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27期 刊出日期:2021-09-30 目录

论著

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黄小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管理模式构建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Donabedian三维质量管理模式“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检索法提取相关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指标,形成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以德尔菲(Delphi)法为指导,采用专家函询法通过2轮函询明确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及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6和0.965,熟悉系数为0.856和0.923,判断系数为0.912和0.987,专家协调系数为0.116和0.129(P<0.05)。最终形成的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乳腺癌手术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评价,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不断改进,为乳腺癌手术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

郭婷,熊晓云,孙兴兰,胡婷英,陈茜,朱剑,涂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提高护士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容量管理的认知,改善病人(或照顾者)自我容量管理能力和行为。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理论框架,循证总结10条最佳证据,制定8条质量审查标准,证据应用前后分别以30名临床护士及30例CHF病人为对象,开展分阶段质量审查和效果评价。结果:与基线审查结果相比,证据应用后8条审查指标落实率为63.33%~100.00%。护士对CHF容量管理知识水平明显提升(P<0.05),CHF病人容量管理知识水平、自护行为指数均有提高(P<0.05)。结论:通过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可提高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改善CHF病人自我容量管理能力和行为,促进护理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基于WOS的国际营养护理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权怡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分析近5年国际营养护理研究热点态势,为国内营养护理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检索2014年—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与营养护理相关的文献,并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该领域内的研究机构、核心期刊、被引文献、高频词等进行分析,构建可视化图谱。结果:国际营养护理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美国为主的高校内;核心期刊主要有《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PLOS ONE》《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等期刊物;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共得出营养缺失病人危险因素、肥胖的管理、健康管理与照护干预、不同人群营养护理、营养失调所致急慢性疾病照护、营养相关健康教育与知识6个国际研究热点。结论:本研究反映了国际营养护理的热点与趋势,对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应循着本研究得出的热点深入探寻国内营养护理事业,缩小与美国营养护理研究的差距。

深低温停循环全弓置换术病人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冯蓓娟,黄万珍,李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全弓置换术病人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医院接受深低温停循环全弓置换术的8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有无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术后25例病人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病人在高血压病史、术前神经系统症状、术前血肌酐水平、术前白细胞计数、手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峰值血糖、术中峰值血乳酸、术中输血量、术后24 h血钠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有高血压病史、术前血肌酐值高、术前白细胞值高、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长、体外循环时间长、术中高血糖是影响病人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深低温停循环全弓置换术病人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受多种因素影响,围术期应加强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管理并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合理控制术前血肌酐、白细胞、血压及术中血糖水平,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以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宫颈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尿潴留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胥爱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宫颈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尿潴留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方法:通过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UpToDate、中国指南网、国际指南网、OVID循证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指南网或数据库检索与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预防护理相关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临床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5月。结果:研究共纳入文献14篇,获取最佳证据12条。临床指南类文献3篇,系统评价类文献11篇,其中原系统评价类文献6篇,证据总结类、临床决策类文献经转化得到的系统评价类文献5篇。结论:临床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证据,并及时关注证据更新,积极完善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预防护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综述

宫颈癌幸存者性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黄荣,黄辉,曾利红,刘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宫颈癌幸存者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评估和干预措施,以期为宫颈癌病人性功能障碍的评估和干预提供参考。

中西医结合护理延缓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吕琳,雷梦媛,李豪,崔巍巍,罗苏玉,陈思媛,张飒,靳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认知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理论依据及作用、中医护理技术、西医护理技术和中西医结合护理技术综述中西医结合护理延缓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认为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改善或延缓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对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恢复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脑卒中病人营养不良及风险研究进展

林豆豆,陈畏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老年脑卒中营养不良及风险现状、影响因素、对病人的影响、常见的评估方法、干预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今后老年脑卒中病人营养不良及风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糖尿病病人围术期血糖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韩辉武,岳丽青,吴辽芳,高红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总结近期糖尿病病人围术期集中血糖管理模式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今后进行围术期集中血糖管理,特别是为集中开展信息化围术期血糖管理和方法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认知行为疗法用于癌症复发恐惧的研究现状

