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6期 刊出日期:2021-02-28 目录

论著

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对健康工作环境的期待研究

赵莹莹,张艳,许冰,田雨同,李晓华,鹿艺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健康工作环境的期待,以期为完善ICU护理环境建设、稳定护理队伍、进一步提升ICU护士工作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于2019年3月—2019年6月选取郑州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共10个亚专科的17名ICU护士为访谈对象,以C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ICU护士对健康工作环境存在诸多期待,如良性的人际氛围、合理的顶层设计及最大的成长空间。结论:护理管理者应以ICU护士的需求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期待,构建一个健康的ICU工作环境,以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升其职业获益感。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王梅杰,谢玉清,李亚杰,刘芳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对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路径。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应用一般资料问卷、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起搏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在郑州市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进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程控的262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 21.0和AMO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生活质量总分为(111.13±16.6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文化程度是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53.7%;其中自我效能感、文化程度对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生活质量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心理弹性对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结论: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文化程度是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神经外科护士预防非计划拔管护理知信行的调查研究

林莉,施诗,周洁,陈梦瑶,段添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护士预防非计划拔管护理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为提高临床非计划拔管护理质量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神经外科护士预防非计划拔管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对102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护士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4.76±0.81)分、(7.34±0.47)分和(6.55±0.75)分。不同工作时间、是否参加非计划拔管培训、是否经历非计划拔管事件神经外科护士的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经历非计划拔管事件的神经外科护士在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时间的护士在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士预防非计划拔管护理态度较好,但知识和行为不容乐观,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士预防非计划拔管知识培训,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ACE-Star循证护理模型对乳腺癌病人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马艳梅,吕慧敏,杨莹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美国循证实践学术中心(Academic Center for Evidencebased practice,ACE)Star循证护理模型对乳腺癌病人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2019年8月90例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健康教育+功能锻炼,观察组术后基于ACE-Star循证护理模型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并发症、患肢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锻炼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肢体肿胀、伤口积液、出血及裂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患肢主动活动范围、疼痛程度、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理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及家庭状况、情感状况、附加关注及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E-Star循证护理模型能有效提高乳腺癌病人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Meta整合乳腺癌病人乳房重建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龚健,徐志凤,吴慧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乳腺癌病人在重建乳房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掌握病人的内心,从而为后续提升临床医疗工作效率与水平夯实基础。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Scopus、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研究所 (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美国心理学数据库等,全面、系统检索乳腺癌病人乳房重建身心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文献发表时间在2017年—2019年。选取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利用汇集性整合法对结果进行有效整合。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有10篇,对10篇文献进行有效分析,共提炼29个有效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得出7个全新类别、3个整合结果。乳房重建决策时会出现信息不充分、彷徨等经历;重建乳房后会出现手术过程艰难、结果不满等经历;重建乳房后需经历生活与心理等方面的调适。结论:医护人员要时刻注意病人的信息需求、心理变化,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帮助病人尽早适应后续生活,提升乳腺癌病人乳房重建后的生命和生活品质。

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前疾病不确定感与信息需求的相关性研究

刘卫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前疾病不确定感和信息需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68例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病人为研究对象,在术前收集病人的有关信息,应用不确定感量表(MUI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行设计的信息需求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68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 MUIS 总分、复杂性得分、不明确性得分、不可预测性得分、信息缺乏得分分别是(112.32±9.65)分、(22.43±3.62)分、 (42.32 ±4.53)分、(15.43±2.77)分、(19.32±2.74)分,这些得分处于中等水平的分别有62例(91.2%)、47例(69.2%)、59例(86.7%)、20例(61.7%)、45例(66.2%)。病人的信息需求得分为(141.34±14.55)分,有45例(66.2%)得分处于中水平;家庭健康得分为(9.64±2.64)分,有45例(66.2%)得分处于低水平;身体健康信息得分为(32.43±3.62)分,有47例(69.2%)得分处于高水平;心理健康信息得分为(17.43±2.77)分,有42例(61.8%)得分处于中水平;社会健康信息得分为(7.34±2.55)分,有42例(61.8%)得分处于低水平;疾病和治疗信息得分为(62.32±4.53)分,有45例(66.2%)得分处于高水平;HAMA 得分为(13.65±11.63)分,有42例(61.8%)得分处于中水平。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情绪、身体健康信息、家庭健康信息、疾病和治疗信息、社会健康信息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病人在手术开始前容易有一定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会有焦虑等负性情绪,威胁生命健康、疾病和治疗信息会以较高的状态中存在,并且信息需求严重影响不确定感。
综述

