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11期 刊出日期:2021-04-20 目录

论著

肿瘤科护士职业召唤、职业认同及留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

崔晓敏,王梅杰,徐丹丹,李丽,成巧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召唤、职业认同及留职意愿的现状,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便利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肿瘤科护士18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召唤量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和护士留职意愿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留职意愿总均分为(3.30±0.62)分,职业召唤总均分为(3.23±0.71)分,职业认同总均分为(3.36±0.54)分。肿瘤科护士留职意愿与职业召唤、职业认同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1,0.743,P均<0.01)。结论:肿瘤科护士职业召唤、职业认同和留职意愿有待提高,职业召唤、职业认同等是影响肿瘤科护士留职意愿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者应建立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及培训制度,激发肿瘤科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强其职业认同感,从而提高其留职意愿,促进护理队伍的稳定。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张丽娟,张慧珍,钟巧玲,罗庆华,张惠婷,唐海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护理能力,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的187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30.40±7.65)分,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09.36±18.57)分。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护理能力呈负相关(P<0.05)。结论:多数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病人存在中重度自我感受负担,且自我护理能力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关注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减轻其心理负担。

乳腺癌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周毅娟,焦妙蕊,何爱莲,马艳惠,郭艳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乳腺癌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92例乳腺癌放疗病人,在病人放疗期间应用癌因性疲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乳腺癌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三者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独立因素。结果:乳腺癌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总分为(26.25±4.78)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5.23±3.98)分、心理弹性总分为(60.12±5.11)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总分、情感疲乏及认知疲乏评分与社会支持总分、社会支持利用度评分和心理弹性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人文化程度、临床分期、放疗效果、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是乳腺癌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乳腺癌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可通过加强病人放疗期间心理疏导,强化病人外部社会支持,从而减轻病人放疗期间癌因性疲乏,促进病人身心健康。

三级医院临床护士科研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马珂珂,郭园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三级医院临床护士科研开展现状、培训需求及科研活动的促进因素与障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科研培训及临床科研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以问卷星的形式对5所三级医院临床科室的护士进行科研活动相关内容的调查。结果: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662份,其中女性占96.83%,第一学历为硕士的护士占2.6%,护士科研能力自评得分总分均分为72分,发现问题能力维度条目均分最高,为3.00分,撰写论文能力维度条目均分最低,为2.00分。男性、高学历、高职务、高支持程度的护士科研能力总体水平较高;生育史越长、获取最高学历越久、工作年限越长的护士科研能力整体水平越低;职务越高、同事、护士长及家长的支持程度越高护士的科研需求程度越高。护士科研活动的主要促进因素包括自身兴趣、领导支持和职称晋升,主要障碍因素包括缺乏知识技能、缺少时间和缺少交流同伴。结论:护士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医院管理者应加强领导支持,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为护士提供更多的科研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与时间,可通过建立科研小组等方式促进护士科研主动性、积极性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血液透析护士对丙型肝炎感染暴发事件的压力感受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钟咪,周丽芳,孙春艳,宋利,赵立艳,崔冬梅,全梓林,陈迎归,王方圆,赵宜娜,符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护士对丙型肝炎感染暴发事件的压力感受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10 570名血液透析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人口社会学资料调查问卷、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血液透析护士对丙型肝炎感染暴发事件的压力感受等。结果:22.2%的血液透析护士对丙型肝炎感染暴发事件产生压力增大的感受,9.1%血液透析护士产生压力过大考虑离职的念头。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护龄、月收入、职务、职业倦怠对血液透析护士产生压力增大以及压力过大考虑离职感受具有明显影响(P<0.05);人际关系差的血液透析护士对丙型肝炎暴发事件会产生压力增大(P<0.05);工作氛围、性别、年龄和职业定位对血液透析护士产生“压力过大考虑离职”的感受具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丙型肝炎感染暴发事件对血液透析护士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建议医院管理者关注丙型肝炎感染暴发事件对血液透析护士的心理影响,并合理安排人力,设置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帮助血液透析护士明确个人职业规划,加强心理建设。

