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5期 刊出日期:2021-02-20 目录

论著

近10年我国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测评工具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高翔,段晓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我国护理人文关怀量表的研制与应用现状。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我国2010年1月—2019年12月发表的护理人文关怀量表研制与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1篇,其中学位论文14篇(66.67%),期刊文献7篇(33.33%)。第一作者分布于我国11个省、1个直辖市。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为湖北省(3篇)、重庆市(3篇)、贵州省(3篇)。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单位为遵义医学院(3篇)、南方医科大学(2篇)、华中科技大学(2篇)。研究的核心对象为临床护士与护士长。结论:近10年我国有关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测评工具的研究数量逐渐增多;研究对象相对集中,且逐渐细分化;研究以独著为主且缺乏持续性。

护士对护士处方权信念和态度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研究

凌冬兰,黎婉婷,钟美云,于红静,钟润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编制护士对护士处方权的信念和态度量表,并评价其信效度,为评估护士对护士处方权的信念和态度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方法:参考Patel编制的护士对护士处方权态度问卷和文献综述,形成条目池,经专家函询及预调查,形成原始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全国7个省、1个自治区的13所医院共368名护士对量表进行调查,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量表共有27个条目4个维度:感知护士处方权的益处、对行使护士处方权的自我效能、感知行使护士处方权时的障碍、感知护士处方权的需求。探索性因子分析产生的4个公因子累积变异贡献率为68.24%,各条目的因子载荷为0.498~0.905。总量表与每个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62~0.83,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21,重测信度为0.808,Cronbach′s α系数为0.902。结论:本研究编制的量表信效度良好,适用于评价护士对护士处方权的信念和态度。

自我护理能力在血液透析病人健康赋权认知与康复运动接受程度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王涛,郭明月,徐甜甜,岳晓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自我护理能力在血液透析病人健康赋权认知水平与康复运动接受程度间的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方法:采用中文版病人感知赋权量表(PPE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2017年1月—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180例规律透析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按照病人接受康复运动的规律程度将病人分为4个等级。通过采用分层回归法分析研究变量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本研究中,PPES量表总分为(41.91±4.96)分,其中信息维度得分为(12.74±2.09)分,决策维度得分为(6.22±1.71)分,个体化维度得分为(11.02±1.88)分,自我管理维度得分为(11.93±1.40)分。ESCA量表总分为(112.80±9.11)分,自我护理技能维度得分为(30.21±5.22)分,自护责任感维度得分为(14.87±4.27)分,自我概念维度得分为(11.68±3.60)分,健康知识水平维度得分为(50.28±8.69)分。康复运动接受程度:<30%共17例,30%~50%共62例,51%~80%共58例,>80%共43例。相关性分析显示,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赋权认知水平、康复运动接受程度呈正相关(r=0.758、0.694,P<0.01),健康赋权认知水平与康复运动接受程度呈正相关(r=0.802,P<0.01)。进一步行分层回归分析调节效应显示,“健康赋权认知水平×自我护理能力”的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β′=0.002,t=5.661,P<0.01),且调节效应显著(ΔR2=0.008,P<0.01)。结论:自我护理能力在血液透析病人健康赋权认知水平与康复运动接受程度间具有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

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恐惧疾病进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柳书悦,陈梅先,吴晓丹,张玫,刘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肝癌术后病人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汉化版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恐惧疾病进展的得分为(36.01±10.86)分,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54±0.65)分,焦虑水平得分为(9.07±3.84)分,抑郁水平得分为(7.39±4.1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肿瘤家族史、自我效能感、心理辅导需求、抑郁是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恐惧疾病进展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对于疾病进展的恐惧普遍存在,且与病人焦虑、肿瘤家族史、心理辅导需求、抑郁呈正相关,而与病人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建议医护人员根据病人不同特点,鼓励病人采取积极的自我管理方式,减轻焦虑、抑郁,降低病人对于疾病进展的恐惧水平。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老年重度衰弱病人病情预测中的价值

陈历赛,金丽芬,戴艺,梁会,李桢,邱淑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老年重度衰弱病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死亡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9年9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69例重度衰弱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和存活组。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MEWS评分,比较各组病人MEWS评分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EWS判断老年重度衰弱病人预后的准确性。结果:病死组与存活组病人MEWS评分分别为(4.76±1.35)分、(1.81±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EWS评分对重度衰弱病人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5[95%CI(0.863,0.988),P<0.001],最佳截点为3.5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534,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76.8%。结论:MEWS评分对判断老年重度衰弱病人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综述

