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19年 17卷 24期 刊出日期:2019-08-30 目录

论著

临床护理综合技能训练对护理临床思维的影响

管映君,古海荣,薛惠,张彩娟,谢美云,刘丹丹,黄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综合技能训练对护生护理临床思维的影响。[方法]选取学校2013级护理本科班2个班(共125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试验组61人与对照组64人。对照组釆用传统的技能训练法,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综合技能训练。采用客观结构化考试评估解决问题能力,采用临床思维能力考核表评价护生的临床护理思维能力,采用教学效果评分表评价学生对临床护理综合技能训练法的反馈。[结果]试验组学生护理评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病例分析决策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基本理论知识、护理技能、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及思维独创性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提高知识记忆和应用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主动学习能力、提高交流能力、提高理论应用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及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学教学中采用临床护理综合技能训练可提高护生的护理临床思维能力。

女性乳腺癌病人配偶一般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陶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病人配偶的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女性乳腺癌病人配偶120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女性乳腺癌病人配偶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1.83±3.06)分,处于中等水平,应对方式得分为(21.50±3.62)分,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总分呈正相关(r=0.912,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配偶的自我效能,促进照顾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照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而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及对病人的照护质量。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PICC术后并发症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王瑞琦,陈勤,徐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N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库、中国知网等关于FMEA在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用Revman 5.3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6篇,共1 072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FMEA能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OR=0.36,95%CI=0.14~0.89,P=0.03)、导管相关感染(OR=0.36,95%CI=0.14~0.94,P=0.04)、导管堵塞(OR=0.25,95%CI=0.09~0.68,P=0.007)和非计划性拔管(OR=0.20,95%CI=0.07~0.57,P=0.003)。[结论] FMEA能有效降低PICC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护患沟通技巧在帕金森病病人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费美霞,陶孝云,李有焕,万美萍,章文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帕金森病病人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帕金森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全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于手术全期。对两组病人血压、心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将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于观察组手术全期护理,与对照组病人相比,观察组病人在局部麻醉手术期的血压、心率显著降低(P<0.01),第5天回访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P<0.05);在手术室环境、解决问题能力、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等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将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于帕金森病病人脑深部电刺激术全期护理中,可以明显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胃肠道肿瘤病人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分析

林琼,赖雯娟,林御贤,陈冬燕,宁家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病人自我感受负担(SPB)的状况,并分析其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32例胃肠道肿瘤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胃肠道肿瘤病人的SPBS得分为(33.30±8.91)分,88.28%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SPB;CD-RISC得分和SSRS得分与SPBS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病人普遍存在SPB,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可影响其SPB水平。临床护理工作者可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胃肠道肿瘤病人的SPB。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病人康复知识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肖燕花,莫文娟,郭丽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病人对康复知识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相关知识问卷(LDHPLIF)及一般情况问卷,对衡阳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10例病人实施调查,了解此类病人的LDHPLIF相关知识和一般行为习惯状况。[结果]病人LDHPLIF相关知识总均分为(18.80±7.10)分。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t=16.988,P=0.000)、年龄(t=-3.276,P=0.000)、行为生活习惯(t=-2.115,P=0.036)影响病人LDHPLIF相关知识。[结论]病人的LDHPLIF相关知识水平较低,而文化程度、行为生活习惯、年龄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及干预研究进展

贺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终末期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慢性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病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在其治疗过程中病人常会产生成为他人负担的感受,这种感受称为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会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决策等,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分析国内外学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现状及干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护生社交焦虑的研究进展

徐查丽,杨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现有研究进行回顾与梳理,从护生社交焦虑的概念、产生的因素等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今后护生社交焦虑的研究和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提供参考依据;为更好地解决护生人际交往问题提供帮助。

护士建言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启示

王忠祥,魏万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护士建言行为的定义、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建言动机与机制及对护理启示5个部分进行综述,旨在加强人们对护士建言行为的认识,为日后护士建言行为研究与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借鉴。