移动平台在脑肿瘤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任平,顾莺,李昊,马丽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移动平台在住院脑肿瘤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脑肿瘤患儿及118名家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由护士以口头宣教结合宣教单发放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移动平台持续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出院准备度得分及入院时、入院2周、出院时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出院准备度得分为(178.64±10.02)分,高于对照组的(156.71±9.00)分(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58.31±4.45)分,低于对照组的(60.80±4.08)分(P<0.05)。结论:移动平台应用于脑肿瘤患儿健康教育中可明显改善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家属出院准备度水平,为后续患儿居家护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导尿方式对脊髓损伤病人尿路感染和膀胱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李超,王静,刘心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不同导尿方式对脊髓损伤病人尿路感染和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Pubmed、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17年4月发表的文献。纳入比较两种不同导尿方式对脊髓损伤病人尿路感染和尿道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对象为病情稳定、无严重临床并发症、符合美国脊柱损伤学会2006年制定的脊髓损伤标准的脊髓损伤病人。对照组采用留置尿管进行导尿,试验组采用间歇导尿方式。培训2名评价员,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和评价,同时对数据进行提取。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489例病人。Meta分析显示,间歇导尿可以降低脊髓损伤病人尿路感染率[OR=0.16,95%CI(0.10,0.25),P<0.000 01],可明显缩短病人自主排尿时间[WMD=-10.28,95%CI(-11.38,-9.18),P<0.000 01],降低病人膀胱残余尿量[WMD=-35.90,95%CI(-40.53,-31.27),P<0.000 01],提高病人临床总有效率[OR=0.19,95%CI(0.07,0.53),P=0.001],可明显增加膀胱容量[WMD=93.68,95%CI(76.68,110.91),P<0.000 01]。敏感性分析显示该研究稳定性较好,漏斗图提示各研究没有发表偏倚。结论:间歇导尿可以降低脊髓损伤病人尿路感染发生率,有利于病人膀胱功能重建。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偏少,且有些文献质量偏低,仍需要加大样本量继续对此进行研究论证。

重庆地区三级甲等医院男护士职业承诺、离职意愿及相关性研究

孟玉倩,何珊,左泽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重庆市男护士职业承诺现状、离职意愿及其相关性。方法:方便抽样调查重庆地区三级甲等医院的84名男护士,采用问卷星调查法对其职业承诺、离职意愿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重庆地区三级甲等医院男护士职业承诺和离职意愿总分分别为(77.80±14.61)分和(10.30±3.19)分。重庆地区男护士的离职意愿与情感承诺、规范承诺、经济成本承诺、情感代价承诺、机会承诺及职业承诺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职称和聘用方式是影响男护士职业承诺的主要外在因素(P<0.05),而收入是影响离职意愿的主要外在因素(P<0.05)。结论:重庆地区三级甲等医院男护士的职业承诺分值相对较高,而离职意愿处于中等水平。应重视培养男护士的职业承诺,以降低男护士离职率。
综述

临床实践护生道德困扰的研究进展

张娜,李晓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临床实践护生道德困扰的概念、测评工具、原因、影响因素及干预方式,旨在明确临床实践中护生道德困扰根源,以针对性地给予干预,帮助护生顺利渡过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指出导致临床实践中护生道德困扰的原因来源于护生个体因素和临床实践因素;目前常用道德困扰的测评工具是护生道德困扰量表;影响道德困扰的因素包括护生年龄、性别、学历、职称、职务、所在科室及社会支持等;可通过提升教师能力、改变伦理教育方式、夯实护理伦理管理方式进行干预。

心碎综合征相关诱发因素及护理的研究进展

陈少如,秦庆祝,张红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心碎综合征概念、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构建全面有效的健康评估计划、及时识别心碎综合征的诱发因素(精神应激因素、躯体应激因素)、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制定心理或精神干预举措等护理对策,旨在为心碎综合征病人制定相应的护理规范提供依据。

粪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护理研究进展

刘蓉,罗金措,张桂梅,张海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国内外粪菌移植(FMT)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护理研究进展,包括治疗前的护理准备、治疗中的护理配合及治疗后护理等,指出应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辩证看待FMT治疗IBD的疗效和安全性。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刘俊兰,李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影响静脉留置针应用的因素及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价值,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的风险及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脑卒中相关的地区因素差异研究进展

姚媛淑,蒋颖,杨宗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地理因素、农村与城镇、医疗机构和文献发布地区方面介绍脑卒中发病率、治疗、护理、研究等方面的地区因素差异。指出国内外均已有研究涉及脑卒中“中风带”,国内将地区因素差异与脑卒中护理结合的研究已有展开,但数量较少且主要围绕着农村与城镇病人护理的不同;分析护理在这种差别上的实践与研究的切入点,为进一步研究作铺垫。
临床研究

