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13期 刊出日期:2021-05-10 目录

论著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症状负担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耿梦雅,张俊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与症状负担的现状与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血液透析病人症状负担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症状负担总分为(63.76±46.70)分,每例病人经历(14.10±7.91)个症状,症状发生率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瘙痒、皮肤干燥、疲乏、入睡困难、口干;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症状负担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明显负相关(P<0.01);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症状频率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r=-0.202、-0.205,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同时经历多个症状,制定相关措施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指导病人正确利用社会支持,可改善病人的症状负担。

基于CiteSpace对慢性肾脏病护理领域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王文娇,娄小平,陈婕,赵贝贝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定量分析近10年中慢性肾脏病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为今后完善慢性肾脏病护理学科发展提供借鉴。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数据源,以TS=(chronic kidney disease OR peritoneal dialysis OR hemodialysis OR kidney transplant)AND WOS类别NURSING为检索式,时间设定为2009年—2019年。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慢性肾脏病护理领域相关文献的年度发展趋势、国家/机构分布、作者分布及关键词分布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 117篇文章,年度发文以上升趋势为主,最高产的国家与机构是美国和圣保罗大学,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Bonner A,研究者间尚未形成紧密的科研团队,科研机构形式以大学院校为主。归纳当前研究热点为慢性肾脏病症状管理研究、自我管理研究及终末期肾脏病姑息照顾研究。结论:当前慢性肾脏病护理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研究结果可为研究人员今后开展相关课题提供新的角度、潜在的合作者及合作机构信息,为完善慢性肾脏病护理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Bland-Altman图评价两个护生压力量表的一致性

刘莹芳,张保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对中文版护生压力指数量表(SNSI-CHI)和中文版护生压力量表(SINS-CN)两个量表在护理专业学生(护生)中应用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研究,为研究者选用恰当的量表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6月—2018年10月选取河南省两所医学院校本科护理专业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共900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NSI-CHI和SINS-CN总分分别为(67.48±12.88)分和(88.95±15.92)分;两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间的Partial偏相关系数为0.229~0.855(均P<0.01);Bland-Altman差值和比值分析得到在95%一致性界限外点的比率分别为3%和4%,表明两者的一致性较好。结论:SNSI-CHI和SINS-CN在评估护生压力状况中可以相互代替,研究者可根据两者特点以及研究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量表。

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郭春玲,黄乐清,冯丽颜,潘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发表的关于循证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拟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最终纳入15项临床研究,共有1 2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人住院时间[MD=-5.98,95%CI(-7.05,-4.91),P<0.000 01]、并发症发生率[OR=0.21,95%CI(0.15,0.30),P<0.000 01]、护理满意度[OR=7.22,95%CI(4.64,11.23),P<0.000 01]、病死率[OR=0.09,95%CI(0.02,0.34),P=0.000 4]、护理有效率[OR=6.46,95%CI(3.37,12.37),P<0.000 01]。各方面均表明,循证护理较常规护理有更好的效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的整体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能更好地促进病人康复。

自我管理对首次PCI术后病人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及中介因素分析

殷月,张红梅,王梅杰,郑改改,邓雨芳,王培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首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自我管理在出院指导质量与出院准备度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93例首次行PCI术病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首次PCI术后病人出院准备度得分为(81.94±12.91)分;出院指导质量、自我管理、家庭人均月收入、患病总数、文化程度是首次PCI术后病人出院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56.0%;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自我管理均呈正相关;自我管理在出院指导质量与出院准备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首次PCI术后病人的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且自我管理水平、出院指导质量越高,出院准备度就越好。临床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关措施提高首次PCI术后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其出院准备度。

心理资本对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的影响

康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对特殊科室护士专业生活品质及心理资本的现象进行描述,进而探讨心理资本对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的影响。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8月济南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及急诊科的308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一般资料、心理资本及专业生活品质的问卷调查,采取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08名护士心理资本总均分为(4.15±0.54)分,专业生活品质工作倦怠及二次创伤维度为中高度的护士比例高达80.3%及81.2%。自我效能、希望对护士慈心满意有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科室因素、希望及乐观对护士倦怠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科室、希望、韧性及乐观对护士二次创伤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上述变量分别可解释CS、BO及STS总变异量的28.5%、37.0%及17.3%。结论:提高护士的心理资本水平可明显提升其专业生活品质,临床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对护士心理资本的培养。
综述