国内外临床研究护士的发展现状

王琦,刘纬华,张红梅,卢颖,景孟娟,张逍显,张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国内外临床研究护士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借鉴国外临床研究护士发展的特点与特色,探讨我国现阶段临床研究护士培养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临床研究护士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研究

农村马德龙病病人就医延迟原因的质性研究

缪云仙,杨晓娟,李晓江,李华芳,徐嘉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揭示农村马德龙病病人就医延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农村肿瘤病人预后及培养农村群众科学就医行为提供参考。[方法]对8例农村马德龙病病人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运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访谈资料共提炼出6个主题,包括农村马德龙病人均存在严重就医延迟行为,就医延迟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知晓疾病知识水平及就医意识、当地医疗条件、个体受教育程度和受迷信思想影响、心理因素、病人家庭经济和情感支持因素。[结论] 农村肿瘤病人就医延迟行为应得到群众、社会、政府、各级医疗机构及卫生从业人员的重视,同时农村肿瘤病人就医延迟行为是可控可干预的。

安抚疗法联合家属同步护理培训对脑梗死后遗症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焦虑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赵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安抚疗法联合家属同步护理培训对脑梗死后遗症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焦虑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5月收治的74例脑梗死后遗症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7例。试验组采用安抚疗法联合家属同步护理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3周、3个月时的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Barthel评分。[结果]入院3个月后,试验组上肢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周后试验组下肢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周后试验组MMSE评分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周试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抚疗法联合家属同步护理培训不仅可以改善脑梗死后遗症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还可以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家庭签约对社区脑卒中病人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的影响

陈银娟,蓝静,戴利,何敏兰,罗敏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家庭签约式服务对社区脑卒中病人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管辖下社区健康管理档案中的84例脑卒中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管理模式管理病人,干预组实施家庭签约式服务。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病人的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病人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实施家庭签约服务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病人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水平,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为社区开展脑卒中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运用在降低胎龄≤32周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效果分析

袁瑞琴,熊小云,陈丽莲,罗丽,翁玲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对降低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研究,收集经本院产科出生的入住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25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采用头脑风暴法就对照组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解决问题新的护理方案。将经本院产科出生的入住深圳市妇幼保健院NICU的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264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入院后即按制定的新的护理方案要求去执行并持续给予PDCA护理模式,每季度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进行分析,不断解决问题并提出预防和整改措施,逐渐形成标准化,并在月质控例会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防止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意识及宣传新的护理措施,使得人人知晓。比较两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例次。[结果]皮肤粘贴伤是目前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类型。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例次明显降低(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工作程序对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进行持续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制定新的护理方案并逐渐形成标准化,为早产儿提供更精细的皮肤护理,可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激励式护理应用于甲状腺癌手术病人中的效果分析

尹萍,李莲,孙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激励式护理应用于甲状腺癌手术病人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采用常规护理的甲状腺癌手术病人45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采用激励式护理的甲状腺癌手术病人4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1周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1周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励式护理应用于甲状腺癌手术病人可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路径表在院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冯海珊,郭丽华,刘慧恒,修亦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路径表在院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内发生心搏呼吸骤停并运用ACLS路径表实施心肺复苏的病人103例为试验组,另回顾性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内发生心搏呼吸骤停未运用ACLS路径表实施心肺复苏的病人99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病人开始实施CPR、心肺复苏(除颤)、静脉输液、气管插管时间、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收缩压以及复苏成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试验组开始实施CPR、除颤、静脉输液以及气管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高级生命支持路径表对心搏呼吸骤停病人进行CPR,医护有效结合,可以减少开始实施CPR、除颤、静脉输液以及气管插管时间,有效提高复苏成功率。

