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14期 刊出日期:2021-05-20 目录

论著

1岁内住院患儿父母参与照护现状的调查研究

姚文英,王新,杨巾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1岁内住院患儿父母参与照护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及住院患儿父母参与照护问卷对105名1岁内住院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1岁内住院患儿父母参与照护问卷总分为(87.00±12.19)分,基础护理维度得分为(22.90±3.33)分,信息支持维度得分为(26.85±4.54)分,情感支持维度得分为(37.25±4.97)分;与患儿的关系及是否为主要照顾者是影响患儿父母参与照护的主要因素。结论:1岁内住院患儿父母在基础护理的参与照护能力上较高,但在信息支持的参与照护能力上较低,与患儿的关系、是否为患儿主要照护者是影响父母参与照护能力的主要因素。儿科护理人员应加强与父母间的沟通,为父母与医护人员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患儿的护理工作提供机会。

助理护士的职业价值观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

马文婷,龚放华,方群垚,廖佳星,牟华,贺格格,麻玲芝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助理护士职业价值与社会支持的状况,探讨助理护士职业价值观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护理管理者对助理护士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价值观量表(Nursing Professional Values ScalesRevised,NPVSR)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对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20名助理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0名助理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得分为(95.17±18.77)分,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得分为(36.98±7.57)分,低于中国护士常模得分;助理护士职业价值观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323,P<0.05)。结论:提高社会支持度有利于改善助理护士职业价值观,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优化护理服务。

胃癌病人恐惧疾病进展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雨静,蒋晓涵,彭俊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胃癌病人恐惧疾病进展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恐惧疾病进展简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对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178例胃癌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胃癌病人FoP-Q-SF得分为(29.14±9.34)分,FoP-Q-SF得分≥34分57例,心理功能失调发生率达32.02%;胃癌病人心理功能失调的发生率在是否参与随访(χ2=6.930,P<0.01)、临床分期(χ2=11.615,P<0.01)和肿瘤转移情况(χ2=8.054,P<0.01)维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分期胃癌病人恐惧疾病进展得分(F=4.097,P<0.05)、生理健康恐惧得分(F=4.293,P<0.05)和社会家庭恐惧得分(F=3.139,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检验行组间两两比较显示,Ⅳ期胃癌病人在恐惧疾病进展总分及生理健康恐惧、社会家庭恐惧得分均显著高于Ⅰ期、Ⅱ期病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临床分期为Ⅳ期(OR=7.776,95% CI=[1.712,35.265])和肿瘤转移(OR=4.422,95% CI=[1.251,15.615])是胃癌病人心理功能失调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胃癌病人普遍存在恐惧疾病进展心理,心理功能失调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临床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未接受随访、晚期及肿瘤出现转移的胃癌病人,应进一步完善院外随访制度,提供病人所需的心理健康干预。
综述

脑卒中病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的护理研究进展

侯坤华,赵海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脑卒中病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的应用现状、适用人群特点、护理方法及利弊等,为临床中护理人员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与培养研究进展

于海燕,肖静蓉,杨思锐,李艳,徐泽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概念与维度,综述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与培养研究进展。指出目前,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主要划分为科研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思维判断能力、教育与咨询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其中临床实践能力是关键。今后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中应该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激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在血液净化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方法上,目前主要是通过护士核心能力自评量表以及专家咨询自制调查表进行评价,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需要探索量化分析方法。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集中于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培养效果的评估。

早产儿产妇抑郁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潘田红,应立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早产儿产妇抑郁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主要影响因素有母婴分离、家庭经济负担、社会人口学因素和产妇心理健康等,主要干预措施为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认知行为干预、信息支持、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家庭参与式照护模式。应根据早产儿产妇的情况提供相应的临床干预,减少早产儿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促进早产儿的健康。

舌癌术后吞咽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

刘爱玲,谌永毅,许湘华,张清慧,洪文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国内外舌癌病人吞咽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阐述护理人员在吞咽康复训练中的角色及职责、吞咽障碍康复机制、影响因素及护理实践内容,提出目前舌癌吞咽康复中存在的不足,旨在为制订舌癌术后病人吞咽康复训练标准化护理实践内容提供依据,以期为舌癌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腹部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早期快速康复措施的研究进展

叶菁菁,张咏梅,令狐玉双,秦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综述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早期快速康复措施的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在对腹部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病人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早期快速康复方案的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病人提供全面且针对性的护理治疗,促进病人早期康复。

