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22期 刊出日期:2021-08-10 目录

论著

智谋在乳腺癌术后病人心理韧性与生存质量的中介效应

李娜,鲍咏咏,李德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智谋在乳腺癌术后病人心理韧性与生存质量之间的作用机制,为提高乳腺癌术后病人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于2021年1月—2021年4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智谋量表、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核心量表,对郑州市某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进行治疗的452例乳腺癌病人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术后病人智谋、心理韧性与生存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心理韧性对乳腺癌术后病人生存质量既有直接效应(0.41)又有间接效应(0.11),总效应为0.52,智谋对乳腺癌术后病人生存质量只有直接效应(0.28)。结论:智谋是乳腺癌术后病人心理韧性与生存质量的中介变量,提示医护人员可重点关注病人的智谋水平,通过提高其智谋水平,从而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肝移植受者睡眠质量与医学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徐玲,谢海英,陈璟,彭山玲,杜光彬,孔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睡眠质量现状及与医学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对福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91例肝移植术受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肝移植受者中有32.98%的病人睡眠质量差,睡眠质量总分的中位得分为5(3,8)分。不同体质指数(χ2=14.405)、婚姻状况(χ2=5.923)、文化程度(χ2=23.714)、月收入水平(χ2=26.389)、是否有并发症(χ2=17.904)的病人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除催眠药物得分外,睡眠质量各维度及总分与面对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与回避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呈负相关(P<0. 05 或 P<0. 01)。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面对和家庭支持对肝移植受者睡眠质量有正性预测作用(P<0. 05),屈服对肝移植受者睡眠质量有负性预测作用(P<0. 05)。结论:肝移植受者中有一定比例病人睡眠质量差,其中体质指数高、未婚/离异/丧偶、文化程度低、月收入水平低、有并发症的病人睡眠质量差。肝移植受者睡眠质量与病人的医学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相关。提示医护工作者可通过改变病人的医学应对方式和提高病人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以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

专业自我概念对本科实习护生学习投入与人文关怀的中介效应分析

吴晗,李芳琳,刘宇,史铁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本科实习护生学习投入、专业自我概念与人文关怀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及关怀能力量表对121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的学习投入、专业自我概念及关怀能力总均分分别为(73.64±15.02)分、(91.12±14.41)分及(196.63±22.75)分。本科实习护生的专业自我概念在其学习投入与人文关怀能力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5.3%。结论:本科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处于偏低水平,还有待提高。护理院校与教学医院可从护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入手,不断提高护生的认知投入;同时可采取归因训练等方法指导其对沟通交流及专业自我概念建立更加积极的认知,从而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

应用母乳对机械通气新生儿进行口腔护理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

王璐,张枭霄,黎李,梁欣,海容,守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应用母乳对机械通气新生儿进行口腔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INAHL、Embase、Scopus、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机械通气新生儿进行母乳口腔护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类实验(CCT)研究。对所得文献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查,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包括739例研究对象(母乳口腔护理组368例,对照组371例)。其中8篇RCT,1篇C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口腔护理方式比较,对机械通气新生儿采用母乳进行口腔护理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OR=0.38,95% CI (0.27,0.54),P<0.000 01],气管内致病微生物检出率[OR=0.27, 95% CI (0.14,0.55),P<0.000 3]和口咽部致病微生物检出率[OR=0.19,95% CI (0.09,0.41), P<0.000 1],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MD=-12.83,95% CI (-19.01,-6.65), P<0.000 1]和住院时间[MD=-4.02, 95% CI (-5.76, -2.27), P<0.000 01]。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7,95% CI (0.17, 1.88), P=0.35]。结论:母乳口腔护理能降低机械通气新生儿VAP发生率和口咽部气管内致病微生物检出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但是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研究结论仍需要进一步进行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以进一步评价机械通气新生儿用母乳进行口腔护理的干预效果。