苏小凤,王瑾,王云,仲琳,韩继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简要概述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与癌症复发恐惧(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FCR),分析CBT用于FCR干预的可能机制,归类目前CBT用于FCR的干预效果等,以期为今后CBT应用于FCR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奥瑞姆自护理论在慢性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刘玉芹,杨明莹,杨锐,江帆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奥瑞姆自护理论在慢性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认为奥瑞姆自护理论能充分调动慢性病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简称自护)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国内外奥瑞姆自护理论在慢性病病人中的应用经验,为我国慢性病病人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不良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唐惠军,王李胜,童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医源性(透析导致的营养物质丢失、透析导致的炎症反应、透析不充分、代谢性酸中毒)和非医源性(病人膳食不足、口味改变、食欲不佳、社会心理功能)两方面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不良危险因素进行综述,旨在将这些因素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中,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况,提升医疗质量,保障病人安全。
临床研究

双相精神障碍病人个性化教育联合同伴支持对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

顾玲敏,李建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实施个性化教育联合同伴支持对双相精神障碍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100例双相精神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教育联合同伴支持,采用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及精神分裂症自我管理量表(SSMIS)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症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YMRS、HAMD及SD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GQOLI-74、SSMI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双相精神障碍病人临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教育联合同伴支持模式,可明显改善病人病情,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病人社会功能恢复。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配合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卧床精神疾病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张咏庆,郑尧娟,张洁,李建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配合综合护理在预防老年卧床精神疾病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医院精神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08例老年精神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两组,蓝色球作为对照组,红色球作为观察组,在两组病人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干预,连续干预1周。测量病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与周径变化,记录DVT形成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流峰速度与平均血流速度均比对照组快,且观察组病人下肢髌骨上、下15 cm处周径均较干预前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2.96%(P<0.05)。结论:对老年卧床精神疾病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同时引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干预,可有效促进下肢血液流速,改善病人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程度,在预防DVT形成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体能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移植受者BODE指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朱雪芬,周海琴,黄珂瑶,孙佳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实施体能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移植受者BODE指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以无锡市人民医院移植中心2017年7月—2018年7月的肺移植受者为对照组(n=75),实施以呼吸功能训练为主的常规康复护理;以2018年9月—2019年9月的肺移植受者为观察组(n=75),实施体能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康复护理。评价并比较两组受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BODE指数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受者术后3个月BODE指数及其6 min步行距离(6 MWD),生活质量方面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和精力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移植受者术前实施呼吸功能训练与体能锻炼相结合的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受者术后的BODE指数及生活质量。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经络腧穴梳理护理对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

罗莹华,罗云丰,李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经络腧穴梳理护理对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84例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经络腧穴梳理护理,持续干预4周。干预前、干预4周后分别采用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估两组病人吞咽功能和摄食能力。比较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摄食功能、中医证侯积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病人SS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经络腧穴梳理护理能够改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及摄食功能,有效减轻疾病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病人病情改善。

食物回避治疗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及护理提示

郝丽,黄永幸,岳凌青,赵青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食物回避治疗对牛奶蛋白过敏症(CMPA)患儿临床效果分析及护理提示。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病房和门诊就诊、年龄在0~2岁且确诊为CMPA的22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治疗,进行为期8个月的随访研究,对患儿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及全身症状各项数据进行评估及统计分析。结果:对患儿实施食物回避治疗后,患儿身高和体重从发病时期的普遍偏低到随访后期恢复正常且少部分患儿超出正常儿童,随访0周至6个月患儿的身高和体重与同月龄正常儿童标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第8个月患儿身体恢复基本正常或者超出正常儿童,与同月龄标准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患儿比女患儿身高和体重数值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回避与临床症状呈正相关。结论: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实施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可以改善其牛奶蛋白过敏症状,同时配方奶粉可以提供患儿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及营养;护理人员对CMPA患儿及患儿家属给予指导及相应护理,对食物回避期间合理食用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等相关方面宣教,对儿科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癌症病人套管针不同浓度肝素封管的临床应用研究