高危新生儿安全转运护理的研究进展

张凯,陆群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释了高危新生儿转运的定义及高危新生儿安全转运的重要性,归纳了高危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保障高危新生儿安全转运提供参考。

互联网用于日间手术病人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

李晓雅,陈苏红,张苗,张蓉笑,李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本研究对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方式在日间手术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了解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在日间手术病人院外护理中发挥的作用,为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护理中断事件影响因素分析及其管理方案的研究进展

程唯,张文光,朱瑞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近几年护理中断事件的国内外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相关影响因素及现有的管理方案,重点阐述护理中断事件的管理方案,为下一步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思考

方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意义、进展、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对策及思考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当代护理管理者应考虑影响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因素,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辅导。

中国护士人文关怀研究现状及思考

王韧,蔡玲英,陈暐,孙志琴,陈霄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护士人文关怀的内容、培养、实施和评价几个方面综述国内护士人文关怀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目前国内护士人文关怀的现状分析,提出护士自我关怀是人文关怀的先决条件,护理人文素养是护士人文关怀的根基,管理体制是护士人文关怀的重要保障,社会人文环境是护士人文关怀的助推力量。

胃癌病人自杀干预研究进展

甘方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胃癌病人自杀的高危因素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引起医护人员对胃癌病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尤其是对有自杀倾向的病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防范措施以减少自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建议护理科研人员能尽早制定适用于胃癌等恶性肿瘤病人的自杀评估量表;同时建议护理科研人员对胃癌病人的自杀情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为自杀干预提供更多参考资料。

人文关怀在保护性约束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叶君荣,李思珏,夏志春,王琛,戴莲娣,肖爱祥,于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保护性约束的负性影响及临床上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指出我国现阶段虽已开展人文关怀措施,但大多集中在保护性约束流程和用具的改革、病房环境的改善,而较少涉及护患的互动、病房氛围的改变;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应加强护士人文关怀的培训,让护士意识到同理心以及倾听对缓解病人负性情绪的重要性;精神科也应转变观念,为保障病人的自主权利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护理缺失与干预现状的研究进展

张潇,徐蓉,黄海珊,杨巧,王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就护理缺失的概念、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进行综述,旨在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逐步解决这一安全隐患,从而长效、稳妥、规程化推进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和保障病人安全。
临床研究

右侧体位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脐静脉插管术中的临床应用

汪丽平,鲁琦,张海玲,秦道建,周浩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体位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脐静脉插管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10例行脐静脉置管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将患儿置于仰卧位下插管,试验组将患儿维持于右侧体位下插管,比较两组患儿插管成功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异位至门静脉循环的发生率及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脐静脉插管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尝试次数间比较,试验组尝试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脐静脉插管异位至门静脉循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维持于右侧体位下进行脐静脉插管可以提高插管成功率及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降低异位至门静脉循环的发生率。

危重症患儿鼻饲喂养不同推进速度策略临床实证研究

黄雪英,雷佳芳,宋夏燕,邓嫒,陈孝颖,程其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鼻饲不同推进速度对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给予鼻胃管喂养的1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手工推注喂养组)、乙组(营养泵15 min泵入喂养组)、丙组(营养泵30 min泵入喂养组)和丁组(营养泵60 min泵入喂养组),每组45例。比较4组患儿实施前后危重症评分、体重、皮褶厚度、鼻饲前胃液pH值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儿干预后危重症评分、营养风险评分、胃液pH值、体重及皮褶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管留置时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要高于乙组(χ2=4.05,P<0.05),而乙组、丙组和丁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P>0.05)。结论:危重症患儿鼻饲泵入推荐维持时间15 min,鼻饲泵入维持时间喂养方式的改变并不能改变患儿的疾病危重症水平、营养状态。

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人抢救室滞留时间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李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人抢救室滞留时间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医院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人81例为研究对象,依照住院时间分为常规组40例与研究组41例,均行急诊抢救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抢救及时性(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等待时间、检验等待时间)、抢救成功率、手术室或监护室入住及时率以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病人检验等待时间、检查等待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病人抢救成功率为97.56%,高于常规组的80.00%(P<0.05);研究组病人手术室或监护室入住及时率为95.12%,高于常规组的77.50%(P<0.05);研究组病人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56%,高于常规组的80.00%(P<0.05)。结论: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应用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人急诊抢救中,能改善抢救及时性,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手术室或监护室入住及时率,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推拉(混合)法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采集血常规标本的应用研究

