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类百日咳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龚清宇朱玲凤孙俊英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类百日咳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护理对策,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4月呼吸内科收治26例小儿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护理对策。[结果]入院后予大环内酯类药物乳糖酸红霉素抗感染、雾化吸入、吸痰、合理喂养(其中给予鼻饲喂养3例),胃食管反流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注射缓解症状,双鼻导管吸氧15例、盐酸氨溴索化痰、补液等积极对症及支持治疗。26 例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剧烈时面色通红,连声10~15次鸡鸣样咳嗽,其中出现面色口唇发绀有15 例,发绀时间持续 5~25 s, 经积极救治,26例均好转出院,治疗时间(10.23±1.83) d。[结论]对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及时有效地进行病情评估,及时干预,早期隔离是治疗的关键,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加强对症护理及用药护理,可使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类百日咳综合征;小儿;临床特点;护理对策

小儿类百日咳综合征临床表现与百日咳相似,临床上以发作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高音调鸡鸣样吼声为特征[1],昼轻夜重,临床过程可分为一般卡他期(7~14d)、痉咳期(2~6周)、恢复期(2~3周)3期。病原体包括副百日咳杆菌、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本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以婴幼儿发病居多,年龄以<6个月者多见[2]。我院呼吸内科在2018年1月—2018年4月共收治26例小儿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呼吸科2018年1月1日—2018年4月30日收治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26例为研究对象,男16例,女10例;年龄1~18(6.00±1.25)个月。入院时患儿均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一连10余声咳嗽后紧接一次鸡鸣样吸气性吼声,听诊肺部16例可闻及细湿啰音,发热有8例,均符合类百日咳综合征诊断。

1.2 疾病诊断标准

1.2.1 流行病学 发病前1~3周内有百日咳患儿接触史,婴幼儿多见。

1.2.2 临床特点 起病最初有咳嗽,类似上呼吸道感染,昼轻夜重,咳嗽渐转为阵发性痉挛性,出现“鸡鸣”样吸气性回声,咳嗽日渐加重,反复发作,但肺部听诊多无异常体征。

1.2.3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增高,常达(20~50)×109/L,淋巴细胞高达0.50~0.70以上。

1.2.4 细菌培养及免疫荧光检查 百日咳病原学检查阴性。

1.3 疗效判断标准[3] 显效: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啰音基本吸收,痉挛性咳嗽明显减轻,肺部影像学提示病灶明显吸收;有效: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有所吸收,痉挛性咳嗽有所减轻,胸部影像学提示病灶较前缩小;无效:痉挛性咳嗽无缓解,肺部体征无改善或持续加重。

2 护理

2.1 集中诊治 本组26例确诊为类百日咳咳综合征患儿立即进行隔离,做好明显的标识,病房外面设有消毒器具以便家长使用;室内通风换气,每日病房空气消毒机自动消毒病房。患儿用过的擦鼻涕的手纸等用黄色感染性袋装好,集中处理,医务人员操作时注意无菌操作,带好外科口罩,各种操作尽量集中进行,避免反复刺激患儿,引起患儿哭闹而加重患儿咳嗽,吸痰器床边备用,一人一管一用,减少设施的共用;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对家长进行宣教,不要抱患儿进其他病房,减少医院感染机会。

2.2 呼吸道护理 类百日咳综合征多发生于婴幼儿,发病原因复杂,其中病毒感染是重要因素之一。典型病例表现为痉挛性咳嗽、吸气末鸡鸣样回声、咳后呕吐三大症状。出现低氧血症的患儿给予持续低流量的氧气吸入,缓解因低氧引起患儿不适,痰液黏稠且不能咳出给予吸痰护理,痰液黏稠者可给予雾化治疗,可采用小雾量、短时间、间断性的雾化治疗,为更好达到雾化治疗的效果,雾化前勿涂抹油脂类面霜,为提高雾化效果,患儿雾化时采用半卧位或坐位,根据年龄大小调节雾量,如果雾量过大,会导致支气管痉挛而加重病情[4],雾化喷头直立,避免倾斜药液流出,雾化结束后清洁口腔和面部,避免药物的残留。26例患儿均未出现面部湿疹及鹅口疮,如患儿病情危重,经一般处理不能缓解及时转入 PICU 进一步治疗。责任护士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咳嗽及呼吸情况,有吸气三凹征、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

2.3 用药护理 类百日咳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美国儿科学会及我国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均建议在无确切病原学证据前,宜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5-6]。我科对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静脉输注大环内酯类药物乳糖酸红霉素12 h治疗1次,乳糖酸红霉素可引起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及腹泻),故输液速度要慢,每次滴注时间大于1 h以上。因患儿年龄小、穿刺困难、乳糖酸红霉素对血管刺激性大,科室近年来配制乳糖酸红霉素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定执行,先加灭菌注射用水5 mL至0.25 g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用力振摇至溶解,因葡萄糖溶液偏酸性,为保护血管、减少静脉刺激及减轻注射部位疼痛,每100 mL葡萄糖溶液中加入5%碳酸氢钠0.8 mL,使葡萄糖注射液的 pH 值升高到 6.0 左右,既维持了该注射液的稳定性,亦可增加红霉素的敏感性,提高红霉素的药效,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7]

2.4 饮食与呕吐的护理 鼓励母乳喂养,喂养时应耐心,哭闹咳嗽时暂停进食,避免呛咳,增加奶液稠厚度,加米粉或增稠剂,避免食物过冷过热,喂奶完将患儿抱起,轻拍,对容易呛咳患儿进行鼻饲喂养,鼻饲结束后保持半卧位30~60min,鼻饲期间加强鼻胃管的护理。

2.5 健康教育 在倡导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活动中,儿科家长参与合作性照护也尤为重要,患儿起病缓,病程长,痉咳常导致呕吐,家属会产生焦虑和紧张,责任护士必须给予心理干预,帮助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按时进行百日咳混合剂的基础免疫,包括初种和加强接种。

3 结果

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乳糖酸红霉素,12 h静脉输注1次,疗程14 d。合并肺部感染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病情感染重小儿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输注以减轻痉咳症状,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给予盐酸氨溴索静脉输注及空心掌叩背、吸痰护理,低氧血症给予持续低流量给氧,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吸入性异丙托溴氨及干扰素雾化吸入,发热时体温<38.5 ℃者给予物理降温,>38.5 ℃给予口服退热剂,26例均好转出院(痉挛性咳嗽有所减轻)。

4 讨论

类百日咳综合征在婴幼儿中较常见,与百日咳极其相似,难以鉴别,它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小儿类百日咳综合征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临床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类百日咳的临床表现,预防知识和预后,本病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可引起呛咳性呕吐,患儿特别痛苦。家长也特别担心及焦虑,责任护士应鼓励家长参与合作性照护,让家长主动配合治疗及增加信心,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先兆,给予相应的对症护理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同时积极预防和发现肺炎、脑病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13.

[2] 刘平,李会娟.90例类百日咳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9):118-120.

[3] 方美,邓庆先.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婴幼儿百日咳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3):38-39.

[4] 曹春菊.小儿类百日咳综合征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6):267-268.

[5] DAVID S.Gregory permssis a disease affecting all ages[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06,74(3):420-426.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上)[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2):87.

[7] 耿映雪.用红霉素加5%的碳酸氢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9):205-206.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104/j.issn.1674-4748.2019.07.017

作者简介 龚清宇、朱玲凤、孙俊英、余红单位:330006,江西省儿童医院。

引用信息 龚清宇,朱玲凤,孙俊英,等.小儿类百日咳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9,17(7):813-815.

(收稿日期:2018-05-25)

(本文编辑 王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