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24期 刊出日期:2021-08-30 目录

论著

2015年—2019年中国脑卒中后抑郁检出率的Meta分析

刘锐芮,高静,钟懿珠,张浩,陈师,杨直,伍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2015年—2019年我国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检出率。方法:系统检索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 Stata 15.0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9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PSD总检出率为45.07%[95%CI(39.64,50.5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段、地区、抑郁程度、卒中类型、卒中部位、病灶个数、卒中史、抑郁测评量表之间PSD检出率存在差异。结论:我国PSD检出率较高,且近5年有增加的趋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体力活动与运动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

韩燕霞,许诺,钮美娥,吴振云,金晓亮,周丹丹,杨富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体力活动和运动自我效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在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20名住院COP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120例COPD病人体力活动总分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11.65(4.76,31.13)分;运动自我效能总分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68.00(49.00,89.75)分;除职业性体力活动维度外,体力活动总分、休闲性及家务性体力活动得分与运动自我效能各条目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单独运动、没有他人支持、气短时运动自我效能是影响体力活动的独立因素。结论:COPD病人体力活动处于低水平,在制定以提高体力活动为目标的干预策略时,可通过呼吸症状控制、调整支持系统,以提高运动自我效能,进而促进体力活动行为。

癌症生存者生活质量护理研究基础及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年新颖,刘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对癌症生存者生活质量护理方面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该领域研究基础及热点,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以Web of Science平台SCI-E和SSCI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分析该研究领域的主要国家/地区、机构、关键文献和研究热点。结果:共检出1 008篇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高校及研究所;知识基础包括癌症生存者的运动、营养、症状负担和经济困难;研究热点中主要内容为支持性照护需求,癌症类型为乳腺癌、结肠癌及肺癌,重点人群为老年和儿童期癌症生存者。结论:我国癌症生存者生活质量的护理研究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应关注研究基础和热点,并在加强国际交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情况进行进一步探索。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癌症循证护理文献计量学分析

喻蓉,陈卓园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从1986年以来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癌症循证护理相关文献,旨在进一步提升该领域研究水平提供有力参考。方法:使用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软件 Histcite 围绕癌症循证护理开展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共收录文献1 154篇,文献发表量呈逐年上升势头,美国文献产出量排名第一,中国大陆居第九;期刊“Clinical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发文量最多(9.272%);研究方向主要为护理学(47.747%),此领域的研究成果输出类型主要是论文(74.437% ),Yates等是这个领域的高产作者,科研院校是研究的主力军。结论:关于癌症循证护理的研究在我国起步相对迟缓,与该领域的领军者美国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研究者之间应相互借鉴学习,加深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认识,加强国内国际间合作。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王雯,王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关系,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7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分级分为A组(低等水平,30例)、B组(中等水平,27例)和C组(高等水平,25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健康行为量表(HPL)评分,并对其与自我护理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结果:C组的健康责任感、躯体活动、营养、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及压力缓解等维度评分均较A组及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责任感、躯体活动、营养、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及压力缓解等健康行为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情况呈正相关关系,可通过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病人健康行为。

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对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和生活质量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侯奇奇,李彦品,许先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对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VIP)等中文数据库以及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CINAHI,Embase,JBI等英文数据库中有关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应用于冠心病病人中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章的参考文献。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涉及698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在提高冠心病病人的峰值摄氧量(PeakVO2)[SMD=0.55,95%CI(0.36,0.73),P<0.000 01]、生活质量[SMD=0.34,95%CI(0.04,0.64),P=0.03]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在静息心率(Resting HR)[SMD=0.14,95%CI(-0.05,0.34),P=0.16]、三酰甘油(TG)[SMD=-0.02,95%CI(-0.25,0.20),P=0.84] 、收缩压(SBP)[SMD=1.06,95%CI(-0.74,2.87),P=0.25]、舒张压(DBP)[SMD=0.30,95%CI(-0.04,0.64),P=0.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与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相比能更有效提高冠心病病人的峰值摄氧量及生活质量,但两组在改善冠心病病人的静息心率、三酰甘油、收缩压、舒张压方面无明显差别。

