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12期 刊出日期:2021-04-30 目录

论著

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素养培养现况调查

周敏,王玲,马志英,李华萍,李傲涵,李袁林,付甜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现有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素养认知及培养中需要改进之处,根据调查结果更好地优化职业素养的课程设计和培养路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200名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通过问卷星进行调查。结果:33.5%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对职业素养内涵知晓,63.5%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认为学校的课程设计对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欠缺,学生普遍认为学校以及医院要加强重视职业素养的培训,丰富培训内涵。结论:探索及优化护理专业硕士(MNS)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的较高职业素养技能型的护理人才。

行纤维支气管镜术的支气管软化患儿母亲内心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张龙宝,谢安慰,周卫芳,王春娟,曹永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期间支气管软化患儿母亲的内心真实体验,为临床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方法对15名患儿母亲进行半结构式访谈,Colaizzi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相关知识缺乏、复杂的心理反应和多元化的需求。结论:深入了解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支气管软化患儿母亲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医护人员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患儿母亲身心健康,提高照护患儿的能力。

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呼吸机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

肖文娟,刘美华,刘媛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呼吸机相关性感染(VAP)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6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VAP发生率,按是否发生VAP将患儿分为VAP组、非VAP组,分析患儿发生VAP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60例患儿中22例出现VAP,发生率为8.46%;两组患儿出生体重、插管方式、通气时间、插管次数、早期使用抗生素、头部位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方式、通气时间、插管次数、早期用抗生素、头部位置是影响患儿VAP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VAP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针对其危险因素,优先选取经口气管插管、减少通气时间及插管次数,合理使用抗生素,抬高头部治疗,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新型优化康复模式在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中的护理效果及对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王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新型优化康复模式在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中的护理效果及对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心力衰竭病人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新型优化康复模式,护理后4周对病人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心功能水平、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4周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4周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4周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绞痛、再发心力衰竭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4周治疗方法、疾病发展、疾病危害知晓率及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及护理内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优化康复模式用于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中能提高病人心功能水平,有助于提高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首次无痛胃镜检查病人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调查及其护理干预

陈艳,蒋伶俐,伍芝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首次无痛胃镜检查病人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明确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首次无痛胃镜检查病人140例为研究对象,借助回顾性分析法收集其临床资料,统计计算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确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我院首次无痛胃镜检查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无痛胃镜检查并发症发生因素有年龄、异常气道、自我效能水平低、心血管系统疾病史、禁食禁水时间、焦虑情绪(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痛胃镜检查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有异常气道、心血管系统疾病史、禁食禁水>3 h、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自我效能水平低(P<0.05)。结论:首次无痛胃镜检查病人易发生相关并发症,且异常气道、心血管系统疾病史、禁食禁水>3 h、SAS评分≥50分、自我效能水平低为检查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需结合危险因素开展护理工作,缓解病人焦虑情绪,提升其自我效能水平。

医院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构建及应用效果分析

王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从而为医院护理绩效考核提供全新方法,对实际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医院信息化平台系统中获取全院护理人员4种指标类型(护理效率、护理质量、护理工作量及护士业绩)的90项数据,主要采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chisquared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or,CHAID)对指标数值进行分析,将不同病区护理人员划分成不同绩效集群,从落实对不同病区护理人员护理绩效即时性分类,方案应用前后,从公平性、适用性、接受性、客观性、效率性、总体满意度6个维度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实施比较分析。结果:函询专家中56.5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91.3%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第1轮与第2轮专家协调度各项指标维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位护理专家权威系数均>0.800,最终确立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82个;护士对护理绩效管理方案应用前[(2.82±1.16)分]与应用后[(4.29±0.55)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管理人员对绩效方案实施前[(3.09±0.82)分]与方案实施后[(4.02±0.74)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1,P=0.019)。结论: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对护理操作数量、质量、效率、业绩4个方面实施分类与分析,为护士提供绩效量化考核标准,为护理管理人员提供具有科学性和实时性的考核方案,具有操作简便、降低成本等特点。
综述

我国安宁疗护的护理管理模式及展望

于淼,胡佳惠,孙淑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简要阐述国内外安宁疗护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我国近年来安宁疗护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临终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宁养院护理管理模式、社区医院护理管理模式以及实施安宁疗护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以期促进我国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

我国医患共同决策的研究现状

陈婷,辛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医疗环境的改变,全民健康需求的多样化要求我们对传统诊疗模式做出调整和完善。本文从医患共同决策在我国大陆地区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两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研究的实施和诊疗模式改进提供参考。