孙丽丽,汤琪春,边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推拉(混合)法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采集血常规标本的有效推拉循环次数及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4月在某院收治的90例血液病病人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试验C组3组各30例,分别采用推拉(混合)2个、3个、4个循环经PICC导管采集血常规标本,同时在3组病人对侧上肢经外周静脉采集血常规标本作为对照组(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比较3组病人血标本与自身外周血标本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试验组3组病人血标本与自身外周血标本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推拉(混合)2个、3个、4个循环经PICC采集的血常规标本主要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个、3个、4个循环推拉(混合)经PICC导管采集血常规标本均是可行的,不会发生溶血、标本值差异大的情况,此操作可以免除病人痛苦,减轻护士穿刺压力。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对心肺复苏后病人临床转归、血氧指标及GCS评分的影响

许珍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对心肺复苏后病人临床转归、血氧指标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某院行心肺复苏的54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对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病人行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转归情况、复苏后血氧指标及GCS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转归良好率为4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52%(P<0.05),观察组病人复苏后各时段PaO2及PaCO2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在复苏后各时段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病人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转归、血氧指标及GCS评分,对促进病人恢复及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急诊分诊信息系统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朱亚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创建基于五级预检分诊标准的儿童急诊分诊信息系统,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7年5月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0 704例儿童设为对照组,以传统的“一看、二问、三查”分诊法为主;将2019年6月—2019年8月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0 366例儿童设为试验组,采用基于五级预检分诊标准的急诊分诊信息系统进行分诊。比较两组就诊儿童分诊时间、分诊一致性、就诊儿童家属的满意度、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对比医生和护士分诊级别,对照组患儿的Kappa值是0.58,试验组达到0.98;试验组就诊儿童的分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在医护人员满意度、就诊儿童家属满意度方面,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五级预检分诊标准的儿童急诊分诊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急诊分诊时间,确保分诊有效性、准确性,明显提升就诊儿童家属、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正念行为训练联合胃肠功能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应对方式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糜群,张全月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正念行为训练联合胃肠功能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应对方式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病人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正念行为训练联合胃肠功能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应对方式及胃肠功能。结果:观察组病人医学应对问卷(MCMQ)“面对”分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两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行为训练联合胃肠功能干预在食管癌根治术病人中应用能明显改善其术后应对方式,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基于三类危险源的跌倒“泛险失”事件的风险预控管理在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

李赛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基于三类危险源的跌倒“泛险失”事件的风险预控管理在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神经内科建立基于三类危险源的跌倒“泛险失”事件的风险预控管理流程,将其应用于神经内科住院病人跌倒预防。选取2017年1月—2017年4月(实施前)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8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跌倒预防管理。选取2018年1月—2018年4月(实施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0例病人作为干预组,采用基于三类危险源的跌倒“泛险失”事件的风险预控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神经内科的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安全氛围感知,病人的跌倒知识、态度、行为。结果:干预组病人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1%,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的0.91%(P=0.018);干预组病人跌倒预防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实施基于三类危险源的跌倒“泛险失”事件的风险预控管理干预后,80名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感知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升(P<0.001)。结论:基于三类危险源的跌倒“泛险失”事件的风险预控管理能有效降低住院病人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感知及改善病人跌倒预防的知识、态度、行为。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训练对老年痴呆病人认知功能恢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刘桂兰,陈楚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训练对老年痴呆病人认知功能恢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病人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认知干预,干预组实施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训练。比较两组病人认知功能评分、负性情绪以及康复状况。结果:干预组病人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以及画钟测验(CDT)等认知功能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人抑郁评分(HA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人住院观察康复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病人应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训练,可有效提升病人的认知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病人的抑郁状态。

早产双胞胎同床照护对婴儿认知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婷,韩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同床照护对双胞胎早产儿认知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医院收治的双胞胎早产儿128例(64对),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32对),对照组实施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同床照护,比较两组早产儿0~28 d头围、体重、身长平均增长值,体重恢复至出生标准体重的时间,以及6月龄时头围、体重、身长及神经心理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出生0~28 d头围、身长、体重增长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恢复出生标准体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住院1个月后身长、体重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住院1个月后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各部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床照护能够促进双胞胎早产儿体格生长发育,改善智能发育与认知发展状况。