疼痛管理小组对肺癌化疗病人生存质量、癌性疲乏及疼痛结局的影响

曾凡,胡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小组对肺癌化疗病人生存质量、癌性疲乏以及疼痛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肿瘤科进行化疗的110例肺癌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疼痛管理,研究组病人由疼痛管理小组进行疼痛管理。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癌性疲乏改善情况、疼痛缓解情况以及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的生存质量、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癌性疲乏率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癌性疲乏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健康感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支持、对前景的认识以及生存质量总分等比较均升高,且研究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94.54% vs 78.180%,P<0.05)。结论:疼痛管理小组不仅能有效改善肺癌化疗病人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还能够缓解病人疼痛与癌性疲乏程度,同时还能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正念减压疗法对癌症病人情绪及生存质量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张蔚蔚,陈瑞,许先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癌症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BM、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中MBSR对癌症病人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RCT,共计1 357例病人。①MBSR有助于缓解癌症病人焦虑[SMD=-0.29,95%CI(-0.48,-0.09),P=0.004]、抑郁[SMD=-0.33,95%CI(-0.61,-0.05),P=0.02]情绪,同时干预效果在3个月的随访中仍然持续;②MBSR在干预结束时未对生存质量产生显著影响[SMD=0.39,95%CI(-0.09,0.87),P=0.11],但在3个月的随访中发现,MBSR干预组对病人生存质量的提升显著优于对照组[SMD=0.57,95%CI(0.05,1.09),P=0.03]。结论:正念减压疗法能够改善癌症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在长期随访中有助于提升病人生存质量。
综述

住院老年病人鼻饲误吸预防研究进展

徐礼娟,桂红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国内外住院老年病人鼻饲误吸的危险因素、误吸预防护理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供科学、规范、持续的鼻饲误吸预防措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诊疗效果。

心脏术后谵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高慧,刘亚平,刘丹丹,于艳艳,李静,李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国内外心脏手术术后谵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制订我国心脏术后谵妄管理方案及其预防提供借鉴。

预先指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许慧萍,罗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归纳预先指示相关概念,总结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评估工具,分析预先指示在我国推广的影响因素,为预先指示在我国医疗实践中的推广提供一定有益参考。

医学营养疗法在糖尿病足病人中的研究进展

刘环,牛瑞,何丽娟,杨西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基于糖尿病足高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等特点,结合医学营养疗法在糖尿病足病人中的应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归纳,以期为糖尿病足病人个体化营养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

音乐疗法在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娜,张巍,陈文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音乐疗法的概念,具体阐述音乐疗法对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建议,以期为未来音乐疗法在管理和提高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和借鉴。

六字诀功法训练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进展

侯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六字诀功法训练治疗的中医机制、六字诀功法训练治疗的锻炼方式和推荐锻炼时间以及六字诀功法训练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老年人衰弱和跌倒相关性研究进展

吴跃迪,刘腊梅,王珍珠,王莉平,晏文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衰弱与跌倒是老年群体的常见健康问题。研究已证实,衰弱的老年人更易发生跌倒,而跌倒又会加速老年人的衰弱进程,二者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本文旨在阐述衰弱与跌倒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机制,为预防或早期识别衰弱、做好跌倒预防措施提供新思路。
临床研究

糖尿病病人感染期降糖方案、胰岛素抵抗及血糖稳定相关性研究

陈岱云,冯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糖尿病病人感染期降糖方案、胰岛素抵抗及血糖稳定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病人,伴有急性感染期的50例病人。依据血糖控制方法分为3个组,第一组为单纯胰岛素组,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第二组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组;第三组为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类。分析胰岛素抵抗指数和感染相关指标降钙素原 (PCT)、C反应蛋白 (CRP) 的相关性;对比分析3组病人血糖稳定性差异,以及胰岛素剂量和感染前剂量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病人感染期的降糖方案与胰岛素抵抗、血糖稳定存在正相关性。 结论:感染期的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抵抗明显,加大胰岛素的剂量降低血糖的同时,增加了低血糖发生的可能性及血糖的不稳定性,控制感染期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是关键。