协同护理模式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焦晓玲,陈瑞,许先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中有关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中英文文献,共3 723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试验组病人经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降低[MD=-0.34,95% CI (-0.57,-0.11),P=0.004],抑郁症状改善[MD=-0.49,95% CI (-0.70,-0.27),P<0.000 01],生活质量提高[MD=0.66,95% CI (-0.03,1.36),P=0.06],口服降糖药依从性提高[OR=3.71,95% CI (2.23,6.18),P<0.000 01],抗抑郁药依从性提高[OR=2.28,95% CI (1.17,4.46), P=0.02],护理满意度提升[OR=2.46,95% CI (1.74,3.49),P<0.000 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HbA1c水平,改善病人抑郁症状,提高病人口服降糖药以及抗抑郁药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胃癌PICC术后相关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谭江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胃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相关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方法:通过中国临床指南文库、美国指南网、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PubMed、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与胃癌PICC术后相关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相关的文献资料,检索期限为建库日至2020年4月,所涉文献类型有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结果:本研究经筛查得到文献13篇,包括临床实践指南4篇、类实验性研究2篇、证据总结 1篇、系统评价6篇;经筛选得到PICC术后预防护理最佳证据10条。结论:胃癌PICC术后相关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最佳证据总结过程科学,所得最佳证据适用性、有效性强,护理人员应加强最佳证据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实现对PICC术后相关静脉血栓风险的有效评估、护理干预,促进护理质量改进。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病人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陈树娣,李娟,黄思怡,谢秀萍,罗颖,卓陈锐,陈颖珍,梁腊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病人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52例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构建并应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构建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初稿、德尔菲法专家函询、明确护理敏感指标内容以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比较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第一轮、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问卷内容填写完整度为100.00%、98.00%;研究构建所得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0.951,且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2级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25,调查结果可信;观察组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为(17.28±3.27)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7%,低于对照组的7.39%(P<0.05)。结论:神经源性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鲜明的专科特色,且科学性、有效性表现良好,可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综述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肛周感染的护理进展

刘娜,胡伟,颜霞,刘树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肛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的研究进展。指出影响造血干细胞病人肛周感染因素主要与性别、年龄、化疗、粒细胞减少、血液病类型和肛门的特殊解剖结构有关。护理预防、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等方式可减少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肛周感染,提高移植成功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肺功能的研究进展

唐欧风,陈小凤,周慧,黄思敏,詹陈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病人肺功能的研究进展,包括血液透析对MHD病人肺功能的影响、MHD病人肺功能下降的治疗现状、呼吸训练对MHD病人肺功能的影响。指出肺功能障碍是MHD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关于血液透析对MHD病人肺功能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虽然肾脏疾病生存质量倡议小组(Kidney 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K/DOQI)鼓励所有病情稳定的MHD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但由于MHD病人普遍存在心肺功能下降,运动时常出现不耐受的症状,因此提高MHD病人心肺功能是运动康复的关键。呼吸训练可改善MHD病人肺功能、呼吸肌力量、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但目前的研究设计存在一定缺陷,未来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呼吸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元应对模式在病人与伴侣间的研究进展

张琦,齐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国内外二元应对的概念、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为病人及其伴侣提供疾病应对方法。

家庭照顾者死亡准备度的相关研究进展

温华,陈长英,唐涵,陈怡杨,郜心怡,董诗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家庭照顾者死亡准备度概念及发展、研究工具、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现状,以期为国内终末期护理的发展提供借鉴。

癌症病人益处发现的干预研究进展

陈园园,周娇娇,陈晨,刘欣怡,祝娉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益处发现的概念和癌症病人益处发现的研究现状,综述癌症病人益处发现的干预研究进展。指出国外对益处发现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干预形式多样,遵循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研究对象主要局限于乳腺癌病人,干预缺乏理论框架及严谨设计。今后应借鉴国外干预方案,扩大研究对象范围,让更多的癌症病人受益。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急诊危重度分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陈天喜,姜琴,崔秋霞,沈红五,雷晓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诊危重度分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为急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危重度分级决策的开展提供参考。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家庭功能的研究进展

徐小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家庭功能的概念,综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家庭功能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家庭功能较低,病人的病程、性别、文化程度、心理状况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对病人家庭功能有较大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家庭功能, 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

10例难治性精神病病人行神经调控术的护理

钟秀珍,梁碧艳,黄丽娟,陈丽坚,周希彤,邓丽芳,陈婉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10例难治性精神病病人行神经调控术的护理措施。在围术期进行有计划、连续性的护理,动态评估和观察精神症状,监测和管理手术切口,做好心理护理,早期进行认知功能康复。10例病人手术顺利,术后无感染、无相关并发症,均顺利出院。

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导管堵塞临床征象及相关因素分析

黄美春,庄耀宁,陈敏敏,徐吉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导管堵塞的临床征象,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综合重症监护室(ICU)2018年1月—2019年6月104例行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血液透析导管堵塞监测指标变化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导管堵塞分布上包括堵塞的发生部位、滤器使用个数分布、累积运行时间、凝血分级、堵塞孔位置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回输压力值与血液透析导管堵塞存在负相关的线性关系。静脉壶血凝块、回输压力过高报警频发,压力传感器凝血、回抽血液透析导管有条索状血凝块、管路配套分叉处血凝块,在堵管前12 h具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是重要的临床观察征象。单因素与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钙剂输注方式、血流速度、静脉壶液面高度、血小板含量是血液透析导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导管堵塞具有一定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可以为临床的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国际哺乳顾问在产科工作模式的循证护理实践

