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17期 刊出日期:2021-06-20 目录

论著

冠心病病人介入术后抗凝治疗依从性与反刍性沉思水平的相关性

朱晖,李聪,李亚飞,田艳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冠心病病人介入术后不同时间段对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及反刍性沉思水平情况,分析病人介入术后抗凝治疗依从性与反刍性沉思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RRI)分别于冠心病病人介入术后抗凝治疗开始时、3 d后、1周后调查病人抗凝治疗的依从性与反刍性沉思水平,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冠心病病人介入术后抗凝治疗依从性与反刍性沉思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冠心病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得分升高,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与反刍性沉思总分升高,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得分降低,各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介入术后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得分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及反刍性沉思总分均呈正相关(r=0.871、0.654,均P<0.05),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得分呈负相关(r=-0.213,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后抗凝治疗期间,病人用药依从性与反刍性沉思水平密切相关。针对反刍性沉思水平不佳的病人,可考虑给予其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改善病人的反刍性沉思水平,这对提高冠心病病人介入术后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有一定价值。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护理难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常晓梅,熊莉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科学且适用于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的护理难度评价指标体系,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及制定科学的护理人员薪酬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文献回顾与质性访谈初步拟定评价指标草案,采用德尔菲法对28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最终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专家咨询后,专家积极系数为92.59%,专家权威系数为0.874,肯德尔系数为0.195~0.234(均P<0.05),最终确立了病人一般状况、病人社会支持状况、病人疾病护理难度、护理实践环境支持4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17个二级评价指标。结论:构建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护理难度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可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加以运用。

循证护理在预防放化疗病人口腔黏膜炎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侯睿,岳延涛,王彬,唐爱英,楚红枝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循证护理在放化疗病人口腔黏膜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19年11月,收集有关循证护理在预防放化疗病人口腔黏膜炎中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合计1 611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口腔黏膜炎总发生率[OR=0.33,95%CI(0.26,0.43),P<0.000 01]、严重口腔黏膜炎发生率[OR=0.17,95%CI(0.10,0.27),P<0.000 01]及护理满意度[OR=11.74,95%CI(3.50,39.43),P<0.000 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可降低放化疗病人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减轻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述

园艺疗法对阿尔兹海默症病人应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于雪微,吕静,皇甫士懿,王秀秀,王子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园艺疗法的概念、治疗原则、理论依据、干预方法、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了解该非药物治疗方法在阿尔兹海默症病人中的应用现状,为我国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照护和治疗提供借鉴,以提高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我国大陆、台湾地区助产教育与临床实践分析与启示

刘君儿,曹卫洁,李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以我国大陆、台湾地区的助产教育与临床实践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目前两地在助产教育和临床实践的现状,为大陆助产专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艾滋病病人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研究进展

郭丽婷,刘腊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概念、实施艾滋病病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影响因素以及促进终末期艾滋病病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会话护士模式在临终关怀中的应用

赵明月,陈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会话护士模式、会话护士的培训和评估、会话护士在临终关怀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通过阐述近年来会话护士模式在临终关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为我国临终关怀会话护士模式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

信息技术运用于静脉输液治疗的研究进展

郑莉兰,涂发妹,凌华,刘思,宋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静脉输液信息化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信息技术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运用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提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延续性护理的发展,信息化之下的居家输液模式可作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老年慢性病病人共享决策的研究进展

郭理想,黄娟,豆丽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共享决策的发展现状、共享决策的特征和实施条件、在老年慢性病病人中实施共享决策的必要性及共享决策在老年慢性病病人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指出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开展老年慢性病病人共享决策的研究提供参考。

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蛋白尿护理新进展

王恬,陆海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基于脾肾相关理论及中医辨证施护理论,综述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病人蛋白尿的病因病机、中医护理技术干预、膳食护理及运动护理,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助产士情绪劳动的研究进展

吴平,孙丽,李旭媛,董树娥,张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国内外情绪劳动的概况、助产士情绪劳动的来源及策略进行梳理,分析国内外助产士情绪劳动现状,为提高助产士情绪劳动效果、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牙周炎病人口腔自我保健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徐宇馨,吴红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牙周炎病人口腔自我保健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国内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疾病认知水平、疾病严重程度、一般情况以及国内外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及效果评价,以期为国内口腔护理人员促进牙周炎病人口腔自我保健行为提供思路。

EMSS中急救护理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现况

常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发展现况、院前院内急救护理信息及技术衔接等方面进行综述,指出目前我国急救护理院前院内无缝衔接在信息以及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需更好地加强EMSS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有效整合并规范各项急救护理措施,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在无缝衔接有效性方面给予进一步探索。

