血液净化病人抗凝治疗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马瑞芳,王盼,王国强,吴雨晨,张志刚,田金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可视化分析方法对我国血液净化病人抗凝治疗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体把握我国血液净化病人抗凝治疗现状,为我国抗凝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月1日文献,纳入所有中文发表的血液净化病人抗凝治疗相关研究。采用BICOMS 2分析软件对文献主要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并生成共现矩阵;并使用Ucinet 6.0和gCluto 1.0软件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共提取文献3 688篇,自1982年发表第一篇后逐年增长,至2013年文献量到达高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均有研究发表,总体上发达地区发表的文献数量多于欠发达地区,作者之间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尤其是不同地域之间的合作。纳入研究作者达5 798人,但仅23名作者(3.96%)参与20篇及以上的论文发表。基金支持文献比例仅15.83%,载文量>30篇的期刊28种,累积刊登文献量1 111篇(30.12%)。血液净化病人抗凝治疗研究主要集中于抗凝药物的选择、用量、抗凝方式及并发症等方面。结论:我国血液净化病人抗凝治疗相关研究仍不成熟,并且领域内作者、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偏低,科研基金资助论文比例不高,后续研究应注重获取科研基金资助并加强合作。

高血压病人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的关系研究

臧小英,王晓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在高血压病人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间的作用。方法:便利抽取2019年11月—2020年6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就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266例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高血压自我效能量表和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评估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病人社会支持总体得分为(39.3±8.2)分,自我效能总体得分为(34.8±7.4)分、自我管理行为总体得分为(118.0±18.2)分,三者存在正相关性(P<0.001)。自我效能的3个维度:日常生活、服药情况和遵医行为在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a1×b-1 95%CI(0.123~0.393),a2×b2 95%CI(0.059~0.311),a3×b3 95%CI(0.181~1.508),且c′均显著,P<0.05],其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1.3%、22.1%及42.1%,遵医行为所发挥的中介效应最为显著,日常生活次之,服药情况最弱。结论:医疗卫生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及健康生活观念,充分发挥社会支持对自我管理的促进作用,从而改善血压控制情况。

兰州市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卿瑾,李芳,巩文欢,郭金晶,曹梦洁,刘娜,谢学娟,赵文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调查兰州市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知-信-行现状,分析空巢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选取兰州市4个社区280例空巢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结果:兰州市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总分为(62.68±10.72)分,单因素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方式、付费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治疗方式及病程是空巢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和治疗方式是空巢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兰州市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处于中下水平,临床医护人员及社区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增加对空巢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关注,针对不同病人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水平。

慢性肾脏病病人健康素养水平与生活质量、疾病进展恐惧的调查分析

张阳,潘清燕,路国华,廖春梅,郑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估慢性肾脏病(CKD)病人健康素养水平与生活质量、疾病进展恐惧现状并对其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36例慢性肾脏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健康素养量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及慢性肾脏病生活质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CKD病人健康素养得分为(89.33±19.35)分,低健康素养水平的CKD病人共82例占60.3%,且不同职业状态的CKD病人健康素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恐惧疾病进展、肾病相关生活质量与健康素养呈负相关(r=-0.580,r=-0.473,P<0.01),一般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与健康素养呈正相关(r=0.412,P<0.01)。结论:医护人员应结合动画、视频等形式为病人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支持、增强沟通能力,以提升其健康素养水平,继而减轻病人恐惧疾病进展的负性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述

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安宁疗护筛查的研究进展

裴娟娟,胡芬,徐丹丹,曾纪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随着安宁疗护理念的深入,研究人员已意识到在重症监护病房开展安宁疗护的必要性,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危重病人生命的救治,还要关注治疗结局不理想病人的生命质量和死亡质量。但如何识别有潜在安宁疗护需求的重症病人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介绍了重症监护病房安宁疗护筛查相关工具及应用现状、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安宁疗护筛查的影响因素等,以期让更多的同行关注终末期重症病人和家属的安宁疗护需求,对每一个有需求的病人实施安宁疗护。