中青年PCI术后病人院外心脏运动康复延续护理新进展

彭欢欢,潘康健,潘华福,辛宗妍,潘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中青年病人是家庭的经济及精神支柱,如何促进中青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病人心脏康复,早日回归社会,一直是国内外心血管专家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Ⅱ期、Ⅲ期心脏康复的场所是门诊、院外的家庭及社区。诸多的因素影响导致病人出院后运动依从性不高,从而直接影响其康复的效果。要对此类病人进行连续的、积极参与的、有序的延续康复指导与训练,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充分发挥护理专业人员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本文就中青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病人院外心脏运动康复及延续护理的国内外研究及新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冷疗方法的研究现状

靳美娜,刘春梅,邓丽,闫秀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冷疗的作用、冷疗方法、冷疗持续时间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冷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冷疗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运动康复研究进展

史佳敏,王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国内外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运动康复的概念、运动实施计划、运动康复的获益及运动的安全性进行系统综述,结合我国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进行运动康复的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慢性鼻窦炎病人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李陈娇,王斌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基于慢性鼻窦炎发病率高、病人疾病知识缺乏、心理素质偏低、治疗依从性差等特征,结合健康教育在改善病人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术后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慢性鼻窦炎健康教育内容、方式、时间及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提出应从健康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方式的多样性、时间的恰当性、评价指标的科学性等方面持续完善国内慢性鼻窦炎健康教育模式,旨在提高病人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改善治疗依从性。

延续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出院病人中的实践与效果研究进展

李梅,张学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延续护理的概念,在急性心肌梗死出院病人中的实践现状及效果进行综述,为完善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延续护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临床研究

助产士主导的连续照护服务模式的应用研究

秦婷婷,张智霞,张娟,贾爱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在助产士门诊实施助产士主导的连续照护服务模式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的绿色层级低危初产孕妇380例为试验组,黄色层级一般风险管理的单一合并症初产孕妇310例,助产士门诊根据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情况,对绿色层级低风险初产孕妇采用助产士一对一个性化全程连续照护结合黄色层级一般风险初产孕妇(孕期体质指数异常、妊娠期铁缺乏和妊娠期合并缺铁性贫血、妊娠期糖尿病、乙型肝炎感染)采用助产士专组专案管理方式个性化全程连续照护。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建档按期产检分娩的绿色层级低危初产孕妇460例为对照组,黄色层级一般风险管理的单一合并症初产孕妇358例,对照组孕妇接受传统的产科医师主导的产前检查。比较两组孕产妇及母儿结局。结果:两组绿色层级低危初产孕妇在阴道试产率,阴道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非指证剖宫产率,孕妇及家属的满意度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会阴裂伤Ⅲ度及以上发生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黄色层级一般风险组单一合并孕期体质指数异常初产孕妇在妊娠28周,妊娠36周,分娩时的体质指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及低体重儿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12周的体质指数,新生儿窒息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黄色层级一般风险组单一合并妊娠期铁缺乏或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初产孕妇在入组干预2个月后血清铁水平、分娩时血清铁水平、产前输血率、知识知晓度、孕产妇及家属满意度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窒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黄色层级一般风险组单一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初产孕妇在剖宫产率、饮食控制佳、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新生儿出生后30 min低血糖发生率、分娩巨大儿比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黄色层级一般风险组单一合并乙型肝炎感染初产孕妇在分娩时焦虑评分、42 d复查时焦虑评分、纯母乳喂养率、孕产妇及家属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组时焦虑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助产士门诊实施助产士主导的连续照护服务模式可以降低非指证剖宫产率,提高合并症相关知识知晓度,控制病情稳定,提高孕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管道护理流程图在维护早产儿脐静脉导管管道通畅中的应用