产房风险分级管理及风险预警制度在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的应用

崔亚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产房风险分级管理及风险预警制度在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医院收治的90例高危妊娠产妇根据产妇入院时间将产妇分为对照组(2017年1月—2017年6月,n=45)及观察组(2017年7月—2017年12月,n=45),对照组住院期间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住院期间实施产房风险分级管理及风险预警制度,比较两组高危妊娠产妇负性情绪、分娩产程、分娩结局及产妇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产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房风险分级管理及风险预警制度能有效缩短高危妊娠产妇分娩产程,降低产妇剖宫产率,提高产妇分娩质量及满意度。

社区健康综合管理对围绝经期女性知信行及妇科疾病发病情况的影响

方燕桃,陈爱莲,王春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社区健康综合管理对围绝经期女性知信行及妇科疾病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3月—2018年3月社区120例围绝经期女性进行研究,采用抽签法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不予以任何相关措施干预,试验组则采用社区健康综合管理,比较两组女性在管理前后知信行情况、妇科疾病发病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管理后试验组疾病认知评分、心理状态评分、自主预防保健评分分别为(8.04±1.32)分、(7.88±2.37)分、(8.62±0.6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02±1.80)分、(5.13±2.14)分、(6.13±1.66)分(均P<0.05);管理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子宫肌瘤、阴道炎、子宫颈肥大发病率比较差异不明显(均P>0.05);管理后试验组子宫肌瘤、阴道炎、子宫颈肥大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健康综合管理可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知信行情况,同时有利于降低妇科疾病发生风险,提高满意度。

延续护理对腹主动脉瘤术后病人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丛,杨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估延续护理对腹主动脉瘤术后病人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82例腹主动脉瘤病人按住院顺序编号分为试验组41例、对照组41例,出院时对照组进行腹主动脉瘤病人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试验组除接受常规健康宣教和护理外,同时接受延续护理干预。两组病人出院后72 h内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分别进行心理状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测定,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腹主动脉瘤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结果]出院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自尊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得分随着干预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但试验组升高趋势较对照组明显;出院后3个月、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改善腹主动脉瘤术后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腹主动脉瘤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照护群集理念下压力性损伤预防床边核查表的设计与应用

刘烨,王晓燕,张旭红,李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提高临床交接班时对压力性损伤风险病人(Brade≤18分)的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方法]基于照护群集管理理念设计压力性损伤预防床边核查表,交接内容分为两大块,即皮肤情况和护理措施。用于压力性损伤风险病人每日3次的临床床边交接班中,并评价护士交接班的质量。[结果]护士根据压力性损伤预防床边核查表中的项目进行床边交接班,全面地完成压力性损伤风险病人的各项预防措施交接。[结论]应用压力性损伤预防床边核查表对压力性损伤风险病人的交接班质量及预防临床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有促进作用。

改良叩背法联合呼吸训练对COPD急性期病人排痰效果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傅莉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改良叩背法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病人排痰效果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急性期病人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排痰,观察组行改良叩背护理法联合呼吸训练,比较两组24 h排痰量、呼吸功能、炎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3 d后24 h排痰量大于对照组(P<0.05),而咳嗽困难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 d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较对照组改善(P<0.05),而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较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叩背法联合呼吸训练能有效促进COPD急性期病人排痰,减轻病人肺部炎症,改善病人呼吸功能,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

综合护理在经ICL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罗杰,游雨薇,李红,党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在经ICL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高度近视病人110例,所有病人均经过ICL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55例。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进行,综合护理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进行,统计两组病人视力、眼压、屈光度、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护理后视力高于护理前,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护理后屈光度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常规护理组眼压与综合护理组比较(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组视力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后综合护理组屈光度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常规护理组总满意度为81.81%,综合护理组总满意度为94.54%,综合护理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82%,综合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8%,综合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经ICL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中,促进病人视力恢复,护理满意度高,减少并发症发生。

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

刘曙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病人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号单双数将病人分为对照组71例(主要为常规性护理管理)和观察组71例(为敏感指标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满意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方式下压疮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更少(P<0.05)。[结论]于创伤骨科病人护理管理中采用敏感性指标可有效提升病人护理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