胡凤欣,陈善栽,梁祖怡,薛凌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国际哺乳顾问(IBCLC)在产科工作模式的循证护理实践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孕产妇2 981例纳入研究组。另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孕产妇2 84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实施IBCLC在产科工作模式的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在院期间、出院时、出院3 d后纯母乳喂养率以及每季度产妇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在院期间、出院时及出院3 d后的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3.86%、92.35%、95.40%,均高于对照组的69.73%、77.98%、8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妇第1季度以及第4季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CLC在产科工作模式的循证护理实践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以及产妇满意度。

基于HAPA模型的菜单式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根治术病人咽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潜艳,董翠萍,蔡纯,方登星,蔡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取向理论(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HAPA)模型的菜单式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根治术病人咽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6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HAPA模型的菜单式护理干预,即根据病人所处疾病的不同阶段实施信念干预、行为计划干预及自我行为干预。动态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健康行为、行动阶段治疗行为及出院时吞咽功能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意向阶段及行为阶段危险感知、积极结果预期、行为意愿、自我效能、行为计划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健康行动阶段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行为阶段摄食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食管癌根治术病人咽功能康复中应用基于HAPA模型的菜单式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继而提高训练效果,促进咽功能恢复。

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住院病人自理能力和伤残接受度的影响

韩洪乐,董斯思,王慧,李金梅,张伟伟,张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住院病人自理能力和伤残接受度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95例脑卒中病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连续接受8次常规健康教育,每周2次,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接受连续 8 次基于PERMA 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即访谈与练习)。干预前、干预后以及干预后1个月采用中文版 Barthel指数(BI)及伤残接受度量表(ADS)对两组病人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以及干预后1个月ADS 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对比价值到固有价值的转变维度、对伤残影响的包容维度、价值观范围的扩大维度)、BI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ADS 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对比价值到固有价值的转变维度、对伤残影响的包容维度、价值观范围的扩大维度)、BI得分的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得分、ADS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的交互效应、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住院病人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基于 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可提高病人自理能力和伤残接受度。

早期听觉刺激干预联合穴位按摩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马利英,范文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早期听觉刺激干预联合穴位按摩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88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早产儿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早期听觉刺激干预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智能发育及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恢复至正常出生体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42 d体重、身高、头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6个月后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及神经行为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听觉刺激干预联合穴位按摩能有效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神经智能发育,有利于患儿远期预后。
调查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控水依从性真实感受的质性研究

牛洪艳,刘金凤,吕锦旭,杨凤妹,郑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控水依从性的真实感受,为护理人员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深入访谈,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血液透析病人控水依从性真实感受的4个主题为保持以往的饮食习惯、口干致饮水心理渴求强烈、使用个人经验控水及缺乏食物营养结构相关知识。结论:血液透析病人控水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可运用心理干预方法减轻病人摄水心理渴求,提高控水依从性;加强食物营养成分饮食宣教,指导病人记录饮食日记,给予个体化饮食指导。

学龄期重症肌无力患儿自我感受负担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马婧,袁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学龄期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儿自我感受负担(self-perceived burden,SPB)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对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10例MG学龄期患儿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并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MG患儿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家庭年收入、复发次数、Osserman分型、主要照料者、主要照料者健康情况方面患儿SP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女性患儿(P=0.047,95% CI: 1.027-52.399)、年龄6~10岁(P=0.001,95% CI:1.323-3.146)、家庭年收入10万元及以下(P=0.022,95% CI:1.401-76.947)、复发次数≥3次(P=0.041,95% CI:1.858-8.462)、Osserman分型Ⅳ型(P=0.031,95% CI:1.195-39.893)、主要照顾者为父母(P=0.02,95% CI:1.186-7.547)、主要照顾者健康状况较差(P=0.036,95% CI:1.064-6.111)的MG患儿SPBS评分更高。结论:性别、年龄、家庭年收入、复发次数、Osserman分型、主要照顾者、主要照顾者的健康情况是影响学龄期MG患儿自我感受负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护士在鼻饲肠内营养过程中风险感知的质性研究

俞嫔,冯萍,徐岚,杨慧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在鼻饲肠内营养过程中风险感知现状,为开展对护士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苏州市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11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运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经分析,提取出并发症风险、操作性风险、知识缺乏风险、病人自身风险、营养液选择风险、工作量与时间风险6大主题。结论:鼻饲肠内营养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护士应提高自身识别和规避风险的能力,规范行为,加强医护、护患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营养支持护理。