儿童临终关怀的研究进展

魏积玉,倪水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当前国内外儿童临终关怀的现况、模式进行综述,提出目前我国儿童临终关怀还在摸索阶段,可以借鉴国外的临终关怀模式发展我国的儿童临终关怀事业,使临终患儿获得应有的权利,同时避免过度治疗及浪费医疗资源的现象。为我国打破临终关怀困境,进一步扩展儿童临终关怀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PICC心电图定位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黄蕊,何本一,杨晓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心电图(ECG)定位下PICC置管的原理和意义、ECG定位下PICC置管在临床病人中的应用、ECG定位下PICC置管的禁忌证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ECG引导下PICC的置管具有精确度高、安全性高、费用花费少、操作时间短、学习周期短、后期可追踪性强等优势,但ECG引导PICC置管的限制主要存在于P波显示不清楚以及无法辨认P波的病人,同时置管时P波无变化的病人。对于这类人群,要达到更为广泛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探索以及方法的改进,使ECG引导PICC置管更具普遍性。
临床研究

序贯性干预联合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模式试验撤机对机械通气病人的影响研究

王婷,夏菊芳,黄燕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序贯性干预联合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试验撤机对机械通气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监护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病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联合低水平PSV模式试验撤机,观察组给予序贯性干预联合低水平PSV模式试验撤机。比较两组病人72 h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痰液黏稠度、再插管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72 h呼吸频率、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痰液黏稠度、再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序贯性干预联合低水平PSV模式试验撤机可有效帮助机械通气病人撤机,加快了病人的康复,降低了感染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脱污染集束化护理在心脏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及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

薛燕,潘文彦,仲骏,吴佳庆,钟美珺,郑吉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脱污染集束化护理在心脏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院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心脏手术病人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行心脏手术的64例病人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7年12月行心脏手术的52例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脱污染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病人发生感染16例,感染发生率25.00%,死亡5例,病死率7.81%。观察组病人发生感染5例,感染发生率9.62%,死亡4例,病死率7.69%;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脱污染集束化护理用于心脏手术病人护理中能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利于病人恢复。

围术期细节护理联合认知干预对子宫瘢痕妊娠病人介入治疗负性情绪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崔鹤,李亚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围术期细节护理联合认知干预对子宫瘢痕妊娠病人介入治疗负性情绪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82例子宫瘢痕妊娠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细节护理联合认知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指标恢复时间、负性情绪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人临床各指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细节护理联合认知干预可有效缩短子宫瘢痕妊娠病人术后机体恢复时间,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病人更快康复。

胸腔引流管结合负压球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病人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汤小华,崔玉琴,肖华,梁艳,路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结合负压球在病人加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胸外科108例在单孔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病人术后予胸腔引流管结合负压球引流,对照组病人术后予16 F聚氯乙烯引流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在术后第2天和第3天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引流前相比,引流后两组病人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都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的升高更明显(P<0.05)。与引流前相比,引流后两组病人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病人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结合负压球引流能够增加病人引流量、减轻炎症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改善病人肺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专病护理的个案管理模式在行PTCD的梗阻性黄疸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贾自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专病护理的个案管理模式在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术的梗阻性黄疸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和2018年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一病区且首次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病人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5例(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入院),观察组65例(2018年2月—2018年12月入院)。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专病护理的个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病护理的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行PTCD的梗阻性黄疸病人,明显提高了病人疾病知识知晓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了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基于微信平台的良肢位摆放管理对脑卒中痉挛病人肢体功能的影响

刘月伟,李海东,刘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良肢位摆放管理对脑卒中痉挛病人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0例脑卒中痉挛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良肢位摆放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良肢位摆放管理。比较两组病人临床护理疗效、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肢肢体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肌力水平在3级以上的病人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950,P<0.05)。护理2周后、4周后两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病人NIHS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护理4周后两组病人的FuglMeyer各项评分较护理前均升高,且观察组病人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良肢位摆放管理有利于脑卒中痉挛病人的肌力恢复,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