银敷料湿性换药在糖尿病足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陈向红,何红梅,赵娜,陈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摘要综述银敷料湿性换药在糖尿病足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进展,阐述糖尿病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征,介绍银离子敷料的作用机制与特征,分析不同类型的银敷料湿性换药在糖尿病足感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为银敷料湿性换药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临床研究

创伤骨科病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评价指标监测与分析

戴巧艳,何翠环,黄小芬,何冬华,谭运娟,彭明霞,魏转乐,黄天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病人围术期的专科护理质量敏感评价指标的内容、监测与分析,为创伤骨科专科病人实施标准化、专业化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的600例创伤骨科病人进行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监测与分析。结果: 600例住院创伤骨科病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结构指标:护患比为0.17即不等于1∶6;过程指标:肢体血循环评估准确率99.22%,神经功能评估准确率为98.43%,疼痛评估准确率为99.14%;体位护理合格率为98.82%、康复行为训练准确率为98.35%;结果指标:共7例病人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7%,其中外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为 0.67%,包括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石膏引起压疮,1例支具引起压疮;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50%,2例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出院病人满意度和疼痛控制满意度分别为98.74%和99.21%。经积极治疗与护理病人均好转或治愈。结论:使用专科质量敏感评价指标对创伤骨科病人进行监测和分析,能够有效干预和控制骨科专科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标准化和专业化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病人吻合口瘘预防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周敏,欧竹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病人吻合口瘘预防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 年1月—2019年7月住院的82例食管癌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经外周静脉行营养注射,注射液使用卡文、葡萄糖注射液等,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和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吻合口瘘发生率、住院时间、体质指数及其他营养指标。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病人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体质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降低食管癌病人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改善病人营养状况。

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护理效果及应激反应Meta分析

纪云兆,孟凡浩,康馨匀,余涛,谢兰兰,刘建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等进行检索,检索词为“多模式超前镇痛”“骨肿瘤手术”“护理效果”“应激反应”等,对于符合上述要求的论文纳入其中,检索至2019年8月。将检索获得的文献汇总在一起,由2名专业人员完成文献数量与质量的核对与验证,同时完成Meta分析。结果:初步筛选文献303篇;运用Note Express软件获得文献229篇;排除题目和文章摘要177篇。阅读剩余的52篇论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8篇文献入选,其中2篇是英文文献,6篇是中文文献;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护理效果结果表明:χ2=3.41,df=8(P=0.91),I2=0%,Z=6.69,P<0.000 01,说明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骨肿瘤手术治疗中加强病人护理有助于减轻病人疼痛;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护理应激反应结果表明:χ2=35.32,df=19(P=0.01),I2=46%,Z=8.55,P<0.000 01,说明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骨肿瘤手术治疗中加强病人护理有助于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结论:从当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多模式超前镇痛用于骨肿瘤手术治疗中护理效果理想,能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

基于行动研究法的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在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住院期间的应用

周敏,邱玉玉,施娟,施丽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行动研究法的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病人住院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1月80例AECOPD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病人入院顺序编号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行动研究法的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动脉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pH值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中总体健康、疾病影响、活动能力、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动研究法的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AECOPD病人肺功能与血气指标水平,改善病人心理状态,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基于心功能恢复等级的渐进式训练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生活质量与心脏康复的影响

罗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心功能恢复等级的渐进式训练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生活质量与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资料,根据病人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3),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实施基于心功能恢复等级的渐进式训练。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质量与心脏康复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应用基于心功能恢复等级的渐进式训练模式,可有效增强心脏康复效果,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蒙特梭利训练对青年脑卒中病人上肢功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娄敏,江雪霞,肖娜,徐振伟,赵晓文,宁飘飘,吴玉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蒙特梭利训练对改善青年脑卒中病人上肢功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果。方法:将82例青年脑卒中病人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必要的治疗方法及作业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蒙特梭利训练。干预前、干预4周后及干预后3个月采用上肢Fugl-Meyer评估量表和青年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分别测定两组病人的上肢运动功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病人上肢Fugl-Meyer评分及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4周后、干预后3个月上肢Fugl-Meyer评分及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特梭利训练可改善青年脑卒中病人的上肢功能及自我管理行为,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中医康复手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病人的效果观察