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危重婴儿下肢PICC置管中的应用

孙杉杉,余琪,沈蕾,陈友玲,赵洁,童瑾,冯丽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婴儿下肢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1岁以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取上肢和下肢静脉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置管一次成功率,24 h内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置管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置管一次成功率、穿刺点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和置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危重婴儿下肢PICC置管中效果良好。

10例婴儿T型肠造口运用新型封堵器的效果评价

陈琳,付翠霞,陈劼,沈淳,马丽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总结新型造口封堵器应用于T型肠造口术后进行造口封堵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10例T型肠造口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下,在造口关闭术前接受新型肠造口封堵器治疗,评估选用合适封堵器,观察封堵效果和相关并发症,分析和总结封堵护理要点和经验。结果:10例患儿关造口术前试验性封堵均获成功。封堵时年龄(8.3±4.7)个月,体重(7.1±2.4)kg,封堵前造口平均排出量为[(10.3±9.6)mL/(kg·d)],封堵时间2~34(10.4±12)d,封堵造口前仔细评估肠管直径选用适合新型封堵器进行封堵,在封堵过程中均未更换型号。使用封堵器封堵造口12 h后均未出现喂养不耐受、腹胀等症状,肛门口可见大便排出,造口未见漏气漏液,每2~4 h观察肠管颜色,每4~6 h更换纱布,每12 h评估水胶敷料及重新置入封堵器,达到完全封堵成功的效果。根据造口肠液排出情况及水胶敷料溶胶情况及时更换水胶敷料,封堵后未出现肠管黏膜破损、皮肤糜烂及压力性损伤,造口皮肤黏膜均未对封堵器过敏,10例关造口术后也均未出现腹胀、不耐受等相关症状。结论:新型肠造口封堵器使用简单、有效、可行;封堵前护理人员应评估造口排便性状、造口肠管直径及造口黏膜凸起皮肤高度,针对不同状态选用不同型号的封堵器,运用相应的护理方法进行造口封堵,可取得良好效果,封堵成功即为临床造口关闭术提供依据,也有利于减少术后肠道功能不耐受等相关并发症。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的影响

彭淑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COPD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就诊的60例 COPD病人临床资料,将30例行常规护理的COPD病人纳入对照组,将30例行早期康复护理的 COPD病人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病人的CAT评分、肺功能指标和运动耐力。结果:研究组护理1个月后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6MW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COPD病人的CAT评分,改善病人肺功能指标,提高运动耐力。

创伤性脑损伤继发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体会

黄柳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继发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体会。方法:选取98例在本院治疗的创伤性脑损伤继发脑出血病人作为研究组,同期治疗的98例创伤性脑损伤病人未出现颅内出血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首次接受CT检查的时间、昏迷评分以及凝血功能等影响因素的差异,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病人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病人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第1次接受CT检查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研究组病人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两组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小板(PLT)计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出现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率。

家庭核心化延续护理支持在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郑妙玲,郑桂珍,黄妮娜,郑桂彬,吕小霞,沈后荣,陈淑娴,钟志兰,王秀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家庭核心化延续护理支持在双相情感障碍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本院治疗后出院的双相情感障碍者80例为研究样本,以是否接受家庭核心化延续护理分为两组,2019年1月—2019年6月接受常规延续护理的40例双相情感障碍者设为对照组, 2019年7月—2019年12月接受家庭核心化延续护理支持的40例双相情感障碍者设为试验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双相情感障碍者干预后治疗依从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家庭核心化延续护理支持对双相情感障碍者施加干预,可显著提升该类情感障碍者治疗依从率,获得生活质量的改善。