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评估工具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徐佳卿,赖文娟,张文婷,高莹莹,代玲玉,向芮萱,何承元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术后肺部并发症是围术期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不张、肺栓塞、急性肺损伤、吸入性肺炎和非计划插管等,是病人术后病死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因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可逆转病人的负性结局。对早期识别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评估工具以及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评估工具、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

基于高校护生视角的“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思考

张伟宏,吴鹏辉,范超林,刘庆,李强,沈岩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课程思政”是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高校护生作为未来国家健康事业的从事者和筑造者,而医学专业课作为高校护生必修的课程,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医学专业课中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守卫人民健康职业素养,弘扬救死扶伤的白衣精神,为“健康中国”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护生视角从现存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护理院校开展“课程思政”育人提供理论参考。

手术室器械非正常损耗因素及管理研究进展

马世发,刘鑫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近年来手术室器械非正常损耗相关管理研究进展,旨在为手术室器械管理提供指导。

老年衰弱病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研究进展

安向丽,吴芳伟,姚红,王招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从立法、医疗制度参与、公众参与和文化问题等方面,探讨在我国养老院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可能性。促进和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建议包括选择适当的养老院、建立道德氛围和提高公众意识。

烧伤病人病耻感产生及管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靳晓蒙,曹英,邓茹,李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烧伤病人病耻感的产生因素、测量工具、管理与干预策略,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降低烧伤病人病耻感的干预研究提供一些新视角。

结直肠癌病人健康行为的研究进展

贾莉莉,张国增,越丽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健康行为的概念、测量工具、研究和干预现状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帮助结直肠癌病人建立和维持健康行为,降低疾病复发率,并制定科学、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的研究进展

白秀兰,葛长乐,尹安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的概念、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以期提高照顾者的照护能力,帮助其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照护,从而促进病人及其照顾者的身心健康。

配偶支持对母乳喂养影响的现况与进展

陆彩霞,沈王琴,周茹,赵雨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了配偶支持的概念、模型与母乳喂养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就深化配偶支持在影响产妇母乳喂养行为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产科护士促进母乳喂养干预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临床研究

吸入性芳香疗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睡眠障碍、症状困扰、生活质量及负性心理的干预效果研究

王婷婷,张舟,梁燕娟,梁吒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吸入性芳香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睡眠质量、症状困扰、生活质量及负性心理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9年4月—2021年4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伴随出现睡眠障碍病人80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行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传统常规方式睡眠干预基础上行吸入性芳香疗法进行干预。结果:两组病人睡眠质量各条目及总分均优于干预前,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条目评分与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睡眠质量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症状困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对照组仅在总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这一指标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则在生理、心理与总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病人生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在SAS、SD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病人在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在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结合吸入性芳香疗法,病人睡眠障碍的状态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提升,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改善,干预效果更好,弥补了传统护理的不足。

呼吸科Padua-VTE风险评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初探

王紫馨,许小毛,胡艳慧,赵源,董建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在呼吸科构建医护合作的Padua-VTE风险评估模式,初步探索其在住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北京医院呼吸科2018年9月—2019年5月住院的695例病人运用医护合作Padua-VTE风险评估模式进行干预、观察和追踪,并通过回顾性分析病人基本信息和VTE发生情况,评价此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初步筛选,共103例病人纳入本次研究,其中高危组(Padua评分≥4分)有26例,低危组(Padua评分<4分)77例,两组病人性别和体质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住院时间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高危组均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以Padua模型不同风险分层界值拟合ROC曲线,当风险分层分界值为3.5分时,Padua评估敏感度100%,特异度为78.6%,提示呼吸科住院病人VTE发生风险高。结论:医护合作Padua-VTE风险评估护理模式可有效预测呼吸科住院病人VTE 的发生情况,高龄、住院时间长是发生VTE的危险因素,且呼吸科住院病人的VTE发生风险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防控。

