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2期 刊出日期:2021-01-20 目录

论著

新入职硕士学历护士转型冲击与工作适应障碍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柴宇霞,李西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新入职硕士学历护士转型冲击现状,并探讨与工作适应障碍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TSNGNS)、工作适应障碍量表(W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入职的49名硕士学历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入职硕士学历护士转型冲击得分为(87.96±6.72)分,得分率为65.15%,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得分率为44.36%~79.10%;工作适应障碍分值高于国内常模(P<0.001),积极应对低于常模(P>0.05),消极应对分值低于常模(P<0.001);转型冲击总分以及4个维度均与工作适应障碍、消极应对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采取适当措施,改善工作环境降低适应障碍水平,引导其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减轻新入职硕士学历护士的转型冲击水平,较快地完成角色转换。

急性白血病住院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向亚运,王灿飞,陈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住院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白血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ACTLeu)、Karnofsky身体功能状态量表(KPS)对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病人进行调查,以生活质量总分为应变量,对病人基础资料及疾病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病人生活质量总分为(111.93±23.47)分,各维度中以社会/家庭情况维度评分最高,以功能情况评分最低,白血病特异模块评分为(44.01±11.5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居住在城市、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处于维持治疗阶段、KPS评分高及近1周内未出现发热、感染及出血症状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且与各组内其余病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KPS评分、人均月收入、近1周内出现症状及所处治疗阶段是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急性白血病住院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包括身体功能状态、人均月收入、近1周内出现症状及所处治疗阶段,护理人员应对其开展心理干预、预防感染、促进家属关心及护理等方式对病人进行干预,以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乳腺癌病人经验性回避与认知融合现状及关系框架分析

赵雯倩,李璐璐,王雪,李小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经验性回避和认知融合现状,分析两者的关系框架,为乳腺癌病人治疗与康复中的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和中文版认知融合问卷(CFQ)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35例乳腺癌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病人经验性回避总分为10~47(30.79±7.69)分,认知融合总分为14~60(41.10±9.21)分,经验性回避和认知融合总分呈正相关(r=0.831,P<0.01)。认知融合各条目得分与经验性回避总分呈正相关(r值为0.574~0.736,P均<0.01),经验性回避各条目得分与认知融合总分呈正相关(r值为0.505~0.719,P均<0.01)。典型相关模型结果显示,2对典型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α=0.05),其中第一组关系中条目AAQ2、AAQ1、AAQ5对V1的影响最大,而条目CFQ2、CFQ7对U2的影响较大;第二组关系中条目AAQ3、AAQ1、AAQ5对V2的影响最大,而条目CFQ6、CFQ9、CFQ7对U2的影响最大。结论:乳腺癌病人经验性回避和认知融合呈“相互推演”的关系框架。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采用心理护理措施,帮助病人降低癌症相关认知融合水平,从而改善病人的经验性回避状态,使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我国护理领域研究中的热点与趋势

廖倩,吴传芳,易霞,肖纯,戴凡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护理领域研究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其发文趋势、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利用 CiteSpace 软件分析中国知网相关数据的发文作者、机构和文献关键词等,生成可视化图谱。检索文献终止时间为2020年7月28日。结果:图谱中共纳入的文献数为727篇,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影响力较大的作者有6人,机构有4所。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期刊分别是《护理实践与研究》《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主要研究内容有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压疮、跌倒等,最大研究热点是PICC,其次是危重症病人的护理。研究呈现从基本流程改造、高危病人管理向高风险复杂护理流程管理方向的发展趋势,且研究热点与时俱进。结论:FMEA 在护理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展,研究趋势呈现从简单流程分析改造向复杂流程分析改进的趋势。未来研究进一步拓展研究主题,加大临床研究和应用力度,使护理风险管理更精准科学、更具可控性。

胸部物理治疗在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机械辅助通气低龄低氧血症患儿中的应用

王寒凝,易敏,汪娅,邱宏翔,周雅婷,项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在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机械辅助通气低龄低氧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83例经体外循环行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机械辅助通气低龄低氧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2月—2017年6月42例病人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9年1月4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技术。比较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氧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物理治疗在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机械辅助通气低龄低氧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通气,缩短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与术后监护时间。