农村脑卒中病人康复期延续服务研究进展

黄丽华,方芳,蒋红焱,向平,凌春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脑卒中延续护理的概述,综述农村脑卒中病人康复期延续服务研究进展,包括农村脑卒中康复期延续服务的必要性及延续服务模式、移动医疗应用程序(APP)在脑卒中康复期延续服务中的应用、医疗联合体在脑卒中延续服务模式中的作用,以期为农村脑卒中康复期病人延续服务提供依据。

1型糖尿病患儿父母亲职压力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蒋鑫鑫,单岩,蒋婷婷,周越,蔡利,高雅靖,李雪,王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亲职压力的概念,综述1型糖尿病患儿父母亲职压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指出临床医护工作者可借鉴国外研究成果,从疾病管理、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等可控性因素入手,通过评估父母照顾问题及需求,为其提供疾病管理支持与协调服务,通过心理干预加强父母疾病管理自我效能和积极应对方式。同时探讨1型糖尿病患儿父母亲职压力的根源,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我国“互联网+”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王永琼,王宇,杨明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我国“互联网+”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互联网+”为护理事业发展带来的成效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实现护理工作的个性化、信息化发展,推动数字化护理服务的蓬勃发展。

矮身材患儿居家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杨丹艳,陈英,余艮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矮身材患儿居家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rhGH)依从性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指出国内外矮身材患儿rhGH治疗依从性不容乐观,其依从性受到照护者文化水平、经济状况、注射装置、注射并发症及医患关系等的影响。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开展延续性护理措施,保持良好的医患沟通及运用先进的注射装置如电子注射笔等,都可有效提高其依从性。

中医特色护理在癌症晚期癌因性疲乏病人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黎建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中医特色护理及癌因性疲乏相关概念,综述中医特色护理在癌症晚期癌因性疲乏病人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应用问题,展望其发展趋势,为中医特色护理在癌症晚期癌因性疲乏病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临床研究

以量化评估策略为核心的调节式护理干预对胃癌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预防的影响

马丽华,黎群,刘丽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以量化评估策略为核心的调节式护理干预对胃癌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预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40例胃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以量化评估策略为核心的调节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生存质量测量量表简表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量化评估策略为核心的调节式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胃癌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感以及生活质量。

菌斑显示液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在牙周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徐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菌斑显示液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在牙周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2019年12月口腔科就诊的100例牙周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指导刷牙,观察组加用菌斑显示剂指导刷牙。比较两组牙周炎病人刷牙前后的菌斑指数(PLI)、刷牙时间,同时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刷牙后菌斑指数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刷牙时间长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菌斑染色液刷牙会更加有效地降低菌斑指数,缩短刷牙时间,提高牙周炎病人对刷牙方法的理解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减少身体约束护理方案在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

张冉,臧鑫亚,郭红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减少身体约束护理方案在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2月—2019年1月综合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240例气管插管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干预,观察组给予减少身体约束护理方案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约束时间、身体约束率、非计划性拔管(UEX)发生率、皮肤损伤情况,调查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评估病人心理健康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约束时间短于对照组,身体约束率、UEX发生率、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病人中应用减少身体约束护理方案可缩短约束时间,降低身体约束率、UEX和皮肤损伤发生率,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改善病人心理状况。

风险评估下护理干预预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效果观察

周纯,娄文君,谭梅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下护理干预预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9月对心脏外科收治的5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深静脉置管患儿实施风险评估下护理干预,并与实施前(2017年10月—2018年9月)接受常规感染预防的5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深静脉置管患儿进行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感染风险管理能力、患儿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及治疗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感染防范知识及感染防范技能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患儿家属对感染预防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心脏外科护士医院感染风险防范能力,降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服务满意率。

手术室-病房一体化术前访视在日间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陈凤,林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手术室病房一体化术前访视在日间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接受手术时间顺序将某三级甲等医院200例日间手术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术前访视模式,观察组病人采用手术室病房一体化术前访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术前访视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血压、心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前访视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1 d 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麻醉诱导时血压和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1 d病人满意度调查中对手术室护士基础护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病房一体化术前访视模式可降低日间手术病人焦虑情绪,缩短术前访视时间,有利于降低因生理应激反应而导致的术中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提高日间手术病人的满意度。