文启连,姚欣,许江,汤娟,蔺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适用于肿瘤病人套管针封管的最佳肝素封管液浓度。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月入院的173例肿瘤病人,按照套管针封管液方式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分别采用0 U/mL、25 U/mL、50 U/mL、75 U/mL、100 U/mL的肝素稀释液封管,比较各组导管堵塞发生率、留置时间、输液通畅情况、拔管时不良反应。结果:D组、E组导管堵塞率低于A组、B组、C组;D组91.18%的病人套管针留置时间为4 d,在5组中占比最高;D组、E组静脉通畅率高于A组、B组、C组(P<0.05);E组穿刺口渗漏率及穿刺口红肿率均高于A组、B组、C组、D组(P<0.05)。结论:癌症病人采用75 U/mL肝素稀释液2 mL封管可以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自制温湿双控箱在断指再植病人术后的临床应用

段惠玲,保金涛,马亮亮,李寒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自制温湿双控箱在断指再植病人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断指再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术后采用普通烤灯技术进行保温治疗,观察组采用自制温湿双控箱技术。术后观察病人在恢复过程中断指区域皮肤温湿度、病人感觉舒适度以及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恢复过程中断指区域皮肤温度达标率、湿度达标率以及病人舒适度评分分别为96.00%、94.00%、(69.37±7.4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2.00%、44.00%、(65.87±8.12)分,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断指再植病人术后恢复中采用自制温湿双控箱,断指部位皮肤温湿度及血液循环恢复良好,减少了使用普通烤灯温度不匀造成的血管痉挛及伤口皮肤干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了病人自身舒适度及安全需求,提高了满意度。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指导下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

廖寒,赵文茹,吴斯亮,丛丹,廖淑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指导下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ICF指导下予以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膀胱功能、泌尿症状困扰程度、下尿路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膀胱压力水平比对照组低,膀胱容量比对照组高,而残余尿量比对照组少,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泌尿症状困扰程度(USDS)及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病人巴氏指数(MBI)评分为(68.83±14.77)分,高于对照组的(52.28±13.39)分(P<0.05)。结论:ICF指导下康复护理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有助于改善其膀胱功能、泌尿症状困扰程度、下尿路症状,提升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情景式健康宣教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心境状态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赵慧丽,王玲玲,吕银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情景式健康宣教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1月医院收治的93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45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将2019年6月—2019年11月收治的48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实施情景式健康宣教。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心境状态量表(POMS)、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评估两组病人心境状态和护理服务质量,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境状态、护理服务质量及健康知识掌握度、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积极心境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心境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健康知识掌握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保证性、可靠性、反应性、有形性、移情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式健康宣教应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能有效改善病人心境状态,促进病人掌握健康知识,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容量性指标在重症CRRT病人液体管理中的指导应用

邵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容量性指标在重症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病人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行CRRT疗法治疗的120例重症感染休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密封法随机将120例重症感染病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分别采用PICCO监测(PICCO组,n=60)和中心静脉压监测(CVP组,n=60),比较两组病人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28 d病死率等指标。结果:治疗24 h后PICCO组MAP、ScvO2明显高于CVP组(P<0.05),HR明显低于CVP组(P<0.05)。治疗24 h后PICCO组病人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明显短于CVP组,28 d病死率、MODS发生率低于CVP组(P<0.05);治疗24 h后PICCO组B型脑钠肽(BNP)、乳酸水平明显低于CVP组(P<0.05)。结论:PICCO监测仪在重症感染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有效改善心功能及乳酸水平,降低血管外肺水,缩短病人入住重症病房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辅助呼吸患儿中的应用

陈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机械辅助呼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医院PICU收治使用机械辅助呼吸的138例患儿为调查对象,划分重症监护病区,对照组分布在A区,观察组分布在B区,每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血气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均升高,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且观察组血气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VAP发生率为17.39%,低于对照组的42.03%(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相关措施能有效预防VAP感染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住院时间,更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

模块化膳食干预对急诊心肌梗死介入手术病人术后便秘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刘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模块化膳食干预对急诊心肌梗死(AMI)介入手术病人术后便秘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选取AMI介入手术病人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术后实施模块化膳食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便秘症状改善情况、血脂水平、便秘发生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及病人治疗满意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排便症状积分、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便秘发生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模块化膳食干预可有效改善AMI病人血脂水平,降低AMI病人介入术后便秘发生率,有效预防不良心脏事件,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