急诊护士疼痛治疗的知识、态度和感知障碍

陈琪琪,李娟,郝卫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急诊护士疼痛治疗的知识及态度、急诊护士对疼痛治疗感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较高学历的急诊护士所获得的疼痛知识和表现的态度远优于其他护士,接受过疼痛培训的急诊护士疼痛治疗知识和态度明显优于未接受培训的护士,造成急诊护士对疼痛治疗感知障碍的因素包括急诊科病人人满为患、缺乏疼痛评估方案、护理工作量大和缺乏疼痛评估工具。提示,需要医学院校和医疗管理部门共同合作,以提高急诊护士教育水平,为更高水平的疼痛评估和治疗做准备。
临床研究

医护康一体化延续性护理在Pilon骨折术后病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王淑峰,张红梅,凌映月,耿玲,梁程亮,李诗,唐华峰,梁笑玲,冯秀结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医护康一体化延续性护理对Pilon骨折术后病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出院的84例Pilon骨折术后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居家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关节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医护康一体化延续性护理模式指导关节功能锻炼,出院后12周比较两组病人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术后12周观察组病人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病人生理功能、精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73.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95%(P<0.05)。结论:Pilon骨折术后病人实施医护康一体化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病人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新型气切型防护罩对神经外科留置金属气管套管病人防护效果的影响研究

周松茂,王耀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新型气切型防护罩与双层灭菌湿纱布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留置金属气管套管病人防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江苏省某三级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气管切开留置金属气管套管的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49例。观察组病人气管套管口使用新型气切型防护罩,对照组病人气管套管口使用双层灭菌湿纱布,两组病人均给予雾化吸入、机械振动叩击、协助坐位咳痰。观察两组病人使用不同防护品后第7天的痰液分度情况;观察两组病人使用防护品后1周内每日咳痰总量;观察两组病人使用防护品后第14天的肺部听诊效果;观察两组病人使用防护品后2周内的皮肤损害情况。结果:观察组痰液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人每日排痰量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其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第14天的肺部听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气切型防护罩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留置金属气管套管病人的防护效果优于双层灭菌湿纱布。

集束化护理联合盲插鼻肠管法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宋凯飞,黄丽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盲插鼻肠管法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重症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病人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鼻胃管肠内喂养,观察组行盲插鼻肠管法实施鼻肠管肠内喂养,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喂养不耐受情况、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腹泻、胃潴留、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盲插鼻肠管法可提高重症脑卒中病人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病人预后。

孕晚期行为转变模式健康教育联合导乐陪伴对经阴道分娩孕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宋艳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孕晚期行为转变模式健康教育联合导乐陪伴对经阴道分娩孕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医院孕晚期孕妇1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建档立卡时间,将单日建卡者设为观察组,将双日建卡者设为对照组,每组91例。对照组于孕晚期采用常规健康指导及按照产科常规要求对产程实施干预,观察组采用行为转变模式健康教育联合导乐陪伴方式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孕妇分娩产程、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第一产程和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会阴损伤率、尿潴留率、产后抑郁发生率和新生儿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晚期行为转变模式健康教育联合导乐陪伴方式干预能明显降低孕妇剖宫产率,缩短第一产程和总产程,降低产后出血、会阴损伤、尿潴留、产后抑郁发生率,有利于分娩结局。

ICU移动APP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亲需求满足与分离焦虑的应用效果研究

韦乐乐,张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ICU移动应用程序(APP)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亲需求满足与分离焦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在医院胸心外科重症监护室(CICU)接受治疗的6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母亲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将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34例患儿的母亲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4月—2019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34例患儿的母亲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患儿母亲在患儿重症监护室治疗阶段通过常规手段和医护人员联系,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探视;试验组患儿母亲在常规联系手段的基础上,通过ICU移动APP和医护人员、患儿进行联系。利用危重病人家属需求量表、母亲分离焦虑量表等评价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儿母亲CICU需求满足程度得分(2.76±0.5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6±0.56)分(P<0.01);分离焦虑得分(2.40±0.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8±0.47)分(P<0.05)。结论:利用ICU移动APP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CICU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亲的分离焦虑,明显提高患儿母亲的需求满足程度。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临床应用护理体会及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杨海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总结新型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FGM)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及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FGM应用于271例在科室接受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应用前科室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培训合格的护士对病人进行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在病人摘除传感器后调查病人的治疗满意度、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71例糖尿病病人满意度为98.49%,96.68%的病人表示无疼痛感,病人在FGM临床应用过程中共发生不良反应16例(5.90%),其中传感器无法读取血糖值6例(2.21%),传感器意外脱落5例(1.85%),植入时穿刺口出血3例(1.11%),传感器周围皮肤刺激、红斑2例(0.73%)。结论:病人在FGM临床应用中满意度高,几乎无疼痛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护士应掌握准确的安装技术及护理要点,以便应对临床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团体接纳与承诺疗法对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周东红,梁金凤,黄淑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团体接纳与承诺疗法对动脉瘤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病人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 2018年7月—2019年12月选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病人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性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团体接纳与承诺疗法对病人实施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创伤后成长。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创伤后成长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接纳与承诺疗法可提升aSAH病人自我效能及创伤后成长水平,使病人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减轻病人围术期不良情绪,促进病人身心健康。

