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4期 刊出日期:2021-02-10 目录

论著

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苏醒时间、神经功能的影响

匡先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苏醒时间、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排列法将编号为单号的病人56例分为观察组,编号为双号的病人56例分为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高血压致脑出血术后昏迷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给予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模式,总结并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苏醒时间、神经功能(意识障碍、生理状态、脑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施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强于对照组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结论:采用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模式可缩短病人苏醒时间,显著减轻病人意识障碍,促使病人生理状态趋于正常化,有效地促进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病人获取更优质护理结局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际关系激发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转变的质性研究

程维,陈玉平,刘雪琴,申校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人际关系如何激发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转变。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收集10例广州市某三级医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病人,运用Giorgi资料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影响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的因素包括医患的认同、亲属的包容、上下级的激惹、朋友的驱动。结论:人际关系可以激发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转变。随着脑卒中年轻化,护理人员应重新定义脑卒中病人的社会支持结构,实现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

应对方式在急性创伤病人领悟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中的中介作用

叶秋霞,温志英,范子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急性创伤病人领悟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医学应对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对212例急性创伤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急性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的总分为(67.18±12.28)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家庭人均月收入、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急性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r=0.583、0.624,P<0.01);应对方式回避维度、屈服维度与创伤后成长呈负相关(r=-0.382、-0.511,P<0.01);面对应对与回避应对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为总效应的22.85%和4.85%。结论:病人发生急性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与社会支持的领悟及应对方式的选择密切相关,应对方式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引导病人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病人创伤后成长。

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病人术后引流管堵塞危险因素调查

文新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病人术后引流管堵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术后引流管堵塞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术后引流管护理对策。结果: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性别、年龄、术后室内温度、负压稳定性、引流管曲折、引流管漏液、血凝块堵塞、手术时机等与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术后引流管堵塞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室内温度、引流管负压稳定性、引流管曲折、引流管漏液、血凝块堵塞以及手术时机是导致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术后引流管堵塞的独立高危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术后引流管堵塞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在病人术后应加强对引流管路的清理、检查力度,及时检查管路有无脱管、曲折、负压不稳、血液凝块等现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处理。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家长亲密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郭雪琴,梁云飞,吴小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家长的亲密关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一般资料问卷、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版亲密关系满意度量表,对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家长依恋回避因子得分(62.05±10.15)分,依恋焦虑因子得分(61.35±7.11)分,亲密关系满意度得分(35.08±1.93)分。根据患儿线性判别公式计算成人依恋类型,本研究中安全型8例(10%),恐惧型40例(50%),专注型10例(12.5%),冷漠型22例(27.5%)。不同依恋类型家长的亲密关系满意度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专注型与安全型的病人家长亲密关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注型与恐惧型的病人家长亲密关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不同性别的亲密关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依恋类型、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康复病人家长在亲密关系满意度体验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病人家长心理上的引导,使促进其他依恋类型向专注型的合理转化。同时,应给予女性家长更多的情感支持,促进其心态调整,从而更好地处理与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儿之间的亲密关系。

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认知和意愿的调查分析

俞柳韵,富晶晶,杨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和意愿,影响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因素,了解护士愿意从事的护理服务项目。旨在为上海实行开展此项目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执业注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 630份,其中有679人表示听说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有701人听说过“网约护士”,有143人听说过“滴滴护士”,有473人没听说过。其中有869人愿意参加“互联网+护理服务”,340人表示不愿意参加,421人表示无所谓。愿意参与的护士中有922人认为可以增加工作灵活度和自主性,有920人认为可以增加收入。不愿意参与的原因,有543人认为提供服务时出现纠纷难以处理,有507人认为如遇紧急突发事件,病人安全难以保证。结论:多数护士愿意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但较多护士担心在执业过程中病人和自己的医疗安全,完善相关的医疗保障法律法规是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保障。
综述

分娩镇痛产妇第二产程用力时机研究进展

梁曼,余桂珍,梁洁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分娩镇痛产妇第二产程用力时机的选择及其对母儿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就如何进一步明确分娩镇痛下第二产程的最佳用力时机提供参考。

