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26期 刊出日期:2021-09-20 目录

论著

肠内营养支持病人误吸的预防与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张娟,刘璐,李萌,许晓双,晏晓琨,刘海燕,王凌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检索分析并总结肠内营养支持病人误吸的预防和管理最佳证据。方法:使用PIPOST模式来确定问题,按照“6S 证据模型”,检索以误吸、肠内营养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在文献质量评价后进行证据级别判定。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其中临床决策3篇、证据总结3篇、指南3篇、系统评价4篇、专家共识1篇以及队列研究1篇。最终总结出最佳证据16条,主要包括评估、团队管理、确定管道位置、喂养速度、喂养途径、胃残留量检测、体位管理、气道管理和口腔护理9个方面。结论:总结出的证据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将病人的意愿与临床环境相结合,将总结出的最佳证据应用于肠内营养病人误吸的预防与管理中,有利于降低误吸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住院癌症病人病耻感、社会支持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模型研究

左漫云,孟利敏,杨慧娟,陈佳芙,王锦,万琦,张希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住院癌症病人病耻感、社会支持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现状,明确3个变量相互作用机制。方法:2018年11月—2019年3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Social Impact Scale,SI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294例癌症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MOS 20.0对病耻感、社会支持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住院癌症病人病耻感、社会支持和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分别为(61.19±9.23)分、(38.63±6.90)分和(14.01±9.01)分,处于中等水平。进一步结构方程显示,病耻感对社交回避及苦恼有直接正向效应(β=0.259,P<0.001),对社会支持有负向效应(β=-0.239,P<0.01);社会支持在病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间有较弱中介效应(β=-0.024,P<0.01)。结论:医务人员应及时了解病人身心需求,及时纠正病人错误认知和扭转其非理性思维,为病人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其能建立正确的认知,理性对待疾病,减轻病耻感,更好融于社会。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评价与应用护理方法最佳证据总结

史菊芬,周云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检索分析并总结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评价与应用护理方法的相关证据,为医护人员普萘洛尔临床运用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循证护理方法,针对婴幼儿血管瘤使用普萘洛尔治疗疗效与应用护理,检索NGC、NCBI、Europe PMC、NICE、Cochrane Library、Wiley、RNAO、中国知网(CNKI)、Nature、PubMed Central、BMJ最佳临床实践(Best Practice)、WHO官方网站、ENA等权威数据库或网站。采用AMASTAR量表评价,选取JCI制定的“调查研究或试验研究质量评价工具”以及其他对应文献质量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定与证据级别评价。结果:最终从8篇文献总结出22项证据,包括普萘洛尔临床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适应证与给药前评估、正确给药不良反应防护、婴幼儿血管瘤疗后观察及记录、做好患儿家属心理护理与出院指导5个方面。结论:临床医护人员使用这些证据时,应合理评估自身医疗机构临床条件、医护人员认知、相关促进与阻碍因素、病人意愿与偏好,实施针对性证据选取,并持续更新确保使用最佳证据。

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相关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钱连连,潘晓培,张清君,殷德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相关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8月收治的127例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病人基本资料及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预后情况;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27例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预后随访调查结果显示,5年后病人死亡29例,占22.83%;存活98例,占77.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最大直径、病灶是否突破包膜、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否远处转移、肿瘤分期是影响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远处转移、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期是影响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是否远处转移、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期是影响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医护人员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的死亡率,改善其临床预后。
综述

国内日记缓解重症监护后综合征的可行性

吴月红,梁红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国外重症监护室(ICU)日记和重症监护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探索ICU日记预防危重病幸存者ICU后综合征的研究提供参考,从而改善危重病幸存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赵金秋,王加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测量工具,从口腔健康问题、社会人口学、心理、口腔健康知信行方面综述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以及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干预性研究,旨在发现影响因素中的可控因素和老年人自身的特点,为医务工作者制定改善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食管癌病人全程营养管理的研究现状

张娟芳,熊丝雨,张桃,程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食管癌相关性营养不良现状,综述食管癌病人全程营养干预研究现状,为临床医护人员对食管癌病人的全程营养管理提供参考。