三通连接小时集尿袋在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研究

刘晓丽,王茂娟,黄霞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三通连接小时集尿袋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胸腔积液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通过三通接头、自带转换接头连接小时集尿袋引流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通过自带转换接头连接一次性防逆流引流袋引流的方法。观察记录两组置管后24 h引流量控制、管道堵塞、快速引流相关并发症、护士满意度4项指标。结果:置管后24 h引流量控制达标情况比较,试验组达标率90%,对照组达标率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道堵塞情况比较,试验组2例堵管,对照组9例堵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护士满意度92.72%,对照组护士满意度8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快速引流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通过三通接头连接小时集尿袋引流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引流速度和引流量,且管道堵塞的风险较低,护士满意度高。

认知行为干预对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应对方式、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黄晶晶,徐文珠,陈婷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病人应对方式、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肾病血液透析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47例在常规健康指导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12周采用疾病不确定量表(MUIS)评价疾病不确定感,采用生活目的测验问卷(PIL)评价生命意义感,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评估应对方式。于干预前、干预后4周、12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状态。结果:干预后12周两组MUI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PI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12周观察组MUIS评分低于对照组,PI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2周两组应对方式各项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12周两组自责、幻想及退避得分比较无差异(P>0.05),其余各项得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延长,两组PSQI 得分均有改善(P<0.05);干预后4周及12周观察组PSQI 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延长,两组SDS及SAS得分均有改善(P<0.05);干预后4周及12周观察组SDS及S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肾病血液透析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命意义感,促进积极的应对方式,同时更好地改善睡眠障碍,降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改良型叙事护理模式对改善肝衰竭病人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夏静,王鑫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改良型叙事护理模式对改善肝衰竭病人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02例肝衰竭病人运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1),对照组行肝衰竭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型叙事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后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型叙事护理模式应用于肝衰竭病人护理中可通过改善病人精神状态和提高治疗依从性,达到提升病人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目的,对病人预后和护患关系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对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失禁性皮炎的影响

王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对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病人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对失禁性皮炎(IAD)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重症监护室于2016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66例老年SAP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比较两组IAD发生率、严重程度、愈合时间,生活质量量表 (QOL-RT)评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IAD发生率(9.09%)、愈合时间(6.2±1.1)d均低于对照组的(39.39%)、(10.8±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0 0,t=4.181 4,P<0.05);观察组的SAS评分(38.3±2.4)分、APACHEⅡ评分(9.7±1.2)分均低于对照组(47.5±4.1)分、(12.4±2.0)分,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3.1±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3.6±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24 5,-6.650 0,11.852 5,P<0.05);观察组QOL-RT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SAP病人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可有效降低IAD发生率,改善病人负面情绪,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6个月网格式线下院外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病人自主神经功能和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黄舒丽,秦晨,刘哲,张袁圆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6个月网格式线下院外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病人自主神经功能和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病人1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予以传统院外心脏康复训练)和观察组(n=70,予以网格式线下院外心脏康复训练)。两组均进行康复运动6个月,对比两组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总功率(TP)、低高频功率比(LF/HF)等频域指标水平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质醇(Cor)水平。结果:训练后两组VLF、LF、TP、LF/HF水平均较训练前降低(t=2.241,2.603,2.176,2.713,4.304,6.034,3.642,8.399,均P<0.05),而HF水平较训练前增高(t=8.270,5.005,P<0.05)。训练后两组比较,观察组各频域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t=1.991,3.923,2.950,2.047,6.521,P<0.05)。训练后AngII、Cor水平均较训练前降低(t=5.003,2.238,8.052,5.040,P<0.05),且观察组AngII、Co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t=3.636,2.950,均P<0.05)。结论:6个月网格式线下心脏康复训练有助于调节冠心病病人自主神经功能,减轻血管应激反应。