中医五音疗法联合穴位指针辨证在脑卒中后抑郁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刘红华,涂丽,李芊,彭可意,刘迈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中医五音疗法联合穴位指针辨证在脑卒中后抑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脑病科收治卒中后抑郁病人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最终完成试验病人为62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辨证施乐,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辨证施乐+穴位指针。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以及干预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评分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临床干预4周后两组病人HAMD评分、PSQI指数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P<0.05);两组病人MESSS评分显示干预后都有临床意义的下降(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五音疗法联合穴位指针辨证干预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情绪,缓解睡眠障碍,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利于预后与转归。

一对一心理疏导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治疗效果的价值分析

郑琳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一对一心理疏导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对96例在本院接受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图表法和均分原则分配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观察组病人的治疗中加用一对一心理疏导,进行两组疾病治疗效果、心理状态、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对比。结果:观察组疾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95.83% vs 81.25%)(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50.32±1.18)分vs(58.12±1.56)分和(51.17±2.09)vs(58.60±1.72)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6.25% vs 20.83%、(222.79±3.15)分vs(195.85±3.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治疗中实施一对一心理疏导,可在保障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可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有助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升。

Orem自理模式护理干预对卵巢肿瘤手术病人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商玉妹,宋琴,王辉,王金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Orem自理模式护理干预对卵巢肿瘤手术病人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70例卵巢肿瘤手术病人临床资料,按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联合Orem自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情绪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卵巢肿瘤病人围术期中实施Orem自理模式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病人预后,提高满意度。

中药醒脾理气香囊防治红霉素致儿童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凌蓉蓉,王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中药醒脾理气香囊防治儿童静脉输注红霉素致胃肠道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1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住院部静脉输注红霉素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饮食护理、浓度控制、滴速控制)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佩戴中药醒脾理气香囊。观察两组分别在红霉素使用第1天、第4天、第7天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在红霉素使用第1天、第4天、第7天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红霉素使用第1天、第4天腹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红霉素使用第1天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醒脾理气香囊能够减轻患儿输注红霉素所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尤其在胃肠道反应的早期阶段干预效果最佳。
护理管理

人文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单元应用效果评价

李林枝,杨燕媚,罗伟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人文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单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1月—2020年9月收治的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行人文管理,比较分析两组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病人满意度。〖JP3〗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管理应用在神经外科护理单元中有助于提升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能积极塑造医院造福人民、增进健康的正面形象,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和应用

何云霞,李爱萍,印锦,周荣,戴雨梅,蔡丽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开发基于信息化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内网上报系统,提高指标上报质量。方法:构建护理管理信息化平台,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质量控制模块、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人员管理有效结合,联动医院HIS系统、护理文件书写系统、院感数据采集系统、财务收费等系统;实现由系统每日自动抓取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数据元,每月自动统计指标并导入质量与安全分析报告中。结果:运行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信息化系统后,上报准确性显著高于运行前,上报及汇总分析各环节耗时显著少于运行前(P<0.01)。结论:应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抓取汇总,可提高上报效率,并能及时反馈。
调查研究

基于CNKI数据库对我国中医护理方案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杨芳,潘红霞,吕艳,廖子鹏,姚芮,曹云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我国中医护理方案研究的目前情况,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有关我国中医护理方案的文献,并进行计量分析和展开逐项讨论。结果:共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文献461篇文献,近年来发表量总体趋于稳定,在核心期刊上共发表文献41篇;高被引频次(30次及以上者)仅有9篇,未被引用文献133篇;52个优势病种中有34个的研究次数<5次;以干预性研究为主总计406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的质量评价为A级(高级)0篇、B级(中级)94篇、C级(低级)312篇。结论:我国中医护理方案研究目前发展稳定,但总体偏低,研究的深度不够,各研究类型不平衡,缺乏高质量的RCT,需护理研究人员持续关注和发展,从而使中医护理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褥期自我管理认知及体验的质性研究