高抗性淀粉大米对2型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波动的影响

张虹,杨晓飞,李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高抗性淀粉大米对2型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61例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在治疗不变的情况下,第1天以普通大米为主食,第2天、第3天以高抗性淀粉适糖米为主食,比较试验期间餐后2 h的血糖值较餐前血糖波动情况的差异。[结果]餐后2 h血糖值较餐前升高者的比率适糖米较普通大米降低,适糖米餐后2 h血糖值较餐前变化幅度在3餐均显著低于普通大米(P<0.05),餐后2 h血糖值降低幅度早餐>中餐>晚餐,但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适糖米相较于普通大米对餐后2 h降糖作用的强弱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入院血糖无关。[结论]高抗性淀粉适糖米能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病人餐后2 h血糖的波动幅度。

全面性护理在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陈晓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全面性护理在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耳聋病人10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选病人分为一般护理组、全面护理组各50例。对一般护理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全面护理组病人进行全面性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病人的心理抑郁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病人焦虑情况进行评定,使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统计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护理质量以及病人家属满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HAMD、HAMA评分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全面护理组病人HAMD、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各项SF-36评分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提升,全面护理组病人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全面护理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短于一般护理组,护理质量优于一般护理组(P<0.05)。全面护理组病人家属总满意率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结论]使用全面性护理对突发性耳聋病人进行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使病人家属更加满意。

综合护理策略对接受上腹和侧腹联合切口手术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术后病死率、肠瘘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程度的影响

戴晓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综合探索对接受上腹和侧腹联合切口手术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人合适的护理措施,有效评价SAP病人术后死亡率、肠瘘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程度,为改善预后及生存率提供长远的临床参考意义。[方法]通过选取并分析医院在普外科接受上腹和侧腹联合切口手术的60例SAP病人的基本病历资料,随机将其分为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各30例,综合护理组病人的伤口使用保护罩以及造瘘袋进行特殊保护,与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的病人进行效果比较,评价SAP病人术后死亡率、肠瘘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期间接受上腹和侧腹联合切口手术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60例病人中,综合护理组使用伤口保护罩保护伤口、病人的渗液运用造瘘袋进行护理,病人术后早期冲洗伤口;常规护理组的病人接受SAP病人的一般护理。综合护理组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率、术后肠瘘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程度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上腹和侧腹联合切口手术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采用伤口保护罩、造瘘袋等特殊护理,可降低肠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后病死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理疗效。

基于共词分析法对胶囊内镜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高舒静,古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共词分析法对近5年有关胶囊内镜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方向。[方法]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以主题词=‘胶囊内镜’+‘胶囊内窥镜’为检索式进行检索,在PubMed数据库以主题词=‘capsule endoscopy’进行检索,限定时间为2013年1月—2018年8月,再利用Excel 2013、Bicomb2对高频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统计分析,利用Ucinet6.0及Netdraw绘制共献分析图,将高频词之间的关系可视化。[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726篇,提取高频关键词27个,共纳入英文文献792篇,提取高频主题词35个,通过可视化网络图谱发现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适应证与禁忌证、肠道准备、图像的定位及处理、适用人群及安全性等方面,有关胶囊内镜对病变组织的准确定位、组织活检、靶向用药等方面研究较少。[结论]通过共词分析法直观地展示了胶囊内镜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留置DJ管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王来福,王滨,杨少妮,王芳,王玉婷,施欢,罗婷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在留置DJ管病人延续护理中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5年6月20日—2017年6月20日我院200例DJ管植入术后病人(均实施延续护理)分为观察组100例(实施信息化管理平台干预)、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漏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评分、疾病知识评分及医护人员工作投入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漏拔管率1.00%、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5.00%、12.00%)(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评分(86.32±2.25)分、疾病知识知晓度评分(82.24±2.15)分,高于对照组[(79.24±3.61)分、(72.36±2.54)分],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活力、专注、奉献评分分别为(4.24±0.32)分、(4.79±0.51)分、(4.12±0.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02±0.25)分、(3.10±0.61)分、(2.02±0.36)分](P<0.05)。[结论]在留置DJ管病人延续护理中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干预十分可行,可显著降低漏拔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及对护理工作的好评度,并可增加医护人员工作投入度,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104例儿童行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方法的改进