高低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炎症因子及内毒素清除效果的比较

郑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高低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炎症因子及内毒素清除效果的比较。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低通量血液透析,观察组行3个月的低通量血液透析后再接受3个月的高通量血液透析,比较两组病人透析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内毒素、营养状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透析后观察组病人血浆内毒素、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观察组病人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炎症因子及内毒素,从而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利于病人预后。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造口袋在腹部切口感染病人中的应用

罗苑植,梁月英,李力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总结3例回肠造口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在腹部切口处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回肠造口处使用两件式凸面透明造口袋,外接一次性引流瓶引流排泄物,做好VSD的观察和护理、肠造口及周围皮肤的观察和护理、营养支持等。结果:病人感染得到控制,伤口愈合,康复出院。结论:对于回肠造口术后伤口不愈并发腹部切口感染的病人采用VSD联合造口袋,并加强各项护理,能够有效地隔离肠造口排泄物刺激周围伤口,控制感染,促进病人的康复。

基于GRACE评分系统的临床分级护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胸痛病人中的应用

李洁,商锟鹏,卢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基于GRACE评分系统的临床分级护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胸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医院就诊的70例ACS胸痛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GRACE评分系统的临床分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死亡情况以及护理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病人MACE总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直接护理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分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措施到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GRACE评分系统的临床分级护理应用于ACS胸痛病人中,可明显减少MACE发生风险,降低病死率,提高护理质量。

基于希望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抑郁症病人临床康复护理中的价值研究

杨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希望理论对抑郁症病人希望水平、心理状况及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精神科收治的抑郁症病人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精神科常规性健康指导,观察组将希望理论贯穿于健康教育中,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希望水平、心理困扰及临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3个月后希望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理困扰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希望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抑郁症病人的希望水平,减轻病人心理困扰及抑郁症状,有利于病人临床康复。

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管理在牙体牙髓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李结枝,郭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基于健康行为过程理论(HAPA)的护理管理在牙体牙髓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48例牙体牙髓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管理。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咀嚼功能(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指数、牙龈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管理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康复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牙体牙髓病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咀嚼功能,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护理管理

基于思维导图的培训在儿科门诊护士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周荟,朱杉,余艮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培训在儿科门诊护士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儿科门诊43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1人和观察组22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教学,观察组采用基于思维导图的培训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教学。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培训后复苏理论知识、复苏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的变化。结果:培训后观察组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心肺复苏理论成绩、心肺复苏按压技能、正压通气技能、电除颤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后观察组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心肺复苏知识运用及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与实践结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思维导图的培训不仅能提高儿科门诊护理人员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水平,同时有助于儿科护理人员综合急救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心搏骤停患儿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SBAR沟通模式联合情景案例教学在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李士荣,朱晓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分析SBAR沟通模式联合情景案例教学在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6月医院护理人员进入急诊科规范化培训N0~N1级护士39人设为观察组,2016年4月—2017年12月进入急诊科规范化培训N0~N1级护士39人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急救理论及技能培训方式,观察组实施SBAR沟通模式联合情景案例教学方式。比较分析两组规范化培训护士不同情景应急能力评分以及急救能力综合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低年资护士应对猝死、窒息、急性脑梗死、脑疝、跌倒、坠床/摔伤、火灾以及停电等情景应急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术操作、抢救配合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应急流程执行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联合情景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不同情景应急能力及急救综合能力。
调查研究

临床护士睡前拖延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赵利梅,蔡红侠,潘晓文,林慧娟,黄华玲,吕丽敏,孙静,梁峰,单春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睡前拖延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247名临床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上床拖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睡前拖延得分为(27.44±3.29)分。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科室、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有无子女及睡眠时长7个因素对临床护士的睡前拖延行为有影响(P<0.05)。结论:科室、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有无子女及睡眠时长等均为临床护士睡前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应从上述各方面入手,针对性地改善临床护士的睡前拖延行为。