张婉玲,禤爱弟,曾海权,周爱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管道护理流程图在维护早产儿脐静脉导管(UVC)管道通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38例留置UVC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道护理,同时选取2015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162例留置UVC的早产儿作为研究组,给予管道护理流程图管道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置管期间管道通畅程度、导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及拔管后患儿家属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拔管后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结果:置管期间研究组患儿管道通畅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家属SAS评分、SDS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管道护理流程图实施早产儿静脉导管管道护理,可提升管道通畅程度,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儿家属不良情绪,提升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低负压引流与单纯闭式引流在肺叶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张倩,苏建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低负压引流与单纯闭式引流在肺叶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74例肺癌病人,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用信封法将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低负压引流组和单纯闭式引流组各37例。比较两组病人的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单纯闭式引流组病人术后2 d、术后3 d、术后4 d和术后5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均低于低负压引流组(P<0.05),单纯闭式引流组病人的术后引流量、出血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低负压引流组(P<0.05),单纯闭式引流组病人术后残腔积气积液、胸腔感染、皮下气肿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低负压引流组(P<0.05)。结论:单纯闭式引流在肺叶切除术病人的术后引流中能够更有效地减少病人术后疼痛感,促进病人的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初新,陈东芳,张婷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医院产科出生的86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暖箱保暖、肠外营养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予以间断鼻饲喂养,观察组予以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比两组患儿喂养相关指标(每日胃残余奶量、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达2 000 g时间、每日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出生后4周内每周体格发育相关指标(体重增加值、身长增加值、头围增加值),胃肠道发育情况(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胎便排尽时间、潴留量、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腹胀、呕吐、便秘、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每日胃残余奶量、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达2 000 g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生后4周内观察组患儿每日体重增加值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每日身长增长值、头围增长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大于对照组,胎便排尽时间、潴留量、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则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腹胀、呕吐、便秘、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呼吸暂停、NEC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提高喂养耐受性,减少喂养并发症,对患儿胃肠道发育以及体格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疼痛护理对宫颈癌病人围术期的效果观察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的影响

黄娟,杨颖,张少群,甘媚妍,黄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疼痛护理对宫颈癌病人围术期的效果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接收的宫颈癌病人1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加强疼痛护理。将两组的疼痛评分、S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术后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的SAS评分(42.94±3.80)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分(8.10±2.06)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 h、24 h、3 d、7 d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41±0.40)分、(3.03±0.34)分、(2.55±0.22)分、(1.51±0.1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4.39±3.80)h、首次排便时间(41.05±7.28)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61.94±7.52)h、首次进食时间(11.50±7.12)h、下床活动时间(6.29±1.26)h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病人围术期护理中加强疼痛护理能够缓解其疼痛感,减轻焦虑情绪,可提高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缩短病人术后康复时间。

赛肤润与硫酸镁在小儿甘露醇外渗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吴晶晶,张淑红,马红霞,王倩倩,张爱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比较赛肤润与硫酸镁用于小儿甘露醇外渗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小儿甘露醇外渗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外周静脉输注甘露醇时发生外渗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出现外渗后两组患儿均立即停止输液,原针头连接无菌注射器抽吸外渗药液。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每天3次,每次30 min;观察组采用赛肤润治疗,根据部位大小每次喷1滴或2滴赛肤润,涂抹均匀并按摩3~5 min,每隔4 h 1次,两组观察治疗时间均为72 h,72 h后无效者更改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赛肤润用于小儿甘露醇外渗的治疗效果优于硫酸镁,且操作简单、安全。

问题引导式教育联合基于赋能理论的多维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病人应对方式及预后的影响

袁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问题引导式教育联合基于赋能理论的多维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病人应对方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6例肝癌介入治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实施问题引导式教育联合基于赋能理论的多维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病人应对方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在面对、依赖自我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穿刺部位出血、感染、下肢血管栓塞、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01)。结论:将问题引导式教育联合基于赋能理论的多维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病人中可有效改善病人心理状态,提升积极应对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

张海莎,周方玲,吴祥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的急救效率、急救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脑疝、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溃疡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干预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可显著提升其急救效率,改善其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中路径导向性护理配合及效果研究

谭芳,马利贤,罗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中路径导向性护理配合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病人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分组法,将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2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给予路径导向性护理配合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的救治成功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路径导向性护理配合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P<0.05)。结论:路径导向性护理配合干预可显著提升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有效地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对病人获取优质护理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效果显著。

个体化营养膳食指导对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程文芸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膳食指导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饮食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病人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营养膳食指导,对比两组糖尿病认知水平、血糖控制水平及饮食管理能力的变化,记录两组血糖控制有效率、病人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观察组饮食管理能力总分及相关维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P)、餐后2 h血糖(2 hFBG)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糖控制有效率、遵医饮食依从率、满意率明显提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膳食指导能有效提高T2DM病人饮食管理能力及饮食知识,提高病人饮食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病人预后。

4例输注乌司奴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病人的护理

林丽芳,王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4例输注乌司奴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病人的护理。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制定乌司奴单抗输注流程,把控乌司奴单抗给药技术重点环节,延续管理乌司奴单抗周期化给药频率以及观察用药不良反应。