徐文洁,鲍爱琴,刘为红,陈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改进儿童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的护理措施并探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护理措施改进前住院行PICC置管的患儿102例为对照组,护理措施改进后住院行PICC置管的患儿104例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全面置管前评估、术前选择合适的局部麻醉药、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良好的体位固定方法及置管时助手密切配合等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PICC置管成功率、多次进针和送导丝例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置管成功率(99.0%)高于对照组(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多次进针和送导丝的例数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发生并发症2例(1.9%),对照组发生并发症9例(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儿童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多次进针和送导丝例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儿童PICC置管安全。

针对性护理在胃癌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王丹环,赵士卿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胃癌化疗病人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化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应用效果和短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短期生活质量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化疗病人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针对性护理有十分显著的效果。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不良状况,而且还可以提高病人的短期生活质量与护理效果。

小儿肺炎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研究

汤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析小儿肺炎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儿科接诊的68例肺炎患儿,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儿就诊时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肢体语言沟通,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服药、检查、进食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肺炎护理工作中可提高患儿就诊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提高家属满意度。

护理专案在提升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管理中的应用

邱菊,吴慧群,沈蓉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管理方法,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方法]自2016年1月在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成立护理专案小组,将提升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管理质量选定为活动主题,运用护理专案管理方法对我院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进行现况分析、确定急需解决的问题、设定专案目标、文献查询、制定解决的方法并实施,然后评估,反馈及改进作为观察组;与2015年(对照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护士和护工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案管理能提高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护理质量,有效地降低医院内感染,保障了医疗护理安全。

医护患三位一体化护理在创伤性骨折病人术后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翟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医护患三位一体化护理在创伤性骨折病人术后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病人92例,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6例,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凝血指标、下肢胀痛发生率、DVT发生率、DVT知识知晓率及病人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浆D二聚体(D-D)、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DVT知识知晓率及治疗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下肢胀痛发生率、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患三位一体护理能有效提高创伤性骨折病人DVT预防知识,从而降低病人术后DVT发生,促进病人术后康复,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

生物反馈与认知疗法对血液透析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

李小华,刘建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结合生物反馈疗法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96例合并睡眠障碍的MHD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法分组,单数为干预组(45例),双数为对照组(47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脑电基线测试评价其疗效,干预组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结合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不施加干预。[结果]共92例病人完成试验。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PSQ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α脑电波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生物反馈干预能改善MHD病人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并能显著改善其睡眠质量。

不同保温措施对脊柱半椎体切除术患儿围术期体温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施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不同保温措施对脊柱半椎体切除术患儿术中体温变化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某儿童专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骨科收治并接受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术的脊柱完全半椎体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及转归,分析围术期所采用的不同保温措施对患儿体温变化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记录两组的机体核心温度变化、术中出血量、麻醉复苏时间、寒战及躁动的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术中机体核心体温在复合保温组高于常规保温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合保温组中,低体温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常规保温组低体温的发生率57.7%(1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出血量复合保温组少于常规保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复合保温组患儿寒战和躁动发生率(1/30)低于常温保温组(1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保温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复合保温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后伤口感染。[结论]对脊柱半椎体切除术患儿在围术期实施复合保温措施,利于维持患儿术中体温恒定,避免患儿术中发生低体温,促进术后恢复。

弹力绷带加压止血在预防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李彩云,柴长梅,葛军,李莹,叶静,王卓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改良弹力绷带加压止血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穿刺点止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实验研究设计,将我院肿瘤科需行PICC置管的129例肿瘤病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试验组66例。两组病人置管后对照组常规采用弹力绷带缠绕加压止血;试验组在贴膜外穿刺点处以自制纱布块加压,将精确测量后的弹力绷带经修剪后(简称改良弹力绷带)环绕固定止血。观察两组病人PICC置管后24 h内穿刺点渗血量、持续渗血时间。[结果]试验组病人PICC置管后24 h内的渗血量和PICC置管后持续渗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证实,改良弹力绷带加压止血方法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后24 h内穿刺点渗血量、明显缩短持续出血时间,可应用于临床PICC置管后穿刺部位的止血。