拇指药罐联合中医辨证施护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病人的影响研究

刘晶晶,张文娟,游佳,李晶,邢肖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拇指药罐联合中医辨证施护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行中医辨证施护,研究组病人在中医辨证施护基础上实施拇指药罐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卒中病人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分别为(53.49±4.02)分及(9.98±1.3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0.19±6.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病人实施拇指药罐联合中医辨证施护能够有效提高病人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以经筋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急性中风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游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以经筋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急性中风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性中风偏瘫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号码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以经筋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肢体功能障碍评分量表(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生活能力自评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经筋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可提升急性中风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情况,减轻或消除病人产生的不良情绪,提升其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对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人中的应用及对病人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柴莉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人中的应用及对病人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性激素分泌水平、术后并发症状况、临床指标状况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病人性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病人性激素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还能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促进临床康复,应用效果明显。

静脉留置针针芯刺穿套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魏然玲,孙玉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针芯刺穿套管的成因及对策。方法:采用猪肌肉组织,以不同∠θ(表示套管前端10 mm部分与针芯延长线的夹角)角度(10°、20°)和不同收管(将针芯和套管回归到原始位置)方式模拟留置针收管操作。访谈法回顾调查操作过程中发生套管刺穿的28名护士的动作细节和感受,以及病人的疼痛情况。结果:留置针收管时,∠θ角度20°比10°的套管刺穿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对于针芯前推,采用套管后拉的收管方式可明显减小套管刺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名护士中,25人(89.29%)采用针芯前推的收管方式,28人(100%)拔针时套管和针芯一同拔出。收管后进针(18人,64.29%)和拔针(17人,60.71%)时护士均感到阻力增大,再进针(19人,67.86%)和拔针(18人,64.29%)时病人的疼痛评分增加。结论:针芯刺穿套管是由于留置针在收管环节,套管因受到人体组织压力形变所致。模拟试验结果表明,∠θ角度和收管方式均可影响套管被刺穿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收管后再进针、拔针阻力增加及病人疼痛加重时应考虑针芯刺穿套管。
护理管理

长期护理保险在养老机构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姚志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在养老机构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旨在提高养老机构护理服务质量,让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上海市金山区社会福利院在职护理员为研究对象,根据长护险试点实施的时间前后分为两组,回顾性选取2016年7月—2016年12月接受《社会福利机构护理对象分级与分级护理规范》提供护理服务的43名护理员作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18年12月接受《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提供护理服务的43名护理员作为观察组。比较长护险实施前后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员的照护能力。结果:长护险实施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员的照护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护险的实施可促进养老机构护理质量的提升,并对护理员照护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调查研究

宫颈癌根治术病人创伤后成长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徐文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病人创伤后成长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应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心理弹性量表对65例宫颈癌根治术病人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宫颈癌根治术病人创伤后成长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危险因素。结果:宫颈癌根治术病人PTGI评分为(62.22±5.12)分。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宫颈癌根治术病人创伤后成长总评分及人际关系、精神改变维度评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宫颈癌根治术病人创伤后成长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与心理弹性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可知,年龄、家庭月收入、家庭关系、领悟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是影响宫颈癌根治术病人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注意宫颈癌根治术病人术后的心理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病人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为病人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促进病人创伤后成长,使病人能顺利度过围术期。

ICU机械通气病人获得性肌无力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蔡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获得性肌无力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病人120例,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获得性肌无力的危险因素,探究其护理对策。结果:120例ICU机械通气病人中38例发生了获得性肌无力,发生率为31.67%;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20分、制动时间>48 h、CRRT治疗、血乳酸水平升高、合并脓毒症、机械通气时间>7 d、ICU入住时长>14 d是ICU机械通气病人获得性肌无力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病人发生获得性肌无力的危险因素复杂,需根据以上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护理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效能与正念水平及疾病管理能力的关系研究

朱礼阳,鲁美苏,王晓阳,马瑞霞,耿营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效能与正念水平及疾病管理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82例,应用自我效能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疾病管理能力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效能与正念水平及疾病管理能力的关系。结果: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自我效能总评分为(22.36±3.78)分,正念注意觉知量表总评分为(42.35±3.02)分,疾病管理能力总评分为(56.23±3.12)分。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效能、正念水平总评分与疾病管理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P<0.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疾病管理能力与其自我效能及正念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及正念水平可提高病人的疾病管理能力,有利于病人预后。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疾病特征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彭锋,易瑜华,乐碧芳,郑碧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疾病特征及危险因素,以提升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防治水平,降低临床病人致死、致残率。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病人410例,年龄43~82岁,男244例,女166例,将334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剩余76例非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对照组。记录病人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包含年龄、性别、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心房颤动、梗死部位、是否有高血糖、脉压、是否肥胖、吸烟史、饮酒史、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三酰甘油(TG)、尿酸、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及肌酐等,对两组病人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60岁、心房颤动、脉压增大、吸烟史、高尿酸血症、肥胖、高TG、高血压、高血糖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压增大、年龄>60岁、高TG、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肥胖及心房颤动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因素较多,临床应依据病人病情制订适宜的预防措施,以降低病人发病率及病死率,提高病人预后水平。