ICU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研究进展

王蔚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重症监护室(ICU)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与护理因素、评估工具、病人因素、器械因素等因素相关,临床中应加强培训,只有积极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包括:提高临床护理认知、选择与构建适合ICU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工具、重视ICU病人皮肤护理、做好医疗器械使用的管理,才能预防及减少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临床研究

基于正念减压的五行音乐疗法对鼻咽癌病人恐惧疾病进展及失志症候群的影响

魏昱琳,范慧敏,马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基于正念减压的五行音乐疗法对鼻咽癌病人恐惧疾病进展及失志症候群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的118例鼻咽癌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确定对照组及试验组,同一组别病人安置于同一病房,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基于正念减压的五行音乐疗法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恐惧疾病进展及失志症状水平。[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疾病恐惧水平及失志症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正念减压的五行音乐疗法能有效降低鼻咽癌病人疾病恐惧水平及减轻失志症状,改善负性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对ICU机械通气病人谵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的影响

黄定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谵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本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病人4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9年4月—2019年9月本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病人40例为观察组实施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ICU机械通气病人谵妄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有助于病人快速康复。

HIRAID紧急护理评估框架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成彩红,王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HIRAID紧急护理评估框架在急诊手术中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的35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1~3月急诊手术病人191例作为对照组;4~6月164例急诊手术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评估模式进行护理配合,观察组采用HIRAID紧急护理评估框架进行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麻醉医生、手术医生、病人的满意度以及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差异。结果:护理后两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RAID护理模式在急诊手术配合应用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护士的评估能力,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提高了病人及医生的满意度,降低病人焦虑情绪。

三单元间歇鼻饲不同间隔时间在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袁梅,王清芬,李婉菁,张莎莎,井坤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三单元间歇鼻饲泵注不同间隔时间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90例ICU机械通气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持续6 h间隔2 h)、B组(持续5 h间隔3 h)和C组(持续4 h间隔4 h),每组30例。观察3组病人胃潴留、胃液pH值以及营养状况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B组、C组胃潴留发生率分别为10.0%、6.7%、33.3%;胃液pH值分别为2.67±1.01、2.25±0.94、4.31±1.73。C组胃潴留发生率和胃液pH值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在入院第1天和第8天白蛋白、前白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天相比于第1天均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持续6 h间隔2 h间歇基础上可以将鼻饲泵注暂停时间延长至3 h,能够降低胃潴留发生率以及维持正常胃液pH值。因而持续5 h间隔3 h间歇三单元鼻饲泵注方式可有效地预防ICU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并且能够很好地维持病人的营养状况。

基于交互分析模式的团体教育在改善中年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鲍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基于交互分析模式的团体教育对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程度的影响。方法:对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560例,根据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0例,实施常规团体教育的是对照组,以交互式分析模式为指导实施团体教育的是观察组。对比两组经干预后的自我管理程度。结果:经干预后,在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与其他各方面,观察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基于交互式分析模式下的团体教育对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自我管理程度的提升具有明显作用。

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消化道畸形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

何英英,徐晓丽,黄丽萍,伍志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消化道畸形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采用PICC技术进行治疗的159例新生儿,将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并将3组患儿透明敷料更换频率设定为A组:每3 d 1次、B组:每5 d 1次、C组:每7 d 1次,比较3组患儿置管期间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3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穿刺部位感染、血流感染及病原菌定植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消化道畸形新生儿透明敷料更换频率设定为每7 d 1次较为合理,其能够在有效保证患儿置管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护理人员工作负荷,但在观察到敷料出现潮湿、松动等情况时仍需及时对敷料进行更换,以保证患儿治疗期间的安全性。