医护人员对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认知及策略的研究进展

肖琦,何梅,邹灯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医护人员对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认知及策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CAUTI的管理提供借鉴。

患儿用药安全管理研究进展

朱雪莲,丁燕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用药安全问题的迫切性、患儿用药安全的影响因素、患儿用药差错现状、护士和家属参与患儿用药安全研究、患儿用药安全管理策略方面综述患儿用药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为提高患儿用药安全问题的认知、防范和管理提供参考。

Padua评分在国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周玥杉,黄小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Padua评分在国内临床科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价值及应用现状,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应用Padua评分提供参考依据。

癌症病人身体意象失调的研究进展

黄婉敏,胡玉仪,骆春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身体意象失调的概念、研究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面综述癌症病人身体意象失调的研究进展。指出身体意象失调是癌症病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我国国情研制的中文版癌症病人身体意象失调的测评工具,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乳腺癌及头颈部癌症病人,仍未广泛在其他癌症中开展相关研究,相关具体干预措施未能与身体意象失调直接关联,尚缺乏科学性。未来研究应注重及时评估癌症病人身体意象水平及身体意象失调对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影响。还需要其他证据来支持针对癌症病人身体意象失调的有效干预措施。

早期运动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快速康复的研究进展

王静,莫苗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早期运动锻炼的概念及意义,综述早期运动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快速康复的研究进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运动锻炼的详细施行方案做出客观的建议和良好的展望。
临床研究

风险预警预控护理在预防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效果研究

胡玲,刘签,钟敏,黄滢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预控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298例ICU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9例。病人入院后收集基本资料,分析影响ICU病人CV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风险预警预控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伴慢性基础疾病占比、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导管的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伴慢性基础疾病、APACHE Ⅱ评分、导管的留置时间>5 d、ICU住院时间>10 d是影响ICU病人CVC相关性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OR>1,P<0.05);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伴慢性基础疾病、APACHE Ⅱ评分、导管的留置时间>5 d、ICU住院时间>10 d是影响ICU病人CVC相关性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通过对病人采用风险预警预控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舒适护理联合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对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和预后的影响

姚福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联合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对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1月进行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4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联合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入院2 h内)、干预后(术后1周)体温、血压、心率,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体温、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低于对照组的39.13%(P<0.05)。结论:舒适护理联合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可缓解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应激反应,改善预后。

医学生志愿者对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居家康复的支持效果研究

张金梅,辛艳秋,张雅丽,王艳峰,康志芳,蔡霞,陈美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医学生志愿者对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居家康复的支持效果,为构建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居家康复的支持系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山西省汾阳市西河社区的32例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医学生志愿者于首次进行居家访视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量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评估,团队协作制定干预方案,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1~2周对其进行1次干预,6个月后再次对其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个月后32例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FMA、BI得分均高于干预前,HAD得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志愿者参与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的居家康复可提高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心理状况。建议构建医学生志愿者参与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居家康复的支持系统,为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居家康复提供系统的支持。

路径化导管室护理方案对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病人救治效果的影响

谢可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路径化导管室护理方案对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病人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赣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实施常规导管室急救模式期间收治的43例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病人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实施路径化导管室护理方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病人43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救治效率、血管再通率及救治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开包、建立静脉通路、准备急救药物、监护吸氧及入院至血管再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术后血管完全再通率、救治优良率为95.35%、90.70%,高于对照组的79.07%、74.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化导管室护理方案能够提升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病人救治效率,缩短血管再通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及救治效果。

老年骨科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吴瑜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老年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探讨其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骨科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统计其病例资料、手术情况及体温波动情况,以L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干预对策。结果:120例老年骨科手术病人出现术中低体温49例(40.83%);不同年龄、手术室室温、心理因素、输液量、麻醉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病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以及心理因素是老年骨科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都可能使老年骨科手术病人出现术中低体温,需加强对症护理,通过控制术中低体温现象发生,提升老年骨科病人手术安全性。