气压治疗仪联合床尾抬高预防腰椎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其对凝血指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宋莹莹,邓欢,陈园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气压治疗仪联合床尾抬高预防腰椎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凝血指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康复指导及护理,对照组44例进行床尾抬高,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予气压治疗仪按摩双下肢,观察两组病人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 D二聚体(D-Dimer)水平;血流动力学:股静脉血流峰速度(Vp)、平均速度(Va)、血流量(BF);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住院病人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Dimer、Fib水平、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T、APTT、Vp、Va、BF水平、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联合床尾抬高对腰椎内固定术后病人干预,可促进凝血功能恢复和血流动力学,有效预防DVT发生,提升病人住院满意度。

治疗性游戏干预联合耳穴埋豆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黄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将治疗性游戏与耳穴埋豆联合应用于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护理干预中,探究其对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诊治的116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予以前者常规护理,后者在应用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治疗性游戏与耳穴埋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耶路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神经递质指标值、神经功能评分、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YGT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γ-氨基丁酸(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MDI、PDI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提供治疗性游戏与耳穴埋豆干预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

引导游戏护理模式对尿道下裂修补术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李淑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引导游戏护理模式对尿道下裂修补术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尿道下裂修补术患儿86例,以患儿入院时间分组,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n=43)和观察组(2019年1月—2019年12月,n=4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引导游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焦虑程度、术后疼痛感、治疗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醇(Cor)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疼痛评分(VA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配合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游戏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尿道下裂修补术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焦虑感,从而有效减轻患儿术后疼痛感,有利于患儿预后,从而提高患儿治疗配合率及家属满意率。

普拉提有氧运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睡眠质量和血糖水平的影响

杨婷,孙明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普拉提有氧运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病人睡眠质量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社康中心建档并被纳入糖尿病专案管理的T2DM病人40例,在常规糖尿病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为期6个月的普拉提有氧运动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病人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比较干前后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社区T2DM病人的睡眠质量总分低于干预前(t=9.122,P<0.001)、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和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均低于干预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01)。结论:普拉提有氧运动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睡眠质量,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改良式内瘘术后抬肢服的临床应用研究

黄翠婷,尹海鹰,薛毅,韦梅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改良式内瘘术后专用抬肢服在内瘘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病人65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术后采用改良式内瘘抬肢服,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抬肢方式,比较两组病人疗效满意度、内瘘成熟率及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疗效满意度、内瘘成熟率及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内瘘术后抬肢服能够增加病人满意度,提高内瘘成熟率及病人舒适度,减少内瘘病人术后相关并发症。

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在ICU重症肺炎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肖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肺炎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98例重症肺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家庭参与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家长满意率、家长生活质量、住院时间、医患矛盾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80%,高于对照组的65.31%(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改善时间、血气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胸部X线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家长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医患矛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ICU重症肺炎新生儿护理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家长生活质量,增加家长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袋鼠式护理改善早产儿喂养困难及神经发育的效果分析

梁慧杰,丁玲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袋鼠式护理在改善早产儿喂养困难及神经发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84名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结果: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袋鼠式护理前两组早产儿口腔运动评估量表得分以及神经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袋鼠式护理后7 d、14 d观察组早产儿神经行为、正常型态得分高于对照组,失调和障碍型态得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袋鼠式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喂养困难情况,促进其神经行为发育。

临终关怀对终末期癌症病人家属心理应激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张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对终末期癌症病人家属心理应激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2020年8月选取110例终末期癌症病人家属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家属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人,对照组行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临终关怀,比较两组家属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心理应激反应、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家属应激量表(RSS)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终关怀可减轻终末期癌症病人家属不良情绪及心理应激反应,增强病人家属自我效能,提高了生活质量。