DVT病人肢体周径测量器的设计和应用研究

朱洁,翁艳敏,蔡颖,曹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对深静脉血栓(DVT)病人肢体周径测量器的设计和应用开展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深静脉血栓病人,对所有病人均进行患肢周径测量,根据测量中的反馈将设计出新型的肢体周径测量器进行升级,并使用测量仪器再次对病人进行测量,完成后再次进行彩超检测,并以彩超检测的肢体周径为标准,分别计算两次测量误差在2 cm、1.5 cm、1.0 cm、0.5 cm之间的病人例数,测量完成后制定新型的肢体周径测量器。并对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治疗的80例深静脉血栓病人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40例接受新型的肢体周径测量器测量,对照组40例仍然接受传统肢体周径测量方式测量,在测量完成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概率。结果:2016年—2017年50例病人新式肢体周径测量器检测、传统肢体周径测量方法检测结果误差在1 cm以上、下的概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2018年试验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为优的概率为90%(36/40),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呈现优为72.5%(29/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不良事件的病人为3例,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出现不良事件的病人为13例,发生率为32.5%(13/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的肢体周径测量器对深静脉血栓具有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医护人员可以凭此检测结果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以避免因为误差过大导致病人接受的治疗过度或不足,从而影响治疗/护理效果。

奥尔夫音乐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病人神经功能、社会功能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唐娟,阿尔孜古丽·艾麦提,赵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奥尔夫音乐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病人神经功能、社会功能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20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排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精神分裂症护理治疗干预,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奥尔夫音乐康复治疗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社会功能及炎性因子表达。结果:实施奥尔夫音乐康复治疗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的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结论:奥尔夫音乐康复治疗干预可显著促进精神分裂症康复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并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有效地控制并降低病人的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对病人获取良好康复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平台管理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出院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唐丽琼,肖志容,邓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网络平台管理下的延续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出院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儿科接诊成功实施介入治疗的122例CHD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1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及院外随访护理,试验组患儿实施基于网络平台管理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儿再住院率、评估患儿院外治疗的依从性及患儿家长的照护技能。结果:随访1年,试验组有5例病人因感染或心功能不全再次住院,再次住院率为8.2%,对照组15例患儿再次住院,再次住院率为24.6%,两组再次住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0,P<0.05);试验组患儿家长的照护技能(包括出院后用药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术后活动及康复知识、术后营养支持知识及危重病情识别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院外治疗依从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提高了患儿家长照顾能力及患儿院外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预后,降低了患儿再住院率。

Teach back模式下的特应性皮炎健康教育对特应性皮炎患儿症状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宁玲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Teach back模式下的特应性皮炎(AD)健康教育对特应性皮炎患儿症状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随访指导,观察组采取Teach back模式下的AD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症状控制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LQ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ch back模式下的AD健康教育在特应性皮炎患儿中的应用,可强化症状控制效果,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安宁疗护对晚期肿瘤病人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阚亦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晚期肿瘤病人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收治的94例晚期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肿瘤科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通过成立安宁疗护小组对病人实施安宁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不良情绪、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命尊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宁疗护能有效减轻晚期肿瘤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

经腹腔镜宫颈环扎术与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病人预后的影响

王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经腹腔镜宫颈环扎术与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宫颈机能不全病人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使用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观察组使用经腹腔镜宫颈环扎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围术期指标及妊娠结局。比较两组病人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住院总时间、手术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流产发生率较低,足月分娩率及新生儿存活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娩孕周较晚,新生儿体重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精力、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情感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经阴道宫颈环扎术,腹腔镜宫颈环扎术更具损伤低、恢复快、宫颈机能改善效果好,保障更高的足月生产率及新生儿存活率,显著降低了流产发生率。

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联合强化肌力训练对中晚期帕金森病人DBS后步态改善效果

王瑾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联合强化肌力训练对中晚期帕金森病人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后步态改善效果。方法:选取中晚期帕金森DBS病人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对照组术后行强化肌肉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步态、步行能力、下肢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平衡协调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步长、步频、步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观察组步行能力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下肢功能及平衡协调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社交功能、躯体不适、病耻感、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支持、精神/情感状况及生活质量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联合强化肌力训练能有效改善中晚期帕金森病人DBS步态,有利于病人步行能力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全身麻醉下应用下腔拔除装置拔除起搏器依赖电极导线的护理配合