共享决策对ICU转出病人家属迁移应激水平及治疗决策满意度的影响

朱艳飞,曹会娟,张雯雯,周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共享决策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转出病人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及治疗决策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适合准则的ICU病人家属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家属转出前3 d常规给予护理宣教,干预组家属转出前3 d在常规护理宣教基础上实施共享决策干预。转出前第3天和转出后第3天分别使用家属迁移应激量表和决策参与满意度量表调查两组家属迁移应激水平和决策参与满意度水平,比较两组家属基本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转出后第3天干预组家属迁移应激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家属决策参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家属基本生命体征正常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享决策能够有效降低ICU转出病人家属迁移应激水平,提高其决策参与满意度,稳定家属的基本生命体征,有利于家属参与转出后的后续治疗,避免其转出后发生焦虑,保证了转出后过渡护理的质量。
护理管理

脑血管病护理专科门诊的建立及管理

童晓琼,吴历,寇琳,柯香君,聂小渝,张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为加强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做好脑血管疾病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减少疾病的发生与复发,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2018年9月我院设立脑血管病护理专科门诊,由2名工作15年以上、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较强沟通能力的副主任护师负责坐诊,开展脑血管疾病初筛及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脑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健康宣教;认知功能测评;卒中后焦虑、抑郁测评;卒中后吞咽功能测评;卒中后遗症康复指导;留置尿管、留置胃管维护及管理等。门诊运行半年后使用门诊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病人对脑血管病护理专科门诊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为95.5%。

个案全程追踪法对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影响

陈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个案全程追踪法在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个案全程追踪小组,对门诊手术室病人进行全程追踪,对比个案全程追踪法开展前后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情况、手术病人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和门诊手术室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情况。结果:个案全程追踪法实施后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提升,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手术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手术室护理纠纷和护理投诉率也明显降低,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全程追踪法可有效降低门诊手术室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促进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调查研究

造口专科护理质量建设的调查研究

杨爱花,金丽芬,胡刚,李玥璐,谢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造口专科护理质量建设的现状,分析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造口专科护理水平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造口护理专科质量建设评价表对7所医院的200例造口病人进行调查。结果:造口专科护理质量中的“结构质量”维度总分(7.00±1.42)分,“过程质量”维度总分(6.74±2.57)分,“结果质量”维度总分(4.61±1.18)分,“专科业务建设”维度总分(4.43±1.54)分;造口专科护理质量中的“结构质量”及“过程质量”得分较高,但“结果质量”及“专科业务建设”得分较低。结论:医院应在专业人才培养、专科业务建设、改善病人临床结局以及服务质量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强造口专科护理质量水平。

成人ICU病人住院期间睡眠状况的纵向调查及特点分析

邓伟,李小珍,袁舟洲,王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病人住院期间的睡眠状况及不同阶段的特点。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85例成人ICU病人进行睡眠状况的评估与记录,选择首次(T1)、住院中期(T2)、出院前1 d(T3)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430份睡眠质量评分,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ICU住院病人在T1~T3阶段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得分分别为(58.33±18.27)分,(61.45±12.71)分及(58.67±15.5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两比较发现,T2阶段比T3阶段睡眠得分高(2.78±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阶段护士评估时长均高于病人自评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认为影响夜间睡眠状况的主要为环境、心理、生理病理、医源性刺激等因素。结论:ICU病人在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住院中期睡眠质量最好。在不同阶段影响病人睡眠的主要因素不同,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睡眠相关知识及管理能力的培训,促进行为修正,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制定睡眠管理方案。

COPD病人焦虑、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柯彩霞,成守珍,梁秀,陈少珍,张朝晖,陈爱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开展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10月—2019年3月在广州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就诊的111例COPD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估量表(SSRS),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PD病人的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高于国内常模;COPD病人的焦虑、抑郁受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等因素的影响(P<0.05);COPD病人的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01)。结论:COPD病人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应予以关注和重视,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帮助病人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对疾病的康复起积极作用。