跌倒预防质量指标管理在神经外科跌倒高风险病人中的应用

田杏音,朱颖洁,杨富英,萧蕊英,吁英,谢青梅,刘艳芳,黄艳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跌倒预防质量指标管理在神经外科跌倒高风险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三维质量结构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结合临床实践构建神经外科跌倒预防护理质量指标,并应用于跌倒高风险病人。比较质量指标实施前(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与实施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指标管理实施后改进的跌倒预防指引更加符合临床需求,护士对预防跌倒知识知晓率提升,重点改进的跌倒预防过程指标符合率明显上升,高风险病人跌倒发生率及伤害发生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跌倒预防质量指标应用于神经外科跌倒高风险病人促进了护士专业内涵的提升,实现了护理评价方式的标准化、规范化,有效预防了高风险病人跌倒的发生,降低了高风险病人跌倒发生率。
调查研究

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危重症病人医院感染风险的预测价值

高霞,孙娟,代金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Logistic回归模型对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ICU发生医院感染病人115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性别、年龄、入院主要诊断、入院时病情相近程度采取1∶1匹配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未发生医院感染病人115例作为对照组。经由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似然比χ2、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ICU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手术治疗、高血压、尿管插管、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补充性肠外营养、意识障碍、休克、心脏衰竭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20分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可能是<20分病人的7.160倍;住院天数≥10 d 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可能是<10 d病人的4.706倍、气管插管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可能是无气管插管病人的7.280倍、激素治疗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可能是无激素治疗病人的2.155倍、中心静脉插管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可能是无中心静脉插管病人的5.291倍、糖尿病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可能是无糖尿病病人的3.250倍(P<0.05);似然比χ2(Likelihood ratio chi-square)=144.255,df=6,P<0.0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χ2=8.527,df=6,P=0.411;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AUC为0.887(95%CI:0.847~0.927),预测敏感度为91.34%,特异度为70.87%。结论:APACHEⅡ评分≥20分、住院天数≥10 d、气管插管、激素治疗、中心静脉插管、糖尿病是ICU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就医延迟原因的质性研究

张惠,梁春光,佟彤,于海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延迟就医的原因,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4例个案进行半结构、面对面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共获得6个主题,分别是疾病知晓率低、症状归因错误及症状不被重视、对CPAP治疗的抵触及担心预后、对伴侣反应的担忧、误诊或漏诊、睡眠医疗资源有限。结论:OSAHS病人就医延迟原因呈现多元化,需要提高广大病人和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严重性、重要性和普遍性的认识,应建立多部门共同合作的综合干预机制,从而降低OSAHS病人的就医延迟率。

基于混合研究的哮喘患儿父母心理脱离水平调查

刘素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哮喘患儿父母的心理脱离水平,以期为改善哮喘患儿父母心理恢复体验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混合研究的顺序性解释设计,首先通过问卷调查(量性研究)以了解哮喘患儿父母心理脱离水平和影响因素,而后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哮喘患儿父母进行访谈(质性研究),以增补、辅助解释问卷调查结果。结果:哮喘患儿父母心理脱离得分为(10.17±2.85)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儿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患儿胎次、家庭月收入、患病年限是心理脱离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访谈资料分析共凝练出3个主题“照顾角色紧张”“照顾负担重”“期待得到更多的疾病知识”。结论:哮喘患儿父母的心理脱离水平较低,头胎儿童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收入低、患病年限较短的照顾者心理脱离水平更低。

中文简版家庭一致感量表在孕期夫妇中的信效度检验

邓永芳,高玲玲,符白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对英文简版家庭一致感量表(Family Sense of Coherence Scale-Short Form,FSOC-S)进行文化调适,检验中文版量表(C-FSOC-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首先采用Brislin双向翻译模型对英文简版家庭一致感量表进行“直译回译”,再经专家组与预试验调适条目,最后应用于122对孕期夫妇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经文化调适后孕妇组和配偶组C-FSOC-S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分别为0.783和0.781,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866,0.865(P<0.001)。采用内容效度指数(CVI)来评定C-FSOC-S的内容效度,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9或1.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9。C-FSOC-S是一个单维度量表,累计方差贡献率为31.51%。孕妇组C-FSOC-S与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家庭功能量表(FAD)、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特质分问卷(STAI-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1,-0.577,-0.429 (P<0.01);孕妇配偶组的C-FSOC-S与其他3个量表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448,-0.460,-0.360 (P<0.001)。结论:文化调适后的FSOC-S是一个具有可接受程度信度和效度的测量工具,可应用于测量孕期夫妇的家庭一致感水平,为产科医务人员评估妊娠期家庭适应情况提供参考。