赵淑冉,孔燕,李凯,于桂玲,于晶,文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褥期自我管理的认知及体验,为医护人员制定针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褥期管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15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归纳为4个类属10个主题。饮食方面包括缺乏饮食管理知识、遵守传统饮食规范;运动方面包括对运动了解不充分、运动存在多种困难;血糖方面包括认识不全面、情绪随血糖结果变化;母乳喂养包括知识掌握不足、担忧新生儿血糖、对喂养建议感到困惑、对泌乳情况感到无奈。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褥期自我管理知识宣教,完善产褥期随访和指导工作,提高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褥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风险感知体验的质性研究

杨艳艳,邓雨芳,韩金钱,李博,李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病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风险感知的体验现况,为今后医务人员尽早对UAP病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和方向指引。方法: 对选取的13例UAP病人进行深度半结构式访谈,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与凝练。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最终提炼出受访者风险感知的5个主题:主要包括时间风险、经济风险、身体风险、诊疗风险和社会心理风险。结论:根据以上5方面风险,医务人员应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并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大力完善医保报销制度、就医相关条件和设施,以降低病人的风险感知水平,进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及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急诊病人就诊规律分析

薛宁宁,杜岳,魏可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和研究急诊病人的就诊特点及规律,为更好地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确定北京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8年1月—2018年7月上半年急诊就诊的69 66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信息中心计算机系统,采用计算机病例管理系统对2018年1月—2018年7月急诊病人的就诊时间、就诊科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9 662例急诊病人中,就诊前三的科室为内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分别占31.51%、21.85%和13.84%;就诊高峰时间为08:00~12:00、16:00~20:00和19:00~22:00;就诊数量最高月份为1月份。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急诊科病人不同的就诊节律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加强急诊护士专业技能培训,让急诊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高效的诊治。

养老机构老年人死亡态度与社会支持及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王艳艳,宋洁,张小满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死亡态度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短生命质量量表(SF-12)对214名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死亡态度的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最高(3.88±0.69)分,其次依次为趋近接受维度(3.06±0.74)分、死亡逃避维度(2.53±0.84)分、逃离接受维度(2.44±0.71)分、死亡恐惧维度(2.36±0.91)分,社会支持总分得分为(28.44±5.21)分,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得分最高的为躯体疼痛得分(77.80±19.63)分,最低的为生理职能得分(33.64±15.55)分。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人死亡态度的死亡恐惧维度与社会支持呈现负相关(P<0.05);逃离接受维度与生命质量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维度均呈现负相关(P<0.01),自然接受维度与生命质量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均呈现正相关(P<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死亡态度与社会支持、生命质量相关;养老院医护人员及老年人亲友应协助老年人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给予必要的死亡教育,树立正确的死亡观,提高老年人的整体生命质量,以期达到让老年人拥有更加积极的死亡态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就医延迟原因的质性研究

李安玲,欧阳松云,杜金鑫,陈兰兰,王丹丹,赵春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病人就医延迟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睡眠科睡眠中心确诊的OSA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转录,比较分析、归纳资料并生成主题。结果:目前OSA病人就诊缺乏主动性,提炼出病人就医延迟原因的5个主题:对疾病认识不足,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传统观念的影响;忽视疾病相关症状与消极应对;监测条件要求与病人时间限制;基层医疗单位人员知识和设备限制。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就医延迟现象严重,病人目前就诊缺乏主动性,存在疾病认识不足与消极应对等主观因素,且受诸多客观因素影响。