李建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手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病人的效果。方法:将骨科收治的12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手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28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治疗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估两组病人膝关节功能,采用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2短卷(AIMS2-SF) 评估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IMS2-S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手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病人舒适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不同睡眠体位护理在OSAHS病人中的应用

史方娥,王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不同睡眠体位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的100例OSAHS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导睡眠检测仪监测病人睡眠时俯卧位、仰卧位、左侧及右侧卧位下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血氧饱和度下降指数(ODI)变化。结果:100例病人,睡眠时俯卧位的AHI、ODI分别为(51.68±16.21)、(50.79±15.68),仰卧位分别为(25.74±7.96)、(44.82±13.67),左侧卧位分别为(21.63±7.12)、(38.15±10.34),右侧卧位分别为(20.24±5.74)、(35.94±8.41)。与俯卧位比较,仰卧位及左、右侧卧位的AHI、ODI明显较低(P<0.05);与仰卧位比较,左、右侧卧位的AHI、ODI明显较低(P<0.05);与左侧卧位比较,右侧卧位AHI、ODI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体位护理有助于改善OSAHS病人通气状况,右侧卧位为最佳体位。

康复护理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躯体功能和疼痛的影响

李嘉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躯体功能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病人术后均予以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传统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训练,均持续8周。比较两组病人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核心肌耐力水平、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O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JOA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腹肌等长肌、背肌等长肌耐力测试时间均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术后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改善病人躯体功能。

核心肌群训练康复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微创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郭丽,张春霞,陈丹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康复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微创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2月—2019年1月外科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1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为观察组65例及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训练康复干预,两组病人术后均护理及随访3个月。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以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价病人康复情况,干预前后通过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评价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干预结束后观察两组病人残余腰痛、残余腿痛以及复发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病人VAS和ODI评分均为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均P<0.05),JOA评分均为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均P<0.05),且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的VAS和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病人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SF36量表中除情感职能外其余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病人残余腰痛率、残余腿痛率以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96.92%)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康复干预在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病人术后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减少复发,进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调查研究

三线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工作投入现状的调查分析

马静伟,麻瑞娟,熊茜,张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三线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工作投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管理层提高护士工作投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中文版,对邯郸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437名临床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邯郸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工作投入总条目均分为(3.44±1.27)分,3个维度条目均分按由高到低排序为活力(3.53±1.41)分、专注(3.39±1.30)分、奉献(3.38±1.45)分;其中年龄、工作时间、职称、层级、婚姻状况以及科室的护士工作投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或 P<0.05)。结论:邯郸市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工作投入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间。管理者应关注责任护士所在不同科室的工作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护士工作投入水平,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重症监护室护士睡眠护理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陈秀婉,杨彩丽,朱海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护士睡眠护理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ICU护士睡眠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对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的168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ICU护士睡眠护理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34.43±3.74)分、(35.82±1.99)分、(24.84±4.13)分,且三者呈正相关(P<0.05),总分为(91.02±3.74)分。不同学历、ICU工作时间、职称的ICU护士睡眠护理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和ICU工作时间是ICU护士睡眠护理知信行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护士对病人睡眠护理的态度较为积极,但仍存在知识欠缺和行为不足的问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ICU工作时间为11~15年的ICU护士睡眠护理知-信-行水平更高。管理者需构建睡眠护理方案,强化护士的知识和行为,改善病人睡眠质量。

手术室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廖丹,杨兵,杨雪云,区金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手术室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38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记录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5例病人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Ⅰ期11例,Ⅱ期4例),占3.93%;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体质指数、Braden评分、手术时间、手术体位、术中出血量、术中体温变化、术中皮肤护理的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手术时间≥3 h、特殊体位、术中出血量≥100 mL/h、术中体温变化>1 ℃、术中未进行皮肤护理是手术室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室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关注,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古永华,娄玖玲,王延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采用Piper疲乏评估修订量表对2017年12月—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195例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195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发生癌因性疲乏76例,发生率为38.9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独居、居住地、家庭年收入、Child-Pugh分级、术后白蛋白、血红蛋白、社会支持度、希望水平的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癌因性疲乏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证实术后癌因性疲乏与独居、Child-Pugh分级、术后白蛋白、血红蛋白、社会支持度、希望水平相关性最为显著,与性别、年龄、居住地、家庭年收入具有一定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独居、Child-Pugh分级、术后白蛋白、血红蛋白、社会支持度、希望水平与术后癌因性疲乏具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多样,根据其影响因素给予相应护理对策,以实现降低癌因性疲乏发生率或减轻其影响程度的目标。