自体血分离量与急性主动脉夹层大血管手术病人凝血功能的关系

李冬梅,黄志勇,王薇,张艳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自体血分离量与急性主动脉夹层大血管手术病人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2月—2019年11月医院接受急性主动脉夹层大血管手术治疗的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自体血分离量的差异分成A组(自体血分离量<15 mL/kg)32例、B组(自体血分离量15~20 mL/kg)30例和C组(自体血分离量>20 mL/kg)28例。比较3组病人术前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术中输红细胞率、输血浆率以及输血浆量、输洗涤红细胞量、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等。结果:B组、C组输红细胞率、输血浆率均低于A组,且B组、C组的输血浆量、输洗涤红细胞量均少于A组(均P<0.05);B组、C组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15~20mL/kg的自体血分离量应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大血管手术病人中可发挥一定的血液保护作用。

腹部振颤闪罐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的护理研究

龚惠华,曾兴,章玲,刘华,郑建娣,万小萍,郭剑,彭天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腹部振颤闪罐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腹部顺时针按摩及口服莱菔子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腹部振颤闪罐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对两组病人治疗后首次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状评分(Bristol评分)、排便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首次排便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病人Brist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腹部振颤闪罐法可促进排便、软化大便性状、缩短排便时间,可以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病人便秘。

案例警示教育联合酸冷电刺激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能力及意外事件的影响

王晓丹,朱琦敏,储金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案例警示教育联合酸冷电刺激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能力及意外事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加以案例警示教育联合酸冷电刺激,干预2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两组病人的吞咽能力。比较两组病人吞咽能力及吞咽意外事件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病人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警示教育联合酸冷电刺激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能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减少吞咽意外事件的发生。

体位调整对全身麻醉甲状腺手术病人眼压的影响

娄欢欢,孙文佳,王永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体位调整对全身麻醉甲状腺手术病人眼压的影响。方法:将择期手术的60例甲状腺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体位,让病人头后仰、颈过伸垂头仰卧,一直保持到手术完成;观察组病人在手术进行1 h左右,也就是在等候术中快速病检过程中把病人头部垫高,使头和颈保持水平位,然后把手术背板调高13°左右,持续6 min左右。密切监测两组病人眼压变化和手术后眼部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病人都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病人术毕及术后半小时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毕3例病人出现轻度球结膜水肿,观察组未出现球结膜水肿。结论:对甲状腺手术病人进行有效的术中体位调整,有利于避免病人发生眼压上升以及球结膜水肿问题,减少视力损伤的发生。

集束化护理在大叶性肺炎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患儿中的应用

李玉侠,崔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大叶性肺炎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168例大叶性肺炎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症状缓解时间、白细胞(WBC)恢复正常值时间、CT结果无异常时间、C反应蛋白(CRP)恢复正常值时间、发热症状消退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大叶性肺炎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患儿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何东梅,黄杜仙,肖坤茂,高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取整群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医院收治的10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入选对象一般资料和预后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10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中预后不良率为26.47%。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娩孕周、CT分度、5 min Apgar评分、产程异常、羊水异常、胎心异常、新生儿窒息、妊娠高血压、新生儿呼吸暂停、脑干症状、强直性惊厥、剩余碱(BE)值及pH值均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CT分度、妊娠高血压及强直性惊厥均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T分度、妊娠高血压及强直性惊厥均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关注和分析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措施,改善新生儿预后的敏感指标和状况。

肠癌肝转移病人动脉药盒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

孔秋焕,陈双珍,石思梅,覃惠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减少肠癌肝转移病人动脉药盒非计划性拔管。方法:对145例肠癌肝转移病人动脉药盒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17例病人发生动脉药盒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包括动脉药盒堵塞、肝动脉闭管、动脉药盒移位、动脉药盒反转、局部皮肤过敏或感染、化疗外渗导致皮肤溃烂、药盒维护受限、拒绝药盒治疗、药盒植入位置。针对原因提出置管前全面评估,做好动脉药盒护理,药盒化疗持续14 d,做好动脉化疗前准备与风险管控,落实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结论:动脉药盒置管后并发症是导致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药盒严格按照每隔2个月做动脉造影1次,及时发现动脉药盒问题,及时处理,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重症早期肺康复在ICU获得性肌无力预防中的应用