年轻女性淋巴瘤病人生育忧虑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混合性研究

陈静,杨双,赵颂贤,沈傲梅,王艾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年轻女性淋巴瘤病人的生育忧虑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150例年轻女性淋巴瘤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癌症后生育忧虑量表进行调查。随后以关于生育忧虑问题的真实体验对明显伴有生育忧虑的12例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年轻女性淋巴瘤病人的生育忧虑得分为(54.80±10.94)分,得分较高的三个维度分别为:自身健康(10.87±2.16)分、子女健康(10.75±2.61)分和怀孕能力(8.95±2.82)分。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对婚姻状态是否满意以及是否有生育意愿是年轻女性淋巴瘤病人生育忧虑状况的影响因素,能够解释生育忧虑水平总变异的53.0%。访谈结果主要提炼出病人生育忧虑的真实体验及影响因素2个主题。结论:医务人员应关注年轻女性淋巴瘤病人的生育问题,及时提供生育保护指导及生育力保存方法,并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其不良情绪,最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蚕食性角膜溃疡病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赵玉芳,周华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蚕食性角膜溃疡病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蚕食性角膜溃疡病人70例(121眼)为研究对象,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资料收集和术后复发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蚕食性角膜溃疡病人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干预策略。结果:通过对70例(121眼)蚕食性角膜溃疡病人术后复发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未复发的例数和眼数分别为50例(71.43%)、94眼(77.69%),占复发20例(28.57%),其中复发部位最多的为鼻侧角膜缘5例,占复发例数7.14%,复发眼数最多的有7眼,在复发眼数中占比5.79%,蚕食性角膜溃疡病人的术后复发情况处于较高水平。性别、居住环境、单双眼、角膜感染史、角膜手术史、合并角膜穿孔、免疫指标、角膜新生血管、用药依从性等均为影响蚕食性角膜溃疡病人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角膜穿孔、角膜手术史、免疫指标、用药依从性等均为蚕食性角膜溃疡病人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角膜穿孔、角膜手术史、免疫指标、用药依从性等均为蚕食性角膜溃疡病人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及治疗措施,尽可能减少复发风险,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白血病患儿父母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邓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对白血病患儿父母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进行调查,以期为更好地实施预立医疗照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儿及其父母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采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量表”。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99份。白血病患儿父母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得分为(79.93±10.02)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独生子女、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以及社会支持为白血病患儿父母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论:白血病患儿父母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较低,尤其是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较低者、家庭人口数较多以及社会支持水平较低,护理人员应给予关注。

肠造口病人早期造口并发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闫金英,徐征,赵杰,谷洪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影响肠造口病人早期造口并发症的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病房收治的肠造口病人354例,根据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是最常见的并发症(31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造口定位是早期造口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可解释变异的10.8%。结论:肠造口病人术前应由造口治疗师进行造口定位,尽可能地减少早期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造口病人的舒适度和生存质量。
护理教育

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曾凯,美合日班·艾合麦提,曾丽芳,周克雄,黄谨耘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索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大学某年级护理学专业146名本科生,按学号顺序分成A、B两组,两组轮流进行翻转课堂及传统课堂教学。通过护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随堂知识测验及翻转课堂效果评价问卷对其进行评价。结果:①翻转课堂实施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为(79.28±2.89)分,实施后得分为(79.58±8.64)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翻转课堂组4次随堂测验的总成绩为(63.81±12.1)分,传统组得分为(63.53±9.5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③护生对翻转课堂效果评价问卷中的“我重视并完成在线学习”“翻转课堂能激发学习兴趣”这两个条目的认可度较低,显示其仍不适应该教学模式。结论:翻转课堂对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参加翻转课堂的积极性和适应性有待提高。
个案护理

1例手术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重度聚合性痤疮病人的护理

钱云,布文博,范晓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探讨1例全身皮肤损伤面积超过体表面积60%的聚合性痤疮病人行手术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及护理要点。术后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做好伤口护理和光动力治疗护理;重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经治疗和护理后,病人术区表皮完全覆盖,无脓肿和窦道形成。随访1年,术区未见复发,皮肤损伤处疼痛评分由7分降为1分,恢复日常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