冯盼盼,刘浩,刘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应用下腔拔除装置Snare拔除起搏器依赖病人起搏电极导线过程中护理配合及观察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32例应用下腔拔除装置Snare拔除起搏器依赖病人起搏电极导线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处理方面的护理经验。结果:32例病人手术顺利,均达到临床成功。结论:充足有效的术前准备、配合及处理是电极拔除成功的一部分。

加热体位垫在输尿管上段结石病人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

杨美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加热体位垫在输尿管上段结石病人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80例行经皮肾镜手术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根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常规保温护理+加热体位垫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体温变化、术后肠道功能、寒战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13、0.813、0.074,P值分别为0.832、0.419、0.942);两组病人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60 min体温下降,手术结束时体温回升,且观察组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手术结束时体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4.012、194.140、81.703,P均=0.000);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47、10.305,P均=0.000);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13)。结论:加热体位垫应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病人经皮肾镜手术中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无明显影响,但可稳定病人体温,降低寒战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术后消化功能。

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

杨嫚,何迎亚,高远征,马金霞,张玉立,蒋秋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提供护理指导。方法:选取本院体检中心2018年6月—2019年6月检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并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NAFLD病人家族病史、超重、高血压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经常运动率、定期体检率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经Cox风险模型分析可知,家族病史、肥胖、HbAlc、UA、ALT、GGT、LDL是影响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经常运动、定期体检及HDL水平是保护因素。结论:影响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及适当运动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能有效预防及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102例移植肾IgA肾病的护理体会

朱林巧,黄小晨,张锦,李伟,陈锷,国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移植肾IgA肾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经穿刺活检确诊的102例移植肾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结果:本组病人在确诊后,采用低剂量激素口服维持方案,结合低蛋白血症及其他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为94.7%,平均随访时间(7.6±3.7)年。 接受针对性护理者在血清白蛋白(39.8±7.2 g/L和33.2±10.7 g/L,P<0.01)及收缩压(144.6±13.6 mmHg和166.5±21.8 mmHg,P<0.01)等临床指标上显著优于未接受针对性护理者。结论:移植肾IgA肾病的针对性护理,需注重血压和饮食的控制,低蛋白血症和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以及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视频辅以情境体验在川崎病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朱薇霖,杨龙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对川崎病患儿家属应用视频辅以情境体验的健康教育模式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共纳入研究对象93例川崎病患儿,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48例采用视频辅以情境体验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干预后患儿症状恢复时间缩短,患儿家属川崎病照护知识掌握情况及住院满意度提高,疾病不确定感降低(P<0.05)。[结论]视频辅以情境体验在川崎病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较佳,能改善患儿恢复情况,提高患儿家属川崎病照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及住院满意度,降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

探究不同评分系统评价急诊科危重症预后的应用对比

范桂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评分系统评价急诊科危重症预后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4例急诊科危重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评分系统评价,分别是简单临床评分量表(SCS)、快速急诊内科评分量表(REMS)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量表(APACHEⅡ),对比三种评分系统标准与病人的死亡率情况、三种评分标准与病人的预后情况。[结果]在SCS评分中,>11分及6~11分病人死亡率明显高于0~5分病人死亡率,6~11分病人死亡率明显高于0~5分病人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EMS评分中,>16分及12~16分病人死亡率明显高于<11分病人死亡率,12~16分病人死亡率明显高于<11分病人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EMS评分中,>25分及15~24分病人死亡率明显高于<15分病人死亡率,15~24分病人死亡率明显高于<15分病人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ROC曲线计算可见,SCS、REMS及APACHEⅡ评分的灵敏度分别为75.23%、76.44%、85.99%,特异度分别为71.23%、71.29%、80.62%,可见APACHE Ⅱ评分较SCS、REMS评分均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S、REMS评分相比灵敏度及特异性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CS、REMS及APACHEⅡ这三种评分系统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急诊科危重症病人的预后进行一定的判断,但结合急诊科危重症病人的实际情况分析,前二者的操作方法更加简便,通过对准确度进行判断可见,SCS评分具有更好的准确度,综合分析可见应用价值更高。
护理管理