减重平板训练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伴脊髓损伤病人的影响

郭立敏,李文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减重平板训练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伴脊髓损伤病人疼痛程度、脊柱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99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伴脊髓损伤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腰背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Ⅲ(SCIM Ⅲ)、改良Barthel指数(MBI)、10 m步行测试(10 MWT)、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VAS评分、OD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降低,SCIMⅢ、MBI、10 MWT均升高;对照组SCIM Ⅲ、MBI、10 MWT低于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可提高病人脊柱的功能,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减轻疼痛程度,增强下肢肌力,提高病人步行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人康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姚袁媛,周秀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6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病人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3.31±3.19)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5.21±1.36)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1.54±3.21)h,住院时间(6.67±1.22)d,均短于对照组的(18.42±2.89)h、(20.23±2.74)h、(29.98±3.46)h、(9.48±2.05)d(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为(19 741.54±165.43)元,少于对照组的(23 482.39±260.28)元(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中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病人康复进程。

术前体位训练和围术期优质护理对老年甲状腺肿瘤手术病人的影响

张智敏,蒋丽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术前体位训练预防老年甲状腺肿瘤术后手术体位综合征的效果及其对手术情况、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27例老年甲状腺肿瘤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前体位训练和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病人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情况、心理状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安置体位、手术、术后住院及卧床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5.39%(P<0.05)。结论:术前体位训练预防老年甲状腺肿瘤术后手术体位综合征的效果确切,通过术前体位训练可增强病人在术中的耐受能力,提高病人的心理状态,减少手术需要的时间,减少并发症。
护理管理

门诊手术室噪声暴露的探讨与分析

路筱丽,王蕾,张亚楠,陈华,王萌,张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手术室噪声环境的暴露和控制措施,减少医院中的噪声污染对病人和医生产生负面影响。方法:对商丘市3所医院门诊、住院手术室的不同位置进行噪声监测,通过相应的整改措施减少和降低门诊手术室的噪声暴露,观察噪声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门诊手术室噪声强度明显高于住院手术室[(68.3±14.7) dB vs (45.7±9.6) dB,P<0.05],噪声控制后门诊手术室的噪声强度明显降低[(74.5±16.6)dB vs (59.2±13.4)dB,P<0.05],但仍高于住院手术室[(59.2±13.4) dB vs (46.0±9.3) dB,P<0.05]。结论:门诊手术室噪声暴露是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但仍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6S管理”在缩短高峰期门诊病人取药等待时间中的应用

张敏,段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6S管理”在缩短高峰期门诊病人取药等待时间中的应用。方法:搜集实施“6S管理”前后各1年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处方24 740张和30 369张,比较实施“6S管理”前后影响门诊病人总取药等待时间主要因素所占比例变化、人均日调剂处方量、调剂差错发生率、失效药品发生次数及门诊药房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结果:实施“6S管理”后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和药品调配时间的影响明显降低(78.64% vs 69.35%),高峰期门诊病人总取药等待时间明显缩短(P<0.05)。实施“6S管理”后门诊药房人均日调剂处方量增加,调剂差错发生率及失效药品发生次数均明显下降(P<0.05),门诊药房人员素质、分诊质量、责任心、积极性、环境管理、协调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评分均有所提高。结论:在门诊药房引入“6S管理”可有效降低高峰时段门诊病人取药等待时间,降低调剂差错发生率,提升药房整体工作质量及服务水平,值得在医院门诊药房推荐使用。
调查研究

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职业成熟度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

陈菲儿,金晓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职业成熟度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和职业成熟度量表对206名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81.32±20.37)分;职业成熟度量表总分为(111.88±13.01)分。职业成熟度与人文关怀能力呈正相关(r=0.583,P<0.01)。结论:高职护生职业成熟度和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中低水平,护理教育者应重视两者重要性和相关性,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护理教育质量。