早期系统化肠道管理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肛门及排便功能、遵医行为的影响

何英英,阳惠,徐晓丽,伍志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肠道管理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肛门及排便功能、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76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编号奇偶数列排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术后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化肠道管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肛门功能、排便功能以及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后肛门功能、排便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肠道管理护理干预可提升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的肛门功能,改善患儿排便功能,提高患儿的遵医行为。

项目管理理念在颌骨骨折病人张口训练中的应用

喻磊,田思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理念在颌骨骨折病人张口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120例颌骨骨折术后张口困难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整个住院期间给予口腔颌面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项目管理实施张口训练。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张口度、舒适度、训练依从性、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3个月张口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舒适度、训练依从性和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将项目管理理念应用于颌骨骨折病人张口训练,可改善病人的张口度,提高病人对张口训练的舒适度、依从性和住院满意度。

程序化疼痛护理联合集束化口腔护理对鼻咽癌放疗病人口腔黏膜炎、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王玲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程序化疼痛护理联合集束化口腔护理对鼻咽癌放疗病人口腔黏膜炎、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48例鼻咽癌放疗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4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程序化疼痛护理联合集束化口腔护理。采用放射治疗肿瘤协会(RTOG)评估标准统计并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NRS疼痛评分和PSQI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程序化疼痛护理联合集束化口腔护理能降低鼻咽癌放疗病人放疗期间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减轻疼痛,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

多维度协同护理对住院老年卒中后尿失禁病人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谢萍香,王莉,梁雪玲,刘文婷,冯惠燕,周婷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对住院老年卒中后尿失禁病人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66例住院老年卒中后尿失禁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多维度协同护理。两组病人均护理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整体康复效果,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心理状态、睡眠障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1个月后,两组病人干预后SF-36总体健康、AD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NIHSS、HAMA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PSQI总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整体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协同护理可改善住院老年卒中后尿失禁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

导尿管留置时间对结直肠癌病人泌尿系统影响的Meta分析

陈静娜,陆关珍,杨艳玲,吴婷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术后早期导尿管留置时间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在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公开发表的关于导尿管留置时间对结直肠癌术后病人泌尿系统并发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8月1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6篇,研究方法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有591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 h内拔除导尿管病人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术后24 h[OR=0.22,95% CI(0.03,1.88),P<0.05],但可增加病人尿潴留的发生率[OR=1.73,95% CI(1.03,2.89),P<0.05]。结论: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24 h可明显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但也增加了病人尿潴留的发生率。

饮食管理联合运动训练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丁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饮食管理联合运动训练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水平、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24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3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孕妇给予饮食管理指导联合运动训练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血糖水平、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前30 min血糖、餐后2 h血糖及夜间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观察组孕妇中选取剖宫产分娩方式的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及妊娠期高血压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观察组发生胎儿畸形、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巨大及新生儿窘迫等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管理指导联合运动训练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水平,降低母婴不良并发症及改善分娩结局。

基于Beck评分的分级护理在口腔癌病人围术期的应用

王峥,李孔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Beck评分的分级护理在口腔癌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围术期口腔癌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Beck评分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经口进食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口腔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Beck评分、口腔致病菌数量、口腔清洁程度评估(口腔异味评分及牙菌斑指数)。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Beck评分和口腔致病菌数量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口腔异味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牙菌斑指数降低(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腔癌围术期病人给予基于Beck评分的分级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使病人早日康复,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

口令式腹压配合训练在初产妇会阴无保护分娩中的应用

黄旭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口令式腹压配合训练在初产妇会阴无保护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19年3月分娩的9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会阴无保护分娩护理,观察组接受口令式腹压配合训练。比较两组初产妇干预后第二产程时间、实际使用腹压时间、产时出血量、疼痛评分、新生儿窒息率、会阴Ⅱ度及以上裂伤率、产后疲倦感评分。结果:观察组初产妇干预后第二产程时间、实际使用腹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时出血量、疼痛评分以及新生儿窒息率、会阴Ⅱ度及以上裂伤率及产后疲倦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分娩体验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会阴无保护分娩中应用口令式腹压配合训练护理,有利于协助初产妇合理运用腹压、推动产程安全进展、改善分娩体验与母婴结局。
护理管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环境噪声来源分析及其控制策略