引导式健康教育联合互助激励式学习在孕妇孕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姚华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引导式健康教育联合互助激励式学习对孕妇孕期知信行、总体幸福感以及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利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医院27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引导式健康教育联合互助激励式学习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孕妇孕期的知信行、总体幸福感以及心理情绪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孕妇孕期的知信行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孕期的总体幸福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心理情绪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引导式健康教育联合互助激励式学习干预,可有效提高孕妇孕期知信行水平及总体幸福感,避免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
调查研究

青少年骨肉瘤病人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

韦荣泉,邵笑,杨锦,陈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青少年骨肉瘤病人经历癌症创伤后成长的体验和经历,为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癌症病人创伤后成长干预措施的制定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例12~20岁的青少年骨肉瘤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Colaizzi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得出青少年骨肉瘤病人创伤后成长的3个主要主题:改变对生命价值的看法,把健康作为生活的重心;个人力量的增强,内心变得成熟;重视亲情,和家人关系更亲密和谐。结论:青少年骨肉瘤病人在抗击癌症斗争中存在创伤后成长。医务人员应给予青少年癌症病人更多的关注,积极促进其创伤后成长。

956名职业院校医学生死亡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柯盈盈,陈东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职业院校医学生的死亡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职业院校开展医学生死亡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便利抽样法,抽取佛山市2所职业院校956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56名职业院校医学生的死亡态度各维度得分:自然接受(3.83±0.66)分,死亡逃避(2.91±0.73)分,死亡恐惧(2.72±0.69)分,趋近接受(2.58±0.67)分,逃离接受(2.42±0.82)分。性别、学历、年级、专业、毕业后是否从事所读专业、是否愿意照顾临终者、家庭形态、家庭讨论死亡方式、是否照顾过临终者、失去至亲经历、自觉身心状况是职业院校医学生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职业院校医学生的死亡态度以自然接受为主,且受到个人背景资料、专业态度、家庭情况、环境经历和身心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应结合影响死亡态度的主要因素积极探索开展针对性的死亡教育,帮助医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死观。

本科护生实习前护理风险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梁小淞,李东洋,梁少银,卢丽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护生)对护理风险的认知情况,分析当前护理风险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9年7月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140名本科护生的护理风险认知情况、对护理风险课程的需求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实习前本科护生对法律相关知识的理解仍处于比较浅显的水平;护理规章制度方面的答题在特殊护理操作告知制度、病历书写正确及修正方法以及护生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及诊疗技术规定时的做法这几个问题上显示出一定的薄弱;在职业防护知识方面答题表示“知道”的人数占比较大;在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答题表示“部分知道”的人数占比较大;84.29%的实习前本科护生表示对护理风险课程有需求,87.14%的实习前本科护生认为有必要开展护理风险教育相关课程,大多数实习前本科护生希望以翻转课堂、情景表演、趣味知识竞赛等方式获得护理风险知识。结论:实习前本科护生护理风险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但在护理风险管理、医护相关法律知识认知方面尚待改进,护理院校可针对本研究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改善,使用多样、新颖的教育方式提高护生的护理风险认知程度。

在职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积极性影响因素及教育需求的质性研究

刘丽琼,陈秀丽,周倩,周培培,邓婷,宋志梅,杨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影响在职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积极性的原因及教育需求,为医院临床护理继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第一届中德急危重症及助产专科护士暨高级护理研修班的79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从其中未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28名学员中抽取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绝大部分(64.56%)在职护士积极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小部分(35.44%)护士未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共6名学员进入访谈,经分析萃取出5个原因:难以妥善协调家庭、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上级领导的重视不足;缺乏获得学习信息的途径和指引;护士对薪酬待遇不满意;职业生涯目标不明确。结论:影响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积极性的原因是多样的,提高在职护士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其克服医院及个人层面消极因素的阻碍,加强在职护士自我管理及在线学习能力培训是提高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实习高职护生直面死亡时情绪体验的质性研究