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程小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机械通气病人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为预防病人发生VAP及控制其潜在风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EICU就诊的135例行机械通气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发生V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135例机械通气病人发生VAP 81例,发生率为60.00%。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者VAP风险更高(OR=1.968,P=0.031),应用激素的病人发生VAP的风险更高(OR=1.623,P=0.021),气管导管留置时间≥14 d者发生VAP的风险高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14 d者(OR=3.379,P=0.009),气管不当湿化、切口护理失当、留置胃管者发生VAP风险更高(P<0.05)。 结论:有吸烟史、患基础疾病、应用激素、气道不当湿化、气管切口护理失当、留置胃管、气管导管留置时间≥14 d的机械通气病人发生VAP的风险更高;掌握行机械通气病人的基本情况,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确保无菌操作,减少感染风险。

连续性血液净化中临时性血液透析双腔导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

周姣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临时性血液透析双腔导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连续性血液净化留置临时性血液透析双腔导管158例病人临床资料,记录病人导管感染情况并分析病原菌分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临时性血液透析双腔导管感染危险因素。结果:158例病人中有56例导管微生物细菌培养阳性(占35.44%),共分离出病原菌136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占57.35%),革兰阳性菌42株(占30.88%),真菌16株(占11.76%)。革兰阴性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导管留置时间≥7d、糖尿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12分为连续性血液净化临时性血液透析双腔导管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而置管前预防应用抗生素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临时性血液透析双腔导管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临时性血液透析双腔导管感染因素较多,置管前预防应用抗生素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双腔导管感染发生风险。

育龄子宫肌瘤宫腔镜术病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洁梅,李思春,何卫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育龄子宫肌瘤宫腔镜术病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关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进行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480例育龄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全部病人临床资料,按照随访期是否复发分为两组,分别为复发组(n=60)和未复发组(n=420)。采取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80例育龄病人复发例数为60例,总复发率为1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分娩史(OR=1.553)、子宫肌瘤数≥2个(OR=3.022)、最大子宫肌瘤直径≥6 cm(OR=1.117)、不良手术操作或不当护理(OR=2.581)、宫腔粘连(OR=3.121)、随访时间≥24个月(OR=3.086)与肌瘤复发呈明显正相关 (OR>1)。结论:育龄子宫肌瘤宫腔镜术病人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多,护理人员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未足月胎膜早破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

曾敏,高雅娟,黄亚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1月10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产科门诊进行治疗的173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孕妇年龄、体质指数(BMI)、妊娠情况、羊水量、子宫情况、剖宫产史、生殖道感染情况、辅助生殖史、胎膜早破史等基础资料,同时调取孕妇治疗期间血清维生素C、维生素E及铜离子(Cu2+)、锌离子(Zn2+)水平,并对存在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孕妇在双胎或多胎、胎位异常、生殖道感染、引产或流产史、腹压增加、妊娠期贫血、胎膜早破史、辅助生殖史、产检次数<5次、血清维生素C、血清维生素E、血清Cu2+及血清Zn2+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以孕妇出现未足月胎膜早破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意义的高危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胎或多胎、胎位异常、生殖道感染、引产或流产史、产检次数过少、伴有妊娠期贫血、腹压增加、胎膜早破史、辅助生殖史及血清维生素C、血清维生素E、血清Cu2+及血清Zn2+水平降低均是未足月胎膜早破高危因素(P<0.05)。结论:双胎或多胎、胎位异常、生殖道感染、引产或流产史、产检次数过少、伴有妊娠期贫血、腹压增加、胎膜早破史、辅助生殖史及血清维生素C、血清维生素E、血清Cu2+及血清Zn2+水平降低等因素均为未足月胎膜早破高危因素。针对伴有高危因素的病人,医护人员应通过加强日常监护、开展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采取抗感染措施等方式避免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