新入职护士心理授权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史小慧,窦超,高玉芳,徐虹,周小燕,冷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新入职护士心理授权与应对方式现况,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授权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03名新入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入职护士心理授权得分为(46.28±7.88)分,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工作意义、自我效能、自主性、工作影响。积极应对条目均分高于消极应对条目均分,积极应对与心理授权及各维度得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人际关系、积极应对、学历、是否接受过心理相关课程学习是心理授权的重要影响因素(R2=0.399)。结论:新入职护士心理授权处于中等水平,在工作中更倾向于积极的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得分越高的新入职护士感知的心理授权水平越高。医院及科室应重视新入职护士心理授权,提高其心理免疫力,减轻工作应激,促进心身健康。

应用型本科护生对认知症照护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研究

李凤萍,蔡妤珂,董静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应用型本科护生对认知症照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在校护生认知症护理的培训提出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8月抽取276名应用型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认知症照护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276名护生掌握认知症照护相关知识总分为(12.04±3.77)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认知症一般照护要求、疾病定义、特征性表现、精神行为症状的护理。结论:被调查的护生对认知症照护知识的掌握总体不理想。医学院校应针对认知症病人的基本特征,结合认知症的照护要求,开展认知症照护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提高护生的照护水平,为中国的老年护理、认知症护理提升照护质量。

新生儿护士预防医用粘胶性相关性皮肤损伤知信行的调查研究

罗丹,唐倩,张娜,胡姚佳,朱丽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新生儿护士预防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的知信行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运用方便抽样法对湖南省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148名临床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护士预防MARSI知信行总分为(113.20±12.50)分;27.7%(41/148)的新生儿护士听说MARSI评估量表;是否听说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MARSI风险评估量表新生儿护士预防MARS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是否听说NICU新生儿MARSI风险评估量表、是否接受过MARSI规范培训新生儿护士预防MARSI行为得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护士预防MARSZ知信行水平不高,建立以危险因素、识别评估为重点预防MARSI培训体系。

高血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张洁琼,张春,王海霞,蔡闵敏,豆欣蔓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病人服药的真实经历和感受,探讨影响个体服药依从性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为寻求更有效的服药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6月在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15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结果:高血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促进因素归纳为3个主题:良好疾病认知、积极的健康信念、家庭及替代性经验的支持;服药依从性阻碍因素归纳为4个主题:参与用药安全管理意识薄弱,主观参与用药意识过强;健康素养缺乏;治疗获益感差;就诊医务人员缺乏耐心。结论:高血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有待提高,医务人员应寻求相应的服药管理策略,加强病人疾病认知,提高病人的健康素养,形成积极健康信念,同时提高病人用药安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个体有效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改善病人服药依从性。

肝胆外科病区噪声的分布特点及对手术病人的影响

谭文君,邢斌瑜,向俊西,申存毅,朱子语,杨勤玲,张毓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病区噪声的主要来源,探讨噪声对病人的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利用噪声测定仪分别测定了肝胆外科病区内噪声在1 d内的分布特点以及各种噪声源产生的噪声强度;同时调查了200例肝胆外科Ⅲ级手术病人对病区噪声的了解、评价,及噪声对病人的影响。结果:病区昼夜间噪声水平均超过规定标准。06:00~10:00护士站平均噪声强度最大,可达82.8 dB;产生噪声强度最大的噪声源分别是呼叫器铃声和医护人员的谈话声。病人认为主要的噪声源分别是谈话声,其次是仪器声、物品碰撞声。噪声可致76.5%的病人出现一些神经系统的症状;53.0%的病人可出现体倦乏力,不愿下床活动;37.0% 的病人可出现心悸、胸闷、气短;35.5%的病人出现一些消化系统症状。结论:病区噪声对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可产生明确的危害,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的康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降低噪声和保护病人。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握力下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丽娟,石丹,王茜,陈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握力下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血液透析培训基地的198例MH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握力测试器、Fried衰弱表型(FP)、透析客观营养评价法(OSND)对病人进行调查,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MHD病人握力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MHD病人握力水平为(23.11±9.26)kg,其中男性为(26.66±9.55)kg,女性为(18.40±6.33)kg,握力下降率为42.4%(84/198)。多因素Logic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衰弱和活动量下降是MHD病人握力下降的主要危险因素(模型似然比χ2=150.560,P<0.001)。结论:MHD病人握力水平不佳,男性病人更易发生握力下降,临床应加强病人透析充分性指标、营养情况和衰弱状态的监测,鼓励病人进行一定强度的运动。