音乐疗法对初产妇焦虑和产程进展影响的Meta分析

庞涵,韩叶芬,严思思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分析音乐疗法对产妇的治疗效果,观察音乐疗法在分娩中的作用,为分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全文数据库,检索已发表的音乐疗法与分娩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研究,检索期从数据库建库到2018年11月。采用 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文献进行 Meta分析。结果: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 分析显示:两组产妇焦虑、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可减轻初产妇焦虑,促进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效果

张锦绣,杨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建立与实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评价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神经外科开展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面对面现场访谈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和循证证据,将所得资料汇总由同行专家进行会议讨论,构建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方便抽样方法从神经外科住院病人中随机抽取18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病人均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且都接受介入治疗,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病人为对照组,2018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病人为观察组,为对照组病人提供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病人则实施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专家咨询,第一轮问卷回收率为90.9%,对方案指标评分的协调系数为0.765,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31,第二轮有所上升达到了94.1%,对方案指标评分的协调系数为0.865,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52,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在实施循证护理方案后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明显减少了肺炎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改善病人吞咽功能,血管再通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采用德尔菲法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构建并实施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可以明显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综述

“互联网+护理服务”背景下上门护士人身安全的研究进展

马丽莉,庄惠人,尤永梅,张伟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互联网+护理服务”背景下上门护士人身安全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为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提供参考。

肠造口病人病耻感的研究进展

田丽露,张俊娟,张国增,李佳佳,吕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肠造口病人病耻感的概念、主要测评工具、影响病耻感的因素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建议应用信效度良好的测评工具对国内肠造口病人病耻感进行系统研究,据此开展针对性的干预,以改善肠造口人群的身心健康。

不同性别乳腺癌病人心理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张尚书,钱建锋,董朝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乳腺癌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会有很多影响病人心理的因素,本文综述影响不同性别乳腺癌病人心理问题的因素,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护理人员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卫红,沈麒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从护理人员时间管理倾向的现状、护理人员主观幸福感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了解护理人员时间管理倾向与幸福感关系的现状,以期能制定出更适合护理人员的时间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幸福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天疱疮皮肤损伤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吴园园,周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天疱疮皮肤损伤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指出天疱疮创面的护理是降低天疱疮病人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是以控制感染、促进愈合为宗旨。目前已有较多临床观察,但缺乏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报道内容局限于传统换药方式,今后应将更多新方法、新技术运用到天疱疮创面皮肤损伤的护理中,以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皮肤损伤愈合。

老年糖尿病病人跌倒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

马玲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跌到定义及老年糖尿病病人跌倒调查情况,从环境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心理因素方面综述老年糖尿病病人跌倒相关因素及护理的研究进展,指出护理重点在于评估和预防。

病人参与病人安全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

张姝坛,张文光,李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概念、研究意义、国内发展现状及展望综述病人参与病人安全研究发展现状。指出未来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构建一个系统、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病人参与病人安全的相关研究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更好地保障病人安全。

儿童恶性肿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张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儿童恶性肿瘤病人营养支持的内容及临床护理进展、现阶段恶性肿瘤的现状、国内外营养评估工具,分析儿童恶性肿瘤病人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喂养方法、营养液的选择、易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认为恰当的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在儿童恶性肿瘤病人中发挥重要作用。

“互联网+”模式下安宁疗护服务研究进展

袁鹏斌,陈诗磊,林晓琪,刘诗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阐述目前安宁疗护现状,在国家“互联网+护理服务”战略实施背景下分析“互联网+安宁疗护”新型护理服务模式,为进一步探索“互联网+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提供依据。
临床研究

“一病一品”护理对银屑病病人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窦菲,钟洁敏,王艳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一病一品”护理对银屑病病人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的78例银屑病病人按照编号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病一品”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调查核心问卷(QLQ-C30)评价两组病人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情况评估问卷评价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SDS和S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QLQ-C30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银屑病病人中实施“一病一品”护理可缓解病人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胃管拔除指证的研究

丁清清,徐海莉,张云飞,陈鹏,郜永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胃管拔除的合理指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10月行胃肠道手术的32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胃管拔除时机分为4组,A组(n=86)常规拔除,B组(n=79)、C组(n=83)和D组(n=81)分别于胃液残余量50 mL、100 mL和200 mL时拔除胃管。比较4组病人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二次置入胃管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4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人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病人二次置管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当日胃液引流液≤100 mL作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胃管拔除指证,能够在避免病人术后腹胀发生及再次留置胃管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术后留置胃管时间。