徐素琴,向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重症早期肺康复在重症监护室(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护理常规给予病人主动或被动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重症早期肺康复干预策略,具体内容包括气道廓清操作、呼吸训练、被动∕主动功能锻炼以及康复科物理治疗师协助参与。比较两组病人医学研究理事会评分(MRC-score)、ICU-AW发生率及RICU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四肢肌力MRC-score评分为(53.64±6.9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17±8.62)分(P<0.05),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R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早期肺康复能有效减少ICU-AW的发生,且风险性能够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安全可行。

游戏教学法在哮喘幼儿雾化吸入疗法中应用的护理实践

姚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游戏教学法在哮喘幼儿雾化吸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75例哮喘幼儿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5例哮喘幼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游戏教学法进行雾化吸入,比较两组幼儿见到雾化器时情绪反应、对雾化吸入治疗的配合度及其家长对雾化吸入治疗过程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幼儿对雾化器的排斥反应较对照组低(P<0.05),对雾化吸入治疗的配合度较对照组高(P<0.05),幼儿家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哮喘幼儿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实践中能降低幼儿对雾化器的排斥,提高幼儿雾化治疗的配合度和家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满意度。

“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的效果评价

张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的效果。方法:以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翻身钟”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压疮发生危险因素评估表(Barden)评分及压疮发生率、护理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Brade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的护理中运用“翻身钟”干预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压疮风险与压疮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循证护理用于抗辐喷防治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评价

朱竹华,王丽,芮雪,贾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用于抗辐喷防治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采用抗辐喷防治放射性皮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干预前后病人心理健康情况。对两组病人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心理健康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放射性皮炎等级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放疗2周、4周、8周放射性皮炎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减轻抗辐喷防治乳腺癌术后病人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改善病人心理健康,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

基于JBI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影响

欧阳友云,易梅荣,杨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JBI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时间将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4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5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JBI模式下的护理干预,通过证据生成—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4个步骤生成小儿感染性休克护理流程,根据证据优先级别实施改进后的感染性休克患儿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JBI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感染性休克患儿的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ICU住院时间。
护理管理

胸外科护士在肺癌围术期护理过程中核心自我评价的质性研究

戴安,修艳丽,李玉凤,王春蕊,张楷悦,袁迎钰,王璐,廖蕾,林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胸外科护士在肺癌手术病人围术期护理过程中核心自我评价的效果。方法:采用合众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7名在岗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利用手机、备忘录进行资料的收集,通过NVivo10软件进行资料整理,采用Colaizzi现象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3个主题:护士在围术期发挥的作用促进了其核心自我评价的提升;病人的认可提高了护士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护士整体核心自我评价良好。结论: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护士在围术期针对肺癌手术病人进行护理工作获得了良好的核心自我评价。

以色列灾害应急体系及对我国灾害应急体系建立的启示

薛超莉,赵丹丹,束余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以色列灾害应急体系,分析中以灾害应急现况,提出中以在应急预案领域合作的相关工作计划,以对我国灾害应急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专科颜色标识联合流程化管理在手术室精密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廖丹,杨兵,杨雪云,林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专科颜色标识联合流程化管理在手术精密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手术室中使用的精密器械依据专科和手术类型标上颜色,分类存放;使用电脑应用程序对器械的申购、验收、领用、归还进行严格管理,形成流程化管理制度,在各个专科普及。将2018年度上半年未实施专科颜色标识及流程化管理的780包器械设定为“实施前”,将下半年实施后的780包器械设定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器械完好率与使用差错率、器械回收时间、器械分类时间、医护人员对于器械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器械完整率高于实施前、使用差错率低于实施前(均P<0.05);实施后器械回收时间、器械分类时间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室医护人员对器械管理质量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精密器械进行颜色标识,配合流程管理,能提高器械的使用寿命,降低精密器械损伤率,提高工作人员效率,提高管理质量及医护人员对器械管理的满意度。

基于“仁心护理”文化的内涵建设与实践

李方芳,刘亚孔,席祖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仁心护理”文化在推进护理内涵建设的实践与成效。方法:实行以病人安全需求为导向和以提高职业幸福感为目标的“仁心护理”文化,构建护理内涵建设模型,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实行“仁心护理”举措前后病人的满意度和护士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行“仁心护理”文化后病人和护士满意度均得到提高。结论:实行“仁心护理”文化,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和专业内涵,有助于增强品牌效应和护理核心竞争力。