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社会参与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轨迹

张建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社会参与现状,并纵向分析其动态变化轨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70例压力性尿失禁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主参与问卷对研究对象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社会参与情况进行纵向调查。结果: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社会参与得分在入院时得分最高为(68.31±8.76)分。随着调查进展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测量社会参与得分为(59.28±8.32)分、(46.38±8.12)分、(42.06±7.34)分,得分呈现逐渐下降态势(P<0.05)。结论:压力性尿失禁给病人的社会交往带来不良影响,使病人社会参与程度下降,但经过入院后正规的治疗以及随着时间推移治疗效果的显现,促使病人社会参与程度逐渐提高,医务人员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压力性尿失禁病人就诊率,并增加对初次就诊病人的关注度,采取多种干预措施以有效地提升其社会参与度。

儿童重症医学科患儿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后肺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雅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患儿经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后肺功能不全状况,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PICU收治的89例经压缩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参照相关标准评估患儿雾化吸入治疗5~7 d后肺功能不全状况,设计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PICU患儿经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后肺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结果:27例患儿出现肺功能不全,占30.34%;经单项回归分析检验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患儿依从性差、体位为仰卧位、雾化吸入间隔时间短、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低均是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后肺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PICU患儿经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后仍存在肺功能不全风险,可能受患儿依从性、体位、雾化吸入间隔时间及血清25(OH)D3水平等因素影响,临床应重点关注上述因素,并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肺功能不全风险。

宁夏地区中医护士工作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刘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宁夏地区中医护士的工作现状,了解中医护士的发展现状及培训需求,为促进宁夏中医护理队伍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中医护士工作现状调查表对宁夏地区22所医院的425名从事中医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宁夏地区从事中医护理工作的护士以二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室为主,其中最高学历本科及以上占50.8%(216/425),67.3%的护士毕业于西医护理专业,中级职称以上护士占24.3%;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各级护理科研课题共计13项,占调查总人数的3.1%;系统接受中医理论知识及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培训人数分别为12.5%和5.6%;中医护理培训需求中占前3位的分别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理论基础知识、辨证施护。结论:宁夏地区从事中医护理的护士学历层次水平处于中等,护理科研水平较低,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医护理专科化培训体系是中医护理发展的关键。

泌尿系结石病人自我液体摄入管理状况的质性研究

李莎莎,陈桂丽,庞宏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泌尿系结石病人对自我液体摄入管理状态,为泌尿系结石病人制订个体化液体摄入方案和提高病人管理执行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标准的泌尿系结石病人12例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扎根理论进行资料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泌尿系结石病人液体摄入管理状况可归纳为4个主题:疾病和液体摄入管理认知不足,液体摄入习惯多样且不规律,多种因素影响液体摄入管理,液体摄入自我管理存在不确定性。结论:医务人员应普及疾病和液体摄入相关知识,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液体摄入习惯,根据病人液体摄入习惯和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液体摄入管理方案,多种模式相结合可推进液体摄入方案实施,产生持久且良性效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王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医院收治的118例OSAS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入选病人的资料进行收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118例OSAS病人中复苏时间≤30 min 34例(28.81%),复苏时间在31~60 min内59例(50.00%),复苏时间>60 min 25例(21.1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人体质指数(BMI)≥30 kg/m2、术后合并有并发症及术后存在困难气道均为影响 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BMI过大、术后并发症及困难气道均为影响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主要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制订相应护理措施,以确保病人术后复苏时间安全性及手术成功救治率。

影响骨性关节炎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宋美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骨性关节炎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脱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86例行THA 骨性关节炎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髋关节脱位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30),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性关节炎THA术后脱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病人年龄、体质指数(BMI)、人工股骨头直径、麻醉方式、体位控制、手术入路、术后搬运不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BMI>30 kg/m2、人工股骨头直径<30 mm、硬膜外麻醉、体位控制不当、后外侧入路、搬运不当是骨性关节炎THA术后发生脱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人年龄、BMI、人工股骨头直径、麻醉方式、体位控制、后外侧入路、搬运不当均是骨性关节炎THA术后发生关节脱位危险因素,临床需结合对应危险因素合理选择围术期干预措施,可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