产妇产褥期社区延续护理服务需求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许珊,程子英,申美霞,郭艳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产妇产褥期社区延续护理服务需求,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5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产妇产褥期社区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产妇产褥期社区延续护理服务需求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55例产妇产褥期社区延续护理服务需求总评分为(46.65±6.34)分,总体需求程度较高;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年均收入、分娩方式、产妇类型、新生儿胎次、是否参加孕妇学校、孕妇学校培训次数均为影响产妇产褥期社区延续护理服务需求的相关因素(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产妇类型、孕妇学校培训次数均为影响产妇产褥期社区延续护理服务需求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产妇产褥期社区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总体需求水平较高,文化程度、产妇类型、孕妇学校培训次数是影响产妇产褥期社区延续护理服务需求的独立因素。

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及其配偶应对策略与抑郁现状的二元关系研究

张欢,闫荣,程方方,薛洪范,李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及其配偶夫妻应对策略与抑郁现状的关系,为提高病人的应对水平及夫妻间的稳定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某医院进行治疗的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及其配偶152对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夫妻支持应对量表(DC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并建立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和配偶的夫妻支持应对与焦虑现状的主客体模型(APIM),分析其积极支持应对与抑郁现状的相关性。结果:主体效应模型分析后显示,主体效应:病人和配偶的相互支持应对、授权支持应对以及共同支持应对与自身的抑郁现状均存在负性关联;消极支持应对与各自自身的抑郁现状存在负性关联。客体效应:病人的相互支持应对、授权支持应对与配偶的抑郁现状存在负性关联;配偶授权支持应对、共同支持应对与病人的抑郁现状存在负性关联;病人和配偶的消极支持应对与对方的抑郁现状均存在正性关联。结论:永久性肠造口病人与配偶的抑郁现状与个体自身以及配偶夫妻支持应对有关。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并视网膜病变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王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病人并视网膜病变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2月内分泌科就诊的200例老年T2DM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资料及相关并发视网膜病变可能因素信息,采取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并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结果显示,高血压(OR=10.735)、T2DM病程时间(OR=2.340)、自我管理水平(OR=0.304)、合并高尿酸血症(OR=1.208)、眼底检查频率(OR=4.106)是影响T2DM病人并发DR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老年T2DM病人并视网膜病变与高血压、T2DM病程时间、自我管理水平、合并高尿酸血症、眼底检查频率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重视并发症与合并症、疾病病程,提升病人眼底检查频率及自我管理水平,以降低并发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中青年脑卒中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姚荣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中青年脑卒中病人疾病不确定感(uncertainty in illness,UII)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人基本情况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2019年10月—2020年5月收治的279例青年脑卒中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78.24±9.2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在职工作、家庭收入、病程是影响中青年脑卒中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因素。结论:中青年脑卒中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特征的中青年脑卒中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不同,年轻、受教育程度较低、不在职工作、家庭收入较低、处于急性期的中青年脑卒中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更高。

育龄期女性胚胎停育后健康需求体验的质性研究

韩现红,邵晴晴,底瑞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育龄期女性发生胚胎停育后健康需求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2例育龄期女性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方法进行汇总、分析、归纳、提炼主题。结果:育龄期女性发生胚胎停育后的健康需求体验可提炼为4个主题:情感多变;专业信息需求;健康信念重建;期望医学支持。结论:育龄期女性发生胚胎停育后需正向引导情感转变,支持充足的情况下更容易重新建立健康信念,医护人员应关注其专业医学方面的需求,多部门联合给予多元化支持。

240名实习护生角色压力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潘小康,吴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角色压力、工作倦怠、工作投入的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角色压力量表、中文版Maslash工作倦怠量表和中文版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对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4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240名实习护生角色压力、工作倦怠、工作投入总均分分别为(2.66±0.53)分、(2.13±0.95)分、(3.70±1.20)分;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实习护生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r=0.51, P<0.05),与工作投入呈负相关(r=-0.21,P<0.05);实习护生工作投入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r=-0.37,P<0.05);角色冲突(B=0.18,P<0.05)、角色负荷(B=0.30,P<0.05)和角色模糊(B=0.21,P<0.05)正向预测工作倦怠,角色模糊负向预测工作投入(B=-0.26,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实习护生的角色压力,以提高其心理幸福感。