护理优良事件培训改善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观察

钟嫔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护理优良事件培训改善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9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护理优良事件培训,培训前后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对护士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测量评价。结果:培训后护士总体职业倦怠得分、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得分低于培训前(P<0.05),个人成就感得分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护理优良事件培训可改善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和提高护士幸福感。
调查研究

ICU护士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知信行现状的调查分析

于翔,刘闵敬,胡化刚,苏翠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ICU护士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ICU内CAUTI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2月—2019年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护士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知信行问卷”对6所医院11个成人ICU的433名护士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预防CAUTI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13.50±2.22)分、(37.19±3.35)分、(53.67±4.23)分。不同学历、职称、职务的ICU护士预防CAUTI知信行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护士对预防CAUTI的态度积极,但相关知识掌握不平衡、行为落实有待进一步提升。管理者应定期为ICU护士进行预防CAUTI的相关知识教育,提高措施落实的依从性,以期降低ICU内CAUTI发生率。

中部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现况调查分析

李进,黄丽红,何凡,鄢建军,张仲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中部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aemodialysis,MHD)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atoarteriovenous internal fistula,AVF)使用情况,为临床AVF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回顾性分析中部地区17所透析中心2018年10月—2018年12月使用AVF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基本资料、使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使用AVF行MHD治疗病人1 065例,血管选择主要以腕部桡动脉和头静脉为主(77.65%),首选端侧吻合(78.69%)。AVF穿刺方法选择:绳梯穿刺法740例(69.48%),区域穿刺法233例(21.88%),扣眼穿刺法92例(8.64%)。MHD病人使用AVF透析时间为36.00(12.00,60.00)个月,AVF透析时的血泵速度为230.00(200.00,240.00)mL/min,透析时AVF穿刺针的方向788例(73.99%)为动、静脉针均向心,穿刺针间的距离678例(63.66%)为5 ~<8 cm,AVF穿刺透析后止血方式弹力绷带捆扎753例(70.70%),穿刺点按压止血时间15 min 438例(41.05%)。有400例发生并发症,占37.56%,并发症以瘤样扩张最多。结论:瘤样扩张为AVF最主要的并发症,区域穿刺法占比较大,弹力绷带捆扎按压是完成透析后穿刺点的主要止血方式。

口腔正畸病人复诊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雨琳,王培君,彭丽,殷春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病人复诊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202例口腔正畸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入选对象一般资料和复诊率进行收集,并对影响口腔正畸病人复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02例口腔正畸病人中定期复诊的有114例(56.44%),未定期复诊的有88例(43.5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有无并发症、复诊次数、复诊时间、付费方式及心理状况均为口腔正畸病人复诊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有无并发症及心理状况均为影响口腔正畸病人复诊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女性、合并有并发症及负性心理均为影响口腔正畸病人复诊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加强对病人心理疏导和全程健康指导,提供便捷的复诊和健康咨询渠道,全面提升口腔正畸病人的身心健康,确保临床疗效的质量。

肿瘤病人化疗期间PICC常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李倩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肿瘤病人化疗期间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常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医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的304例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收集和分析肿瘤病人化疗期间PICC常见的并发症情况及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COX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304例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发生PICC常见并发症38例(12.50%),其中感染9例,导管堵塞12例,接触性皮炎11例,导管脱出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过敏史、基础病史、瓣膜类型、穿刺次数、导管尖端位置、导管维护周期、有无更换接头及有无更换固定器均为影响肿瘤病人化疗期间PICC常见并发症的相关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穿刺次数、瓣膜类型及导管维护周期是肿瘤病人化疗期间PICCC常见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穿刺次数、年龄、瓣膜类型及导管维护周期是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常见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PICC相关专科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置管操作水平,注重PICC围置管期健康宣教,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住院产妇母乳捐赠知识和态度的调查分析

李如月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住院产妇关于母乳捐赠的知识和态度现状,并分析原因,为推进母乳库的建立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便利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107例住院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母乳捐献知信行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住院产妇对母乳捐赠总体知识水平较高,但是对母乳捐赠在我国的应用情况了解较少;对母乳捐赠的认同感较强,但是在意愿方面较为犹豫。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可提高产妇对母乳捐赠的认识,推进母乳库的建设。