朱莹,陶月仙,于晶晶,成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实习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护生)直面死亡时的情绪体验,为临床生死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杭州某高校17名于2021年1月处于实习期的高职护生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对所得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结果:资料通过分析、整理和提炼,高职护生直面死亡时的情绪体验可归纳为6个方面:临终关怀职业认同感水平低;护生对死亡病人的态度消极;害怕死亡病人的原因;直面死亡后的自我调适;生死教育的需求高;思考直面病人死亡的意义。结论:实习高职护生对死亡真实的内心感受多为恐惧、逃避的消极态度,护理教育及管理者应主动关注实习护生的内心感受,同时尽早对其开展生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合理的生死观。

内分泌科护士对2型糖尿病病人生酮饮食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林梅英,庄耀宁,卢丽贞,苏雪萍,李雅琦,肖双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内分泌科护士对2型糖尿病病人生酮饮食的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该类病人饮食护理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19年12月福建省某市12所综合性医院的216名内分泌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制的内分泌科护士对2型糖尿病病人生酮饮食的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病人生酮饮食的知识得分为(6.94±0.97)分,信念得分为(21.78±2.63)分,行为得分为(14.68±2.02)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为糖尿病专科护士、不同医院等级、是否接受过培训、工作年限差异的内分泌科护士对2型糖尿病病人生酮饮食的知信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为糖尿病专科护士、医院等级、是否接受过培训、工作年限是内分泌科护士对2型糖尿病病人生酮饮食知信行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内分泌科护士对2型糖尿病病人生酮饮食的信念较好、知识及行为一般;下一步应加强生酮饮食的相关学习,提高内分泌科护士对生酮饮食认知水平,促进生酮饮食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妇科癌症病人照顾者照顾负担与综合需求的调查分析

张文静,孙莉莉,王淑云,杨眯欢,李蓓,叶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妇科癌症病人照顾者照顾负担与综合需求状况,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影响照顾负担的因素,为减轻照顾者照顾负担,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和癌症病人照顾者综合需求量表(CNAT-C)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70名妇科癌症病人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妇科癌症病人照顾者照顾负担总分为(30.18±12.23)分,210名(82.03%)照顾者照顾负担处于轻中度水平;综合需求总分为(56.55±10.23)分,其中医护人员需求最高,为(74.24±18.42)分;照顾负担总分与综合需求总分呈正相关(P<0.01);医院设施和服务、家庭住址、健康和心理问题、病灶转移、医疗类型、知识信息及婚姻状况是照顾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医护工作者应多关注病人病灶发生转移、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低及家庭住址为外地的照顾者,满足其医院设施和服务、健康和心理问题及知识信息方面的需求,减轻其照顾负担。

肿瘤科护士触摸舒适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关晨阳,李爱敏,李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的触摸舒适感,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肿瘤科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触摸舒适感问卷、护理专业自我概念调查量表对河南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肿瘤科护士触摸舒适感的影响因素。结果:肿瘤科护士触摸舒适感量表得分为(70.71±11.36)分,任务导向式接触维度得分最高,私人护理维度得分最低。工作满意度、工作灵活性、专业技能是肿瘤科护士触摸舒适感的影响因素。结论:肿瘤科护士触摸舒适感处于中等水平,受多个因素影响,应根据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肿瘤科护士的触摸舒适感。

早期胃癌病人家属照护需求分析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李玉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病人家属的照护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癌症病人家属照护需求量表对150名早期胃癌病人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期胃癌病人家属照护需求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人家属照护需求总分为(136.66±19.46)分;不同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医疗支付方式、陪护经历、自评健康状况、照护时长、焦虑及抑郁程度的家属照护需求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陪护经历、焦虑程度是影响家属照护需求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早期肺癌病人家属的照护需求较为强烈,且受其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陪护经历、焦虑程度影响,临床应结合以上因素,制定针对性的照护方案,以满足病人家属的照护需求。

老年口腔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高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老年口腔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医院确诊为口腔癌并行口腔癌根治术的86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第四版华盛顿大学头颈肿瘤生活质量量表(UW-QOL)、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纳入研究的口腔癌术后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病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结果:老年口腔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总分为(835.53±43.56)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的(997.13±66.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口腔癌病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明显低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口腔癌病人乐观、坚韧、力量评分明显低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口腔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心理弹性总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5、0.382,均P<0.05)。 结论:老年口腔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较差,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病人心理弹性水平较低。老年口腔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密切相关,增加社会支持,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均可提高老年口腔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宁夏地区综合医院儿科静脉输液工具使用现状调查