心内科本科护生OSCE考试对带教需求的质性研究

刘娟,姚丽,白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本科护理实习生(护生)在心内科客观结构化(OSCE)出科考试后的真实体验,探寻其生理、心理等状态,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生带教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位经历客观结构化考试后的本科护生进行半结构性深入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提炼。结果:通过访谈归纳出4个主题:护生对OSCE考试形式的感受;护生的情绪体验:紧张不自信,好奇与担心,不确定感;护生的综合判断能力;针对OSCE考试模式,护生带教方法中需改进的问题。结论:OSCE考核模式提升了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临床综合护理能力,得到护生认可,并明确了护生带教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鼻咽癌放疗病人放疗期生命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桓雪贞,钟乐,李文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鼻咽癌放疗病人放疗期生命质量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4例鼻咽癌放疗病人进行调查,收集基本临床资料,采取多因素分析影响放疗期生命质量因素。结果:164例鼻咽癌放疗病人生命质量评分为(76.22±12.31)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营养状况、是否常规放疗、吞咽功能评分、应对方式、家庭与社会支持度、有无口干燥症是影响鼻咽癌放疗病人放疗期生命质量的因素(P<0.001)。结论:鼻咽癌放疗病人放疗期受营养状况、是否常规放疗、家庭与社会支持度等诸多因素影响,生命质量较低,医护人员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升病人生命质量与预后。

中老年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弹性水平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韩智,李楠,岳晓红,王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中老年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中老年血液透析病人200例,回顾性分析病人临床资料以获取基础信息,采取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实施评价,统计心理弹性中高水平(≥50分)、心理弹性低水平(<50分)病人例数,借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中老年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人心理弹性评分为(62.16±2.53)分,中高水平病人158例,低水平病人4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老年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年龄≥60岁、透析龄<3年、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健康教育缺失、自我效能低(<24分)、自我管理行为差(<40分)、屈服或回避应对、社会支持不足(<22分)(P<0.05)。结论:影响中老年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弹性的因素复杂,提示应关注年龄≥60岁、透析龄<3年、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健康教育缺失、自我效能低(<24分)、自我管理行为差(<40分)、屈服或回避应对、社会支持不足(<22分)的中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护理指导,以改善心理性水平。

二型糖尿病病人运动性低血糖的认知及其防范措施的质性研究

梁梦瑶,张菊英,李星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旨在了解二型糖尿病病人对于运动性低血糖的认识及其防范措施,为后期临床相关方面健康教育的干预提供切入点。方法:2019年8月—2019年10月采用了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最大差异策略抽样,共访谈了湖州市某医院13例未发生过运动性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探索了他们当前对运动性低血糖的了解,对相关知识的来源途径,对运动性低血糖的防范措施,以及在运动中如何监测血糖,得到四大主题:对运动性低血糖的态度;对运动性低血糖防范和处理意识不足;运动性低血糖认知不足的影响因素;运动前后血糖监测不足的影响因素。结论:当前2型糖尿病病人对运动性低血糖认知不足,低血糖防范知识匮乏,相关知识来源途径少,相关医护人员需要重视相关宣教,拓宽宣教途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顾晓凯,华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新发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25例AMI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确诊后是否记录发生新发心房颤动将其分为新发心房颤动组70例与非新发心房颤动组155例。分别对两组病人的基本资料及临床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45)、是否合并糖尿病(OR=3.126)、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OR=3.245)、β受体阻滞剂耐受程度(OR=2.874)、睡眠障碍(OR=8.941)、饮食依从性(OR=1.231)均为影响AMI病人A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AMI病人新发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偏多,临床应重视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防护对策。

脑卒中幸存者家庭关怀度与反刍性沉思的相关分析

朱晓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脑卒中幸存者家庭关怀度和反刍性沉思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便利采样法,选择入住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幸存者82例。通过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和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RRI)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幸存者家庭关怀度得分为(6.55±2.31)分,处于中等水平;反刍性沉思得分为(25.31±10.36)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相关分析示,家庭关怀度和反刍性沉思总分及目的性反刍呈显著正相关(r=0.501~0.601,P<0.05)。结论:脑卒中幸存者的家庭关怀度和反刍性沉思均需提升;临床医护人员可通过增强家庭关怀度来改善反刍性沉思水平。

开胸手术病人麻醉复苏期烦燥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胡志英,吴庆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开胸手术病人麻醉复苏期烦燥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2019年4月在本院进行开胸治疗6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例资料获取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术前焦虑以及术后血小板、VAS评分、Ricker评分等,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病人术后麻醉复苏期烦躁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根据术后麻醉复苏期病人是否发生烦躁(Ricker评分≥5分)将病人分为烦躁组(18例)和正常组(42例),烦躁组和正常组的性别、年龄、术前焦虑、低血氧、术后VAS评分、术后镇痛和白蛋白、PaCO2方面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789,95%CI(0.643,0.967)]、年龄[OR=3.254,95% CI(1.902,5.568)]、术前焦虑[OR=3.105,95% CI(1.086,8.878)]、低血氧[OR=3.607,95% CI(1.505,8.647)]、术后VAS评分[OR=3.380,95% CI(2.704,4.227)]、术后镇痛[OR=0.382,95% CI(0.236,0.617)]和白蛋白[OR=3.016,95% CI(1.611,5.647)]、PaCO2[OR=2.962,95% CI(1.847,4.751)]均是病人麻醉复苏期出现烦躁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大、术前存在焦虑、疼痛评分越高、PaCO2高、术后白蛋白高、术后未进行镇痛、低血氧的病人更易发生烦躁。结论:对于行开胸手术的病人,性别、年龄、术前焦虑、低血氧、术后VAS评分、术后镇痛和白蛋白、PaCO2均是其麻醉复苏期发生烦躁的影响因素,在临床护理中需要进行密切关注并及早采取护理措施。