延续性护理对改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疼痛的影响

徐彩虹,叶小颖,陈永丽,冯桂萍,蔡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改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疼痛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诊治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中选取84例作为研究组,在院内均实行相应治疗、护理干预,出院后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诊治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中选取84例作为对照组,在院内均实行相应治疗、护理干预,出院后实行常规院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疼痛感变化、疾病活动度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疼痛CHEOP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10.894,P=0.000);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度评价表(DAS28)评分低于对照组(t=23.008,P=0.000),儿童健康评估量表(CHAQ)评分低于对照组(t=26.395,P=0.000)。[结论]延续性护理对改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疼痛有积极作用,并能有效改善其活动度,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正念减压疗法对减轻鼻咽癌病人心理痛苦的效果研究

张小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减轻鼻咽癌住院病人心理痛苦的效果。[方法]针对鼻咽癌住院并且出现心理痛苦的病人进行随机分类,具体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试验组采取正念减压疗法并且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全面分析病人的心理痛苦评分情况,并且对其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主要利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心理痛苦温度计(DT)以及头颈部肿瘤病人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H&N)进行针对性评级。[结果]试验组病人心理痛苦以及抑郁情绪、焦虑心理等都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普遍提升。[结论]正念减压疗法在鼻咽癌病人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对病人的情绪进行调节,有效缓解病人的心理痛苦水平。
护理管理

程序化管理在日间手术管理中的应用

温苑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在日间手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日间手术室操作内容,自行设计日间手术室操作程序并制作流程图,于2018年1月—2018年6月应用于日间手术病人管理中,比较实施前后日间手术室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病人护理满意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实施后日间手术室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操作规范性、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文书记录能力等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人对手术室护士接诊态度、候诊环境、服务流程、操作技能、术前健康宣教、护理操作技能、术后随访等方面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而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程序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日间手术室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就诊满意率。  作者简介〖JP3〗温苑明,护师,本科,单位:510000,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调查研究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执业环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杜雪,张曦,王静瑞,马嫒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了解肿瘤医院护士执业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护理管理人员改善护士执业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星电子问卷的形式应用护士执业环境测量量表对肿瘤医院161名注册护士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护士执业环境测评总分为(80.28±21.31)分,高于2017年全国护士执业环境测评总分。其中医护合作、优质护理服务基础维度的得分最高分别为(90.21±13.91)分、(88.07±12.19)分,护士参与医院事物、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维度得分最低,分别为(69.10±21.50)分、(75.37±17.72)分。不同科室和职务的肿瘤专科护理人员执业环境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医院护士执业环境现状良好,但医院在护理管理人员改善护士参与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的现状、完善医院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护士薪酬待遇等方面应加强管理。

基于“医”视角对边境多民族州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白志仙,康黎,谢琼,李桢,金丽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医”视角探究并分析云南边境多民族州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现状、模式及特色,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其对策。[方法]通过听取汇报、交流座谈、查阅台账资料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云南边境3个多民族州市、6个县(市、区)的公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个边境多民族州市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开展起步较晚,养老机构主要有3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结论]经济欠发达且卫生资源较缺乏,少数民族聚集的云南边境多民族州市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处于较低水平。需要通过建立多种医养结合模式、落实医养服务规范和政策扶持、加强医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探索边境多民族州市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促进边境州市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肿瘤科护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田丽,程春燕,李爱敏,张琪,张莹,王俊玲,郝晓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肿瘤科护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肿瘤科护生实习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生一般资料、肿瘤疾病的认知、护患沟通、师生沟通、肿瘤科护理操作,总分100分。对232名实习护生于肿瘤科实习期第3周结束时进行调查,第4周带教老师针对护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性化带教。[结果]问卷有效回收率100%,47.2%的护生即将获得本科学历,52.6%的护生即将获得专科学历,4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师生沟通、肿瘤科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对肿瘤疾病的认知。得分条目最高的为师生沟通中的护理操作,得分条目最低的为肿瘤病人治疗方案的掌握程度。[结论]肿瘤科护生实习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提高护生在肿瘤科临床实习的质量,临床带教老师应具体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血液肿瘤病人对安宁疗护的需求调查