前馈控制在预防住院病人走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陈娟,杨谱,文彩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有效预防住院病人走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前馈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成立科室防走失安全管理小组,规范、健全防走失前馈控制安全管理流程,制定住院病人走失风险因子筛查评估表,提高护理人员防风险意识,建立三级监控体系,并通过分层次、分阶段学习让全院护理人员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做法。结果:实施前馈控制后神经内科及老干部科住院病人走失人数从10人下降到1人(2 h内找回);护理人员合格评估率从80.4%上升到100.0%;护理人员掌握预防走失知识合格率从78.6%上升到96.1%。结论:前馈控制能有效预防住院病人走失,降低走失率,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PDC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杨维泽,袁清秀,赖嫦娟,黄月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7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的2 000件手术器械,依据PDCA管理模式实施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6月,未实施PDCA管理模式)与观察组(2018年7月—2019年7月,已实施PDCA管理模式),对比实施PDCA管理模式前后手术器械清洗的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湿包发生率及无菌物品合格率及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的清洗、包装、湿包、无菌物品的合格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仪表仪容、责任意识、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在手术器械管理中应用PDCA管理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的管理质量及工作质量,降低清洗、包装、湿包、无菌物品的不合格率。
调查研究

护理专业学生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分析

彭鲁峰,李军海,栾斐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高校护理专业学生考试焦虑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TAI量表对某高校护理专业627名学生考试焦虑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护理专业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整体偏重;护理专业不同性别、年级学生在面对考试时的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在面对期末考试时焦虑状况有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考试焦虑与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当下的社会因素有关。因此,对护理专业学生考试焦虑问题,既要关注群体状况,也要重视个体差异;既要消解,也要预防他们的考试焦虑状况。

门诊分诊护士绩效考核敏感性指标构建的质性研究

杨霞,杨俊玲,王晓洁,邓先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以护理管理者角度探讨门诊分诊护士绩效考核的敏感性评价指标,为下一步门诊分诊护士绩效考核敏感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某医院5名门诊护理管理者,结合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与头脑风暴法,采用NVivo质性研究分析软件,探索门诊分诊护士绩效考核敏感性指标体系。结果:初步构建门诊分诊护士绩效考核敏感性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团队意识和学习成长在内的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结论:参考护理管理者的观点帮助构建护士绩效考核敏感性指标,能更好地了解管理者对门诊分诊护士的工作和能力要求,有助于更全面科学地构建门诊分诊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解决现有考核存在的不足,为门诊人力资源管理中护理人员的考核与护理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提供参考。

设立脑心健康管理师对脑卒中病人实施全程管理的效果评价

刘雪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脑心健康管理师对脑卒中病人实施全程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医院的136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管理,试验组在前者基础上实施脑心健康管理师全程管理。在干预前和干预后5个月,分别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病人随访服务记录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病人对脑心健康管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病人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病人服药和日常生活行为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健康管理师能明显提高对脑卒中病人实施全程管理的效果。

妇科肿瘤护士对癌因性疲乏的认知与护理行为调查

张宏,童茜,杨凌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妇科肿瘤护士对癌因性疲乏认知及护理行为情况,从而针对性开展相关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我科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方法]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我科108名护士进行癌因性疲乏认知调查。[结果]本研究调查显示,妇科肿瘤护士对癌因性疲乏的认知情况,护士对癌因性疲乏的定义与疾病的关系、常见的症状、测量方式、程度分级及干预方式认知程度分别为75.00%、50.93%、68.52%、31.48%、75.00%、59.26%。妇科肿瘤护士对癌因性疲乏的态度,88.89%的护士认为癌因性疲乏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病人产生癌因性疲乏后72.22%及以上妇科肿瘤护士会及时进行相关各项处理,但其中50.93%的护士不会对病人的疲乏建立记录。[结论]妇科肿瘤护士对癌因性疲乏认识不足,需加强妇科肿瘤护士对癌因性疲乏知识了解,组织开展癌因性疲乏护理的学习,从而提高我科癌症病人生存质量及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老年乳腺癌放疗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癌因疲乏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干预措施