PICU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王珊,陈锦秀,余银珍,余慧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整群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医院24名PICU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压力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对PICU护理人员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PICU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结果:PICU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处于中低下水平;PICU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总分为(2.09±0.15)分,整体工作压力处于中度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ICU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工作压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消极应对方式维度得分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减轻PICU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因此,应更多地关注PICU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晋升机会及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增加新老护士合理排班制度等措施降低PICU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强心理健康培训力度,提高PICU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程度,从而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的高标准。

脑卒中恢复期病人主要照顾者疲劳感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黄锦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脑卒中恢复期病人主要照顾者疲劳现状,分析造成其疲劳的因素,为制订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进病人的康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的主要照顾者405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疲劳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在病人出院当天对其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恢复期病人主要照顾者疲劳感总分为(11.26±3.01)分,处于中重度疲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发病次数、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的主要照顾者疲劳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态、照顾时间、协助照顾人数、与病人关系的主要照顾者疲劳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恢复期病人主要照顾者的积极应对评分与疲劳感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1),脑卒中恢复期病人主要照顾者的消极应对评分与疲劳感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健康状态、照顾者性别、照顾者照顾时间、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是脑卒中恢复期病人主要照顾者疲劳感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脑卒中恢复期病人主要照顾者普遍存在疲劳感,要采取干预措施,实现照顾者应对方式由消极向积极转变,要关注照顾者的健康状况,以减少疲劳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61例晚期胃癌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探讨

王春慧,贾芳芳,岳冬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61例晚期胃癌病人,以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进行评价,比较治疗前后MUIS、MCMQ各维度得分情况,并分析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61例晚期胃癌病人MUIS得分中不明确性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治疗后不明确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晚期胃癌病人治疗前MCMQ得分中“回避”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面对”“屈服”维度;治疗后“面对”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回避”“屈服”维度。治疗后“屈服”“回避”维度得分低于治疗前,“面对”维度得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服”“回避”维度得分均与不明确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呈正相关,“面对”维度得分与不明确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晚期胃癌病人明确存在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其中“不明确性”维度得分最高,且治疗前主要应对方式为“回避”。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可相互影响,屈服、回避可导致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而面对疾病是晚期胃癌病人积极的应对方式。

血液科病人腰椎穿刺术后头痛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跃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血液科病人腰椎穿刺术后头痛现状,分析导致病人出现头痛的可能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医院血液科进行腰椎穿刺检查或治疗的病人300例,统计腰椎穿刺术后病人头痛发生率,以及分析头痛出现的原因。结果:300例病人中78例出现了头痛,血液科病人腰椎穿刺术后头痛发生率为26.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补液量<1 000 mL、既往有头痛史、平卧时间≤2 h、一次抽取脑脊液>3 mL、知晓腰椎穿刺可能引起头痛、穿刺针口径为9号、多针穿刺、采取去枕仰卧位、未进行鞘内注射生理盐水9个因素是血液科病人腰椎穿刺术后出现头痛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科病人腰椎穿刺术后头痛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严格根据以上危险因素做好预防和干预,尽最大努力减少病人腰椎穿刺术后头痛的发生,提高病人舒适度。

胃癌根治术病人家属的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孙秋芬,阮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胃癌根治术病人家属的照护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128名胃癌根治术病人家属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家属照护需求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研究影响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家属照护需求的相关因素。结果:胃癌根治术病人家属照护需求总评分为(81.22±4.36)分,其中心理需求得分最高,条目得分为(4.86±0.45)分,护理需求及其他需求条目得分分别为(3.56±0.52)分和(3.05±0.64)分。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影响胃癌根治术病人家属照护需求的独立因素(P<0.05),而与家庭成员相处良好、有陪护经历是影响胃癌根治术病人家属照护需求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病人家属照护需求中首先需要满足的是心理需求,同时应关注护理需求及其他需求,而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与家庭成员关系、陪护经历是影响病人家属照护需求的独立因素。