贺万香,郭艳雪,郑芬,刘小娟,莫羽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环境噪声来源,探讨控制噪声的策略。方法:研究分为NICU病房噪声控制前的评估阶段、措施落实阶段及措施落实后的噪声评估阶段3个阶段,记录控制措施落实前后病房24 h测量噪声≥70 dBA的次数,分析比较措施落实的效果。结果:病房噪声来源主要有设备噪声、人为噪声和患儿的哭闹声3类,经过噪声控制措施落实后测量的噪声水平下降(P<0.05)。结论:经过实施噪声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噪声,所以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及认识到噪声的危害性,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控制措施,以减少噪声对高危患儿的影响。

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与护理工时测量的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模型构建

余晓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TISS-28)与护理工时测量的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模型的构建,为科学配置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力资源夯实基础。方法:利用随机法,抽取133例本院ICU 5周内接收的病人,利用TISS-28评分与护理工时测量,利用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构建TISS-28评分与直接护理工时二者的关系模型,再利用相关公式构建TISS-28评分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的数学模型。结果:TISS-28分数与病人需要的护理工时成正比,即评分越高则病人需要的护理工时越长;直接护理工时和TISS-28评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12,呈线性正关联;所构建的人力资源配置数量和TISS-28模型:需要的护士人数=Σln[42.5×(TISS-28i)-124.3]/286.12。结论:构建的人力资源配置数和TISS-28评分数学模型能快捷预测出ICU需要的护理人数。

基于二维码识别技术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陈俊,林岩,王全平,元国栋,闫婷,朱行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二维码识别技术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基于二维码识别技术对手术室仪器设备进行精准化管理,将仪器信息与生成的二维码图形进行匹配,制定成图册,护士可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查询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及相关信息,在使用时准确进行记录。收集应用基于二维码识别技术前后设备维护合格率和及时率,比较手术室护士对仪器操作及管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应用基于二维码识别技术后,手术室仪器设备维护合格率和及时率均高于应用前(P<0.05);手术室护士的仪器使用及管理满意度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基于二维码识别技术应用于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维护合格率,提高仪器设备的维护及时率,同时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仪器使用及管理满意度,从而提高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质量。

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对急诊介入手术病人安全转运的影响

潘寿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对急诊介入手术病人安全转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6月行急诊介入手术院内转运的8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转运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观察组采用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比较两组病人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问题发生率、转运交接时间及接收护士对院内转运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转运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收护士对院内转运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手术病人实施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能有效提升转运交接安全性,缩短交接时间,改善医护满意度。
调查研究

护生对护理伦理学知识汲取程度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王熙婷,沈海文,程雪桃,屈永强,王石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护生在学习护理伦理学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实习护生对护理伦理学知识的应用程度。方法:以昆明医科大学护理专业中学习并参加护理伦理学考试的学生为对象,分析其考试结果,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专业实习护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在校期间90%以上的护生认为护士有必要学习护理伦理学课程,并且整体护生在护理伦理学考试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习护生对伦理学知识应用情况比较好,得分为(4.21±0.91)分。不同性别、生源地、民族、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护理伦理学有良好认知的基础上护生对护理伦理学的汲取程度和临床应用程度均较高, 在实践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护理伦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让护生对实际工作中的伦理因素有较为理性和直观的感知。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家长支持性照护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陈卫华,夏春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家长支持性照护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NICU收治的患儿100例,借助自制基础资料调查问卷及改进版NICU患儿家长需求量表(NICU-FNI)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家长支持性照护需求影响因素。结果:NICU患儿家长需求得分为(156.24±12.42)分,处于中等需求水平;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定期产检与否、患儿住院时间、患儿疾病类型、是否病危是NICU患儿家长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NICU患儿家长支持性照护需求处于中等水平,且定期产检与否、患儿住院时间、患儿疾病类型、是否病危对其需求有一定影响,护理人员需据此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提升家长医护配合度。

基于转型冲击理论的重症监护室新护士角色适应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宋应群,巫素青,李月,彭晓,胡月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转型冲击理论的重症监护室(ICU)新护士角色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新护士转型冲击量表、简易压力应对方式量表对镇江市5所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70名ICU新护士进行调查,分析ICU新护士角色适应现状,了解其影响因素。结果:ICU新护士转型冲击总体得分为(97.31±2.65)分,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26.97±0.46)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7.53±0.32)分;新护士转型冲击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335, P<0.05);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独生子女、婚姻状况为影响ICU新护士角色适应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ICU新护士转型冲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以身体方面的冲击最为严重,护理管理者应积极关注年龄小、未婚、独生子女的新入职护士,帮助新护士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