新生儿日间光疗病房家属对疾病认知及叙事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陈雪,刘会,张少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新生儿日间病房光疗家属对黄疸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对叙事护理的需求。方法:采用现象学目的抽样法,选取13名日间光疗新生儿家属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共归纳出5个主题: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与对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感;对日间光疗模式的认可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困惑与纠结;面临的挑战;对叙事护理的需求。结论:护士应关注家属对黄疸的认知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动态、深入的健康指导,增加医患交流互动,理解家属心理及精神需求,为其提供有效的叙事护理支持。
护理教育

进展性案例结合标准化病人在手术室模拟教学中的应用

侯毅芳,肖明,周诩川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进展性案例结合标准化病人在手术室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132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进入手术室的批次为单位抽签分为对照组65人和观察组67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进展性案例结合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4周后评价两组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得分情况和理论/实践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护生出科时临床思维能力得分和理论/实践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进展性案例结合标准化病人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生临床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应急反应能力,提高护生理论及实践考核成绩,有助于手术室教学质量的改进。
健康教育

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罗松娣,邓行江,杨志红,岑甜,黄锦桂,雷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在延续护理中应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6 个月后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遵医行为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在延续护理期间应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肾功能,提高遵医行为,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肢体运动操视频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高玉韶,刘乐乐,冯燕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肢体运动操视频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入组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肢体运动操视频教育指导病人早期康复训练。比较干预前及出院后30 d两组病人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分、四肢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Fugi-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量表评分及Barthel生活功能指数(BI)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后30 d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中上肢、手、下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出院后30 d的FMA评分中上肢、下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出院后30 d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训练中应用肢体运动操视频教育,可有效提升病人的肢体功能及生活功能。

认知图式宣教在化疗期间宫颈癌病人中的应用

郝伶,曾丽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认知图式宣教在化疗期间宫颈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妇科接受化疗的100例宫颈癌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宫颈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健康宣教基础上给予为期4周的认知图式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比较两组病人焦虑、抑郁状况,干预后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C)比较两组病人症状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SD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MDASI-C总分及疼痛、疲劳、恶心、睡眠不安、苦恼、气促、食欲下降、悲伤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嗜睡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图式宣教模式能有效减轻宫颈癌化疗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症状群严重程度。
器具改革

新式半软体脊柱搬运板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黄婷婷,陈国仙,蔡丽钦,张凤,陈金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制一种适用于脊柱损伤病人搬运检查时安全、有效的工具。方法:新式半软体脊柱搬运板是由帆布与聚丙烯类原料板构成,制作成安全有效的脊柱固定板。临床应用于院外救治、院内转运的117例可疑及明确脊柱脊髓损伤病人。结果:117例脊柱损伤病人搬运过程安全,未出现再次损伤;新式半软体脊柱搬运板可自由组装拆卸,适用于不同年龄段、身高及体重需搬运的脊柱损伤病人。结论:新式半软体脊柱搬运板安全有效、便携经济、无各种金属成分,方便脊柱损伤病人更好地进行检查,有效地避免搬运过程中的再次损伤。
个案护理

基于UpToDate的肺康复循证护理实践

韩柳,李琳,王玉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临床最佳证据结合临床情境与病人意愿,为1例左肺根治后再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呼吸困难病人制订肺康复计划并评估效果。方法:以循证临床决策支持系统UpToDate为证据来源,以呼吸困难原因、无创通气对肺功能影响、呼吸困难的评估以及肺康复训练4个主题进行检索,结合临床现状审查所得证据,最终将最佳证据引入临床实践完成循证实践。结果:共获得相关主题决策17条,分别为呼吸困难原因4条,无创通气对肺功能的影响4条,呼吸困难的评估5条,肺康复训练4条;以临床医护一体化治护团队构建循证护理实践团队,结合临床情景与病人意愿制订符合病人的肺康复护理计划并开展实践,以血气分析、动态心电监护值及病人主诉为主的病人肺功能改善监测指标均稳定好转,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由45分提高至75分;对治疗、护理满意度评分由80分提高至100分;护理人员肺康复相关专业知识得分由70分提高至95分。结论:基于循证的肺康复训练计划可以改善病人肺康复功能的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促进病房护理人员循证思维的训练及专科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同时推动胸外科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为未来开展更多基于临床的循证实践奠定了基础。

1例婴儿型庞贝病酶替代治疗的护理

骆媚芬,林文颖,陆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1例婴儿型庞贝病酶替代治疗的护理,了解患儿家庭护理状况。对庞贝病患儿实施酶替代治疗,规范酸性α葡糖苷酶类似物的药物配制、用药及其他护理措施。结合访谈患儿母亲收集资料,生成主题包括患儿家属面对的困境、对疾病的认知和预期、家庭护理、社会支持。完善护理计划,以便今后为护理相同或类似庞贝病患儿提供参考,提高患儿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