改良止血法在股动脉介入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苏中英,陈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改良止血法在股动脉介入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沙袋压迫绷带加压包扎止血,观察组采用改良止血法,即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压式气囊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比较两组病人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卧床时间、术肢制动时间、局部压迫时间短于对照组,舒适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止血法较传统压迫止血法能减少股动脉介入术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病人卧床时间、术肢制动时间、局部压迫时间,提高病人舒适度(P<0.05)。

缩减约束方案在预防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龚玉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缩减约束方案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来院就诊的291例ICU气管插管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45例、对照组146例,观察组病人采取缩减约束方案,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身体约束护理。比较两组ICU病人约束时间、身体的约束率、拔管发生率、损伤状况、病人以及家属治疗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2.07%,低于对照组的8.22%(P<0.05);观察组病人总体身体约束时间为(29.31±11.25)h,短于对照组的(40.28±12.89)h(P<0.05);观察组病人身体约束率为43.45%,低于对照组的 67.80%(P<0.05);观察组病人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及家属对治疗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气管插管病人采取缩减约束方案能够降低身体约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两种呼吸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力及睡眠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屈沛沛,秦婷,邓琪,屈萌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比较两种呼吸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睡眠质量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8年1月心内科病房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深呼吸训练,观察组给予快吸慢呼训练,训练12周。比较两组病人训练前后运动耐力及睡眠质量。结果:截至2018年1月共入组150例病人,观察组75例,失访12例,实际纳入研究63例,对照组75例,失访15例,实际纳入研究60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病人6 min步行距离、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最大自主呼吸通气量均高于对照组,静息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病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运动耐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2周后,观察组病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较深呼吸训练更能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力及睡眠质量。

薰衣草精油对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异味体验、生活质量及造口适应的影响

董照伦,李荣,程方方,薛洪范,尚美美,闫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在造口袋中添加薰衣草精油对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异味体验、生活质量和造口适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19年12月术后至少3个月的60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病人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1个月的营养和造口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造口袋中使用薰衣草精油。比较两组病人异味体验情况,采用造口生活质量量表(Stom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OLS)和中文版造口适应量表(Ostomy Adjustment Inventory-20,OAI-20)评定两组病人生活质量、造口适应水平。结果:在第2次评估中观察组病人异味体验问题减少(P<0.05);第2次评估中两组病人总体生活满意度、工作/社会功能、性/身体形象和造口功能、一般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评估中两组病人一般造口适应及各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造口袋中使用薰衣草精油可提高造口适应和生活质量水平,消除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气味。

体外膈肌起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机械通气病人膈肌功能的影响

张红,丁洁,杨丽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机械通气病人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5月收治48例AECOPD机械通气病人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8年11月—2019年2月)及观察组(2019年3月—2019年5月)各24例,对照组实施早期活动、营养护理、心理干预,观察组在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的24 h内开始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在病人机械通气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用B超监测呼气末膈肌厚度及活动度,通过动脉血气分析病人的氧合指数。结果:两组病人第7天氧合指数、膈肌移动度及呼气末膈肌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ECOPD机械通气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行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能够延缓膈肌萎缩,增加膈肌的收缩力,改善肺通气。

元认知训练联合团体沙盘游戏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应用

张丽,朱世海,赵敏,鹿双,王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元认知训练联合团体沙盘游戏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施行元认知训练,观察组在元认知训练基础上联合应用团体沙盘游戏。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认知自知力量表(BCI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失言觉察任务(FPT)评定两组病人临床症状、认知自知力、社会功能缺陷及心理理论能力。结果:干预1月后观察组病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自我确定、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反思、综合指数、心理理论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应用元认知训练联合团体沙盘游戏进行康复训练,可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病人认知自知力及社会功能,为病人的长期预后提供帮助。