永久性肠造口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及健康相关行为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陈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永久性肠造口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及健康相关行为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2018年9月—2019年9月应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健康行为量表(HPL)及造口生活质量问卷(COH-QOLOQ)对85例永久性肠造口病人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永久性肠造口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及健康相关行为与生活质量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影响永久性肠造口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因素。结果:永久性肠造口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总评分为(38.02±4.12)分,健康相关行为总评分为(102.11±5.98)分,生活质量总评分为(72.12±6.78)分。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永久性肠造口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总评分、情感负担与健康行为总评分、健康责任感、心理健康及压力调解呈负相关(P<0.05),自我感受负担总评分、情感负担、身体负担与生活质量总评分呈负相关(P<0.05),自我感受负担总评分、情感负担与身心状况及与家属及朋友的关系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医疗付费方式、定期参加造口知识讲座、病人疾病认知水平低下、并发症是影响永久性肠造口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永久性肠造口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健康相关行为及生活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减轻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可促进病人形成健康相关行为,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主要照顾者负担水平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陈钦英,陈洁丽,周小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主要照顾者负担水平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胃肠外科收治的119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情况及病人临床资料情况,通过社会支持调查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SCSQ)、照顾者负担量表(ZBI)调查主要照顾者负担水平现状及指标情况,以单因素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以多因素分析其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主要照顾者负担总分平均得分为(5.85±5.12)分。其中无负担水平为48例(占40.34%),轻度负担水平为49例(占41.18%),中度负担水平为16例(占13.44%),重度负担水平为6例(占5.04%),显示负担水平现状总体处于轻度偏下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付费方式、职业、生活能否自理、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为影响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主要照顾者负担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生活能否自理、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为影响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主要照顾者负担水平的独立因素(OR>1,P<0.05)。结论: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主要照顾者负担水平总体处于轻度偏下水平,针对重度负担主要照顾者的月收入、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是减轻其负担水平的有效手段。

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现状的调查研究

杨萍萍,王晓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为提高其专业认同感、稳定护理队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运用胡忠华编制的专业认同量表对829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总分为(62.99±9.32)分,不同年级之间的专业认同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年级总分最高(22.53分),二年级最低(6.80分)。4个年级护理本科生在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和专业期望5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技能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处于一般认同水平且不同年级之间存在差异,学校应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高护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稳定护理专业队伍的建设。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双重任务行走步态特征与害怕跌倒心理的相关性

杨惠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双重任务行走步态特征与害怕跌倒心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19年7月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168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常规资料调查表、害怕跌倒评估等进行问卷调查,以便携式步态分析仪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正常步速、双重任务行走下的多种步态参数加以定量、客观的采集,分析双重任务行走步态参数和害怕跌倒间的关系。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在接受双重任务行走测试过程中极易引发步态不正常问题,在双重任务行走情况下害怕跌倒病人的步态性能更容易降低,具体来说,就是步长更短、步速更慢、跨步时间变异性更高(均P<0.05)。结论:相比正常速度行走,在双重任务行走下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更容易出现步态紊乱问题,正常速度行走测试大多高估了病人的实际步行能力。双重任务行走测试与病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行走模式更相似,用于评估病人实际移动能力也更加科学合理。在双重任务行走步态下害怕跌倒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更加容易发生步态不正常问题。

炎症性肠病病人正念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陈春英,熊凤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炎症性肠病病人正念水平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炎症性肠病感知病耻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82例炎症性肠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炎症性肠病病人正念水平得分为(54.27±10.55)分;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活动状况、疾病严重程度、感知病耻感和社会支持是炎症性肠病病人正念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炎症性肠病病人正念水平有待提升,医护人员应针对影响正念水平的相关因素给予护理干预,以提高病人的正念水平。

“90后”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夏燕,孔维娜,柯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90后”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影响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月产科分娩的80例“90后”剖宫产初产妇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90后”剖宫产初产妇人口学资料、母乳喂养信息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影响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独立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90后”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技能维度得分为(41.12±15.83)分,内心活动维度得分为(42.81±15.42)分,自我效能评分为(88.93±30.61)分;其中低等自我效能产妇3例,占3.75%,中等自我效能产妇69例,占86.25%,高等自我效能产妇8例,占10.00%,显示“90后”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产后初次进食时间、新生儿首次喂养时间、下奶时间、产后食欲、产后睡眠时间及是否自认为乳汁不足为影响“90后”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后初次进食时间、新生儿首次喂养时间及是否自认为乳汁不足为影响“90后”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独立因素(OR>1,P<0.05)。结论:“90后”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产后初次进食时间、新生儿首次喂养时间及是否自认为乳汁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是提高产妇自我效能的关键所在。