武玉真,刘云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老年乳腺癌放疗病人疾病不确定、癌因疲乏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并就此提供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乳腺癌放疗病人相关资料,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iper疲乏量表评定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程度、癌因疲乏,受试病人中经社会支持量表选取43例支持度中低组病人作为研究组,同时采用量表选取57例支持度高病人作为参照组,同时采用简单相关性量表评价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调查统计发现,研究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癌因疲乏评分分别为(119.67±10.59)分、(151.26±11.27)分,均处于中低水平;支持度中低组疾病不确定感、癌因疲乏与社会支持之间均存在负相关性(P<0.05);支持度中低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与癌因疲乏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放疗病人可由于社会支持度较低,导致产生疾病不确定感、癌因性疲乏,因此,护理人员应增强社会各方面支持,提高病人疾病治疗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80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功能缺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李玲玲,刘玲玲,陈曦,邵漪婷,皇惠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80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功能缺陷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80后”血液透析病人社会适应水平、更好地回归社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2018年11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4例“80后”血液透析病人及162例中老年血液透析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0后”MHD病人SCL90总分为(128.59±42.99)分,高于中老年MHD病人SCL-90总分(117.94±42.99)分,与中老年MHD病人相比,“80后”MHD病人心理健康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及精神病性因子方面阳性率比例高(P<0.05),在恐怖、偏执、睡眠与饮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65.4%的“80后”MHD病人存在社会功能缺陷。“80后”MHD病人社会功能缺陷状况与病人的躯体化因子、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睡眠与饮食共10个因子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80后”MHD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病人的社会功能状况密切相关,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其心理状况,促进“80后”血液透析病人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

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功能恢复影响因素调查

申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功能恢复影响因素调查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取在医院行阴道分娩的126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入选对象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盆底肌力状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产后2周产妇盆底Ⅰ类肌纤维56例,Ⅱ类肌纤维52例,Ⅲ级肌纤维18例;产后4周产妇盆底Ⅰ类肌纤维43例,Ⅱ类肌纤维44例,Ⅲ级肌纤维39例;产后6周产妇盆底Ⅰ类肌纤维35例,Ⅱ类肌纤维33例,Ⅲ级肌纤维58例;随着产后时间的延长,产妇盆底肌力恢复现状呈不良态势发展。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孕期体指数、产后体质指数、产程时间、阴道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会阴情况、手术史及遗传史等均为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体指数、产程时间、阴道分娩方式及会阴情况均为影响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功能恢复的独立因素(OR>1,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孕期体质指数、产程时间、阴道分娩方式及会阴情况均为影响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功能恢复的独立因素。