地铁员工急救认知及培训需求现状调查

张欣欣,韩国杰,柴宇霞,鲁丰华,张君瑞,黄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地铁员工急救知识、态度现状,了解其培训需求,为有效对其开展急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150名地铁员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其进行人口学资料、急救知识、态度、培训需求与现状调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地铁员工急救知识得分较低,态度得分较高,急救培训率高于普通公众,98.7%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有必要接受急救培训。结论:地铁员工对急救知识掌握不佳,亟待提高;急救态度较积极,培训需求强烈。建议对其采用多形式结合的急救培训模式,同时配合模拟急救实战演练,并加大相关普法宣传力度。
护理教育

3Dbody解剖软件辅助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代群莉,梁爽,傅翠梅,唐敏,祁丽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3Dbody解剖软件辅助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本科实习护生47人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本科实习护生48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法,观察组采用3Dbody解剖软件结合PBL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出科理论、操作成绩,了解观察组护生对3Dbody解剖软件辅助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反馈。结果:观察组护生出科理论与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该软件教学效果的综合满意度达98.61%。结论:3Dbody解剖软件辅助PBL教学法可增加护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生的出科成绩和综合能力。

多元化培训模式在肝胆专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朱恒美,房树恒,刘洁,艾文婷,孙莹,许丽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多元化培训模式在肝胆专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25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8月—2018年7月新入职的12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8月—2019年7月新入职的13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重点培养优秀带教老师、新入职护士统一理论授课、制订规范的带教及考核计划、专科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视频反馈教学等多元化培训模式进行规范化培训。两组时间均为1年。比较两组培训前后新入职护士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自我效能感、核心能力及带教老师、新入职护士对培训形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新入职护士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核心能力、自我效能较对照组提升(P<0.05),培训后观察组带教老师及新入职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教学方法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及新入职护士和老师的满意度。
社区护理

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实施照护技能培训的效果研究

胡晋禄,汤观秀,颜萍平,雷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基于“照护者技能建立模型”对失能老人主要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效果。方法:将70例失能老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护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家庭常规照护,观察组在家庭常规照护的基础上对主要家庭照护者实施每周1次、共6周基于“照护者技能建立模型”的照护技能培训。于基线时、干预第6周及干预第18周对两组家庭照护者照护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家庭照护质量、照护者照护负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家庭照护者照护知识技能掌握率达95.85%,高于对照组72.10%(P<0.05);在基线时、干预第6周及干预第18周,两组家庭照护质量、照护负担得分均不同,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家庭照护质量总分及失能老人部分、照护者部分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除情感性负担外,观察组照护负担总分及其余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照护技能培训可提高家庭照护者照护知识技能掌握率、家庭照护质量,减轻家庭照护者照护负担。

肝移植受者延续护理中应用远程随访管理系统的效果研究

李爱改,王迪,史正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延续护理中应用远程随访管理系统的效果。方法:挑选2018年6月—2019年12月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移植受者,在其出院后2周以自制的远程随访管理系统对其展开居家延续护理。结果:医护小组达成了对受者术后疾病状况的远程监控,通过视频交流为病人提供706例次健康指导。所有研究对象对远程随访管理系统的接受率、掌握率、应用时间、每次视频交流时间分别为81.08%、100.00%、(10.53±2.49)d、(12.13±2.69)min。肝移植受者满意度最高的3项依次是视频交流方式、延续护理模式、指导或者咨询内容;延续护理小组满意度最高的3项依次是病情变化处理方法、视频交流方式、指导或者咨询内容。结论:通过远程随访管理,为肝移植受者开展延续护理是现实可行的,不但能使肝移植受者的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且受者及延续护理小组都对此系统的应用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个案护理

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双胎妊娠合并Ⅰ型糖原累积病的护理

杨芙蓉,陈建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胎妊娠合并Ⅰ型糖原累积病病人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密切关注胎心变化、预防低血糖,术后预防产后出血、指导合理的饮食、预防相关并发症等。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病人于剖宫产术后14 d顺利出院。

妊娠合并李斯特菌病致早产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姜爱萍,王玉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讨论孕妇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李斯特菌病)后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及表现、如何诊断、治疗、护理措施和预后情况,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方法:选择1例2019年7月确诊李斯特菌病孕妇,对其临床病例资料给予分析、整理并查阅相关文献对围生期孕妇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该例孕妇诊断为感染李斯特菌病致早产。结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通过胎盘胎儿传播引起宫腔内感染,易致不良妊娠结局。应加强对孕妇感染李斯特菌病的排除性,加强孕期健康饮食指导。孕妇感染LM的临床表现有不典型的特点,但对发热原因不明的孕妇,应及时送检血培养,给予青霉素类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以降低围生儿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