鼻咽癌病人放疗期间自我管理效能感与张口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

范淑群,邹颖珊,陈春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鼻咽癌病人放疗期间自我管理效能感与张口锻炼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放疗科150例鼻咽癌病人进行一般情况、自我管理效能感以及张口功能锻炼依从性调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病人放疗期间张口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3个维度均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居住地、是否参加医保、不同文化程度以及病理分期的鼻咽癌放疗病人的张口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2.262)、居住地(OR=2.051)、文化程度(OR=3.468)、病理分期(OR=2.405)均是影响鼻咽癌病人张口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的危险因素,自我管理效能感(OR=0.091)是鼻咽癌病人张口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的保护因素。结论:自我管理效能感是鼻咽癌病人张口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的保护因素,通过增强病人的自我管理效能可以提高病人张口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老年骨质疏松病人自我管理效能感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研究

郑倩莲,徐家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病人自我管理效能感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管理效能量表、用药知识问卷及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对2018年7月—2019年7月骨质疏松科收治的124例老年骨质疏松病人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老年骨质疏松病人服药依从性与自我效能感及用药知识评分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老年骨质疏松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62.90%(78/124)的老年骨质疏松病人用药依从良好,37.10%(46/124)用药依从性差。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骨质疏松病人服药依从性与自我效能感、自我决策、正性态度及用药知识评分呈正相关(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人文化程度、医疗报销方式、不良反应、用药种类是影响老年骨质疏松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用药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效能感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病人用药依从性现状不容乐观,影响病人用药依从性因素较多,护士可通过增强病人自我管理效能、加强病人健康知识宣教及完善随访用药制度来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

D型人格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人格心理相关因素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刘国辉,敖博,闫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住院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D型人格分布情况,分析D型人格和非D型人格与发生焦虑、抑郁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在不实施护理干预的情况下D型人格和非D型人格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生存质量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2017年7月—2017年10月黑龙江省东部地区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33例住院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D型人格量表(DS-14)、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专用量表(SS-QOL)、改良Rankin量表(MRS)、简易智力状态筛选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133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D型人格92例(占69%),非D型人格41例(占31%);D型人格组病人SAS、SDS得分均高于非D型人格组(P<0.05);D型人格总分与焦虑、抑郁得分呈中等以上相关(r值分别为0.864,0.870);D型人格组病人的精力、情绪、个性、语言、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上肢功能、视力、SS-QOL总分均低于非D型人格组(P<0.05)。结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D型人格较多。D型人格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并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但D型人格不同于抑郁、焦虑情绪的特殊人格结构。D型人格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生存质量低于非D型人格病人,D型人格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有一定预测作用。

重症肺炎患儿父母反刍性沉思水平的调查研究

杭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父母反刍性沉思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重症肺炎患儿父母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反刍性沉思评分表(C-ERRI)对其进行调查。结果:110例重症肺炎患儿父母反刍性沉思总得分(31.60±6.6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角色、文化水平和家庭收入为侵入性沉思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家庭角色和文化水平为目的性沉思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重症肺炎患儿父母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水平较高,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水平适中。临床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家庭角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对父母反刍性沉思水平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策略,从而促进其父母能长期保持健康的心理水平。
专利及获奖产品介绍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抗阻锻炼仪的设计

杨慧,徐冬梅,刘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抗阻锻炼仪(以下简称锻炼仪)的制作与使用方法。该锻炼仪由踏脚板、底板、脚套、阻力部件、转杆、轴环、绳套、硅胶防滑垫、角度尺、弧形板构成,具有抗阻运动、测量训练角度的功能。
论著

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用于1例盆腔巨大平滑肌肉瘤病人的护理

俞梦英,卞丽芳,徐彩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1例盆腔巨大平滑肌肉瘤病人在加速康复外科路径下的护理措施,强调应加强围术期护理,密切观察病人出血及血栓发生情况,加强阶段性心理痛苦评估,给予序贯化营养支持。经治疗和护理后病人于术后第11天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