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艳,程 灿,毛桂英
摘要:[目的]评估眼科护士职业应激与自我效能水平现状,探讨眼科护士职业应激与自我效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进行调查,于2015年5月—2015年7月选择深圳市8所医院160名眼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简体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C-JC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眼科护士GSES评分为23.31分±5.15分,处于中低等水平,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5);C-JCQ问卷评估结果显示:眼科护士在工作要求、工作自主、社会支持模块标准分分别为6.53分±1.12分、5.53分±1.15分、6.23分±1.62分;工作要求-自主性比值(D/C)为1.43±0.42;眼科护士职业应激中工作要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P<0.01),职业应激中工作自主、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P<0.01)。[结论]有必要对眼科护士职业应激状态进行预测,及时给予自我效能水平增强的护理干预,从而降低职业应激状态的水平。
关键词:职业应激;自我效能;眼科护士
职业应激也称工作紧张,是由于工作或工作相关因素所引发的负性情绪体验,伴有可预测性的生理、生化及认知行为的改变[1]。护士作为一个高压力、高风险的职业群体,是职业紧张的易感人群,持续的高水平压力易使机体内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力及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2]。随着我国医疗体制不断深入改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也更深入,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眼科疾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后的第三位危害和影响人们生存质量的疾病[1]。眼科疾病种类多,护理专业性强,而我国对眼科专科护士培训还没有形成规模,正是起步阶段,这些是导致眼科护士职业应激水平升高的因素。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指人们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情境能力的信心或信念[3]。目前,国内关于眼科护士的职业应激相关研究报道非常少,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探讨眼科护士的职业应激与自我效能水平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旨在对眼科护士职业应激状态进行预测,及时给予自我效能水平增强的护理干预,从而降低职业应激状态水平,增加护士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促进发挥自身的潜能,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眼科护士身心健康。
1.1 对象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5年5月—2015年7月选择深圳市8所医院的164名眼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连续眼科工作1年或以上并取得护士执业证书;②自愿参与研究,并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③能完成调查,不中断调查。排除对象:①不配合,不愿参加者;②不能坚持中断调查者。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与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164名眼科护士中,男10名,女154名;年龄22岁~50岁(32.6岁±5.7岁);工龄1年~28年(13.1年±4.5年);职称:护士46名,护师60名,主管护师48名,副主任护师10名;学历:大专58名,本科103名,硕士3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采用自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进行调查,收集眼科护士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眼科护理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婚姻状况、收入情况等。②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4]: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采用4个等级计分,几乎总是计4分,常常计3分,偶尔计2分,几乎没有计1分,总分10分~4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水平越高,病人具有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高。该量表汉化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5]。根据得分指标(得分指标=量表实际得分/该量表的可能最高得分×100%),将自我效能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其中>80%为高等水平,60%~80%为中等水平,<60%为低等水平。统计所有项目得分后与国内常模[4]比较。③简体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Chinese Job Content Questionnaires,C-JCQ)[5]由李健博士根据Karasek教授JCQ量表研制的,包括工作要求、自主程度和社会支持3个模块,共计22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5个等级计分,完全不同意计0分,不同意计1分,部分同意计2分,同意计3分,完全同意计4分。职业应激状态评分采用工作要求-自主比值(D/C)进行评估,当D/C比值≤1时表明员工处于职业应激平衡状态,当D/C比值>1时表明员工处于职业应激状态,D/C比值越大表明员工处于职业应激水平越高。该问卷在国内研究中运用证实具有良好的信效度[6]。
1.2.2 调查方法 在各个医院护理部的配合下首先由调查者在调查前向研究护士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在每份调查表的尾页附有调查填表的说明,让护士仔细阅读说明并配合工作,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认真如实填写问卷,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64份,剔除不合格问卷4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问卷97.56%。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眼科护士GSES评分为23.31分±5.15分,处于中低等水平,显著低于国内常模(28.64分±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JCQ问卷评估结果显示:眼科护士在工作要求、工作自主、社会支持模块标准分分别为6.53分±1.12分、5.53分±1.15分、6.23分±1.62分;D/C为1.43±0.42。根据D/C比值>1时表明员工处于职业应激状态评定标准,132名(82.5%)眼科护士处于高职业应激状态,非职业应激状态的眼科护士仅占17.5%。眼科护士职业应激中工作要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职业应激中工作自主、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P<0.01)。见表1。
表1 眼科护士职业应激与一般自我效能感(r值)