专科护理为主导的早产儿出院后延续护理实践

贾晓琴,黄朝梅,谭瑞贞,何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护理特需门诊在早产儿出院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160例早产儿及其照护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月—2018年5月8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通过普通规范门诊对出院后延续护理进行指导,2018年6月—2018年12月80例早产儿为观察组,通过专科护理特需门诊对出院后延续护理提供指导。比较两组早产儿出院后30 d并发症发生情况、照护者综合照顾能力及早产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出院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照护者出院后30 d疾病相关知识、照顾技能、健康管理、应对策略评分均高于出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早产儿出院后延续性护理中应用护理特需门诊能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照护者综合照顾能力,提升早产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对颈椎前路术后病人椎基底动脉血流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占娜,张振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对颈椎前路术后病人椎基底动脉血流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125例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颈椎病病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颈椎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干预3个月。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目标成就量表评分(CSA-GAS)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颈椎功能,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及颈椎活动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CSA-G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颈椎左屈、右屈及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可改善颈椎前路术后病人颈椎活动度及椎基底动脉血流,提高病人颈部功能。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对乳腺癌术后病人服药依从性、患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陈洪容,戴丽珠,魏艺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对乳腺癌术后病人服药依从性、患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护理干预。出院3个月、出院9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比较两组病人患肢功能、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3个月、出院9个月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患肢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护理模式干预可提高乳腺癌术后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有效提升病人患肢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围术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心理健康及并发症的影响

凌琴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心理健康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0例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乳腺癌根治术治疗,采用随机双盲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围术期加强心理干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结果:与同组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病人HAMA及HAMD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乳腺癌根治术实施的过程中围术期配合心理干预可缓解病人焦虑及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基于同伴支持的自我肯定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技能及病耻感的影响

廖君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同伴支持的自我肯定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技能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的19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生活技能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及生活技能训练基础上进行基于同伴支持的自我肯定训练。于干预前后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of Psychosis Inpatients,SSFPI)、病耻感评估量表、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技能、病耻感、自尊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SFPI评分、SES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病耻感评估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病耻感评估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基于同伴支持的自我肯定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技能水平,降低病耻感,改善自尊水平,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防撞鸟巢式护理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睡眠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张冬梅,王红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防撞鸟巢式护理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睡眠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10月收治的22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4例,对照组在蓝光照射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蓝光照射治疗中采用防撞鸟巢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变化、临床指证、睡眠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体温波动幅度、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哭闹时间、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在蓝光照射治疗期间接受防撞鸟巢式护理,可有效改善临床指证和睡眠状况,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风险。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复杂性肾结石手术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李倩楠,张红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病人疾病不确定感以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临床一般性沟通,观察组给予治疗性沟通。比较两组疾病不确定感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流质饮食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留置引流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治疗性沟通系统可改善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病人疾病不确定感,促进病人术后恢复。

发声量化训练在声带息肉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叶继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发声量化训练在声带息肉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声带息肉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训练,观察组实施发声量化训练。在术前与术后30 d比较两组声学参数、发声能力。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30 d基础音频高于对照组,最长发音时间长于对照组,基频微扰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30 d发声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声量化训练应用于声带息肉术后病人中,可有效改善其声学参数,充分提高其发声能力。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提升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中的应用

陈小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提升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中的应用。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行结肠镜检查的1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前肠道准备,观察组实施基于HFMEA的肠道准备。比较两组肠道准备情况、结肠镜检查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肠道准备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肠镜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应用HFMEA可有效改善病人肠道准备情况,缩短结肠镜检查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调查研究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病人医患信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贺晴雯,李喜红,吴青青,郑明香,欧阳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病人医患信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医患信任量表、医患沟通信心量表和医疗服务满意度量表对长沙市某三级医院203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病人进行调查。结果: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病人医患信任现状总分为(36.97±13.95)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医患沟通信心和医疗服务满意度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病人医患信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病人医患信任呈中等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医院管理者可通过改善病人的医患沟通信心和医疗服务质量满意度,从而提高其医患信任感,为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提供可能途径。