腺病毒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患儿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

罗毅,马敬香,杨红梅,春晓,甘艳如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腺病毒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患儿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7月6例腺病毒肺炎患儿应用ECMO治疗的临床资料,收集治疗期间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过程与方法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儿治疗后成功撤离ECMO,3例患儿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腺病毒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患儿行ECMO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及及早发现并发症是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高强度间歇训练联合八段锦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

毛荣华,孙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训练联合八段锦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及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南院区心脏内科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指导基础上给予高强度间歇训练联合八段锦指导,八段锦每天1次,高强度间歇训练每次30 min,两种训练分别于早餐后60 min及下午进行,每周5次,共2周。干预2周后观察两组病人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 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血糖达标率及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病人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疾病认识程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对照组病人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及疾病认识程度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联合八段锦可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血糖达标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音频转换听觉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睡眠的影响

王俊芝,李乐乐,王倩,王烨,成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音频转换听觉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睡眠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7月—2018年3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38例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病人分为3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日常护理,音乐组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常规音乐训练,听觉训练组进行经处理的高低频转换的听觉训练,连续干预30 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比较3组病人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结果:3组病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听觉训练组病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低于音乐组与对照组(P<0.05);音乐组病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听觉训练组病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及总分较干预前降低,睡眠质量提高(P<0.05);音乐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得分及总分较干预前降低,睡眠质量提高(P<0.05);对照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及总分较干预前高,睡眠质量下降(P<0.05)。结论:听觉训练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睡眠质量。

15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病人行救护车院间转运的护理

庞志强,尹炜,李瑶林,胡恩华,聂涛,米元元,黄海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危重病人实施救护车院间转运护理措施。方法:2017年8月—2019年2月对15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危重病人实施救护车院间转运,转运前充分评估病情,加强急救车及急救物品的准备、人员的合理分工、转运途中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及ECMO机器设备的管理,给予精细的安排及护理,自行设计实施ECMO 的物品核查单,杜绝纰漏,确保病人转运安全。结果:15例ECMO治疗的重症病人均经救护车顺利转运,转运距离 5~600 km,ECMO机器转运途中运转时间1.0~8.0 h,转运途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ECMO机器运转正常,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在专业技术人员和完善的仪器设备的支持下可以保证ECMO治疗的危重病人行救护车院间转运的安全。

缩减约束方案对预防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王文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缩减约束方案对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ICU收治的120例脑出血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约束护理方案。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病人为观察组,采用缩减约束方案。比较两组病人身体约束情况、非计划性拔管以及皮肤损伤发生情况,调查两组病人或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身体约束率低于对照组,约束时间短于对照组,皮肤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病人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减约束方案能减少ICU脑出血气管插管病人的皮肤损伤,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尿动力学围检查期预见性干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中的应用

刘丽琴,张敏,吴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围检查期预见性干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尿动力学检查的108例BPH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例编号的奇偶数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检查的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围检查期预见性干预,包括情绪疗法、亲情陪护、模拟体验、超前镇痛等。观察并比较其检查中断率、检查重复率、完成检查花费的时间、检查依从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及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价病人焦虑、疼痛程度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检查中断率、检查重复率低于对照组,完成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检查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及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GCQ量表生理、心理、环境、社会4个子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BPH病人实施尿动力学围检查期预见性干预可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检查依从性和效率,减少自身干扰,获取真实的膀胱尿道功能状态,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依据。

早期床旁一对一指导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发育及智能发育的影响

王晓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早期床旁一对一指导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发育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新生儿科收治的11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早产儿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床旁一对一指导。对两组患儿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技能、患儿生长发育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口腔运动干预、抚触、床旁智护指导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42 d时体重、身高、头围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3个月、6个月后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床旁一对一指导可提高产妇早产儿护理技能,从而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发育及智能发育。

“三位一体”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周亮平,戴立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6例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三位一体”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疾病复发率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应用“三位一体”模式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病人行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治疗中的应用