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库敏,周建荣,周巧学,吴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感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月—2019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6个主城区的385名社区空巢老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UCLA孤独量表(UCLA)、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其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385名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感得分为(39.65±7.36)分,中等及以上水平孤独感者占78.4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独居、月收入较低、睡眠障碍是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感的危险因素,参加体育锻炼、饲养宠物、社会支持水平较高是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感的保护因素。结论: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感水平较高,社区工作人员应针对孤独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其孤独感,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症状体验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吴松燕,曹丽嫚,肖月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症状体验情况和自我效能感水平,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6月就诊于医院的14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病人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效能感量表。结果:病人最常见的5个症状分别为气促/呼吸困难、缺乏活力、咳嗽、焦虑不安和睡眠不足。自我效能感量表总分为(78.13±17.57)分,得分指标为50.4%。病人的症状体验得分与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症状体验较差,自我效能感为中等水平,两者之间呈负相关。临床医护人员要注意同时加强病人的症状管理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在帕金森病病人中的应用

成露,杜芸芸,张睿,王红,刘卫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探讨帕金森病病人在环境领域、社会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和健康行为领域的主要护理问题及其原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的105例原发性P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调查表筛查帕金森病住院病人的主要护理问题。结果:105例住院PD病人在环境领域主要存在安全与收入2个方面的护理问题。在心理社会领域主要存在精神健康与人际关系2个方面的护理问题。在生理领域主要存在神经肌肉骨骼功能、排便、皮肤、认知、泌尿5个方面的护理问题。在健康行为领域主要存在健康照顾督导、药物治疗、身体活动、个人照顾、睡眠休息5个方面的护理问题。结论:帕金森病病人的问题多且零散,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可全面筛查出病人所存在的护理问题,并可通过对主要护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帮助护理人员制定更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更好地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改善生活质量。

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黄莉萍,徐晓丽,胡莎,赵珍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导致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5例PICC置管的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根据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将患儿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其中发生组28例,未发生组97例。收集患儿一般资料、病例信息及PICC置管时的操作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患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过小(<32周)、体重过轻(<1 600 g)、穿刺位置在腘静脉、脐带异常、羊水污染、出生伴有基础性疾病、连续置管时间长、导管阻塞是影响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1 600 g、胎龄<32周、有基础性疾病、连续置管时间长是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引起新生儿PICC导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胎龄过小、出生体重轻、出生伴有基础性疾病、连续置管时间长,应加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连续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恶性血液病病人化疗间歇期输液港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朱盛南,沈新梅,俞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病人化疗间歇期携带输液港自我管理的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19年6月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12例输液港化疗间歇期病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通过访谈归纳出3个主题,即病人携带输液港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困扰、病人自我管理过程中的优秀品质、病人自我管理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结论:护士应重视恶性血液病病人化疗间歇期输液港自我管理的体验,在病人化疗间歇期应分阶段、有计划地给予个性化专业指导,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促进病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导管的自我管理过程。

胸痛中心建设中心内科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分析

张雪,姚芸,陈芳,崔婷婷,叶凌,李敏,李惠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分析胸痛中心建设中心内科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方法:采用护士基本资料调查表、胸痛中心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测量量表对医院心内科9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内科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得分为(114.22±28.08)分,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地点和参加院内胸痛中心培训次数是影响心内科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培训力度,使心内科护士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娴熟的实践技能,当病人发生病情变化,能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实现人岗匹配,提高护理质量,最终达到胸痛中心建设的目的。

严重创伤病人创伤后发生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陈朗春,王振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分析严重创伤病人创伤后发生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护理对策。方法:2017年1月—2019年6月医院共收治创伤病人3 126例,其中严重创伤病人340例,340例严重创伤病人中有122例病人发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将其作为应激障碍组,其余21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调查收集340例严重创伤病人的一般资料、病情和住院期间情况等,分析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向人格、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20分、开放性创伤、合并休克或脓毒血症、进行机械通气、持续血液过滤和遗留残疾的严重创伤病人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比例明显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向人格、APACHE Ⅱ评分≥20分、开放性创伤、合并休克或脓毒血症、遗留残疾均是严重创伤后发生应激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严重创伤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内向人格、APACHE Ⅱ评分高、开放性创伤、合并休克或脓毒血症、遗留残疾等均是严重创伤后发生应激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该提高警惕,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风险。