河南省三级医院重症监护室二胎产后返岗护士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夏明,李黎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河南省三级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二胎产后返岗护士的生活质量状况,旨在寻找影响ICU二胎产后返岗护士群体健康状况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和工作方式因素,为护理管理工作的政策制定、健康促进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调查河南省41所三级医院ICU的512名二胎产后返岗护士。结果:512名ICU二胎产后返岗护士SF-36各维度得分分别为生理机能(PF)(79.24±18.29)分、生理职能(RP)(68.25±39.15)分、躯体疼痛(BP)(70.66±19.77)分、一般健康状况(GH)(50.40±20.89)分、精力(VT)(44.23±20.63)分、社会功能(SF)(91.00±26.07)分、情感职能(RE)(45.63±41.01)分、心理健康(MH)(55.73±18.79)分。其中得分较低的4个维度分别为精力、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ICU二胎产后返岗护士SF36的7个维度得分均低于中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胎产后返岗ICU护士的生活质量有待提高。社会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采取措施,优化护士执业环境、改革护士执业方式;医院管理者要合理引导ICU二胎产后返岗护士,开展产后护士返岗前培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护士自身要争取家人的支持、提升自身素质等,以降低身心压力,提高产后返岗适应水平。

回肠预防性造口回纳病人适应状态与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容艳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回肠预防性造口回纳病人适应状态、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120例回肠造口病人进行调查。结果:120例病人SPBs评分为(39.86±8.43)分,身体负担评分为(7.81±2.13)分,经济负担为(7.89±2.34)分,情感负担为(24.02±4.18)分,病人适应状态与年龄、月收入、受教育水平、粪便泄漏散发臭味频率有关联(P<0.05),而与造口类型无直接关联(P>0.05);GSES总平均分为(12.63±3.82)分,SF-36总平均分为(48.96±6.37)分;SPBs总评分及各项评分均与GSES、SF-36评分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回肠预防性造口回纳病人适应状态较差,相应导致缓和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受影响,临床干预应该注重改善病人适应状态,以提升病人自我效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高龄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家庭康复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李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高龄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家庭康复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3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运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病人术后康复现状,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影响病人术后家庭康复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人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睡眠状况、康复指导、照顾者、术后并发症、抑郁、营养状况、锻炼依从性、康复需求满足度和社会支持度病人术后家庭康复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锻炼依从性、抑郁、社会支持度和康复需求满足度均是高龄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家庭康复水平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高龄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家庭康复现状较差,与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和康复需求满足程度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临床中应该加强对病人出院的康复护理指导,提高病人康复效果。
护理教育

5年制高职护生胰岛素注射综合模拟实训教学设计

丁彩云,丁磊,龚慧慧,瞿丹丹,陈露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翻转课堂与模拟临床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胰岛素注射综合模拟实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015级5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个班级分为观察组56人和对照组55人。两组学生由相同教师教授,采用相同的教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均在护理实训室上课,采用标准化用物。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标准化病人、翻转课堂与模拟临床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以及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生基本掌握了胰岛素笔注射技术。观察组护生理论和操作成绩分别为(90.29±4.69)分、(90.45±3.29)分,高于对照组的(84.87±4.88)分、(80.20±4.81)分(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病人、翻转课堂与模拟临床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胰岛素注射综合模拟实训中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教学方法。

颅脑3D虚拟及实体模型在神经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吴薇,陈巧玲,林菁,林阳,吴发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颅脑3D虚拟及实体模型在神经重症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名本科、专科护生分为对照组47人和观察组46人,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教学,观察组采取传统常规教学辅以颅脑3D虚拟及实体模型的教学方法,引导护生结合模型思考相关疾病症状体征的发生机制及护理要点。学习时间1个月,评价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业务知识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教学实施效果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重症护理教学中应用颅脑3D虚拟及实体模型实现了个性化护理教学,可促进教学双方有效互动,激发护生学习兴趣、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护生学习效果,有助于护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可作为传统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补充。
健康教育

多元化健康教育在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吴小青,聂娇,张淑萍,邬淑钱,张丽君,胡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在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对患儿家长采取一般性教育,观察组在一般性教育基础上对患儿家长进行多元化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到患儿出院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儿科营养不良筛查工具表(STAMP)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出院时及随访3个月后STAMP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护理中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能减少患儿营养风险,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个案护理

创伤中心基于协同护理模式下1例多发伤患儿的护理

罗羽,刘丹,胡玲英,石磊磊,高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创伤中心1例基于协同护理模式下的多发伤患儿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启动创伤中心流程,开启绿色通道,成立协同护理团队;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预防低血容量休克;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护理;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护理;导管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患儿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第11天恢复良好,转入急诊外科病房,14 d后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