基于院内血糖管理护士胰岛素泵治疗风险意识及影响因素

杨柳,冯绮玲,李永洁,陈婉媚,吴丽萍,何美玲,戚以勤,谢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基于院内血糖管理的非内分泌科护士胰岛素泵治疗的风险意识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院内血糖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96名非内分泌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胰岛素泵治疗风险意识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非内分泌科护士的胰岛素泵治疗风险意识得分为(78.25±21.03)分,百分制标准分为50.24分,处于中低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影响因素有护理工作年限、内分泌科工作经历、胰岛素泵报警处理经历、胰岛素泵培训次数。结论:非内分泌科护士关于胰岛素泵治疗的风险意识水平偏低,应关注重点科室和重点护士阶层,合理调整培训形式和培训重点,以提高护士胰岛素泵治疗风险意识。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张红娟,赵丽萍,赵素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医院收治的18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收集和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现状及一般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184例透析病人中发生导管性血流感染24例,其中按导管日计算感染率2.55次/1 000导管日,股静脉导管感染17例,颈内静脉导管感染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置管部位、基础病史、留置时间、插管次数、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球蛋白(GLO)、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肌酐(SCr)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均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置管部位、基础病史及留置时间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置管部位、基础病史及导管留置时间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卵巢癌术后病人自我效能感与恐惧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张迪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卵巢癌术后病人自我管理效能感和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方法:运用横断面调查对研究对象发放人口学问卷、中文版恐惧疾病进展量表和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共有142例病人参与本研究。结果:卵巢癌术后病人的恐惧疾病进展总分为(38.55±8.07)分,其自我管理效能感总分为(94.65±8.72)分,两者间呈负性相关(均P<0.05)。结论:卵巢癌术后病人有严重的恐惧疾病进展心理,且和自我管理效能感紧密联系,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可通过提高卵巢癌术后病人自我管理效能感来降低其对疾病进展的恐惧。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方英,李伟丽,冯燕,戴小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影响因素,探究心理健康改善护理对策。方法:按照就诊时间顺序,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住院部90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查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临床数据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因素。结果:文化程度(OR=0.782)、服药依从性(OR=0.804)、家庭和社会关怀指数(OR=0.913)、病程(OR=1.790)以及疾病严重程度(OR=1.965)是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影响因素诸多,为改善其心理健康,医护人员多形式多层次知识宣教,提高用药依从性,协调病人与家庭成员、社会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达到减轻病耻感目标。

手术室护士对恶性高热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现状调查及干预对策

孙秀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对恶性高热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恶性高热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调查手术室护士的知晓情况,知识需求以及获取方式,然后针对调查结果制定干预对策。结果:手术室护士对恶性高热相关知识的整体知晓率均不高,知晓率最高的为急救措施,答对率为42.00%,最低的为流行病学特征,答对率仅为5.00%;其中有24.00%的护士表示从没有接触过恶性高热相关知识,其余护士表示获取恶性高热相关知识最常见的方式是科室讲课,约占43.00%;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手术室护士对恶性高热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学历、职称和工龄的手术室护士对恶性高热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对于恶性高热相关知识知晓率整体水平较低,获取方式少,因此临床中可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对手术室护士恶性高热知识和护理的培训,以提高手术室护士对恶性高热的护理能力。

PCI术后病人的体力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姚海艳,史珣瑜,施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的体力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常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病人,收集资料,分析PCI术后冠心病病人体力活动动机、体力活动和自我效能现状;冠心病病人自我效能、体力活动动机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PCI术后病人体力活动水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有效率为94.75%(379/400);379例冠心病病人术后每周体力活动为(3570.85±314.19)MET-min,以低、中强度为主;冠心病病人术后自我效能总分、体力活动动机总分与体力活动呈正相关(P<0.05);体质指数(BMI)、PCI次数≥2次、年龄、PCI支架数量≥3枚、自我效能、体力活动动机是影响PCI术后冠心病病人体力活动水平的高危因素(OR>1且P<0.05)。结论:PCI术后病人体力活动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PCI次数、BMI、年龄、PCI支架数量、自我效能、体力活动动机是影响PCI术后冠心病病人体力活动水平的高危因素,临床需针对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病人体力活动水平.

颌骨骨折病人术后发生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王玲响,方松城,董晨,邓亚运,陈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颌骨骨折病人术后发生感染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进行颌骨骨折治疗的189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术后分泌物、统计感染率并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详细记录病人基本信息、可能影响感染发生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9例颌骨骨折病人术后发生感染42例,感染率为22.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颌骨骨折病人术后发生感染与病人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创伤程度、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相关侵入性操作以及术后口腔卫生状况相关(P<0.05)。结论:颌骨骨折病人发生感染因素诸多,应根据潜在影响因素,合理提供病人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减少相关侵入性操作,改善病人口腔卫生和营养状况,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病人预后。
个案护理

多学科合作模式下PICC导管体内断裂漂移入心脏的急救护理与原因分析

王蒨,褚红,傅荣,沈茜,应秀华,李蓉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1例淋巴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41 d体内断管漂移入心脏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断管后的紧急处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通过多学科合作急救和护理,导管断端顺利取出,病人安全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