认知功能与老年肿瘤PICC置管病人并发症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胡皎,高燕,贾悦,冯玉玲,叶琳,田莉莉,李爱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与老年肿瘤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医院置入PICC导管的306例老年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PICC导管相关资料、认知功能状况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认知功能与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并发症组病人的认知功能得分为2.00(2.00,4.25)分,高于无并发症组的1.00(0.00,3.00)分。认知功能与老年肿瘤PICC置管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r=0.310,P=0.000)。结论: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肿瘤PICC置管病人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及时识别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老年肿瘤PICC置管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男护士对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杨淼淼,赵慧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男护士对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体验、科室轮转后的感受,以探讨适合男护士特点的培养模式,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完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名经历了规范化培训的男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了解其对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看法、意见及建议。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题:能力得到提升、对带教模式满意、规范化培训轮转是必要的但应有别于女护士、轮转时间及轮转科室选择有改进空间、对男护士的后勤保障机制不完善及归属感缺失。结论:男护士在医院特殊护理岗位的优势越来越显现,其市场需求也随之越来越大,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男护士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轮转科室选择与设置的合理性与适宜性,充分考虑性别差异对男护士职业发展的影响、适宜男护士发展的岗位能力要求,调整规范化培训计划与方案,以充分发挥男护士的性别优势与更好的职业匹配度。

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癌症复发恐惧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崔林晟,林秀如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癌症复发恐惧(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FCR)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针对性护理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医院就诊的308例肝癌术后病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FCR得分为(37.76±8.11)分,主要影响因素为TNM分期、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以及积极应对(调整R2=0.446)。结论:肝癌术后病人的FCR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护理工作者应该将FCR的高危病人视为关注的主要群体,并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同时还应调动社会支持系统,鼓励以及引导病人积极应对自身的疾病状况,以使其复发恐惧状况有所减少。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病人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梁彩红,欧春蓓,邱悦,刘淑芳,李连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病人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病人360例,基于一般资料量表调查病人基础信息,评价病人检查依从性,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病人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据此确定护理对策。结果:经观察、评价得到,检查依从性较差的病人80例,检查依从性良好的病人280例;单因素分析得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病人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水平、药物过敏史、瞬目运动、首次检查、检查操作、检查焦虑、检查系统教育、检查不良反应(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病人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发生瞬目运动、首次检查、检查操作不规范、伴有检查焦虑、缺乏检查系统教育、伴有检查不良反应(P<0.05)。结论:部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病人检查依从性差,临床需明确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积极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全面提升病人的检查依从性。

慢性伤口病人社会支持与无能为力感的相关性分析

朱晓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慢性伤口病人无能为力感状况,并探讨社会支持与无能为力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伤口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伤口病人8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病人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成人无能为力感量表(PAT)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慢性伤口病人社会支持得分为(42.12±8.78)分,无能为力感得分为(34.87±10.65)分。社会支持得分与无能为力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621~-0.454,均P<0.05)。结论:慢性伤口病人的社会支持和无能为力感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与无能为力感呈负相关。临床可通过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来改善病人的无能为力感。

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

刘明慧,覃惠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2018年7月—2018年9月选取广州市3家肿瘤专科医院工作的22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士版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为(60.34±14.21)分,处于中等水平,健康促进生活方式5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职业安全、人际支持发展、自我实现、均衡饮食和运动保健。不同工作年限、第一学历、夜班频次的肿瘤科护士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科护士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体现状一般,肿瘤科护士尤其重视职业安全,但运动保健是其薄弱之处。建议护理管理者应引导肿瘤科护士关注和采取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从而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提高护理质量。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在晚期肿瘤病人中的应用