吴晶晶,张淑红,张爱迪,马海霞,马红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综合医院儿科静脉输液工具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开展相关培训和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我国西部护理联盟制定的“静脉治疗横断面调研表”,分别于2017年12月15日09:00—11:00和2018年3月15日09:00—11:00对宁夏地区最大的三级综合医院8个儿科病区全部静脉输液患儿的静脉治疗护理状况开展调查。结果:输液工具使用情况:使用钢针静脉治疗的患儿3例,占1.4%;使用留置针静脉治疗的患儿178例,占83.2%;使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治疗的患儿33例,占15.4%。穿刺部位情况:手背占36.5%,前臂占22.7%,头皮占14.9%。导管固定与维护情况:导管回血占51.6%,贴膜内积血渗液占16.1%,贴膜污染卷边和未“U”形固定各占9.7%。静脉输液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1%,其中穿刺点发红占38.5%,药液外渗占26.9%,堵管占23.1%。留置针连接:肝素帽连接占74.7%,输液器直接连接占15.2%,无针接头连接占7.3%。PICC连接:肝素帽连接占63.6%,无针接头占36.4%。结论:宁夏地区三级综合医院儿科钢针使用率与“零”容忍要求差距不大,但存在不规范使用问题。穿刺部位选择、导管维护、输液连接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尤其在输液连接方式方面,可能与护士静脉治疗知识缺乏更新,选择输液工具存在错误认知有关。建议宁夏地区综合医院加大静脉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护士主动静脉治疗意识。

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蒋蓉蓉,房妍妍,谭雪丽,李金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9年12月于医院行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食管癌病人76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医院肿瘤科室自行设计的癌症病人临床基础资料调查问卷、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老年食管癌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食管癌病人术后认知功能评分为(23.6±1.8)分,76例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有11例(14.5%)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手术时间、建立气胸与气腹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性因素(P<0.05);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啶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为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独立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老年病人的术后认知功能评分处于偏低水平,分析发现手术时间及建立气胸与气腹后PaCO2是影响术后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需引起注意,根据危险因素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病人认知功能。

COPD病人疾病不确定感与疾病认知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孙晓岚,赵慧敏,刘杨禾,杨文婷,李节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疾病认知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成人量表和布里斯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问卷对153例40岁以上病人进行测评。结果:COPD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78.35±16.58)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问卷得分为(23.51±7.35)分。疾病不确定感与疾病认知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COPD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其对COPD疾病知识认知处于低水平,且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COPD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于COPD的认知水平,以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从而提高COPD病人的生活质量。

神经外科病人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付立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外科病人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年6月—2019年4月神经外科收治的962例颅脑手术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研究神经外科病人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防护措施。结果:962例病人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3.12%(30/9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部位、手术时长、糖尿病与否、脑脊液漏与否和脑室引流时间是影响神经外科病人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长>4 h、合并糖尿病、脑脊液漏和脑室引流时间≥5 d是神经外科病人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长、合并糖尿病、脑脊液漏和术后引流时间长均是神经外科病人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临床中应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预防,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病人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
护理教育

两种培训模式对社区居民急救培训效果的比较

谭美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的培训模式在社区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昌市高新区2个社区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采用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的培训模式开展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开展培训,比较两组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对培训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居民培训后急救知识与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居民在培训总体评价、培训方法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的培训模式能明显提高社区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能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

危险预知训练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模式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韩智培,张晓娜,凌雁,李文涛,张红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危险预知训练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考核模式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在医院接受岗前培训的新入职护士40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护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人,对照组行常规培训及临床考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危险预知训练结合OSCE考核模式,比较两组护士风险识别能力、岗位胜任能力、综合护理能力及考核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培训后风险识别能力总评分、岗位胜任能力总评分、综合护理能力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考核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险预知训练结合OSCE考核模式可明显提高新入职护士风险识别能力及综合护理能力,使护士入职后能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降低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基于SimMan 3G高端模拟人情景模拟教学法在ICU护生临床思维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邱寅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SimMan 3G高端模拟人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ICU2018年度和2019年度的81名护理实习生(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度的4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2019年度的41名护生作为观察组,两组均提前1周时间公布授课内容,观察组采用基于SimMan 3G高端模拟人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教学授课方式,干预后比较两组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护生出科测试(病情观察、异常心电图识别、心肺复苏质量、抢救配合、沟通)及反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SimMan 3G高端模拟人情景模拟教学法为护生提供了安全的仿真临床环境,让护生在安全的环境下犯错,做到未雨绸缪,将错误止于临床前,提高了护生动眼(观察病情变化)、动手(抢救技能)及动脑(独立思考)的临床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