复杂性肛瘘手术病人术后睡眠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伍萍,谢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手术病人术后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复杂性肛瘘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病人术后睡眠质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复杂性肛瘘病人术后PSQI评分为(7.08±1.04)分,其中睡眠质量良好病人74例,睡眠质量差病人2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复杂性肛瘘病人术后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有年龄、肛瘘手术史、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便秘、术后焦虑、环境变化不适、自我效能感、疾病认知水平、医学应对方式(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杂性肛瘘术后睡眠质量影响因素有VAS评分≥6分、术后便秘、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环境变化不适、自我效能感低、疾病认知水平低、消极应对方式(P<0.05)。结论:部分复杂性肛瘘手术病人术后睡眠质量差,其受多因素影响,包括VAS评分≥6分、术后便秘、术后SAS评分≥50分、环境变化不适、自我效能感低、疾病认知水平低、消极应对方式。护理人员应针对影响病人睡眠的因素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病人睡眠质量。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父母阶段性心理需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姜莎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父母阶段性心理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深圳市福田妇幼保健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NICU早产儿100例及其父母的一般资料,采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父母需求量表(NICU-FNI)在早产儿入院时、出院前1~2 d内以及出院1周后到医院复诊时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评估NICU早产儿父母不同阶段心理需求,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与入院时比较,早产儿父母在出院时、出院后1周NICU-FNI量表各维度的需求评分降低、满足程度提高(P<0.05);与出院时比较,早产儿父母在出院后1周NICU-FNI量表各维度的需求评分降低、满足程度有所提高(P<0.05);早产儿入院时影响患儿父母NICU-FNI评分的因素有早产儿性别、出生体重、并发症、住院时间、父母性别、父母年龄、文化程度、医疗保险;在早产儿出院时影响患儿父母NICU-FNI评分的因素有早产儿性别、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并发症、住院时间、父母性别、文化程度、医疗保险;在早产儿出院后1周影响患儿父母NICUFNI评分的因素有早产儿性别、出生体重、并发症、住院时间、父母性别、文化程度。结论:NICU早产儿父母精神状态不佳,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应针对不同阶段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制定对策、优化早产儿的护理,以改善患儿预后及医患关系。

重症监护室病人家属对探视的信念及态度的调查研究

赵娅,王萧萧,李清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家属对探视的信念及态度,比较不同探视政策对家属信念、态度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病人家属35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ICU 探视信念与态度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病人家属的信念及态度得分分别为(3.04±0.27)分和(5.62±1.08)分。实施床边探视制度的ICU病人家属信念、态度及对探视制度的满意度得分最高,其次为电话/视频探视,拒绝探视的ICU病人家属得分最低。结论:ICU病人家属对探视持积极看法和态度。探视政策的开放程度影响ICU病人家属的信念、态度及满意度。未来还需要对探视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建立一个灵活的,对病人、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均友好的探视制度。

中重型颅脑外伤手术病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王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中重型颅脑外伤手术病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现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30例中重型颅脑外伤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人临床资料,统计术后肺部感染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中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病人共30例,发生率为23.08%;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型颅脑外伤手术病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合并肺部疾病、气管切开或插管、低蛋白血症、使用H2受体拮抗剂、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分、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7 d、机械通气时间>6 d(P<0.05)。结论:部分中重型颅脑外伤手术病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且危险因素复杂,应加强临床防控护理。

传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调查研究

马智慧,李加艳,何睿妍,艾显美,顾艳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传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为护理管理及在职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通过整群抽样方法对传染病区100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传染病区护士核心能力得分(150.2±29.3)分,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及各维度得分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结论:传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能基本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护士核心能力随着工龄的增加而逐渐提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吸入剂使用情况评价与分析

刘花,李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吸入剂使用情况,分析影响COPD病人使用吸入剂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现场评估的方法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呼吸内科COPD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共收集540例COPD病人,吸入剂使用率为65.2%,其中19.6%的病人依从性高,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吸入剂使用年限是吸入剂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病人在深呼气、咬紧、屏气、重复和清洁错误率较高,而深吸气错误率最低。结论:COPD病人吸入剂使用率有待提高,吸入剂依从性较差,使用过程中错误率较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共同改善COPD病人吸入剂使用情况。

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周燕,刘晓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病人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知识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SER)对65例髋关节发育不良行THA病人进行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THA术后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结果: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THA术后SER总评分为(65.23±8.24)分;经多元回归分析可知,年龄、疾病知识水平、家属是否参与监督、社会支持度是影响成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人THA术后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水平较低,通过加强病人健康锻炼教育、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可提高病人锻炼自我效能,从而提高病人术后锻炼依从性,促进病人术后功能恢复。