汤之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58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两组均进行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应用生活质量量表(QOL)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应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对两组病人护理前、护理后1周、4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高切黏度、血脂总胆固醇(TC)水平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后偏执、恐怖、敌对、焦虑、抑郁得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QOL评分中宗教信仰、环境、独立性、社会关系、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1周、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高切黏度、TC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病人行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改善病人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基于肠内营养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许佳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肠内营养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2019年6月ICU收治的160例机械通气病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肠内营养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血糖、总蛋白、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病人中应用基于肠内营养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有助于缓解胃肠功能障碍。

医、护、患三主体联动压疮共管模式在呼吸系统高危压疮病人中的应用

刘明珠,冯丽雅,曾小娃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医、护、患三主体联动压疮共管模式在呼吸系统高危压疮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护、患三主体联动压疮共管模式实施前(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住的呼吸系统高危压疮病人40例为对照组,以医、护、患三主体联动压疮共管模式实施后(2018年7月—2018年12月)收住的呼吸系统高危压疮病人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压疮预防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压疮预防管理基础上实施医、护、患三主体联动压疮共管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压疮预防措施落实率、病人依从率、难免压疮发生率、认可度。结果:观察组压疮预防措施落实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压疮预防措施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发生难免压疮少于对照组,护士和病人认可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系统高危压疮病人中应用医、护、患三主体联动压疮共管模式可提升护理人员压疮预防措施落实率及患方压疮预防措施依从率,减少难免压疮的发生。

中医综合护理对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病人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蒋逸雯,方淑华,王娟,张美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对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病人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接诊的80例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病人按照就诊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结果:两组病人初诊时的体温、疼痛程度及肿块直径无明显差异,治疗1周后观察组病人体温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肿块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初诊时的焦虑抑郁得分及幸福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病人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幸福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对急性乳腺炎病人临床症状控制具有积极作用,可改善病人心理状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护理管理

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姚丽,梁艳,仲韦,王新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成立风险管理团队,明确质量改进目标,分析CCU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救护理现状,发现护理问题,从病情、制度、人员方面建立预警分级管理,再将预警分级管理方案运用于CCU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护理管理中并评价效果。结果: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实施后抢救时间明显缩短(t=3.591,P<0.001),护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分级管理的认知提高(t=16.428,P<0.001),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降低(χ2=11.636,P<0.001),病人和(或)家属满意率同步提高(χ2=4.574,P<0.05)。结论: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方案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病人风险,保障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程序有序展开,实施高质量护理。
调查研究

结直肠癌造瘘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张跃红,李一凡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造瘘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180例结直肠癌造瘘术病人为研究对象,统计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采用Logistic方法分析影响因素,分析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180例结直肠癌造瘘术病人中自我管理行为低水平21例,中等水平64例,高水平95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肠造口时间、术后并发症、家庭社会支持程度、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是结直肠癌造瘘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术后并发症、家庭社会支持程度、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是影响结直肠癌造瘘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风险因素(P<0.05)。自我效能感与结直肠癌造瘘术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关系,且与自我管理行为的4个维度(日常生活管理、用药管理、病情症状监测、饮食管理)也呈正相关关系;与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关系,与“面对”呈正相关关系;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关系,与自我管理行为的4个维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结直肠癌造瘘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多样,其中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尤为明显且正相相关性较强。

PICC专科护士在新生儿临床护理决策中的认识及体验的质性研究

陈牡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专科护士在新生儿临床护理决策中的认识及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对12名新生儿PICC专科护士实施关于新生儿临床护理决策的认识及体验的半结构化访谈,利用主题分析法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针对临床护理决策得出2个主题,即感知护理决策地位以及护士对决策具体概念与过程不明;针对临床护理决策体验,得出5个主题,即多角色冲突会影响决策、期待有力的专科合作和支持、决策阶段个体存在较大差异、挑战困难决策和担心后果的复杂内心、决策后归纳总结并自我反思。结论:新生儿PICC专科护士尚不能对临床护理决策产生全面、深入的认识,并存在各种正负性体验。后续在开展护理教育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提高专科护士的临床护理决策认识与能力,降低决策压力,不断提升专科护理水平。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病人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程飞,蒋萍,刘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病人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行ESD术的早期胃癌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制问卷调查病人基础信息,统计术后迟发性出血病人例数,借助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结果:本研究中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病人10例,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0%;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病人与未出血病人性别、年龄、合并症、手术耗时、抗血栓形成药使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有病变直径(≥3 cm)、病变深度、病变位置(胃窦)、术中出血量(>800 mL)(P<0.05)。结论: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0%,且病变直径(≥3 cm)、病变深度、病变位置(胃窦)、术中出血量(>800 mL)属于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需加强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评估,强化临床护理。