ICU病人PICC尖端移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于晓雁,刘苏,高秀娟,张宇娜,杨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尖端移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ICU实施PICC置管病人的资料,对病人的一般资料和置管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92例ICU实施PICC置管病人中18例PICC导管尖端发生移位,PICC导管尖端移位发生率为19.6%。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4种药物同时泵入、俯卧位治疗、术侧肢体活动是PICC尖端移位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ICU使用PICC的病人,当实施ECMO治疗、多种药物同时泵入、俯卧位治疗且病人术侧肢体自由活动时,医生和护士应高度警惕PICC尖端移位发生,适当增加X线导管尖端显影检查,以及时发现尖端移位,及时校正尖端位置,确保病人安全。

前列腺癌病人病耻感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辰辰,傅巧美,陈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病人病耻感现状,并探讨前列腺癌病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5月在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200例前列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影响量表(SI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前列腺癌病人的病耻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病人病耻感总分为(59.72±7.18)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治疗方式、疾病知晓程度是影响前列腺癌病人病耻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癌病人病耻感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低、疾病知晓程度越低、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病人病耻感更高,应对高危人群进行积极心理干预。

118例1型糖尿病患儿院外血糖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吴潼曦,陈凤,何庆娟,冯淑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118例1型糖尿病(T1DM)患儿院外血糖控制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法选取118例T1DM患儿进行院外血糖水平现状问卷调查,并收集和整理相关血糖检测报告数据,利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所获得结果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118例T1DM患儿近3个月空腹血糖水平为(7.79±3.01)mmol/L,近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8.33±2.41)%;其中51例患儿符合有效控制血糖标准,有效血糖控制率为43.22%(51/118)。血糖控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父母学历、家庭月收入、家族史、饮食控制、运动计划、服药情况、血糖检测频率、复诊或随访频率均是T1DM患儿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T1DM患儿院外血糖控制情况并不理想,其主要危险因素为患儿年龄较小、有家族史、饮食不合理、运动不达标、不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以及复诊或随访不规律,这与患儿的家庭收入、父母学历水平息息相关。
护理教育

山西省汾阳市中学生高血压患病相关因素的城乡对比分析

田朝霞,李红梅,田威威,薛晓燕,赵娜,郑秀,董淑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山西省汾阳市中学生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城镇与农村中学生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差别,为汾阳市中学生高血压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山西省汾阳市7 446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山西省汾阳市城镇与农村中学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7 446名中学生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97%,城镇与农村中学生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6,P=0.61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汾阳市城镇与农村中学生高血压患病的共同影响因素为体质指数、中心性肥胖、膳食知识水平、咸的零食的食用情况、水果的食用情况、酒精摄入量、运动锻炼、预防保健。结论:应根据山西省汾阳市城镇与农村中学生高血压患病的共同影响因素采取各种防治策略,以降低中学生高血压的患病率。

护生死亡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顾志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护生)死亡态度的现状及影响死亡态度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死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92名护理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死亡态度各维度得分依次为自然接受(3.48±0.62)分、死亡恐惧(3.04±0.66)分、死亡逃避(3.01±0.65)分、逃离接受(2.87±0.77)分、趋近接受(2.85±0.67)分。中职护生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维度得分高于中高职贯通学生,有宗教信仰、经历过亲人离世的护生死亡逃避维度得分高于无宗教信仰、未经历过亲人离世的护生,家中公开讨论死亡问题的护生死亡逃避维度得分较其他学生低,接触过自杀者的护生自然接受维度得分高于没有接触过自杀者的护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生的死亡态度总体是健康的,但死亡恐惧、死亡逃避得分较高,提示应该加强对护生的死亡教育,提高他们对死亡的认知,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终关怀等。
个案护理

绘画疗法在1例骨折伴多发伤儿童情绪障碍中的心理干预体会

叶红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总结1例骨折伴多发伤儿童运用绘画疗法缓解情绪障碍的心理干预体会,以期为相似案例提供心理护理新思路。方法:以“房-树-人”“随意画”等绘画技术为媒介对患儿出现的情绪及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结果:患儿焦虑、抑郁和恐惧等情绪减轻,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从58分降至5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从55分降至49分,均在正常范围,破坏性行为减少,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结论:绘画疗法能有效促进儿童情绪表达,缓解情绪障碍,改变行为模式,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