3.1 眼科护士职业应激与一般自我效能水平的现状 本次调查中C-JCQ问卷评估结果显示:眼科护士在工作要求、工作自主、社会支持模块标准分分别为6.53分±1.12分、5.53分±1.15分、6.23分±1.62分;D/C为1.43±0.42。根据D/C比值>1时表明员工处于职业应激状态评定标准,132名眼科护士(80.5%)处于高职业应激状态,非职业应激状态的眼科护士仅占17.5%。眼科护士GSES评分为23.31分±5.15分,处于中低等水平,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其原因一方面随着医疗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护理专业分科越来越细,护理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和深化,眼科的专科化特质对眼科护士的能力要求日益提高。由于我国眼科护士的培训教育模式还在起步阶段,目前医学院校没有开设眼科专科护理课程,眼科护士没有机会系统性学习相关眼科理论和操作技能,护士到眼科上班都是由年资高护士根据经验培训并上岗工作,这样就会使眼科护士的工作仅限于病人分诊、查视力、在病室执行医嘱等简单的操作和理论,在遇到一些专业性强的问题和稍复杂操作都不能很好解决,从而严重挫伤眼科护士的信心。另一方面,护士是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他们既要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中完成繁重的临床工作,又要面对各方面的压力[7],大多数护士未曾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及培训,所以在面对病人和家属的所需时产生压力。眼科病人因为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对疾病治疗和护理的期望值非常高,当现实没有到达期望值时大多数表现为焦虑,容易激动,对行为容易失去控制,缺乏耐心,在治疗上常消极及不配合,使护士在工作中易受挫折产生心理压力。再者,我国眼科专科护士制度不完善,眼科护士的职责范围不明确导致超负荷的工作,出现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这些造成了眼科护士的个人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缺乏,从而导致他们产生对自己职业不认同、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降低自我评价以及自我价值的定位,出现自我行为能力降低,出现高职业应激状态。
3.2 眼科护士职业应激与一般自我效能水平的相关性 本研究显示:眼科护士职业应激中工作要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P<0.01),即护士职业应激中工作要求越高,一般自我效能水平就越低;职业应激中工作自主、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P<0.01),即护士工作自主性与社会支持越高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就越高。国外研究表明,过高的职业压力不仅会影响护士的身心、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护士流失率,而且还影响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8],使护士失去对工作的信心,降低一般自我效能,遇到问题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护理质量和护士自身的生活质量。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眼科护士职业应激状态进行预测,及时给予自我效能水平增强的护理干预,从而降低职业应激状态的水平,增加护士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促进发挥自身的潜能,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眼科护士身心健康。通过调查132名(82.5%)眼科护士处于高职业应激状态,非职业应激状态的眼科护士仅占17.5%。这可能跟眼科护士没有通过系统化学习眼科专科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当专业技能的要求有提高时护士无法达到自我期望值;眼科护士因为专业性强面临更高的科研压力,却无法达到;病人过高期望与媒体的不良舆论导向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超负荷的工作与回报不成正比例加上超负荷的工作导致家庭、社会关系疏远等因素有关。根据对眼科护士评估的结果应改变眼科护士的教育培训模式,建立眼科专科护士制度,管理者改善眼科护士的待遇,制定出有效的一般自我效能增强的干预措施,帮助眼科护士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护士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负性情绪和问题,提高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水平,增强护士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改善眼科护士职业应激状态。
综上所述,大部分眼科护士处于工作要求大于工作自主性的职业应激与一般自我效能水平偏低的状态,且眼科护士职业应激中工作要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职业应激中工作自主、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因此,有必要对眼科护士职业应激状态进行预测,及时给予自我效能水平增强的护理干预,从而降低职业应激状态水平,增加护士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促进护士发挥自身的潜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护士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田佳丽.上海地区眼科临床医师职业应激状态及其与抑郁倾向、焦虑状态相关性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5.
[2] Gao YQ,Pan BC,Sun W,et al.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hinese nurse:prevala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J].J Adv Nurs,2012,68(5):1166-1175.
[3] 杨延忠,施卫星,许亮文.自我效能感:临床护理的一种思路和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3-395.
[4]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5-39.
[5] 杨文杰,李健.工作场所中社会心理因素的测量-两种职业紧张检测模式的应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4,22(6):422-426.
[6] Li JA,Yang WJ,Cho S.Gender differences in job strain,effore-reward imbalance,and health functioning among Chinese physicians[J].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06,621:1066-1077.
[7] 覃爱雯.神经外科护士心理压力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1(11):8-10.
[8] 刘玉馥,周莉.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325.
(本文编辑卫竹翠)
作者简介:刘芳艳,主管护师,本科,单位:518000,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广东省深圳市眼科医院、深圳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程灿、毛桂英单位:518000,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广东省深圳市眼科医院、深圳眼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6.23.004
文章编号:1674-4748(2016)23-2387-03
(收稿日期:2016-04-18)