肝硬化病人首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周洪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首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307例肝硬化病人为研究对象,经治疗后将未发生首次EVB的229例病人设为对照组,首次出现EVB的78例病人设为观察组。分析两组病人临床基本信息及相关资料,统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现状,采取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发生出血状况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OR=1.912)、门静脉主干内径(OR=2.760)、肝功能ChildPugh分级(OR=2.375)、失血量(OR=3.682)、食管静脉曲张分级重度率(OR=5.013)、红色征(OR=2.704)为肝硬化病人首次EVB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病人发生首次EVB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饮酒史、门静脉主干内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失血量、食管静脉曲张分级重度率、红色征。医护人员应加强危险因素监测,帮助病人戒烟酒、忌粗糙饮食,定期复查,加强早期预防及诊断,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水平。

住院脑卒中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梁晓燕,林蓓蕾,李亚珂,刘冈,高娜,崔鑫龙,赵晓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10例住院脑卒中病人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110例脑卒中病人PTSD症状最低得分17分,最高64分,其中40例(36.4%)病人表现出明显PTSD症状;不同卒中痛苦自评程度、医学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水平之间的PTSD症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发生PTSD较常见,其自觉卒中痛苦程度越轻,应对方式越积极,社会支持水平越高,PTSD的发生率越低。

癌症化疗病人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其与自我管理效能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陈梦瑾,李海香,姚雄,陈懿,邹小亚,龙娟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癌症化疗病人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其与自我管理效能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7月住院治疗的145例癌症化疗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中的共性模块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病人的生命意义感量表总平均分为(46.35±8.78)分,自我效能量表总平均分为(82.08±24.02)分,生命质量总平均分为(66.76±17.80)分。病人的生命意义感得分与自我效能和生命质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癌症化疗病人的生命意义感呈中等水平,并影响其自我管理效能和生命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重视提高癌症化疗病人的生命意义感,帮助其更好地应对癌症。

先兆早产孕妇正念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何郁娜,陈丽洁,吴洁滢,袁晓如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先兆早产孕妇的正念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66例先兆早产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先兆早产孕妇正念水平得分为(53.99±10.7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有无不良孕产史的先兆早产孕妇正念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先兆早产孕妇正念水平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有无不良孕产史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总变异的43.9%。结论:先兆早产孕妇正念水平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有无不良孕产史、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是先兆早产孕妇正念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急诊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现状调查及与情绪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赵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急诊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现状,分析其与情绪管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90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护士沟通能力量表评估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采用护士情绪管理量表评估护士的情绪管理。结果:急诊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总得分为(79.91±13.25)分,情绪管理总得分为(49.42±6.42)分,急诊护士临床沟通能力与情绪管理均为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诊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医院管理者应做好对护士不良情绪的引导工作,提高情绪管理水平,这对于降低护患纠纷、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重要价值。

一线临床护士护理信息能力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的影响研究

柴晓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一线临床护士护理信息能力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的影响。方法:采用护士基本资料调查问卷、护理信息能力量表、医院病人安全文化认知量表对231名一线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线临床护士护理信息技能总得分为(94.43±17.86)分,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总得分为(132.66±19.52)分;护理信息技能得分及各个维度得分与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呈正相关(P<0.05);职称、文化水平、护理信息能力是影响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主要因素(P<0.01)。结论:一线临床护士护理信息能力总体水平较低,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为中等水平。管理者应提高护士护理信息能力,进而提升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水平,为临床护理安全奠定基础。
健康教育

授权教育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照顾者照顾体验的影响

赵婷鹭,林浮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照顾者照顾负担、积极感受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8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照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开展授权教育。于病人入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比较两组照顾者照顾负担、积极感受水平与自我效能。结果: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照顾者照顾负担、积极感受与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38.44±11.42)分、(36.35±3.14)分、(26.86±4.16)分,对照组照顾负担、积极感受与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54.93±10.90)分、(22.78±3.63)分、(20.44±4.3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授权教育可明显减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照顾者照顾负担,提高心理积极感受水平及提升自我效能感,促进病人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