张晶,袁睆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血液肿瘤病人对安宁疗护的认知、需求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深入访谈的形式,访谈12例血液肿瘤病人,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9个副主题,生理方面为放弃有创抢救,减轻躯体的痛苦,保持身体完整性;心理方面为得到尊重、得到关心,达成心愿;社会方面为医疗资源、经济支持、专业的团队。[结论]安宁疗护需要关注病人及家属生理、心理及社会多方面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开展安宁疗护,应该增加教育力度,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增加社会宣传,普及优逝理念,组建安宁疗护团队,加大社会支持,增加安宁疗护病房及宁养机构,为临终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安宁疗护。

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家庭功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张晓燕,黎蔚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家庭功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均给予家庭功能评估量表(APGAR)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两组自我管理情况、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42.31±2.39)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为 (45.69±3.67)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家庭功能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家庭功能越好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生活质量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低。
护理教育

文献阅读研讨法在本科护理研究课程中的探索性应用

李文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文献阅读研讨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组织引导为辅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评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文献阅读研讨法在本科护理研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教学效果。

服务性学习视角下老年护理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岳少婷,刘腊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服务性,探索,思考
健康教育

胃癌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丰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对于胃癌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健康教育对其术后的康复效果情况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90例实施胃癌根治术治疗的病例,遵循随机分组的方式,将90例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5例。将常规护理模式应用于参照组中,在此基础上对于研究组的病人展开延续性护理健康教育方案。对于两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以后的疼痛控制满意度进行评价,同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对于病人的入院之时、护理干预结束后相关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在实施不同方案的护理干预以后,统计研究组病人控制疼痛方法的满意度评分(42.18±13.20)分、对控制疼痛教育的满意度评分是(45.36±12.25)分、所有照料和家属满意度的评分(16.70±2.38)分,同参照组的各项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8、6.45、7.32,P<0.05),研究组的评分结果更高;在进行干预之前,对比SAS评分、SDS评分、病人食欲情况、精神状态、睡眠状态、对癌症疾病认知、家庭理解与配合、日常生活的状态等指标,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参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不同方案的干预之后,研究组病人的SAS评分(30.62±8.30)分,SDS评分(35.42±9.41)分,同参照组病人相对比显著更低(t=3.46、2.15,P<0.05);在实施干预举措之后,研究组病人的食欲情况评分(3.55±0.72)分、睡眠质量评分(4.31±1.20)分、精神状况(3.84±1.12)分、对癌症的认识(4.23±0.40)分、家庭理解与配合(3.79±0.68)分、日常生活情况方面(4.25±0.65)分,同疼痛及心理相关的6个维度上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同参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优势更加显著(P<0.05)。[结论]对于胃癌病人而言,应用延续性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能够对于病例手术以后的疼痛感进行有效地降低,同时有效的减轻其焦虑与抑郁程度,推动加快术后的康复速度,进而有利于将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提升。
个案护理

1例污水淹溺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患儿的急救护理

陈海庆,朱美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污水淹溺;多器官功能损害;急救护理

1例行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联合直肠切除术病人的手术护理实践

章志伟,江媛,万桂菊,张庚华,黄淑珍,徐英,曾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机器人;胰十二指肠;直肠;术中护理

1例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张晓芳,黄颖,鄢利芳,沈剑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肩关节;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1例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彭玉娇,刘惠蓉,王月月,伍沁,杨婷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并发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