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马兴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人的生活质量水平,分析其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的关联性。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腹腔镜下行手术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病人当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我院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肝癌病人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L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AS)以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病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度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人生存质量功能领域的得分相对偏低。病人社会支持总分为(36.39±2.32)分,医学应对方式总分为(51.76±4.56)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人的总体社会支持与总体生活质量呈正相关,主要表现在角色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情感功能领域(r值分别为0.199,0.195,0.181,P<0.05);病人的面对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屈服应对方式和病人的总体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结论: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提高社会支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促进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人的生活质量。

临床护士胰岛素规范注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苍,胡细玲,郭晓迪,曾咏梅,刘书红,吴金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胰岛素规范注射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810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胰岛素注射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知信行总分为(158.87±17.65)分,知识、信念、行为得分分别为(65.56±15.80)分、(48.79±4.46)分、(95.87±8.98)分。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工作年限、1个月所护理糖尿病人数、每周执行胰岛素注射操作次数、是否给糖尿病病人做过胰岛素注射技术教育等影响其知识水平;工作年限、是否给糖尿病病人做过胰岛素注射技术教育及在管理住院病人血糖时所遇到障碍影响信念水平;是否给糖尿病病人做过胰岛素注射技术教育、是否知晓注射指南、近1年是否接受过胰岛素规范注射培训影响行为水平。结论: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处于中等水平,信念及行为水平尚可,应在临床全面开展胰岛素规范化培训,促进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治疗的同质化管理。

高龄二孩母亲育儿压力的质性研究

黄小妹,易永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高龄二孩母亲的育儿压力。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2位高龄二孩母亲育儿过程进行深度访谈,并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进行资料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高龄二孩母亲的育儿压力可归纳为4个主题:育儿负担感、家庭关系受影响、职业发展扰乱、支持系统缺乏。结论:高龄二孩母亲在养育二孩过程中存在较大育儿压力,应积极做好身心调适,加强家庭、社会支持系统,让母亲更好地承担养育职责,构建和谐美满家庭,促进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老年心肌梗死伴高血压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

郑美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老年心肌梗死伴高血压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90例老年心肌梗死伴高血压的病人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进行调研,采取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对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90例病人用药依从性平均得分为(6.01±1.48)分,其中用药依从性高的有110例(37.93%),依从性中等有98例(33.79%),依从性差为82例(28.28%)。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10年、用药种类≥3种、家庭支持程度低、认知力与记忆力较弱、他汀类或心血管不良事件、院外延伸药学等健康教育服务效果不佳等均为影响用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老年心肌梗死伴高血压病人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水平偏低,其受多项因素影响,改善药学服务效果、提升经济补贴、尽量减少用药种类等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
护理教育

医联体内清单式教学在骨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谌艳,吴俞萱,江伟,杨金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医联体内清单式教学在骨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020年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内实习的46名骨科护理实习生,将2018年7月—2019年5月的护理实习生23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的护理实习生23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清单式教学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实习生360°评价,对带教老师进行满意度评分。综合统计护理实习生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出科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以及综合能力考核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单式教学应用于医联体内护理实习生,不仅提高了护理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带教水平。
个案护理

肾联合移植术的观察与护理

陈慧琳,叶海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I型高草酸尿症患儿行肝肾联合移植术的临床资料,总结该患儿围术期的护理特点。术后住院期间虽出现过急性排斥反应、胆道狭窄和反复尿路结石,但经过临床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临床症状均缓解,术后肝肾功能恢复良好,患儿存活至今,定期随访。原发性Ⅰ型高草酸尿症虽然较罕见,但是病情发展严重,而且儿童病人行肝肾联合移植术护理难度较成人大,严密的症状观察,及早发现,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儿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