李玲,罗经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在晚期肿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19年6月入住我院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的晚期肿瘤病人364例,入院后常规给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估。根据ADL评估结果分为ADL正常组和ADL受损组,比较两组病人伴随的临床状况。针对有明显差别的伴随情况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共有56例(占15.4%)病人ADL出现受损,其中38例轻度受损(占67.9%),主要累及活动(52例,占92.9%)及洗澡(20例,占35.7%)。ADL受损组伴随贫血、低蛋白血症、肺炎、脑转移、疼痛、肝功能异常及腰椎转移的病人比例明显高于ADL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低蛋白、疼痛、肝功能异常及腰椎转移为影响晚期肿瘤病人ADL受损的伴随情况(P<0.05)。另外,ADL受损病人的跌倒、压疮、抑郁及生活质量受损的比例明显增多。结论:有15.4%的晚期肿瘤病人ADL受损,大部分为ADL轻度受损,较易累及洗澡和活动。贫血、低蛋白血症、疼痛、肝功能异常及腰椎转移与ADL受损具有相关性。ADL受损病人容易出现跌倒、压疮、抑郁及生活质量受损等不良事件。故有必要对晚期肿瘤病人行ADL评估,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我国骨科快速康复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张红燕,吴丽娇,温宝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了解我国骨科快速康复相关研究的整体状况,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收录的关于我国骨科快速康复的相关文献,搜索词为“快速康复或加速康复或ERAS或FTS”和“骨科、脊柱、创伤、骨折、关节”,检索限定“篇名”字段,借助CNKI可视化分析、NoteExpress以及书目共现系统对检索结果从发布年份、论文作者合作程度及核心作者、来源期刊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17篇文献,文献发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文献作者合著率为59.38%,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文献数量最多的期刊为《齐鲁护理杂志》;发文数量最多的机构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学科来源以护理为主。随着我国骨科快速康复研究的深入,研究主题向多元化发展,集中于骨折以及关节置换领域,但该研究主题获得的基金支持数量较少。结论:我国骨科快速康复领域正飞速发展,但其研究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今后可加强该研究领域学者间的互相合作,打造科研交流平台,以利于学术成果分享。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对该领域的支持力度,同时针对不同骨科领域的亚专科特点制定相应的实践指南,并完善延续性的随访体系。

骨科大手术病人主要照顾者照护负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钟宇婷,施楚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骨科大手术病人主要照顾者照护负荷的现状,探讨照护负荷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骨科大手术的214例病人和对应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病人术后5~7 d。调查工具包括骨科大手术病人及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负荷问卷、主要照顾者照护能力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结果:骨科大手术病人主要照顾者照护负荷总分为(37.14±8.01)分,照护负荷由重到轻依次为时间依赖性负荷、发展受限性负荷、生理性负荷、社交性负荷、情感性负荷。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的手术方式、术后自理能力及主要照顾者的年龄、参与照顾人数、每日参与照顾时间、焦虑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照护能力是影响骨科大手术病人主要照顾者照护负荷的主要因素。结论:骨科大手术病人的主要照顾者普遍存在照护负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接受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病人的主要照顾者比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主要照顾者照护负荷高,术后自理能力越差的病人其主要照顾者照护负荷越高。主要照顾者年龄越低、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每日照顾时间越短、照顾能力越高、焦虑程度越低的主要照顾者照护负荷越低。

急诊科护理人员子女家庭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

王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理人员子女的家庭教养方式,为疫情背景下居家教学的执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2020年2月15日在医院急诊科工作的60名护理人员子女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简式家庭教养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子女性别不同,父亲过度保护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学历不同,子女在其过度保护维度得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职称不同,子女在其母亲的过度保护维度得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亲在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3个维度上的得分较好,说明教养方式得当。孩子的性别、父母亲的学历及母亲的职称是影响过度保护维度得分的因素。
护理教育

护理实习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金迪,廖宗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护理实习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17年度—2018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有581名护理实习生参与本次研究,职业生涯规划得分为(134.68±14.1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担任的职务、是否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的课程、对护理专业的满意度是护理实习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职业生涯规划总变异的17.7%。结论:护理实习生职业生涯规划处于一般水平,就业指导部门应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帮助护理实习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个案护理

1例小儿半坐位颅内斜坡巨大脊索瘤切除的围术期护理

刘欢,李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总结了1例小儿半坐位颅内斜坡巨大脊索瘤切除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术前通过全面的评估以及多学科联合方案的制定,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工作,完善术前的准备,术中严密警惕静脉空气栓塞,术后密切观察直立性低血压、张力性颅内积气的发生,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完善出院指导。结果:术后4周病人康复出院。结论:多学科合作及完善的围术期护理可以减少半坐位斜坡脊索瘤术后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1例胃癌术后输注奥沙利铂发生大面积外渗病人的护理体会

王书蕊,陈星,程雪梅,于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1例胃癌术后经外周输注奥沙利铂药物时发生大面积外渗病人的护理方法及体会。通过护理减小奥沙利铂药物外渗面积,促进血液循环,根据药物外渗原因完成针对性的准备工作,以此提高临床化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病人在住院期间经对症治疗和紧急处理,肿胀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