医院磁性水平、低年资护士培训负荷与转型冲击的关系研究

赵鲁峰,马姝,马爱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医院磁性水平、护士培训负荷对转型冲击的影响并建立三者之间的结构方程关系模型。方法:应用医院磁性要素量表、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临床护士培训负荷调查量表对山东省6所医院的78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院磁性水平对转型冲击具有负性影响(r=-0.286~-0.936),培训负荷对转型冲击具有正性影响(r=0.372~0.839)。结论: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院磁性水平,降低护士培训负荷,进而降低护士的转型冲击。

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与心理痛苦的相关性研究

陆樱珠,赖美铮,王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与心理痛苦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中文版糖尿病痛苦量表,对广州市海珠区193例某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水平总均分为(3.84±1.30)分,处于中等水平。病人的糖尿病心理痛苦总均分为(1.78±0.72)分;6%的病人存在中等程度的心理痛苦,2%存在略微严重心理痛苦。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与糖尿病心理痛苦总分呈负相关(P<0.05);自我管理行为的血糖监测得分与情感负担相关痛苦呈正相关(P<0.05);运动锻炼与人际关系相关痛苦相关性最高(P<0.01)。结论: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社区医护人员应关注病人的心理痛苦问题,针对性地进行高质量的健康教育,使病人逐渐形成积极的疾病认知,减轻病人的心理痛苦程度,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教育

OSCE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周雪梅,侯苹,杨琴,刘晓红,袁旭君,房会娥,袁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在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某院东区和西区医院实习护生各80名。西区医院的护生为观察组,采用OSCE引导的PBL教学法,东区医院的护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出科时对两组护生采用同样的考试方式考核其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并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在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方式满意度上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OSCE引导的P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护生对该带教模式的满意度高。

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本科《护理信息学》课程探索与实践

顾斐斐,徐燕,倪军,阮春凤,马林,秦彦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索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护理本科生《护理信息学》课程,并评价其实践效果。方法:依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体验式学习的策略,在护理本科教学中开设《护理信息学》课程;并以开设本课程的大学二年级学生54人为试验组,未开设本课程的大学二年级学生54人为对照组,从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教学满意度两个角度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护理信息学》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做课程导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涵盖护理学、信息学与计算机学3个领域的学习知识。通过比较发现,试验组学生在信息素养的信息意识和检索结果评价两个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试验组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满意度评价得分为(8.61±1.17)分,处于满意度较高水平;其中,满意度最高项为“课程对临床实践有应用价值”(98.1%)、“课程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98.1%)、“对临床见习课的设置满意”(98.1%)和“对见习后分享汇报的设置满意”(98.1%)。结论:以体验式学习为导入的《护理信息学》课程适用于护理本科学生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护理信息素养。

基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护理学专业实践道德教育路径的探讨

高婧,李瑜,李春,黄李双,吴小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基于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分析了实践德育的概念与内涵,强调了实践德育在护理专业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护理专业实践德育的具体路径与策略,包括:挖掘护理专业课程的德育元素,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与实践德育相结合;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基于不同年级护生的道德认知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德育实践情境开展护理专业实践德育,内化职业道德认知;基于代际怀旧互动开展养老院服务性学习,构建适宜的社会道德情境。护理实践德育的优势是使学生进入护理实践情境感受或参与真实照护角色,达到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真正促进护生良好职业道德动机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