复发性淋巴瘤病人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张思敏,曾秀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复发性淋巴瘤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医学应对问卷对70例复发淋巴瘤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复发性淋巴瘤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75.10±11.38)分,处于中等水平。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量表呈负相关(P<0.05),与应对方式量表中的回避与屈服维度呈正相关(P<0.05), 与面对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复发性淋巴瘤病人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有相关性,应提高病人对社会支持资源的利用,指导病人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改善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职场暴力与精神科护士负性情绪、心境及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杨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职场暴力与精神科护士负性情绪、心境及幸福感的相关性,为精神科护士心理调适提供指导。方法:选择32名精神科护士和32名非精神科护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护士近1个月、3个月、6个月遭受职场暴力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简明心境量表和幸福感量表评定两组护士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心境及幸福感,使用Pearson分析对职场暴力与焦虑、抑郁、心境及幸福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护士遭受职场暴力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心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幸福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近1个月内是否遭受职场暴力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心境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7、0.452、0.556,P<0.05),与幸福感评分呈负相关(r=-0.387,P<0.05)。结论:与其他科室比较,精神科护士更容易遭受职场暴力,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和心境差。职场暴力与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心境及幸福感密切相关,应加强精神科护士的人文关怀和心理调适。

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影响因素调查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王明娜,何汉红,张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影响因素,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自我病耻感量表(C-SSS)对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的302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C-SSS总分为(71.27±10.16)分,条目平均分(2.35±0.46)分,处于中等水平。性别、年龄、并发症、家族史、胰岛素治疗是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并受性别、年龄、并发症、胰岛素治疗、家族史的影响。临床护理方面应加强对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关注和重视,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以减轻病耻感对病人造成的不良影响。
护理教育

问题-模拟-导图教学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石海玲,李丽丽,赵晓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问题-模拟-导图教学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职的60名急诊科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人,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方式,观察组在传统带教方式基础上采取问题-模拟-导图教学,比较两组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观察组中水平、高水平岗位胜任能力护士占比9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负性评判性思维能力护士占比6.6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中应用问题模拟导图教学能提高其岗位胜任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

《外科护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温度的探索与实践

侯继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索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养德技双馨具有人文精神的护理人才。方法:在《外科护理》课程教学中课前通过医教融合形成团队合力,收集具有情感温度的案例,精心组织具有情感温度的“十心”教学设计;课堂中通过案例导入激发职业情感,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内化职业精神,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中升华职业情操;课后拓展延伸职业内涵。结果: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情感温度有助于提升护生职业素养,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结论:护理专业课程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具有情感温度的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传承职业精神。
健康教育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回授法结合情景式健康宣教在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术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王明雪,周海清,江婵玉,谢靖,马若云,褚秀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回授法结合情景式健康宣教在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术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术病人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19年8月30例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术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回授法结合情景式健康宣教。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引流管带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焦虑程度、病人自我管理效能、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引流管带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病人自我管理效能、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在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术病人手术后康复中应用基于ERAS理念的回授法结合情景式健康宣教能提高病人术后康复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要求。

知信行管理在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行为及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李琳,叶红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知信行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饮食行为管理及血糖控制中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96例T2DM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糖尿病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知信行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水平、饮食行为管理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并发症认知、药物治疗、血糖监测、运动认知、饮食认知、日常生活认知、糖尿病认知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饮食结构、食物加工方式、进餐规律、进餐次数、进餐总量、饮食行为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T2DM病人应用知信行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其对糖尿病的认识,有利于病人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有效控制血糖。
社区护理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干预对抑郁症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孙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干预对抑郁症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2019年8月采取随机双盲法将86例抑郁症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出院时行常规性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时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遵医行为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干预能有效提高抑郁症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用药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改善病人抑郁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过程控制在队列研究病人延续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阚婷婷,孙慧敏,周敏林,章海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过程控制在队列研究病人延续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行肾活检的600例队列研究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过程管理模式,分别统计病人在出院后1年内的预约确认率和复诊到达率,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及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在实施过程控制管理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队列研究病人实施过程控制管理模式不仅能降低预约的爽约率,提高病人对队列研究专病门诊的综合满意度,还提升了病人在队列研究专病门诊不同阶段对预约诊疗模式的认知和自我效能水平(P<0.05)。结论:对出院病人实施过程控制管理能提升慢性疾病病人对预约诊疗模式的认知和自我效能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是推进门诊预约诊疗服务有效措施,值得在其他慢性疾病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